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5篇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工作和學習,寫心得體會這件事已經難不倒大家了,一篇打動讀者的心得體會,那一定是富有真情實感的哦,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5篇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篇1

?擺脫貧困》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的重要講話、文章。這些講話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主題提出了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現結合自身工作崗位,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在工作中做一個勤奮務實的人。駐村工作千頭萬緒,處理事情繁雜,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我對許多事情瞭解不深。想要做好精準扶貧工作,在精準扶貧工作崗位上錘鍊自己,就必須努力勤奮,求真務實。習近平同志在六月到閩東上任,七月初至八月初,偕同地區幾位領導同志走了閩東的九個縣,在為期一個月的調研走訪中,找出了閩東“弱鳥”先飛的基礎條件,為習近平同志今後在閩東開展工作提供了基本方向和思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也需要深入調研、勤奮務實,做好功課。瞭解扶貧政策,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基礎課。全面瞭解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精準扶貧政策,做到“手中有糧,心裡不慌”。當群眾問及醫療住院如何報、種植什麼有補貼等問題時,要能夠為群眾解答。“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與群眾接觸,是我駐村工作的專業課。在平時,積極走訪,主動與群眾接觸、交流,深入瞭解群眾的生產生活狀況,對於群眾集中反映的問題要當場做好記錄,及時向領導和村“兩委”反映,如村集體能形成統一意見,則要在走訪群眾的過程中向群眾傳達該意見,及時反饋。此外,瞭解村史村情,是做好駐村工作的公共課。瞭解村史是知曉村莊的過去,知道從哪來;瞭解村情是明白村莊的當下,知道在何方。村史、村情瞭解完備以後,就會思考村莊要去往何處。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這就需要自己勤奮務實,做好尋找答案的準備工作。在工作中做一個敢於擔當的人。敢於擔當,不僅來自於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感,還來自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自身的底氣。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同志多次談及“如何發展閩東經濟”這一問題,將閩東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擔在自己肩上,主動思考作為。我作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多觀察,看領導和村“兩委”如何做群眾工作,產業發展的思路如何,積累工作經驗、記錄工作感受,努力“磨刀”,練好本領,夯實基礎;同時,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的指導思想,把領導交辦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好,自覺主動將自己的責任扛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在工作之餘,要主動學習,看書看報,重點關注精準扶貧領域內產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典型案例、模範榜樣,並從中汲取營養,在駐點村產業扶貧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慢慢尋找村莊要去往何處的答案。

在工作中做一個造福人民的人。如何為民造福?習近平同志在書中提出三點:一是把心貼近群眾,二是滴水穿石,三是經濟建設常抓不懈。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打好群眾基礎,拉近群眾距離。經常走訪群眾,帶著問題、想法去實地走訪,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的向領導彙報,問題無論是能解決還是待解決,都要及時給群眾以反饋;主動走訪群眾,在群眾家中多坐坐、喝喝茶、嘮嘮嗑,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身心健康,把他們當做自己的長輩看待,讓群眾感受到自己的真心誠意,逐步建立與人民群眾的聯絡;在工作過程中,自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歡迎群眾對我們工作、個人提出意見,欣然接受並積極改善。二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精準扶貧是一項利民的事業,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在這其中會遇到利益問題、歷史遺留問題等複雜情況,處理起來非常棘手。面對這樣的困難與挑戰,我們不僅要有直面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更需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和毅力,摸清底數、梳理關係,以公平公正為原則妥善處理。精準扶貧不是熱鬧非凡、門庭若市的形象工程,是利國利民、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不是敲鑼打鼓一下子就能實現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態為群眾盡心盡力服務,保證如期脫貧,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是在村經濟建設和產業發展上,自己要有所思考。在瞭解村中情況、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以後,對村中發展什麼,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將這些想法主動進行溝通,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改進。在村發展的過程中,對領導下達的任務不折不扣完成,村產業發展問題上盡心竭力,積極落實,切實為群眾謀福利。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篇2

