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精選三篇

黨員幹部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讀書學習能力,做到學而有方、學而得法、學而有成。那麼關於樑家河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精選三篇,以供參考。
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精選三篇

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一到樑家河村,首先進入我們眼簾的是豐收的糧倉、寬敞的村路、湍急的小河、整潔的窯洞、新建的瓦房……一派群情鼎沸、綠水青山的景象。村委會大院裡懸掛著習總書記“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鄉”的巨型大紅匾牌,村委會的牆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標語格外醒目。這邊誓詞陣陣,那邊誦讀聲聲,遠方紅旗飄飄,人流川息絡繹不絕,團體活動一波一波,村史館外排起了長隊,來自各地的人們在這裡凝聚共識,親臨受教,感受著領袖當年的艱苦環境和樑家河的嶄新風貌,樑家河今天發生的鉅變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縮影。然而40多年前,樑家河是陝北高原農村普普通通的一個小村莊,這裡不通公路不通電,人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個“貧窮”與“落後”的無名村落。1969年,包括習近平在內的一批北京知青的到來,打破了樑家河原有的那份靜謐。

習近平15歲來到樑家河插隊,在這裡整整度過了7年的知青生活,在樑家河入了團入了黨,並擔任大隊黨支部支書。習近平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求真務實,實幹創業,可以說習近平同志的“初心”就在樑家河形成的。習近平說,“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獲得的,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的品格。腳踏在大地上,置身於人民群眾中,會使人感到非常踏實,很有力量,基層的艱苦生活能夠磨練一個人的意志。而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只要想起在那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還能幹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於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都能處變不驚,克難而進!”見證了習總書記7年知青歲月裡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拼搏奮進的青春,在樑家河村史館裡,一幅幅珍貴難忘的圖片資料,一件件留存至今的生產工具,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彷彿是栩栩如生的歷史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生動地見證著當年習近平櫛風沐雨、篳路藍縷的艱辛,述說著習總書記與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故事,反映著青年習近平心繫群眾、艱苦奮鬥、敢為人先的優秀品質。

我們邊走邊看邊聽講解,不知不覺融入那個年代的記憶之中:青年習近平帶領群眾建起了四個淤地壩、挖了飲水井,使村裡開始有餘糧了;帶領村民修建了陝西省第一口沼氣池,解決了全村的燒火問題;帶領大家開辦的縫紉社、鐵業社、代銷店、種蔬菜,改善了村民生活。走進習近平曾經住過的窯洞,長木桌上整齊擺放著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大通鋪土炕、簡陋鍋臺和灶具,都反映了當年知青生活的艱苦,也是習總書記7年磨礪的見證。炕桌上那盞煤油燈格外引人注目,在那種艱苦環境下,青年習近平時刻不忘讀書學習,閱讀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樹立了崇高信仰和堅定信念。可以看出,當年習總書記在樑家河切身踐行著延安精神,以及“心繫群眾、不等不靠、艱苦奮鬥、敢為人先、一身正氣”的作風,深深值得我們學習。

寶塔山下,延河岸旁,樑家河村,處處留下了我們接受教育的身影。一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響徹雲霄,莊嚴的《入黨宣誓》鏗鏘有力,《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催人淚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銘記心中,《回延安》的詩句久久迴盪,《革命先驅雕像》前我們肅然起敬、寄託哀思。一場場特殊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立意高遠、內容豐富;一幕幕真實生動的場景,身臨其境、感悟至深。大家暢所欲言,紛紛把所看、所學、所感分享交流,心靈一次次受到衝擊和震撼,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禮和昇華。學習最大收穫是:習總書記在樑家河謀事、創業、做人處處都透露出一個“實”字,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的根本內涵,深切感悟到偉大思想的歷史源頭,體會到了人民領袖的博大情懷,大家更加堅定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擔當,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念和決心,以實際行動踐行“樑家河精神”。

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細讀《樑家河》,我深切感受習近平青年時期成長的艱辛與不易,進一步堅定了我要深入基層、融入群眾,把群眾事辦好的信心文章。如此,才不辜負黨的重託,群眾的期望。通過閱讀學習,我感受最深的,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惡劣艱苦的環境中敢為人先辦實事,艱苦奮鬥鑄才幹;

