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告誡老師與學生之間是相互學習的關係,需要共同創新,為教學做出不懈努力,你還在發愁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精選示例三篇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1

從群共享中下載了《靜悄悄的革命》。仔細拜讀後,發現日本的教師和我們很相似。它其中提到的虛假的主體性,懸在半空的主體性……深有同感。他所倡導的潤澤的教室正是我們此刻在發奮的目標,它裡面提到的一些教師的慣用語在我身上也能找到。不一樣的是他們反思研究後的成果,我們遠不可及。

日本發達的原因就是政府、社會、百姓對教育重視,日本課改的實施早於中國十餘年,80年代初期,日本就有一大批的學者致力於教育改革,那時的中國恢復大學聯考不久,進入90年代像佐藤等一大批教育家、學者擁有了自己的教育理論,並在全世界加以推廣,我們也喊上了素質教育的口號,但是致力於理論研究的中國教育家卻是教育政治家,出了幾趟國門就在研究室裡硬生生地搬抄了歐洲的教育體制,當日本特色的教育思想在全世界林立的時候,我們最後醒悟,回過頭把陶行知先生的理論進行深刻的研究與實踐,新世紀伊始所謂的課程改革的精髓內涵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這樣的吻合,遠的不說孔子是萬師之表,還有老子、孟子等真正的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被外國人借鑑,卻被我們現代的教育家忽略不見,幸虧還有個陶行知能夠標榜,這豈不是中國教育家的悲哀!

從《靜悄悄的革命》一書中,我發現佐藤學先生在追求一種理想的教育:就是透過在學校實施“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創造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學”為中心的課程,進而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如,本書中對“學”的描述個性的意味猶長。並且作為一個日本人,他透過實踐居然成功了。從這本書中,我感覺到,佐滕學先生,他該是怎樣一位樸實、認真、講究實效的學者啊。他流連於無數個學校的校園,站在一個個教室前的視窗邊,坐在一間間教室裡,將一切收納於胸,以他敏銳的目光,洞察著發生在教室中的靜悄悄的革命,並精闢地論述:靜悄悄的革命。

在《靜悄悄的革命》中,佐藤學先生提出要構築“相互學習的關聯”,構建以“主題·探求·表現”為單位的“登山式”的課程,實施以“應對”為中心的教學,開展“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性學習,營造“相互傾聽的`教室”。這一系列的措施,都是源於佐藤學先生對“學習”一詞有深刻的認識。

佐藤學先生個性強調老師的傾聽。這一點倒是和我博文中提出的要聽懂聽清學生的回答,不曲解,有差不多意思。教師傾聽學生的發言,在此基礎上開展指導,遠遠比多說更重要。構成互相傾聽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師自身要自始至終地持續專心專意地聽取每個學生的發言並做出敏感的對應,學生之間才會開始互相傾聽。是的,學生之間的傾聽,在於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其中教師要相機介入,引導學生彼此的溝通和相互的明白,學生的相互傾聽始終伴隨著教師對學生髮言的傾聽。那種僅僅接收對自己的教學程序有利、有用的資訊的“假意傾聽”,實際上心裡是容不下學生的,甚至扭曲了學生的真實的想法。

很多年前我遇到過一個曾是舟山中學的某一屆全省理科狀元,跟此人聊天很帶勁,你問什麼,他答什麼,言簡意明,從不王顧左右而言他。我也曾不止一次比喻和此人聊天就象打籃球,相互之間的傳球,球飛得過來,接得住。巧得是佐藤學先生也把傾聽學生的發言比喻成接住學生的“球”,他說“……未能接住“每個學生的發言,如果持續的話,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不生就會變得厭惡投球,甚至還會厭惡他們自己。結果,僅僅只有那些擅長事先了解教師棒球手套情狀況的學生,才能瞄準教師準備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過去。當然,明確地控制教學的程序是教師必要的工作,而在此這上首先讓教室裡的“投球”成為愉快的事情,不是更加重要嗎?再說深一步的話,不擅長接球的教師,應當專心一意地正應對學生,去接信他們的每一個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球,而不是以為只有按自己的教學計劃上課才是上課。”

這種以傾聽為基礎的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就是佐藤學先生所言的“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既包含了“量體裁衣”般的學生個性,又包含了“交響樂團”般的相互作用,息息相通的潤澤的教室才能生成。佐藤學先生務實、深刻的觀點讓我油然而生欽佩之情。作為發達國家的日本,實施這些尚有難度,我們肯定有更大的困難。但是,他給熱愛教育事業的精神,告訴我們當教師必須要做個有心人,啟發我們多去關注在教育中存在的種種不就應“視而不見”的問題,促使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反省、改善。在我們沒有力量改善很多的狀況下,哪怕改善一點點,也是我們的進步。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2

大學時初讀《靜悄悄的革命》一書,認為又是一本運用大量事例加上成功經驗總結堆疊起來的所謂暢銷書。確實,在書中佐藤學先生例了很多教育例項,然而在參加工作後,再看這些事例,它們是如此真實的,佐藤學先生提出許多關於課堂教學、關於學校教研、關於學習方式等的闡述和思考,都引人深思,讓我受益匪淺。

今天我選擇分享的是第三章那個的第十六節《校本課程建設》作為分享內容。選擇這一部分,也是因為自己在這段時間以來在校本書法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許多困惑。首先如書中所說的一些錯誤,我們也犯過。在學校教學開放日時,為了校本書法課程能有更好地展現,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進行校本書法教材的編制,顯然,教材的編訂並不是必須的。況且,當下我並不具備編訂合格教材的能力。在公開課時常見到一些現象,授課教師精心準備並列印的教學設計,華麗鮮豔的板書設計,這些都不是必須的,我們做這些事,也只是一些形象工程。

