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月光曲》教案8篇 《月光曲》教學大師:欣賞、理解與演奏技巧

《月光曲》教案是鋼琴學習中的經典之一,由貝多芬創作,具有優美動聽的旋律,深受學生喜愛。本教案為針對青少年鋼琴學員的作曲教學教案,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該曲的演奏技巧、感受其藝術魅力,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月光曲》教案8篇 《月光曲》教學大師:欣賞、理解與演奏技巧

第1篇

(設計理念)理想的語文課堂是師生生命甦醒、激越、成長的過程,能從新課程觀的高度,從生命成長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目光,演繹一種開放的語文課堂文化。本設計旨在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理解、體驗、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給人以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的印象;以朗讀為載體、以感悟為主線、以引領學生探究《月光曲》音律、聯想畫一般意境為重點,感受音樂大師詩一樣的情懷。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體會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情和景

(1)漫談對月光曲的認識。月光曲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作者是怎樣描寫的?皮鞋匠聽貝多芬彈奏,好像看到了什麼?有幾幅畫面?

出示音樂課件:①“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眼前出現的畫面就藏在語言文字之中。水天相連的地方出現一道銀光,銀光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輕紗似的微雲,海面上風平浪靜,給人輕鬆、舒暢之感,音樂柔和、舒緩、有細微跳躍;這幾句要讀得緩慢、平靜。②“忽然……”這一段的樂曲節奏明快、激昂;朗讀時,語速加快、激昂有力。

(2)盲姑娘好像看到了什麼?“皮鞋匠看看妹妹……大海”這一長句。由盲姑娘的神態而產生的聯想。(聯想是人們的一種思維方式,可以使你所寫的事物與未曾出現的事物巧妙地聯絡起來。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①既使我們聽到了美好的音樂,又讓我們看到了動人的情景。②曲子裡的月光美和生活中的月光美被“聯想”這個橋樑巧妙地溝通了。③聯想在讀者面前展開一幅幅圖畫,使文章內容更充實,表達的感情更深刻。但聯想一定要真切自然,千萬不能牽強附會,因文害意。

(3)讀中感悟:師讀(實在事物)、生讀(聯想);男女生讀,分辨事物(看得見,聽得到的實在的東西)與聯想(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想象)。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情。

(4)從兄妹倆的美妙聯想中你體會到什麼?為什麼兄妹倆會由平靜的海面想象到波濤洶湧的大海呢?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幽靜:幽雅寂靜,心情悠閒,或抬頭望月,或側耳傾聽天籟之聲,就像平靜的海面。)

(2)斷斷續續(時而中斷)的琴聲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可能會這麼想:彈的正是我作的曲子,怎麼彈的這麼不熟呢?這麼晚了,是誰還不休息,這樣刻苦練琴?我要不要去幫助他呢?

(3)貝多芬認為自己的音樂是獻給人民的;我的藝術應當為貧苦的人造福。因此,他向茅屋走去。

(1)體會人物感情:(哥哥關心妹妹,妹妹體貼哥哥,多麼動人的骨肉之情)“隨便”即“不放在心上,不在意”(妹妹懂事、渴望、安慰)。

(2)傳授讀書方法: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情感。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通過人物的語言體會人物的感情,然後再把這種感情正確地朗讀出來。)

(3)指導對話朗讀:妹妹的話讀出渴望的心情;哥哥的話讀出難過、內疚的語氣。

①“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富人花錢如流水,窮人連張音樂會的票都買不起。”②“我的音樂要獻給人民。這是多麼好的一次機會啊!”③“這一對兄妹多麼懂事啊!姑娘又這麼渴望聽我的彈奏,我應該為她彈奏一曲。”

(5)一股無形的力量推動他走進茅屋,貝多芬進屋看到的和聽到的是一致的。①“窮”──點一支蠟燭;②“多難,總記不住”──雙目失明;貝多芬聽到他們的談話,又看到了窮兄妹倆,激起了他強烈的同情心。同情、愛憐之感油然而生,這時,他的心中彷彿平靜的海面,穿過縷縷薄雲,並情不自禁地彈了一曲。

