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名人趣史

范蠡是如何成為“商聖”的

范蠡是如何成為“商聖”的

百問百答題說范蠡,總有一個問題你會感興趣。

夏廷獻《百問百答說范蠡》48 ——

為什麼稱范蠡為“商聖”

筆者撰寫的六幕歷史劇《商聖范蠡》1994年在《新劇本》頭題發表後,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授予范蠡“聖銜”不妥當——范蠡似乎不夠這個“標準”。

筆者覺得很有“理論”一番的必要。

第一,“商聖”一銜,尚是空白。

國人何時開始評“聖”,史載不確。截至目前,一共評了多少“聖人”,也無準確記錄。

自“至聖”孔子以下,“詩聖”、“書聖”、“詞聖”、“醫聖”、“藥聖”、“科聖”、“武聖”、“智聖”、“謀聖”、“酒聖”、“棋聖”等“銜”,均已有得主,唯商界“聖銜”尚在空懸。

商界並非無“聖”,是從來未把眼光轉到商界,時至今日,這種“偏視症”應該糾正。

泱泱大國,悠久歷史,傑出人物,燦若群星,補一“商星”,只會增光。范蠡正是這樣的人選。

第二,“聖銜”授予程式,無“法”可依。

目前,全國尚無專門的“聖銜評審委員會”權力機構,更無評審的“紅標頭檔案”。

通行的“評審辦法”,一是官方任命。如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和現代的圍棋手聶衛平;二是有人提名,公眾認可,約定俗成。

一部“評聖史”,除“孔聖”“聶聖”外,都是民間自發授予的,並沒有經過哪一級機構批准或經哪幾個“歷史學家”點頭認可。

提名范蠡為“商聖”,符合約定俗成的程式。

第三,“聖銜”授予時間,無明確要求。

除現代的“棋聖聶衛平”是在健在時授予的以外,其餘都是身後若干年才授予的,因為國人對“聖人”的認識有個過程。比如“科聖張衡”,是近些年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之後,才意識到張衡的“價值”,直到刻著“精儀揭天地,科聖著千秋”(嚴濟慈題)的大碑在南陽市北郊張衡墓前一立,才算有了“正式批覆”,大家也就認可了。屈指算來,離張衡謝世,已有1800多年了。

提出授予范蠡“商聖”稱號,雖然晚了點——人們才認識到他的貢獻和價值嘛!也算是對范蠡的“考驗”,相信範老先生不會計較的。

第四,“聖銜”評定條件,並無統一標準。

國人雖然評定了不少“聖人”,但並沒有科學、規範、可操作的“硬條條”,基本上是“印象分”。筆者手頭沒有“聖人檔案”,從“印象”上看,所謂“聖人”,就是對社會進步有巨大貢獻、對後人有巨大影響的人。

具體“條條”,大體有三:

一是道德極其高尚;

二是智慧超過常人;

三是專長至於極頂。

符合一條即為“聖人”;符合兩條稱“大聖”;符合三條敬稱“至聖”——接近“神聖”了。孔子基本符合三條,故稱“至聖先師”,天下俱立文廟,世人皆當神敬。孫悟空雖是虛構人物,但符合後兩條,故稱“孫大聖”。杜康擅長造“解憂”之酒,名播海外,符合後一條,故稱“酒聖”。其他寫字的,做詩的,填詞的等,也多符合一條兩條,故都授予了“聖銜”。雖是一條兩條,但都是“絕學”、“絕活”、“絕招”,非常人所能為。因此,凡授予“聖銜”的,多是有開創性歷史性貢獻的人,幾乎和諾貝爾獎金評定的標準一樣。

標準雖然不低,但范蠡表現不俗。提名范蠡為“商聖”,根據是“八個第一”:

第一個史有記載的辭官經商的“總理級”幹部——打破重官輕商思想觀念的先驅;

第一個認識到商品經濟規律及作用並主張實行“巨集觀調控”的人——開認識價值規律之先河;

第一個親自規模經營水產養殖五畜產業、親自組織貨物交易的“專業戶”——身體力行,作風紮實;

第一個把兵法用於商場並上升為理論寫有《致富奇術》以及《養魚經》專著的人——這一點,評“聖銜”職稱時,尤為重要;

第一個意識到“廣告”作用,不惜“變名易姓”以“鴟夷子皮”(酒囊皮子)做招牌的人——有超前意識,獻身精神;

第一個靠勤勞致富、市場致富、誠信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司馬遷語)成為“鉅萬”(億萬)富翁的人——實績最重要;

第一個在致富之後用資訊、金錢,帶動周圍的人共同富裕起來的人——群眾關係好,道德高尚(司馬遷稱其“富好行其德”);

第一個在治國治家上取得了雙重成功,為世人樹立了成功榜樣獨立人格的人——無人可比。

以上“八個第一”,都是開創性的歷史性的,完全符合評“聖銜”的標準。

范蠡雖然在政治上、軍事上、思想上、外交上、建築上的貢獻也很大,但這方面的“家”“聖”已很多,全面衡量,突出特點,授予“商聖”一銜,比較合適。

總之,筆者以為,以“商聖”稱范蠡,很妥,很當。不以“商聖”稱范蠡,倒有點不妥不當了。


標籤:商聖 范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