最近,第五十七督導組集體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著的《擺脫貧困》一書,該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即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的重要講話、文章共29篇。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閩東地區如何脫貧致富、加快發展這一主題,提出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四下基層”、“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個關係”等許多富有創見的理念、觀點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進閩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今天讀起這些講話和文章來,都深受啟發。

習近平總書記和他的“一班人”,在寧德近兩年的工作中,帶頭“四下基層”,對寧德的特點和歷史作了仔細調研和認真思考,提出了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設想。比如在1989年1月寫的一篇文章《為官一場,造福一方》中提到:“閩東屬於老、少、邊、島、貧困山區,有913公里海岸線,300多個島嶼,至今經濟仍然相當落後。怎麼辦?從現實出發,發揮沿海優勢,抓住機遇,組織實施沿海經濟發展戰略,不攀比,不消極,不蠻幹,緊中求活,活中求發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足下的第一步要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所遵循的路。”這篇文章深刻揭示,必須對一個地區經濟等各方面發展具有足夠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脫貧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要有比較明確的脫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即每個村都要抓一種有特色的產品。

在1990年4月《扶貧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一文中,總書記寫到:“我強烈地感到,在扶貧中,要注意增強鄉村兩級集體實力,否則,整個扶貧工作將缺少基本的保障和失去強大的動力,已經取得扶貧成果也就有喪失的危險。”這篇文章反映出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始終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習近平同志曾經在一個鄉政府的牆壁上看到琳琅滿目的各種錦旗,牆上什麼錦旗都有,唯獨看不見經濟建設這面錦旗。他認為能得錦旗當然是件好事,但決不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主次不分,抓不住中心。他主張集中各方面力量,充分發揮寧德的山海優勢,來個經濟“大合唱”,而不可另立第二個中心,更不能搞多中心。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什麼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動搖。在今天,習總書記又提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經濟發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質基礎。離開經濟發展談改善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迴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這樣的發展就失去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堅持不懈抓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五十七督導組到卓資縣大榆樹鄉開展脫貧攻堅督導工作已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經過全鄉上下及各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很大成績,特別是在發展集體經濟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績。按照上級關於村集體經濟“清零達標”要求,截止2018年底,全鄉1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清零目標,其中1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但全鄉16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專案中,僅4個村有實體產業專案,其他12個行政村均為短期資產租賃或一次性補償收入,集體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不足。今年,大榆樹鄉重點加強行政村集體經濟專案落地。光伏扶貧方面,爭取到分散光伏集體經濟專案3個,涉及蘆草溝、大南溝和獅子溝行政村。京蒙對口幫扶方面,目前大南溝、大榆樹、孔督營、陽坡子、羊圈灣和後房子等6個行政村已與北京有關幫扶單位對接,專案扶持正在進一步落實。其中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鄉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西壕塹村委會,已到位資金100萬元,用於擴建野生保健黃金茶加工廠,新廠房正在建設中,預計11底建成,該專案擴建投產後年產值可達80萬元,利潤大約在30萬元左右,可幫助西壕塹、孔督營兩個村的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北京弘朝偉業公司對口幫扶大榆樹鄉蘆草溝村委會,已投入幫扶資金35.8萬元,種植黃花150畝,目前成活率達90%以上;北京昆泰房地產公司對口幫扶獅子溝村委會,投入幫扶資金49萬元,購置大型農機具2臺,已投入今年的農耕服務,發展養殖基礎母豬35頭,目前已發展到80多頭。

習近平同志著的《擺脫貧困》一書約12萬字,論及的問題卻是方方面面,主旨只有一個,即經濟建設。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其意義首先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

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一定能夠實現,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篇3

