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7篇

想必很多人都在為怎麼寫心得體會感到毫無思緒吧,心得是為了表達我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7篇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1

閩東是全國著名的貧困地區,但在習近平同志看來,物質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頭腦中的貧困”。一方面由於缺乏行動指南而陷入思路貧困或思想貧困,另一方面由於缺乏行動的價值目標和人生信念而陷入信念貧困。這本書之所以取名《擺脫貧困》,意在突出語義雙關,強調擺脫物質貧困必先擺脫思想貧困,而擺脫思想貧困必先擺脫信念貧困。

其一,擺脫思想貧困就要解放思想,自信自尊,崇尚行動,實事求是。為了克服閩東地區長期貧困造成的怨天尤人的消極情緒和人窮志短的自卑意識,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弱鳥先飛”的辯證法,鼓勵看到閩東長處,弘揚閩東文化傳統。與此同時,他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始終強調集中力量搞“經濟大合唱”;強調經濟發展必須立足內因,立足長遠,“不圖虛名講實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推動“漸進、累積式的變化”。這本書既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論和實踐論的典範,也為閩東乃至所有讀者注入了行動至上的精神正能量。

其二,擺脫信念貧困就要“把心貼近人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政治信念和勤政愛民的道德修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始終依靠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書中對黨的建設、反腐倡廉有大量論述。在他看來,密切聯絡群眾不僅是政治立場和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為官倫理與道德修養,其核心在於有愛民之心。因此,他不僅強調“知與行合一”,而且強調“心與行合一”。他結合群眾路線方針,對儒家典籍中的格言與官箴做出了新闡發。這本書既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古典傳統相結合的典範,也是一本當代中國的“新官箴”,對於黨員幹部如何加強道德修養,勤政實幹,愛民為民,都具有持久的教育意義。

其三,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擺脫“頭腦中的貧困”,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文化自覺和文明自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使我們擺脫了物質貧困,但有些人卻自覺不自覺中再次陷入了“頭腦中的貧困”。西方歷史終結論變成了新教條,束縛著人們的頭腦。如何再一次解放思想,整頓黨的作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承擔起文明覆興的使命,都需要從《擺脫貧困》一書中汲取營養。今天重溫《擺脫貧困》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能安享晚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把農村幸福大院建設作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農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困難老年人吃穿住用問題,不使一人老無所依,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根據自治區前期的規劃,新疆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將於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蓋培訓又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礎。放眼當前的廣袤鄉村,從幼兒園到幸福大院,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從呱呱墜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環都不能缺,“兩不愁三保障”的實現已經細化到每個人、人生的每個階段,越是到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越要下繡花功夫,夯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每一步。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絕不是隨意拔高標準,而是在現有標準下狠抓工作落細落實,穩紮穩打贏得最終勝利。細讀相關報道不難發現,全區兩百多個農村幸福大院的建設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切實滿足農村困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同時也注重提升農村幸福大院管理服務的規範化、專業化、制度化水平,在規範有序的基礎上體現人文關懷,務求把幸福大院建成農村困難老人滿意的養老棲居之所,這種設身處地為困難老人考量,情理兼顧抓細節的工作作風正是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所需要的。

“貧困堡壘”的問題往往是一環扣一環,脫貧攻堅工作就得一步接一步抽絲剝繭解難題。關於農村幸福大院的重點服務保障物件,“生活自理有困難的留守獨居空巢老年人”“子女外出務工、身邊無人照料的農村經濟困難老年人”這兩項表述引起了筆者關注,“留守”“外出務工”這一組相對應的詞語也反映了一個現實矛盾。筆者在南疆結親入戶走訪時曾遇到過一個小夥子,雖然很想外出務工,但是擔心母親一人在家無人照顧,在村幹部來動員登記時還是拒絕了,這個選擇反映了不少年輕人的無奈。而農村幸福大院的落實,必將為更多為人子女者消除後顧之憂,讓他們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能夠放心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個人都享有追求幸福的熱望,而高質量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正為每個人築牢幸福的基礎。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3