(6)貝多芬彈完第一曲,盲姑娘①聽得入了神,②激動地說(指導讀這一句話,解釋“純熟”)並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①這樣純熟的'技藝,這樣深沉的感情,只有貝多芬才能做到。②當時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

①啊,多可愛的盲姑娘!你雖然窮,卻這樣愛好音樂,而且竟有這樣高的理解水平,欣賞能力。“我在劇院歌廳裡,為達官貴人演奏,他們卻不懂我的音樂,不明我的心聲!”

②他像是找到了知音,激動不已,感情的波濤終於衝開了閘門,奔騰翻滾。就像“海面刮……岸邊湧過來”,不正形象地表達了貝多芬當時心情的不平嗎?這時他的感情正處於一種激情狀態,靈感頓生,開始即興創作《月光曲》。

(清幽:秀麗而清靜)(秋天的夜晚,明月當空)(童話般的仙境中)(周圍的環境清幽靜美,貝多芬遇到知音心中掀起的萬丈波瀾,此時此景,他心潮起伏,觸景生情,按起琴鍵來)

(2)《月光曲》由此而生。貝多芬通過琴聲,用音樂的語言來抒發自己的情感。

(1)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沒有發覺,反襯《月光曲》感人的魅力;

(2)貝多芬看到兄妹倆完全陶醉在他的樂曲中,尤其是給盲姑娘帶來了歡樂和幸福,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他也激動萬分。

(3)貝多芬為什麼要飛奔回旅店連夜記錄下來?想一想,貝多芬散步時,有沒有想到要創作《月光曲》?(靈感是稍縱即逝的,是茅屋的人、物、情、景激發了他創作的激情和慾望。)

1、這篇課文把故事、音樂、情感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人感到人美、景美、曲美、情更美;

2、談談你對貝多芬的瞭解;請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評價貝多芬。

1、選一首你喜歡的樂曲,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提示:貝多芬回到客店記錄《月光曲》,可能怎麼寫,怎麼想?

(2)貝多芬在追憶時,眼前可能出現什麼景象?在敘事中加入恰當的聯想。

《月光曲》教案8篇 《月光曲》教學大師:欣賞、理解與演奏技巧 第2張

第2篇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1、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

2、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麼?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月光曲》。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部分。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並歸納層意。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裡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後又即興創作並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麼?(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瞭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裡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為什麼又彈一曲?

(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2)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絡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聯絡?

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注意體現出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第3篇

1、知識與能力:瞭解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環境、內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意境,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聯想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1、《月光曲》的內容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一共幾幅畫面?(聯想)

第4篇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⑴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

2、學生快速瀏覽全文,從課文中找出一段並讀一讀。

4、學生小聲讀文,邊讀邊想,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第5篇

1、學會生字券,理解部分詞語及課文第二段第一部分,回答課後第1題d小題。

2、初步感受《月光曲》美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2、感受《朋光曲》美意境,感受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思想感情。

聽說咱們五(1)班同學都很喜歡聽音樂,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

著名鋼琴曲《月光曲》,誰來告訴大家它是誰創作?介紹一下貝多芬。

1、不過,今天老師不是上音樂課,而是上有關《月光曲》課文。出題、讀題:

2、剛才,同學們都把自己感受到描繪得如詩如畫,那麼,課文又是怎麼來描

寫呢?請找出來自己讀讀,仔細體會一下。(他彷彿看到了大海?)

這部分由內容是曲子所表現出來意境,表現在音樂旋律上該怎麼去體會?(曲調是一下子轉入澎湃激昂?這中間是不是有個過程?樂曲開始是輕而舒緩,後來是澎湃激昂。)

(3)指名讀(評議),師範讀(伴音),自由讀(你認為讀得好可站起來讀),齊讀。

3、這麼優美動聽曲子,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來呢?這其中還有著一個美麗動人傳說呢?