其次,教學研究沒有針對性。認真思考,書中提出的,教學研究重點在於所參觀的課堂中有趣和困難的地方。一堂好課吸引住了我們應該是課堂中發生的實際情況,然而評課時卻常常忽略了這些真實的精彩。甚至將關注重點放在華麗的課件音效上。真誠的交流共享才是促進教研活動的好方法。

最後,佐藤學老師提出的向其他老師開發課堂進行教學研究的建議,我是十分認同的。並且我認為這是促進真誠交流不錯的方法。

《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 篇3

世紀老人冰心說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讀一本好書,可以使人心靈充實,眼界開拓。讀著日本佐滕學先生的作品《靜悄悄的革命》,就感覺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循循善誘,給我排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藹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和鼓勵,讓我充滿信心……

一、教學中要學會關注"服裝裁剪"及"交響樂"。

在《靜悄悄的革命》這本書中,佐滕學先生對"學習"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認為學習是"在教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的活動,這才是學習的本質"。並且認為學習是人與人的交往。我們現在講的"自主性學習"絕不等於讓學生"自學自習",是把"學"置於教學的中心,是學生之間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是"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是讓那種與物與教材的對話,與學生與教師的對話,與自身與自我對話的學習成為教學的中心。在這種教學中,他把教師的活動形象地比喻為"服裝裁剪"和"交響樂團"兩類。所以,佐藤學先生談及的"服裝裁剪"和"交響樂團"其實就是兩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活動:"服裝裁剪"就是我們古語中的因材施教;"交響樂團"則是主張重視學生的各種看法與交流。

他說:學生的學習乃是不斷地從個體出發,又迴歸到個體的,因此,教師的活動也應當從對應學生個體出發,又迴歸到學生個體上去。即使在各種聲音迴響混合的"交響樂團"式的活動中,"量體裁衣"的意識也是教師必須一直保持的。教師是否能夠尊重每個學生微妙的個別差異,是否能夠洞察其差異之間相互學習的可能性,是課堂上每個學生之間富有內涵的相互學習能否開展起來的重要因素。

對照我的體育課堂,有時也安排所謂的自主及探究學習,給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但學生的身體基本素質,運動能力,遺傳的原因,存在每個個體的差異,同一教材的實施與練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各不相同。讀看此書,與此對照,我所缺少的恰恰是"量體裁衣"式的教學,只能與學生群體相呼應,而不能與每一個個體對話,所以真正意義上的"交往互動"還沒有開展起來,或許還沒有開展好。以後的教學中,怎樣做一個"服裝裁剪師"式的教師是我應該努力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二、教學中要學會傾聽。

在交響樂團的聲音交往中,佐藤學先生認為傾聽思路各異的"異向交往"尤其重要。他指出在臺上授課時,教師總是容易按教師的思路來聽學生的意見,與教師思路岔開的"異向交往"由於是教師難以瞭解的發言,所以特別容易被忽視。這真是一語言中。往往我們教師在提問時,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學的過程變成了在尋找一個個學生說出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當孩子說出的不是教師想要的,老師心裡可能是有些著急與惱怒的,教學任務那麼重,你怎麼還說出些不著邊際的話啊,你聽講沒啊……此外,在教室裡把探究學生自身的"邏輯世界"加以重視,的確可能讓交往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但是如果教師的指導與引導能力不高,那麼我們雖然避免了教學能順著教師的路數進行下去,但可能交往膚淺的局面同樣面臨交流的散亂,出現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

所以,學會相互傾聽,是課堂教學的首要條件,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傾聽,更有利於開展教學活動。在我們的平時課堂教學中,也安排探究式的學習與交流,學生髮言熱烈,一個問題出來,學生展開思索、討論,然後爭先恐後的回答,在反饋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腦子裡裝著自己的見解,而沒有用心傾聽同學的回答,這樣的學習,就顯得片面、欠主動。課堂中的熱烈發言固然重要,但傾聽是前提。

其實,我的課堂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班級孩子們研究問題或是討論問題看似異常激烈,而實際上學生學習的內容雜亂、學習的質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淺薄與貧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學生要學會相互傾聽,我認為我們的教師更要學會傾聽,不但要會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更要會傾聽學生的心情與想法,與學生產生共鳴,作孩子的最佳聽眾。如前一段時期我在組織學生學習雙手頭後向前拋實心球時,看到學生只注意追求遠度時,只注意拼命向前拋,(教師提醒向前上方拋時)有學生迴應"幹嘛向前上方拋?",對於學生的片面的錯誤回答,做到不輕易下結論(如:回答錯誤、不當等),以免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宜用委婉的語氣,因勢利導的開導與糾正(說明向前上方拋,拋物線大才能拋的遠的道理拋)。

同時,讓每個孩子也學會傾聽他人的看法與結論,觀察優秀學生的動作,這樣能使每個孩子都能開啟心扉,讓他們的差異得到關注,因為交響樂團要想演奏成功,需要一個高超的指揮,而我們的老師在這一點上還要多學習如何調動大家的發言,形成和諧的旋律,最終這個旋律還要為交響樂的主題服務。

《靜悄悄的革命》乃是震撼人心的教育革命!它把一些教育現象像庖丁解牛那樣一一剖析,使我們很快認識到現行教育的弊端,並指明改進的方式——行動研究!

"開始行動吧!"在看這本書時,心中一直催促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