最近,我認真閱讀了習近平總書記《擺脫貧困》一書,這本書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1988年至1990年在寧德工作期間的部分講話和文章,圍繞閩東地區如何早日脫貧致富這一主題,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主線,以密切聯絡人民群眾為出發點,立足閩東實際,通過提倡弱鳥先飛、密切聯絡群眾、發揚滴水穿石精神,高瞻遠矚、意切言盡、深入淺出地闡述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絡群眾等一系列極富創造性的戰略思想、極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論和極富針對性的實踐觀點,思想深刻,對我們這些基層幹部深有啟發。結合我的工作實際,說說我的感受。

一是觀念先富。鄉鎮村居經濟發展不平衡,懸殊較大,許多村居都想擺脫貧困現狀,過上百姓富,生態美的生活,但是,我們要認清自己所處的形勢,要有擺脫貧困的信念。在書中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當務之急,是我們的黨員、我們的幹部、我們的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如他所言,擺脫貧困,“其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說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擺脫’了我們頭腦中的‘貧困’,才能使我們所主管的區域‘擺脫貧困’,才能使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擺脫貧困’,走上繁榮富裕之路。”我認為政府在觀念上要帶領群眾先富,在政策上要扶持群眾發展,在創業上要動員全民參與。

二是方向找準。各地區發展經濟條件不同,發展經濟不能跟風而上,要結合實際,要擺脫貧困不是政府要富是群眾要富。我們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準確的定位,解放我們的思想,這樣工作起來才能知道方向。要有不畏艱難的精神,力戒形式主義,不搞花架子,真正把心貼在人民身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的發展靠什麼?千條萬條,最根本的只有兩條:一是黨的領導;二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無論是從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從調動群眾積極性這兩方面說,都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始終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密切的血肉聯絡。”要擺脫貧困,需要全社會參與,作為政府的工作人員,我們要密切聯絡群眾,做群眾的貼心人,想群眾所想,才能解群眾所憂,把群眾的利益擺在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理念,特別要注重對貧困家庭的關心和幫助,“縱使思忖千百度,不如親手下地鋤”,務實就是要“親手下地鋤”,用實幹精神栽種希望的果實。

三是信念堅定。我們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因為事物的發展變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質變要有量變的積累。在我們推進鄉鎮村居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基層群體由於受狹隘的空間地域等限制,使幹部、群眾長期處於一種固定的生存狀況,要徹底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只有秉持“滴水穿石”之以恆、至死不渝的精神,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鄉鎮經濟落後情況。就像習總書記“一滴滴水對準一塊石頭,目標一致,矢志不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下去,這才造就出滴水穿石的神奇!”工作從一點一滴做起,經驗一點一滴積。

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要進一步轉變思路,紮實工作,加強發展意識,爭做開拓創新的表率,努力增強服務發展大局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深入研究適應新常態下發展形勢的新方法、新舉措,帶頭轉變觀念,帶頭開拓創新,重在敬業、奉獻、求實、開拓、創新上做文章,克服求穩和保守思想,奮力鄉鎮村居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創新發展。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篇4

最近,習近平同志的《擺脫貧困》一書受到廣大黨員幹部的高度關注。該書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作品,過了1/4個世紀,時代鉅變,時過境遷,這本書至今魅力依舊,在今天仍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擺脫貧困》這本書記錄的是1988年至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寧德地區擔任地委書記時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這一時期,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從起步到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地處東南沿海的福建,面對大好機遇,卻面臨著全省發展不平衡,工農業基礎薄弱的困難。習近平同志此時來到全省貧困地區的寧德,在這裡擔負起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集中全力擺脫貧困的歷史重任。書中集中收錄了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期間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包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理論營養和哲學內涵。

在新形式下,這本書仍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第一、推進經濟社會的整體變革是擺脫貧困的必由之路。只有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部署和措施落實到實處。第二、在突出經濟建設中心地位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自覺和價值重塑。從文化建設入手提出小到一個地區大到整個國家的整體治理思想,在習近平同志任職寧德期間就有了理論上的思考和實踐上的探索。第三、要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廉政建設是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人要靠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來得民心。習近平同志在寧德工作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帶領地方擺脫貧困,必須牢固樹立終生廉潔、終生為民的鴻鵠之志。