要求:(1)注意生字、多音字、注音,劃出不理解詞語。

(2)思考:傳說主要講了什麼?貝多芬共彈了幾首曲子?

(2)回答兩個問題。(板書:聽到琴聲,看到兄妹,遇到敵意)

5、傳說中,貝多芬並不認識盲姑娘,那他為什麼要給盲姑娘彈曲子?你是怎麼看?(生答)

再看看課文有關段落,劃上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或你知道了什麼?你還找到了什麼?)

斷斷續續:說明姑娘很喜歡貝多芬曲子,但彈得不熟練。

(聽了幾遍,雖然家窮,買不起入場券,但譜子可以抄或習得起,假如有譜子,就會彈)

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那有多好啊!充滿對貝多芬崇拜,聽曲願望。

重點:不過隨便說說:與姑娘內心是矛盾,但她怕哥哥因為家裡窮買不起音樂會入場券而心裡難過,所以這樣說,這是勸慰話。

其實她是十分渴望能聽到貝多芬演奏,說明她很懂了,體諒哥哥,同時也說明她非常喜歡音樂,特別是貝多芬曲子。

這些對話該怎麼讀?(姑娘渴望而又裝作毫不介意,哥哥:失望、難過)

(3)聽了盲姑娘話,貝多芬心裡會怎麼想?怎麼做?引讀4、5節。

(哪句話最能表達他當時心情,產生這種心情除了由於聽到說話外,還表現在貝多芬心理活動直接表達)體現他同情窮人(勞動億)思想品質,讀出熱情誠懇、充滿激情語調。

6、學到現在,你們可知道為什麼貝多芬要給盲姑娘彈曲子?(出問題)

第6篇

?月光曲》是本冊教材第六單元第二篇教材。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全文可分為兩段,第一段僅僅只是個引子,第二段是個完整的故事。整個故事分兩部分,分別敘述了貝多芬瞭解到盲姑娘的家境及對音樂的愛好,走進茅屋為她親自彈奏樂曲,從而產生激情,在月光如水的夜晚譜寫了《月光曲》的情景。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展現了他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卓越的藝術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不僅語言美,而且意境美、情感美,極富感染力,適於有感情地朗讀。

1、會寫本科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理解”純熟、清幽、陶醉、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能正確表達貝多芬兩次為盲姑娘彈琴的不同原因,想象貝多芬創作,並做旁批。

3、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從兄妹的對話中去理解兄妹的情感,以及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理活動。

四、教學用具:幻燈片、《月光曲》、貝多芬介紹視訊

1、同學們,這是一首鋼琴曲,這首曲子給你們什麼感受?(很優美,我們都被它陶醉了。)

師:這就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板書課題: 月光曲)(讀課題)

2、你對譜寫月光曲的音樂家貝多芬有哪些瞭解呢?(學生介紹貝多芬基本情況,)

師:看來同學們課前預習非常詳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貝多芬(播放視訊補充)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已經瞭解了貝多芬是一位非常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樂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一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月光曲》是怎樣譜寫而成的。先仔細聽老師說一段話,用心記,看看從這段話中你能瞭解哪些關於《月關曲》的資訊。仔細聽。

師: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很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鋼琴曲,叫《月光曲》,它的譜成,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師:你瞭解了,貝多芬譜寫了《月光曲》。(右上角板書:譜寫)譜寫就是——寫作歌曲,在寫一首曲子的時候就用上譜寫。你還了解到它是一首鋼琴曲。(幻燈片出示: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鋼琴曲

生2:《月光曲》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幻燈片出示:傳說)傳說就是——這個故事是一個民間流傳下來的故事,既然是傳說,它可能確有其事,也可能有所虛構。

生3:200多年前譜寫的。(瞭解了曲子譜寫的大概時間)(幻燈片出示:200多年前)

師:現在你能不能用上我們瞭解的這些資訊,以月光曲這個詞作為開頭,來說這句話呢?