1992年出版的《擺脫貧困》是習近平的第一本個人著作。收錄了習近平擔任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

這本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而展開的書,還談了許多其他問題,例如貪腐問題、作風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一個人的第一本書通常很重要,許多作家正是從第一本書奠定的作品風格,而在這本書中,初現了習近平的發展與治理理念。讀這本書會看到,其中許多觀點與今日的國家治理理念一脈相承。26年前的習近平思考的“屠龍之術”,如今正在施展。不同的是,26年前面對的是一個地級市寧德,而今是一個龐大的中國。

習近平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這本書,是其中一把重要的鑰匙。《擺脫貧困》這本書,記錄的就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正面臨千載難逢、前所未有的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然而,福建的快速發展、跨越發展,又絕非易事。面臨著工農業基礎薄弱、投資能力不足、全省發展不平衡的困難。就是在這樣的時候,習近平同志來到作為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裡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脫貧困的歷史重任。

擺脫貧困,既要有勇,更要有謀。謀從何來?只能從實踐中來,從群眾中來,從調查研究中來。習近平同志上任以後,立即用兩個月的時間深入調查研究,走遍了閩東九縣和毗鄰的溫州等地,抓住“在‘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展商品生產經濟的態勢下,閩東這隻‘弱鳥’可否先飛,如何先飛”這個關鍵問題,形成了樹立“‘先飛’意識”、學會“飛洋過海的藝術”、發展工業農業和念好山海經來使閩東“豐滿羽翼”的擺脫貧困大思路。並且通過兩年的埋頭苦幹,終於使寧德地區擺脫了貧困。

當年,我們國家正處在從解決溫飽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跨越中。這個跨越,在世紀之交已經完成。如今,我國正在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前進,而且越來越接近這個目標。此時重新學習《擺脫貧困》這本書,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第一,有助於我們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切實落到實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一個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建設要有一個主旋律,要搞“經濟大合唱”。得有總指揮,要講協調、配合,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有整體戰略意識,心朝一處想,勁朝一處使,聲朝一處發,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揚、嘹亮、動聽的好歌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習近平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寧德工作的大思路。最為重要的,是加強經濟建設領導核心建設即黨的自身建設,以新的意識、新的作風久久為功、紮紮實實推進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經濟建設仍然是全黨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軸,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於我們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脫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他提出要講四句話:一是“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二是“熊掌和魚肉,不可兼得”,當幹部就不要想發財;三是“寸心不昧,萬法皆明”;四是“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當幹部的宗旨就是奉獻。領導幹部一要過好自我關,二要過好人情關。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全面的制度以制約和監督權力的使用,這是杜絕腐敗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努力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不能讓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要加強對權力的約束,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努力使調查研究之風、密切聯絡群眾之風、實幹興邦之風在我們黨世代相傳。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貧困地區的幹部需要什麼樣的基本功?就是要始終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絡。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四下基層”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在寧德黨政機關蔚然成風。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倡領導幹部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前赴後繼、甘於為總體成功作出犧牲的奉獻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巨集圖、紮紮實實、持之以恆、至死不渝的實幹精神。他推崇焦裕祿精神,始終把自己看做人民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他提出要把學習焦裕祿精神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始終,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第四,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提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過程的兩個方面。那種“一手硬、一手軟”的傾向,重硬輕軟的做法,那種認為商品生產發展了、脫貧問題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的想法,都是違反辯證法的。他還針對新聞界的思想困惑指出,我們強調的黨性,包含著人民性的深刻內涵。新聞工作者要通過自己的工作,使黨的看法、主張化為人民群眾自覺自願的行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在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我們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他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他強調指出: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第五,有助於我們進一步提高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間不久,就總結出閩東經濟發展必須正確處理的六個關係。一是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的關係,克服急於求成傾向;二是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的關係,克服片面追求高速度傾向;三是資源開發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係,確定產業發展政策要向具有資源優勢的領域傾斜;四是生產力佈局中的山區與沿海的關係,將投入產出係數高低作為確定投資傾斜政策的依據,偏重沿海,兼顧山區;五是改革開放與扶貧的關係,確定用開放意識推動扶貧工作,並在扶貧工作中運用開放政策等方針;六是科技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既要把科技教育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又要注重科技教育的效益和實效。習近平同志在離開寧德時的臨別贈言中,特別講了“加強理論學習”的問題,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是我們觀察一切現象、處理一切問題的武器。

