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7篇 "追尋數學啟蒙之旅: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分享"

這份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是一份針對3-4歲幼兒的數學教學設計方案。通過互動的課堂教學形式,幫助幼兒瞭解數字概念、形狀和空間的特徵,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和創造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7篇

第1篇

本次活動嘗試打破傳統集體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進行了整合。根據《綱要》中“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對數學活動的要求,我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遊戲活動,使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

針對本班幼兒對數量認識水平,特確定以下活動目標:複習1—10數字的認識,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培養幼兒對計算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地參加遊戲活動的習慣。此次活動也注重幼兒的情感體驗,使幼兒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主動的學習,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1、讓幼兒體驗友愛、互助的快樂,在一個有和諧的環境中,使幼兒能夠主動學習,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2、認識數字1—10,知道數字能表示相應物體的數量。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遊戲法、操作法等

教學方法,特別是遊戲法,是孩子最喜愛的,遊戲能增強幼兒的參與興趣。

整個過程,我遵循由淺到深的教學原則,層層遞進,,幼兒將運用操作法、遊戲法等學習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依據本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幾個環節:①.匯入活動。②.基本活動。③.結束活動。

在第一個環節,匯入活動中,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認識數字,本環節中,主要是回憶起數字。

在第二個環節,基本活動,在認識了數字的基礎上,根據實物匹配相應的數字,感知數字能表示相應的實物,通過提問法,啟發幼兒在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可以也用數字來表示呢。然後根據數字拍手遊戲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數,然後通過找朋友的遊戲讓幼兒感知數物相對應的關係,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最後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給實物找朋友,小圓點找朋友的連線活動得以鞏固。

幼兒園中班數學說課稿7篇

第2篇

?情境互動式幼兒數學教育課程》以孩子熟悉的情境主題為組織教學的邏輯線索,在主題中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引導幼兒與教師、與同伴以及與情境和材料互動,實現培養幼兒“主動學習、邏輯推理、創造思考、解決問題”的教學主旨。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共設計了4個環節,情境貫穿整個活動之中。在遊戲娛樂的過程中自我檢測與評價。感到學數學是愉快的。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班裡幼兒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2、通過活動,認識區別上中下空間方位,學習方位詞上面,中間,下面其中目標二設定為重難點。

幼兒在體驗遊戲的愉快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確定空間方位的方法。本環節的操作更有趣有效,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每個孩子都非常的積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讓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整節課以遊戲活動貫穿,進一步讓幼兒掌握確定空間方位的方法。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中班下學期幼兒學習能力有了一定的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情境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空間方位的認識,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本節教育活動為一課時。整節課以小松鼠去鍛鍊—一路走過的地方——看到好吃的——送禮物給號朋友為線索4個環節,有趣有效的情境遊戲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每個孩子都非常的積極。

通過情境匯入,調動幼兒情緒,緩解對陌生環境的拘束感,並通過小松鼠去鍛鍊引入今天活動的內容。

它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裡呀,原來小松鼠是要去鍛鍊,你們看它來到了哪裡?

1、在山下看到了什麼?(在山下看到了小草)小松鼠往山上爬,他爬到了哪裡?看到了什麼?(爬到了山的中間,學說中間。看到了盛開的'小花)小松鼠繼續往上爬,爬到了哪裡了(山上,學說山上),在山上看到了一個小亭子。這時候他覺得肚子餓了,他走到小亭子裡,看到裡面有好多好吃,有獼猴桃,蘋果和梨子(出示操作卡)還有一些好吃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猜一猜

(1)頭上長綠葉,身上方格格,東北部長她,全身黃顏色。把你們猜的東西放在蘋果的上面;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來看。

(2)聽錄音,把你們猜的東西放在獼猴桃和梨子的中間;

(3)這個東西害羞地露出半個臉,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把他叫出來吧。在蘋果的下面原來是草莓。

2、小松鼠看到這麼多好吃的東西,非常的開心,把肚子吃的飽飽的,去看望他的朋友了。他的朋友會是誰呢?(出示三個朋友)調皮的小松鼠把給朋友的禮物藏在了大樹上。(出示操作卡片)大樹上有三根線小松鼠會把誰的禮物放在上面、中間和下面呢?出示準備的禮物讓小朋友看一下。

邊操作邊說誰的禮物放在上面,誰的禮物放在中間,誰的禮物放在下面。

第3篇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形式,幼兒遊戲中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契機,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基於這一理念,我把猜想遊戲定為該教案的主要遊戲形式。同時,中班幼兒注意集中時間短,如果注意物件單調無變化,不符合幼兒興趣,注意的穩定性就小,為了讓幼兒"複習10以內的數"這一抽象的數學概念,我設定除了以猜想遊戲的形式,我還設定了情境化,採用水果娃娃這些幼兒生活常見的事物來引起幼兒的注意。從猜水果娃娃的數字、給水果娃娃的數字排序、點數結合拼水果、運水果等環節,讓幼兒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輕鬆的遊戲中自我探索複習10以內的數。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1、在猜猜、想想、看看、數數的遊戲中複習10以內的數,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係。