生1:《月光曲》是一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成的一首鋼琴曲,關於這首曲子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生2:《月光曲》是一百多年前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成的一首鋼琴曲,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師:嗯,說得真清楚,兩位同學都把這些資訊說清楚了,下面來看,課文中是這樣寫的,一起讀: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師:傳說中是怎樣譜成的。讓我們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大概地瞭解一下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讀課文之前,讓我們先來 看一下本文要掌握的詞語。(幻燈片展示:"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

來大聲讀讀,自己讀。(中間點評學生的讀)(4分鐘左右,思考並回答。)讀完了,來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生:課文主要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那是一百多年前,一個秋天的夜晚,(幻燈片出示圖片,播放音樂)看,萊茵河邊,貝多芬正在散步,他看到了那條悠幽長的小路,他看到了……

師:貝多芬就是在這樣寧靜而又舒適的環境中散步。這樣的環境,用上一個詞形容,那就是—幽靜。看黑板,和老師一起寫這個詞幽字先寫中間一豎,接著寫兩邊,最後再寫豎著豎。(右上角板書:幽靜)請學生來讀,幽靜,想想這個詞應該怎麼讀比較好。讀出幽靜的味道來。(幽音拖長)。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之中,看著這樣的美景,一段旋律已經在大音樂家的心中醞釀。來,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幻燈片展示: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所以貝多芬走近茅屋,他是被這樣琴聲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走近茅屋(先板書走近,再板書情不自禁。)走近茅屋他聽到了什麼?

師:讓我們也來讀讀這段對話。(幻燈片出示: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看看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了什麼?

師:(板書:很想聽)請回答的同學把姑娘說的話來讀一讀。(再讀一讀,讀出姑娘的心願)(那有多好哇,姑娘多渴望啊。女孩子一起來讀一讀)姑娘對貝多芬的音樂是那樣地熱愛。接著 ,貝多芬還聽出了什麼?

師:入場券的音讀準了。一起讀。入場券太貴了,他們家又太窮了.兩個太字,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家境的貧寒。再來看哥哥這句話,哥哥說:“是啊……”哥哥想說什麼呀?

生3:是呀,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其實我也很想聽

師:是呀,哥哥對妹妹說, 其實我是支援你的想法的`,就像你說的那樣,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麼又太窮了。說這句話的時候哥哥是什麼心情,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說?

生2:支援妹妹的想法,但是又沒錢。此時心裡的想法用一個詞表達那就是:無奈

師:請這位學生讀。無法實現妹妹的心願,哥哥的心情是那樣的複雜,所以他說:是呀,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太貴了,太窮,他們根本就買不起呀。(板書:買不起)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貝多芬又聽出什麼來了?

師:是的,當哥哥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的時候,妹妹是……

師:這個“安慰”說的好。下面我們也來讀讀姑娘說的這句話,如果讓你來圈出一個詞的話,你最想圈出哪一個詞?把它圈出來,並說說你的感受,(隨便說說)

生1:隨便說說。這她在安慰哥哥,他們家太窮,買不起,她在安慰哥哥。他不想讓哥哥感到為難。

師:她不想讓哥哥感到為難,她確實是在安慰哥哥,所以說是隨便說說。看看她剛才說是怎麼說的呀?

生2: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

生4:別難過。從這個詞裡面體現了哥哥十分為難,又體現了妹妹在安慰哥哥。

生5:罷了。就是再說,算了的意思,但是其心裡還是很想聽。

師:把“罷了”這個詞圈出來,把“很想聽寫”在它的旁邊。我們在感受深的時候,可以在旁邊簡要記一記。來關注‘罷了’這個詞,請同學來讀這句話,讀出罷了的語氣。(很想聽,很遺憾;我看到你一臉的為難。)下面我們分角色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再來體會下她們的心情。請女同學讀姑娘說的話,請男同學讀哥哥的話。

師: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了什麼?能簡要地說說嗎?