如今,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向全黨提出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習科學社會主義,學習黨史、軍史、國史的號召。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域性能力,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

總之,《擺脫貧困》這本書,記錄著習近平同志在擔任地委書記時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實踐的深邃思考。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黨的優良傳統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是如何實現從擺脫貧困到實現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特別是清晰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治理寧德時形成的許多工作思路同今天的治國理政思路是如何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4

最近,習近平同志的《擺脫貧困》一書受到廣大黨員幹部的高度關注。該書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作品,過了1/4個世紀,時代鉅變,時過境遷,這本書至今魅力依舊,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擺脫貧困》這本書記錄的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面對大好機遇,卻面臨著全省發展不平衡,工農業基礎薄弱的困難。習近平同志此時來到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裡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脫貧困的歷史重任。書中集中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包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營養和哲學內涵。

在新形式下,這本書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第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實到實處。第二、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從文化建設入手提出小到一個地區大到整個國家的整體治理思想,在習近平同志任職寧德期間就有了理論上的思考和實踐上的探索。第三、要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要靠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得民心。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脫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5

“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讀完習近平總書記《擺脫貧困》一書,我的腦海裡不由自主地蹦出了這首詩,作者博大深厚的為民情懷、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清新樸實的文風深深地打動著我。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全書立足閩東地區如何擺脫貧困、加快發展這一主題,用接地氣的群眾語言,系統闡述了貧困地區如何脫貧致富的科學主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造性、前瞻性的戰略思想和理念、觀點,雖經近30年的時光洗禮,但因站位高、視角寬、目光遠大,今日讀來仍覺文字依然熠熠生輝,引人深思、啟人心智。尤其是對當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具有普遍而長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書中,作者在談到閩東這隻“老、少、邊、島、窮”的代言詞的“弱鳥”時寫到:“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不能安貧樂道”,而要有“先飛”意識。“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以此告誡閩東的廣大幹部群眾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不要言必稱貧,處處說貧”,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鴻鵠之志,扶搖直上創造奇蹟。安康也屬於深度貧困地區,貧困人口數居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20%,在當前攻堅拔寨、啃硬骨頭的脫貧大會戰和全面小康的程序中,我們更需要這種“先飛”意識,物質上的貧困並不可怕,思想貧困了才可怕如何能幫助他們摔掉“貧困意識”,樹立“先飛”意識恐怕是這類人脫貧的首要任務,扶貧先扶志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在《建設好貧困地區的精神文明》一文中,作者用思辨的方式從正反兩方面闡述了脫貧致富和建設精神文明的關係,指出“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兩個方面,兩者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由此,筆者想到了我市正在大力開展的以“道德評議、移風易俗、文化傳播、文明建立、誠信建設、依法治理”為主要內容的新民風建設,便是引導貧困群眾振奮脫貧志氣,增強內生動力,堅持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並行的生動實踐。

?擺脫貧困》一書的主線是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但一以貫之的始終是作者以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為己任的家國情懷。“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要求自己做到‘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司馬光‘預以身殉社稷,躬親庶務,不捨晝夜’。封建官吏尚能如此,我們無產階級的幹部何言不能!”在《幹部的基本功》一文中,作者提倡廣大幹部要練好密切聯絡群眾這一基本功時言之殷殷,情之切切。“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在《把心貼近人民》一文中,號召廣大幹部要改進工作作風,克服官僚主義,到群眾中去上門走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好新時期的信訪工作,急人民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言語懇切,字字關情。讀著這些句子,你會被作者引經據典的文字魅力所折服,亦會被其愛民敬民憂民的為民情懷所打動。進而會思索到,一位大政治家、一代領袖方能如此,作為我們離群眾最近的基層幹部,何嘗不能呢?