二是習總書記與群眾之間源源不斷的淳樸深厚的感情。看了習總書記的故事,我明白了不是群眾不願與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沒有真心跟他交朋友;

不是群眾不跟你講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沒有傾入真感情

實施脫貧攻堅以來,我縣派駐駐村工作隊下基層,紮實落實“五農”工作法,與村組幹部一起解民憂、辦民事,幹群關係更和諧,魚水情更深,百姓得了實惠,黨的幹部得了民心,工作得到支援。“你的幹勁有多足,取得的成績就有多大”心得體會。在那艱苦的環境歲月裡,習總書記始終心懷群眾,一心為民,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十五六歲孩子”鍛鍊成為群眾眼裡“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

在這段艱苦的歲月裡,他養成了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敢做敢為的可貴品格。

作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我將大力弘揚“樑家河精神”,認真學習習總書記在樑家河插隊時,身上閃耀的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樑家河精神”,學習他時刻將人民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學習他敢為人先帶領群眾致富,造福一方百姓;

學習他把群眾當親人,吃苦耐勞、不知疲倦的奉獻精神。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要打好脫貧攻堅戰,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進一步發揮駐村工作隊“領頭雁”和村“兩委”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把大家的思想統一起來,幹群之間的心凝聚起來,兩河口村脫貧計劃必將如期實現!

黨員閱讀《樑家河》心得體會

一本紅色封皮的書,在我的書桌上被翻閱了好幾次,因為這本書每讀一遍都讓我有了新的感悟。

這本書就是《樑家河》,這是一本講述著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故事,靜靜地端坐在書桌前,我又一次讓我的思緒隨著書頁,翻轉沉醉在樑家河的世界裡。他,那年十五歲,一個什麼都不懂卻充滿闖勁和好奇心的城裡娃,就這樣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口號,來到了這個改變了他人生的地方。它,陝北邊陲的一個貧瘠小山村,缺水少油沒生氣,是這個小山村最真實的寫照。當他來到這個叫做樑家河的地方後,才發覺用貧瘠來形容它都不夠。在荒涼的樑家河,人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來自遙遠北京的“城裡娃”,當村民們看到他將發黴不能吃的麵包餵給飢餓的狗時,都紛紛指責他浪費糧食,可是他們不懂他要改變這個貧窮農村的初心。親密接觸後,終於,村民裡接受了這個幹活“撒奸兒”的他。

來到這,對於他來說,是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面對著跳蚤臭蟲的騷擾,他從最害怕到欣然接受;面對煤油燈薰眼嗆鼻,他選擇了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面對在冰冷的渠水裡打壩的挑戰時,他選擇身先士卒跳了進去;面對村民對新事物沼氣的質疑時,他選擇進行試驗,成功後又將經驗傳授給大家;面對村裡只有趕集才能置換物品的困窘時,他選擇了創新改革,讓鐵業社、代銷店等富民便民的新事物在樑家河生根發芽。那天,他要離開樑家河了,送別的村民們握著他的雙手久久不忍鬆開。這一別,就是好多年。但他的心並沒有忘記樑家河,他的情,依舊和樑家河連線在了一起。他就是習近平,一個從農村裡學到大學問的青年。

如今的樑家河有整潔的農家小院、有新修的石窯、有柏油路鋪成的馬路,還有一群幸福生活的村民。看完樑家河的故事,我不禁想起我的身份——煤礦工人,想起初來煤礦時的場景,現在依然歷歷在目。那時的我是厭倦這個地方的,可是經過時間一秒一秒的撥動,我慢慢的愛上了這裡。千米的井巷工作雖然辛苦,但是烏金放出的光芒照耀著高樓大廈的輝煌,雖然我僅僅是一名渺小的煤礦工人,但是我依然想用我的真心來奏響屬於幸福礦工的樂曲。

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樑家河生活的點滴,就會激起我繼續前行的腳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明天的路就在前方,就像是地層深處放出的光芒,照亮我要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