生1:哥哥想滿足妹妹的願望,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師:是呀,貝多芬從這段對話中聽出,妹妹很想聽他親自彈的曲子,可是買不起入場券。貝多芬還感受到……

生1:在這樣僻靜的地方,在這樣的茅屋裡邊,有人在彈我的曲子,說明窮苦人民也是愛我的曲子的;但是他們這麼窮,票價又這麼高,我應該親自彈給他們聽,用我的琴聲讓他們得到藝術的享受。

師:所以,他走進(板書:走進)去,他覺得自己應該走進去,必須走進去,他要彈給這位姑娘聽,所以,聽到這段對話,貝多芬沒有敲門,就情不自禁地走了進去。他是情不自禁地走進去。他走進茅屋,他看到了什麼?

生1: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一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師:他發現,這是一個盲姑娘(板書:盲姑娘)這個十六七歲,很清秀的姑娘,是一個盲姑娘。剛才那個斷斷續續彈著他曲子的姑娘竟然是一個盲姑娘,那樣熱愛他音樂,那樣想聽他演奏的姑娘,竟然是一個盲姑娘,他感到……

生1:他為女孩彈了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他滿足了姑娘的心願。

師:再彈了一首(板書:再彈)讀到這,你一定想問……

師:他彈了一曲滿足了姑娘的心願,為什麼還要再彈一曲?來,我們也來讀讀6、7兩個自然段,看看當時貝多芬是怎樣想的,您能不能用一兩句話把他當時的想法寫下來就寫在第7自然段旁邊。寫好咱們再來交流交流。

生1:貝多芬想:一個盲姑娘竟然能夠聽出他是貝多芬,他覺得很驚訝,他要再彈一首

師:我們一起裡看看姑娘說的這句話。姑娘是怎樣說這句話的?

師:請同學來讀。(幻燈片出示: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的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

師:請學生讀,讀出兩個感嘆號,讀出驚訝和激動(激動是因為她已經聽出了這位就是貝多芬,她竟然聽到了貝多芬親自給她彈奏曲子。她因此驚訝而激動)。一個大音樂家竟然在為我演奏,這簡直叫人難以置信。請同學們一起讀。古人說: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貝多芬聽了姑娘這樣激動的話語,他會想,這姑娘光用耳朵聽,就能聽出我彈得很純熟(熟練、曲子裡的感情、還判斷出我就是貝多芬,這眼前的姑娘不就是……)

師:趕快寫下來,寫在句子旁邊。(板書:知音)人們都說:千金易得,知音難求,貝多芬竟然在茅屋裡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更何況她還是一位盲姑娘。他沒有回答,他是這樣說的……(幻燈片出示: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曲吧。”)你一定能讀好這句話。自己試試看。(先自讀,然後請學生讀。)他的話語裡充滿了激動,遇到知音怎能不激動!貝多芬激動地說:“你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曲吧。” 他已經無需回答,他要用音樂來表達自己內心情不自禁流露的情感。(幻燈片出示: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 照進了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小路上散步時,那如詩如畫的景色,又浮現在眼前,此刻他的眼前還多了一對善良的兄妹,多了一個懂得自己音樂的知音,他心中的旋律從他的琴鍵上流淌出來,(播放音樂,幻燈片出示文字,教師讀課文:皮鞋匠靜靜思考些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多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貝多芬把這首曲子記錄下來(板書記錄),那就是《月光曲》。《月光曲》到這裡才譜成了(板書譜成)。貝多芬在譜寫這首曲子的時候,內心在想寫什麼呢?他的內心在經歷了哪些變化呢?同學們課後再去欣賞下這首樂曲,體會下貝多芬創作樂曲時的情感變化。我們下節課再繼續探討。

?月光曲》是一篇精讀課文,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在教學中,我也同樣地讓學生多次聽這首曲子,讓他們從感官中理解這首曲子,讓他們在讀和聽的過程中感受到兄妹的互相諒解之情及對音樂的熱愛,同時也感受月光曲譜寫時貝多芬的情感變化。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再利用朗讀來充分表達出來,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充分的發洩,以達到情感上的昇華。最後,讓學生用朗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