為什麼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勵精圖治、發憤圖強,以中國的繁榮昌盛為己任,盡短時間使整個國家‘脫貧’,盡短時間使中國立於發達國家之林,才是更為緊迫、更為切實的思想和行動。”今日之中國,總書記昔日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實現,只要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以弱鳥先飛的勇氣、滴水石穿的韌勁,眾志成城,同心同德,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一定能取得偉大勝利,中國夢一定指日可待。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6

?擺脫貧困》一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從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全書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將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娓娓道來,思想深刻、擲地有聲,催人奮進。

?擺脫貧困》一書透出的“弱鳥先飛”“同人民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絡”“滴水穿石”等信念精神、辯證思維、務實的態度,對我們做好馬頭山村扶貧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

啟示之一:擺脫貧困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思考出路,規劃好扶貧攻堅工作的實施路徑,做到“弱鳥先飛”

習近平同志在《弱鳥如何先飛》中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閩東地區能夠與全國同步擺脫貧困,首先靠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靠的是行動,靠的是改革開放。

長期以來,南京市審計局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上對六合區馬頭山村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和支援,帶來了黨組織的溫暖和關懷。

馬頭山村人口9467人,貧困戶家庭和人口數量分別佔總戶數和總人口的5.7%和2.69%,在全街道中貧窮數量是最多的。村裡除傳統農業外,沒有任何產業,就業缺技術、創業無經驗,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農戶佔到三分之一。南京市審計局派我掛職第一書記後,我先後3次組織召開村民座談會、村兩委會,貧困家庭代表會,著重引導村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脫貧的勇氣和信心,走出了以黨建促扶貧解放思想,以產業為基礎壯大集體經濟、以專案為支撐可持續發展、以低收入農戶為主體可持續脫貧之路。2015年,馬頭山村建檔立卡一般貧困戶20戶(72人),低保戶115戶(197人)。目前,已脫貧126戶(一般低收入農戶11戶,低保戶115戶),低保戶已經全部脫貧,尚有9戶一般低收入農戶有望今年底全部脫貧。

啟示二:擺脫貧困必須有堅強的組織,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正確的扶貧攻堅方向,扶貧攻堅到哪裡哪裡就有黨組織

習近平同志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村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沒有變,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沒有變。但我們的工作方法應當有所改變。

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增收。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我帶領支委一班人,著重從落實黨支部會議制度入手,健全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議事規則”。目前,黨總支部的核心領導能力、領導村民發展經濟共同致富的能力和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村民遇到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和問題,甚至紅白喜事都會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村書記和各位委員已成為村民可信賴的“主心骨”。開展的“十個一”黨建活動,受到了街道黨工委的肯定,曾在全街黨建會議上做過經驗介紹。一位老黨員動情地寫下“三字經”,表達對基層黨組織的熱愛,願意在有生之年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啟示三:擺脫貧困必須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做到功成不必在我

習近平同志在《滴水穿石的啟示》中說:“一滴水,既小且弱,對付頑石,肯定粉身碎骨。但其價值和成果體現在無數水滴前仆後繼的粉身碎骨之中,體現在終於穿石的成功之中。”我讚賞文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真正擺脫“思想貧困”需要的正是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境界。

儘快擺脫貧困,讓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我作為馬頭山村第一書記的承諾。今年5月,我帶村“兩委”5名同志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在經過新一輪深入調研和一任接著一任乾的思路指導下,村“兩委”幹部達成思想共識,決定主攻三個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過兩年多“滴水穿石”的功夫,村裡的山水變得更綠了,塘壩溝渠等水利設施更加牢固,水泥路已實現村村通,整個馬頭山村列為國家環境二類保護區,村集體收入也由2015年的不足25萬元,到今年底可實現集體收入120萬元,摘掉經濟薄弱村的帽子。