2、願意傾聽老師與同伴的講述,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教具:白板;學具:四種水果(西瓜、橘子、桃子、芒果)水果的背面有圓點和數字。

出示水果娃娃,引起興趣。"今天,小熊的水果店開張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水果?"(蘋果、梨子、草莓、香蕉、櫻桃、菠蘿)我們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水果娃娃呢?6種。

第一步先猜猜水果後面的數字。1、這些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個猜數的遊戲,每個水果娃娃背後都藏有一個數字,你們想知道是數字幾嗎?a、梨子娃娃說"我比5多1",誰知道這個數字是幾呢?6b、香蕉娃娃說"我比7多1",那是幾呢?8c、草莓娃娃說"我比8少1"那是幾呢?7d、蘋果娃娃說"我是5—10之間最小的一個數字?是幾呢?5e、"你們看看5————10數字中還剩下哪兩個數呢?9和10,那櫻桃娃娃和菠蘿娃娃誰是9誰是10呢?"櫻桃娃娃說:"我的數字比菠蘿娃娃大,誰能告訴大家是幾?9那菠蘿娃娃是數字幾?102、現在老師看看你們記住了沒有,師指認每個水果娃娃,讓幼兒說出背後的數字。3、猜猜少了哪個數?現在老師任意拿走一樣水果,問少了幾,是什麼水果,重複指認水果和數字。主要是讓幼兒瞭解數差關係,然後鞏回憶。

第二步是給水果排排隊。

1、水果娃娃後面的數字都出來了,那現在水果娃娃想考考大家,想請你們按照水果娃娃身上的數字來排隊?誰願意來排隊。這個時候完全是按幼兒的意願來排隊,可以從大到小,也可以從小到大。

2、幼兒上來為數字排隊,說說你是按照什麼順序排隊的?

3、這個小朋友是按照從小大的順序來排隊的,那麼你們想不想看看後面的水果會按照什麼來排隊呢?。

接著是拼貼水果,其實就是幼兒操作練習數點匹配。

第一步是教師講解作業。小熊水果店裡的水果還不是很多,要不我們給他準備一些,老師這兒有一張帶有圓點的卡片,數數看上面有幾個圓點,那他應該找數字幾做朋友?除了看數字外,還要看看卡片的顏色相不相同,這下對了,猜猜會是什麼水果呢?第二步是幼兒動手拼水果。現在請小朋友也取一張有圓點的卡片,數數有幾個圓點,再找它的另一半,看看顏色對嗎?反過來就是一個水果,你別說出來,呆會讓我來猜猜好嗎?第三步是教師評價作業。你們都拼好了嗎?誰願意讓我來猜猜你的水果是什麼?當老師猜出幼兒的水果後,讓幼兒把水果送到第幾輛卡車上去,遊戲重複幾次。

最後是品嚐水果。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明白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小朋友真能幹,幫小熊準備了這麼多水果,小熊阿要謝謝你們幫了一個大忙,想請大家一起品嚐美味可口的水果呢。

本節課我覺得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中班幼兒注意力意志還比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針對這些特點,我採用遊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猜猜我是誰》這節課通過猜想遊戲容易被幼兒所接受,讓幼兒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在猜想的過程中鞏固複習10以內的數。請水果娃娃來做客的匯入活動,一開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水果娃娃要和小朋友玩猜數字的遊戲,在這一過程中我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猜數先從簡單的數字開始,由易到難,多變的提問方式,讓幼兒分別猜出這10個數字,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緊接著馬上讓幼兒猜猜少了哪個水果,又是一輪"猜"的開始,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積極性相當高,通過教具的操作,讓孩子們給水果娃娃身後的數字排序、拼水果,猜水果這些絲絲相扣的環節,讓幼兒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活動的遊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點,通過他們自己的"猜"、"動"、"學",自然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在幼兒"猜"得差不多的時候,我讓他們品嚐水果,這裡做到動靜交替,讓幼兒感覺不到疲勞,也自然的過渡到結束部分。這個活動總的來說孩子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興趣都很濃厚,也達到了課前制定目標。我自己也在這個活動中有了很大的收穫。

第4篇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哭娃與笑娃》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著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裡判斷人的心情。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4、"心情速遞"板二說教法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裡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著鼓勵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著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裡,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裡,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通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著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第5篇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教具:大的圓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個,小箱子一個(裡面放圖形或卡紙做的小鳥一隻)

2、學具:每人一套幾何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半圓形、圓形等若干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圖形變變變”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絡,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

第6篇

指南中指出生活是幼兒學習的源泉,在生活中很多的數學現象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所以成人應該培養幼兒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情緒,最重要讓幼兒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有用。

數字對於幼兒來說是枯燥,為了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次數學活動,以情景故事為主線,把抽象概括的數學知識生活化、遊戲化,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玩中學、學中玩,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學活動有導向作用,根據中班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幾個目標,1.感知7的物體數量,理解6添上1就是7。