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型會了課文的意境之後,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月光曲》的音樂,圖片,讓學生配樂誦讀,從而切身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第7篇

本設計將"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絡,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字"又"超文字"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閱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課內插入課外閱讀材料,通過對比閱讀擴充閱讀資訊,進一步認識音樂家的偉大之處。

4引導學生查詢,收集,拓展相關閱讀材料,通過"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資訊,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初步瞭解了貝多芬譜寫>這一傳說故事的內容,大家想不想親耳聆聽這首著名的樂曲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美妙的音樂中。(播放>的片段)

能說說你的感受嗎?(交流對學生的不同感受都給予肯定)

(1)兄妹倆聽著貝多芬先生彈奏樂曲,他們感受到什麼?課文是怎樣描寫的?(學生自由讀,個別讀有關語句。)

(2)再讀,感受音樂的美,語言的美,與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的美。(月亮初升。月亮越升越高;微雲一縷一縷;大海平靜。波濤洶湧。)

(3)想象這些畫面,有感情地讀。(教師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後引導學生根據。課件呈現的音樂和畫面的變化誦讀,教師隨機示範並及時表揚)

(1)擬定目標。貝多芬先生為什麼回彈出這麼美妙的琴聲?是什麼情感促使他彈出如此美妙的樂曲呢?請大家再次回讀課文,從文中的重點語句中找尋原因。關係

(3)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隨即調整,隨即點撥。)

a出於對窮兄妹倆的'同情。語段:兄妹倆的對話。(1研讀"要是。那麼多好啊!""太貴了,又太窮。""隨便說說"等。2引導體悟:你覺得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話,會怎樣想?

b是因為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是貝多芬先生的知音。語段:盲姑娘與貝多芬的對話。(引導感悟:1"多純熟","感情多深"等。2思維補白:貝多芬沒有回答,其實他的心理是怎麼想的?)

c是當時的環境使貝多芬觸景生情。語段:第八自然段。(引導感悟:"披上銀紗","格外清幽")

(1)螢幕閱讀>,提示學生注意語速,抓住要點。

(2)讀了這個小故事之後,請你再聯絡課文中所描寫的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的事,說說你對貝多芬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請在貝多芬的畫像旁寫下一兩句讚揚的話。

(3)有感情朗讀自己寫的話,引導學生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有的學生這樣寫到:

1貝多芬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人

2貝多芬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人,是一個不向侵略者屈服的人。

3貝多芬先生,您是一位具有偉大人格的人,我要採一束最美的鮮花送給您。

c書面。總結反饋。(定期兩週完成研究專題—我所認識的貝多芬。題目自擬,如:我對貝多芬的認識,《月光曲》的誕生,貝多芬的成長之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等。)

第8篇

兩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該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裡,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瞭。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2.新詞:幽靜、純熟、陶醉、斷斷續續、水天相接、記錄、微波粼粼。

4.從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貝多芬的卓越才華,更要學習他的善良和愛心。

(一)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引起的聯想?主要通過抓重點段落,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來解決。

(二)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既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的意思來解決。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的鋼琴曲。本文寫的是一個傳說,生動地記敘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放錄音《月光曲》。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一首世界的鋼琴曲,誰知道這首鋼琴曲的名字叫什麼?(對,《月光曲》。)《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傳說《月光曲》。板書課題。什麼叫傳說呢?“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意思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不是這樣。

(2)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

記錄:本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課文指貝多芬把剛才彈奏的《月光曲》寫成曲譜。

(1)說說課文寫的是什麼事,主要內容是什麼?(課文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在一個小鎮上為皮鞋匠兄妹彈琴的事,主要是寫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景中創作的?把文中講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找出來,做上記號,然後讀一讀。

(1)再讀課文,想想本文按總起、傳說可以分為幾部分。

第二段(2-10)傳說。詳細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2)找學生讀傳說部分,按傳說的起因、經過、結果把第二部分分層,並歸納層意。