啟示四:擺脫貧困必須要同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絡,錘鍊過硬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習近平同志在《擺脫貧困》中反覆強調,“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絡。這是幹部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當我走街串戶聽到雙目失明、僅有9歲的鈕京生想和同齡人一起上學的心願,看到一家4口人有3口人患嚴重疾病的焦長高一家人時,走訪到因車禍而失去家裡頂樑柱的家庭時,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如果我們不來扶貧,就無法感受到70公里外的地方還有群眾在為改變貧窮而掙扎。我想到了自己兒時的生活,感受到這個貧困群體生活的艱辛和不易。於是,這種為民的情懷、為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心情就越來越濃。我們先後培訓貧困人員180餘人,實現勞動力轉移100餘人,真正讓貧困戶掌握產業發展技能與脫貧致富技巧,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爭取各類助學資金30餘萬元,資助30餘名孩子生活費,幫助他們繼續完成學業。對村民因用水灌溉、宅基地糾紛、企業與村民發生矛盾等問題,不推不躲,主動靠前調解,近一年來沒有發生群體性上訪和群體性傷亡事件,犯罪率和事故率明顯降低,馬頭山村被街道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居。

好書好文章,百讀不厭。品讀《擺脫貧困》,我們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勤政為民的胸懷、勤于思考的執著、親民樸實的作風和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讀的過程就是思想和靈魂淨化、洗禮的過程。《擺脫貧困》一書,指引著我們擺脫貧困、打贏脫貧攻堅戰!

讀《擺脫貧困》心得體會篇7

我讀完《擺脫貧困》一書後有三點最深刻的體會。

“緊抓中心”。這本書從開篇到最後一篇再到它的跋,一以貫之的主旨是“把經濟建設當作最大的政治”。習近平同志那時就指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各項工作的主旋律,大家都要圍繞這個主旋律齊聲合唱。他鄭重告誡大家: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只有在生產力的解放中,在國力的快速增長中,在人民生活的極大改善中,在與外部世界日益廣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充分體現。

“尊重規律”。要領導好地方各項工作,在緊抓中心的大前提下,首先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去認識規律,在擺脫貧困、發展地方經濟、推進改革開放等方面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同志以身作則,帶領幹部“四下基層”,瞭解民情,共商脫貧的路徑。他反覆講貧困地區不要有超現實的幻想,並指出僅靠幾個大專案來脫貧的想法“不切合實際”,應繼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的方針。書中強調扶貧“只能是漸進的,由量變到質變的,滴水穿石般的變化”,在經濟建設中要克服急躁情緒和短期行為,腳踏實地開展工作,這是尊重規律的體現。同時,習近平同志認為尊重規律並不等於把自己束縛起來,還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新形勢帶來的新事物、新規律。

“開拓擔當”。書中提出的“滴水穿石”精神、“接力棒”精神,以及貧困地區要樹立商品經濟觀念,擺脫意識和思想上的貧困等等,在今天都是非常可貴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行動至上”。習近平同志引用馬克思的話說,“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他還說,“我是崇尚行動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排除各種干擾,落實到行動上;認識和把握規律,最終也要體現在擺脫貧困和深化改革開放的行動上。習近平同志激勵大家要發揚“不恥落後,意氣奮發,放膽開拓,爭先創優”的閩東風格,倡導敢為天下先、冒一點風險的精神。在全書結尾,他還重申了鄧小平南方談話中關於改革開放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論述。所有這些,都折射出作者的精神追求和力量源泉,足以使我們深長思之。

書中提出的擺脫意識和思路“貧困”的命題,實際上回答了一個重要而深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會以一場思想解放為起點?作者在跋中有言: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在這場擺脫貧困的歷史征程中,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他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我們不擔心說錯什麼,只是擔心“意識貧困”,沒有更加大膽的改革開放的新意;也不擔心做錯什麼,只是擔心“思路貧困”,沒有更有力度的改革開放的舉措

標籤:心得體會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