2.學會把物體的數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完整。3.體驗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有用,激發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把本次活動的認知目標為重點,技能目標為難點,為了更好的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我為活動準備了多媒體課件《開心農場》等。

?綱要》中指出教師要成為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幫助幼兒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情景激趣法、啟發提問法、遊戲法,激發幼兒學習的慾望,培養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和習慣。

最後說本次活動的亮點,本次活動是遊戲法與情景法的相結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生活即教育”,在創設的情境中,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貼近幼兒的生活,在遊戲中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本次活動中採用了多種的教學法讓幼兒在趣味性、遊戲性的活動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去探索和參與活動,在活動中,我讓幼兒充分去自由探索和體驗,通過探索操作法、小組討論法、趣味遊戲法,讓幼兒的認知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把活動過程分為6個環節,第一環節我會以遊戲的方式進場,師幼互動開汽車,教師要求幼兒開車前報一下人數,進入創設的情景——農場。此遊戲是讓幼兒在遊戲中感知1-7的數字,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第二環節進入情境後,教師運用啟發提問法:到站啦,我們來到了開心農場,很開心,看誰來了?螢幕上出現小狗的圖片,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討論的過程中幼兒提高語言能力,增強自信心,達到活動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課件先出現6個物體後來加入了一個物體,成為了7個物體,意思讓幼兒理解6添上1就是7,出現了小狗,小鴨等生活中認識的事物,貼近幼兒的生活,過程不斷的重複,方便幼兒的記憶和理解。

第三環節,遊戲部分,指南中指出遊戲是幼兒極有意義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是幼兒喜愛的活動,當幼兒的專注力下降的時候,遊戲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室裡佈置了兩棵樹,上面掛滿了水果和蔬菜,教師給幼兒佈置任務,請每位幼兒手裡拿著一個籃子去摘7個水果或者蔬菜,然後師幼一起來驗證幼兒的操作。

第四環節,幼兒操作,教師先示範,“請小朋友們每人拿一個打包袋,裝7個水果或者蔬菜,並把你們的點貨單填好了,一起送到跟你衣服身上對應數字的籃子裡放好,要把籃子的袋子都裝滿了水果或者蔬菜哦!”教師提出要求,要求幼兒拿到點貨單先寫上你身上的號碼,然後舉例子說明,“例如你拿了3個西紅柿就記錄在點貨單上,明白嗎?如果我們幹著又快又好,農場主說可以送一袋給我們帶回家分享。”讓幼兒自由完成,教師巡迴指導。

第六環節,結束活動,教師小結完後就請幼兒上車回家,出發回家前讓幼兒點一次人數,再一次感知7的數量。

五大領域是相輔相成的,我會把本次活動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數學區或者益智區等各個領域,讓幼兒的興趣得到持續的發展。

第7篇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著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床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筷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因此,我設計了活動《找數字》,來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幼兒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難點: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每個數字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上,數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處,幼兒的概念是模糊的。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數字,但他們幾乎沒有去思考,理解過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因此,讓幼兒“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是本次活動中的難點。

重點:在幼兒的眼中,“數字”與“圖畫”沒有太多的區別,所以,常常有幼兒把“5”寫成了“ζ”,把“9”畫成“”像一個氣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這對幼兒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一座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分別住著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牛等十個小動物。沒有數字的鐘面,沒有數字的稱,汽車等。

請幼兒收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品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溫度計等。)並佈置在教室的四周,成為“數字世界”。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把幼兒收集來的各種有數字的物品佈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個有趣的“數字世界”。

2、觀察法:通過幼兒觀察他們帶來的物品,理解“數字”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引起幼兒的思考。

3、操作法:通過幼兒為各種物品編號碼,加深幼兒對“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理解。

4、遊戲法:在本次活動中,遊戲是一條主線,通過幼兒“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編數字”等小遊戲來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我將分成: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遊“粗心王國”這四個環節來進行。

帶領幼兒來到“數字世界”,請幼兒注意觀察,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教師用神祕的語調說:“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神祕世界,這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請你找一找,是什麼?”引導幼兒尋找數字,發現鍾,表,日曆,稱等物品上都有數字。這樣問題匯入,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請幼兒猜想物品上數字的意義及他們的功用。教師說:“剛才,我們逛了數字世界,發現這裡的東西上都有數字,請你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用處呢?”教師逐一取出鍾,日曆,稱等物品,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他們的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6分鐘。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教師說:“原來,數字有這麼大的用處!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我們今天收集來的這些物品上有數字外,還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數字呢?”請幼兒自由發言,談談他們還在那裡見到過數字,有什麼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請幼兒為空白的物品添上數字。教師說:“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粗心王國’遊玩,請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國’的物品上,少了什麼?”“他們的生活方便嗎?為什麼?”“小朋友,請你們來幫助他們,為這些物品添上數字,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好嗎?”這一環節大約進行8分鐘。

在整個活動中,我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及形式,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達到我在活動前預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