第一層(2)講貝多芬散步時聽到一所茅屋裡傳出鋼琴聲。

第二層(3—9)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後又即興創作並彈奏《月光曲》。

第三層(10)講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子記錄了下來。

1.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體會創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指名讀課文,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本文主要寫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經過。)

齊讀課文,思考:從這一段中你學懂了什麼?(學懂了貝多芬是德國的音樂家,瞭解到作家生活的年代,引出《月光曲》的傳說。)

a.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裡散步?是什麼吸引了他的注意?

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你能看出什麼?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會是什麼樣的心情?他會怎樣想?怎樣做?

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什麼?一曲彈完了,為什麼又彈一曲?

(a.貝多芬是在秋夜,萊茵河畔一個小鎮的幽靜的小路上。時斷時續的琴聲吸引了他的注意。b.從兄妹倆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兄妹倆親密友愛,互相關心、體諒,手足情深。貝多芬聽了兄妹倆的談話很感動,他想我一定要為姑娘彈琴,於是輕輕地推開門進屋。c.貝多芬彈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彈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彈完了,貝多芬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讚美,想到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琴聲就能分辨出彈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這兒遇到了知音,因此貝多芬也很激動,決定再為盲姑娘彈奏一曲。)

②出示幻燈片:閱讀重點段第8、9自然段,聯絡上下文回答下面問題: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看到的有什麼聯絡?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說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a.貝多芬看到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還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這些都是他看到的實在事物。

b.貝多芬按起琴鍵來彈的是《月光曲》。他彈的是由他看到的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因為茅屋裡的一切和窮兄妹倆使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的然而愛好音樂的人們,就像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一樣,這樣的聯想,使他按起琴鍵來。他用樂曲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了。

c.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這些都是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產生的聯想。

d.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是皮鞋匠從妹妹的表情中產生的聯想。因為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見的,但是她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所以說她“彷彿也看到了”。

(注意體現出窮兄妹倆不同的語氣,盲姑娘與貝多芬的不同語氣。例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不同語氣,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盲姑娘懂事地安慰哥哥以及貝多芬說明來意時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認出自己的深深激動等,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1.找出八、九自然段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在事物,哪是由實際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在書上。

2.說說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感情的變化過程。(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貝多芬被盲姑娘所感動,即興彈奏《月光曲》,抒發自己遇到知音而激動的思想感情。)

(2)說說文中哪些是看到、聽到的實際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①窮兄妹倆完全被音樂陶醉了,想想他們會是什麼樣子?(打出幻燈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啟發學生想象,用一段流利的話把窮兄妹倆陶醉的情形表達出來。)

(一陣風把茅屋裡的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大海,在月光照耀下波濤洶湧、向岸邊湧過來、湧過來……兄妹倆如痴如醉,深深地被美妙的琴聲所吸引、感染,貝多芬曲終人去,他們居然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貝多芬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從“飛奔”一詞可以看出貝多芬的心情異常激動,他要把《月光曲》記錄下來的心情也非常急切。)

③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10自然段。(要把兄妹倆被琴聲陶醉、貝多芬異常激動的語氣讀出來。)

本文記敘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創作、譜寫《月光曲》的傳說,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表達了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大自然的熱愛。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放演奏帶,讓學生邊聽邊進入情境,展開豐富的聯想。)

(2)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的內容:最初月亮升起,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用舒緩的語氣讀;繼而月亮升高,穿過微雲,這時用逐漸增強、有曲折的語氣讀;接著風起浪湧,寧靜完全被破壞了,這時用高昂激越的語氣讀。

可以齊讀、指名讀,反覆練習,把握好語氣、感情。必要時教師示範讀,以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教師引讀:一陣風……。月光……,茅屋裡的一切……,顯得……。貝多芬望了望……,藉著……,按起……。教師打出幻燈片,學生根據老師的指點,邊觀察邊練習背誦。)