擺脫貧困的心得體會篇5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歸根結底就是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總書記任寧德地委書記時,特別強調要制定與實際相符合的政策措施。一是發展要從實際出發。針對部分幹部群眾希望能上一些大專案,如修鐵路、建大港口、辦開發區從根本上改變落後面貌的問題,他指出,寄希望於上重大專案,一下子抱個金娃娃,想法不切實際。正確的路子是:從本地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條件,紮紮實實抓好農業和其他基礎建設,實現逐步發展。他反覆強調不圖虛名講實效,不能為開放而開放。二是產業結構調整要從實際出發。要立足“大農業”的區情;要依區情區力,量力而行;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要根據自力更生的方針,工業的發展要與自我平衡能力相適應;要立足區域優勢,科學地選擇主導產業。三是對外開放要從實際出發。他說,由於時間、地點、生產要素組合不一樣,開放模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不可能照搬特區、開放城市的做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路子。四是文化建設要從實際出發。究竟如何宣傳閩東文化,他提出了四點符合閩東實際的建設性意見。“一是為群眾所喜聞樂見,能表現思想性,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流於形式;二是要有群眾性,脫離了群眾的形式,不利於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三是要少花錢,多辦事,多講經濟效益,銅錢扔到水裡也要有幾個響聲;四是要合乎大家的口味,不搞曲高和寡。”究竟怎樣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最為根本的就是要對一個地區的情況有充分了解,客觀分析,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經常深入到農村、工廠、街道、少數民族家庭開展調查研究。書中的每一篇文章和講話都是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有感而發。

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辯證思維

?擺脫貧困》充滿哲學思想,是一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活教材。書中收錄的29篇文章和講話篇篇充滿辯證思維和智慧,讓貧困地區看到希望,找到擺脫貧困的科學路徑。在如何看待寧德地區的貧困和發展時,他提出:“‘硬’的我們缺少條件,可以多講‘軟’的。”“軟功夫是貧困地區這隻‘弱鳥’藉以飛洋過海的高超藝術。”他在《閩東之光》一文中指出:“在講‘貧窮’的同時,不要忘記講閩東的光彩;在講壓力的同時,不要忘了講動力。”在如何促進寧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時,他提出要抓主要矛盾。一個地方的工作,方方面面,林林總總,也有主旋律——這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特別是他提出要正確處理閩東經濟發展的六大關係和認識新形勢下閩東財政經濟四大關係,堪稱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十大關係”。寧德地區擺脫貧困不能只停留於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中。馬克思說過“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總書記也說:“我不主張多提口號,提倡行動至上。過去採取的很多有效的辦法,要像接力賽一樣,一棒一棒接著幹下去,腳踏實地地幹出成效來。”他還說:“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認識的地方正在於它是行動。”

簡約樸實的文風

鄧小平曾經說過:“拿筆桿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領導同志要學會拿筆桿。……用筆領導是領導的主要方法。”寫作過程是再思考和鍛鍊思維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的過程。寫作內容需要藉助於一定形式表達出來,文風代表工作作風。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期間,不斷地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勤奮寫作。從已經出版的著作來看,《知之深,愛之切》《擺脫貧困》《之江新語》等就是典範。拜讀這些作品,猶如清風撲面,只有短、時、新,一掃假、大、空;篇篇如行雲流水,引經據典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只有樸實嚴謹之風,沒有矯揉造作之氣;句句講的是實話,處處流露出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拜讀這些作品,猶如領袖坐在對面促膝談心,在循循善誘中增強了責任感、使命感。他在《為官四要》中告訴年輕人為人處世特別是為官的基本道理,“為官之本在於為官一場,造福一方”,“為官之理在於講奉獻”,“為官之德在於清廉”,“為官之義在於明法”,樸實語言中蘊含著真理,讀後使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標籤:心得體會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