(教師引讀:皮鞋匠……。他好像……,月亮……。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忽然,海面上……,……。被月光照得雪亮的……,……皮鞋匠看昏……,月光正照在……。照著她……。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學生閉目想象畫面,想象皮鞋匠聽到美妙的琴聲展開的聯想,看到月光下的妹妹產生的聯想,達到背誦。)

(教師引讀: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他……,花了……,把剛才彈的曲子——……。這段主要寫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怎樣了,等他們清醒過來,貝多芬早已去幹什麼了?這樣,學生很輕鬆地達到背誦。)

(1)本文在寫作上一個的特點是什麼?談談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本文的特點是根據看到的、聽到的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這樣寫的好處是使文章內容更具體、更豐富,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讀出文中哪些是由實實在在的事物產生的聯想,並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湧過來。她彷彿也看到了,……波濤洶湧的大海。這樣寫就把貝多芬對勞動人民和對大自然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用一段話寫一個實實在在的事物並展開聯想。(例文見作業三)

3.閱讀短文,說說哪些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分別用“~~”“——”標出來。

濃重的大霧瀰漫在天地之間。我坐在汽車上,霧鑽進車廂。路邊的樹木只能看出個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麼樹。我的腦海裡忽然展現一個奇特的想法:瞧,這雲霧瀰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嗎?我們在這山霧中穿行,不正是在騰雲駕霧嗎?要是去尋訪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再瞧瞧我們乘坐的汽車,多像一艘舫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輪船,正劈風斬浪,奮勇向前。

?月光曲》一課,講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說。其中第九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是貝多芬見景生情、即興創作曲子的描寫。它的意境深邃,音樂語言比較抽象,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教學中,我重視感悟,運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感知,主動地領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學習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月光曲的內容,反覆地朗讀和品味,並請學生帶著感情去讀,讓學生閉目想像當時的情景,循著作者的描寫,使文中的情景在學生的腦海中浮現。這時候,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許比老師的分析講解還要豐富,還要迷人。當學生有點入境生情時,我及時加以引導,放《月光曲》的錄音,讓學生在美妙的《月光曲》樂曲聲中朗讀品味,去想像大海的變化,去思索月光曲的具體內容,去感悟語言文字所表達的詩的意境。此時生動的語言和優美的樂曲會融為一體,這時再讓學生聽著樂曲,請一位學生朗讀描寫月光曲的內容,再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景,學生們眼前的景象更加具體化了,緊接著讓學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用簡筆畫兒的形式畫下來,此時學生興趣很高,主動地去感知,主動地領悟,紛紛展示眼前出現的三幅畫面:第一幅畫面是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海面上灑遍了銀光。第二幅是月亮升高了,正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第三幅是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大家通過展示、評議這三幅畫兒畫得怎樣,為什麼,來相互豐富對月光曲內容的理解。

不同的畫面必然反映出貝多芬情感的變化,因為貝多芬用音樂傾注了自己的情感,這時讓學生看著畫面再朗讀這段話,去體會貝多芬當時的情感是怎樣變化時,學生比較容易地從音樂所描繪的那些情境,豁然領悟了用以表現這些情境的語言文字,悟出了貝多芬的情感是由平靜到激動的變化,並結合上下文能具體地說出引出貝多芬感情變化的內容貝多芬看到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像披上了銀紗,顯得很清幽時,他的心情很平靜。當他看到站在琴旁的窮兄妹倆時,他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激動起來,想到在當時的社會,窮人熱愛音樂卻沒錢聽音樂,而盲姑娘又這樣懂音樂,真是找到了知音,因此變得很激動。當學生用理解的語氣再讀這段話時,從中體會出:貝多芬是一個同情窮苦人,熱愛大自然的音樂家。

學生能讀出《月光曲》的意境,是源於在理解過程中那種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製造氣氛,以境激情的做法,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求知慾,培養了他們敏銳的感悟能力,就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內涵,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這樣的教學設計,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