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

漫步在熟悉的街道,它並不繁華卻格外親切。陣陣寒風吹過我的臉頰,勾起我深藏的記憶。總記得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婆去菜場買菜,天冷時就在菜場角落的那個小攤子。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見景抒情故事隨筆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一

坐在車上,望著車窗外熟悉而又陌生的街景,我有些許興奮,也有些許期待,因為這是我與她的重逢。

這是我2021年第一次遇見她,這是我與她隔年後的重逢。她,就是我的家鄉—東港

下車,漫步在熟悉的街道,它並不繁華卻格外親切。陣陣寒風吹過我的臉頰,勾起我深藏的記憶。總記得小時候,常常跟著外婆去菜場買菜,天冷時就在菜場角落的那個小攤子,買上一個熱乎乎的甜饅頭,邊捂手邊解饞,那個滿足呦!

小區,那個我從出生就住的地方,有著二十年的房齡,雖不是最初的模樣,但還是當初的味道。山茶花在寒風中飄零,鞦韆獨自搖曳,空無一人,大門口的水潭結了薄冰,我看見了裡面的圓石,看見了裡面的淤泥,看見了曾經的我,那個無憂無慮的頑皮少年,與兒時的玩伴一起摘山茶花,一起盪鞦韆,一起玩水…永遠記得那年中秋,圓月高掛,小區裡的鄰居們圍坐在大圓桌旁喝茶、嘗餅、賞月,玩遊戲,聊時事,那大圓月照耀著我們每個人的笑臉,照射出那溫馨和諧的美麗家園。

窗外,那是我的國中,以東港為名的中學,校門口的古樹還是那麼高大,兩側的銀杏掉光了一頭的“黃髮”,“永不言棄”石依舊佇立,這是港中的精神傳承,白牆、綠樹、紅土,一切都是那麼渾然天成,它既有青年的雄姿,又擁有它自己的底蘊,它在成熟,我在成長,它陪伴我從國中到高中,我見證它從平凡到輝煌,我們都是追夢路上的奔跑者,永不停息……

時間很快,我生活了16年的地方,因為短暫的離別竟有些生疏的感覺,樓下的樹還在,但又不似我摸過的那一顆,鄰居還在,但小區已經歷了改造,換上了新的衣裳,一切都在變,她也是,我也是,但確定的是我們都會越變越好,等到再次重逢,都會是最好的自己!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二

已許久未到過外婆家。桃花島,好像因金庸老爺子書中黃藥師的隱所而更出名些。但於我而言,更願將它看作一片世外桃源。無論有多少心煩,只要踏上這與世隔絕的淨土,便可將不快拋至九霄雲外。

因是偏僻小島,只能走水路前往。無法忍受船艙內的沉悶,便走出去透透氣,直面大海,與它交談。海上景物也無什麼特別,廣闊的海面一覽無遺,只是白茫茫的一片,霧氣中隱約幾座海島的輪廓,天地間唯一的聲響是船尾翻滾的海浪,陣陣轟鳴。看的久了,便也覺得有些乏味,卻又想回艙內安穩睡著了。

要說這島上最有興致的去處,我以為是海灘與山峰。

先說那藏著兒時全部快樂的海灘。雖只是一片普通沙灘,於孩子卻是一處金黃色的天堂。沙灘與村莊之間,是一道破敗的古城牆。小時候常聽外婆說,那是古時抵禦外敵入侵的屏障。沿城牆步行,輕撫一排排炮孔,腦內自然便浮現出海上一片赤紅的景象了。大人才想著過去,孩子只在乎好不好玩。親近大海,大概是每一個孩子的夢想吧。小時候的我,每次過年回家,剛放下行李,便嚷著要去海灘玩。脫下鞋子,赤腳踏上沙灘,細沙在腳下發出綿厚的聲音,腳只感覺有些輕癢。若是大好晴天,那整片沙灘便會如黃金一般,閃耀著光芒。繼續向前走,腳下沙礫逐漸變得潮溼,黏在腳底不很舒服。但當一踩入海水,附著在腳底的沙子瞬間脫落,一股涼意頓時從腳心襲來,在夏天,足以消減大半惱人的暑氣。

雖是小島,但島上確有座高峰。登山的記憶已有些許模糊。那大概是我第一次所攀的真正能稱的上名號的山。早已讀過不少描寫登山的文章,但山深處的雄壯與神祕,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山上無甚奇鬆怪石,卻也是大片碧綠,夾雜著灰白相間的突出岩石。山路有些險峻,因剛下過雨還有點溼滑,比不得大雪紛飛的“磴幾不可登”,但也需屏息凝神。說是高峰,也只花了個把小時便到了頂峰。滿山瀰漫霧氣,相隔幾米就看不見人。同行的哥哥逗我,說從山頂向下看,能看到海對面的家,我便拼命踮腳遠眺。如今想來,還別有幾分趣味。

畢竟是小島,美景實是有限。但對於從小在城市中長大,少見自然氣息的我來說,遠離人間煙火氣的淨土也不過是這樣。如此這般,這座賦予我血脈的小島,慢慢的,成為我靈魂永恆的歸宿。

見景抒情故事隨筆三

中大街的兩邊是古色古香的屋子,有時從窗臺上伸出幾條藤蔓。一些人家的屋子下開著老店鋪,賣些手工藝品或手作小吃。沒有嘈雜的吆喝聲,沒有侷促的腳步聲。自行車壓過石板的聲音,讓人安心。

這是老街中的人間煙火,卻有越來越多的人企圖驅散它。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一原本寧靜的老街成了網紅打卡之地,街兩邊開滿了燈紅酒綠的酒吧和藉著‘手工製作’的名義而賣天價工藝品的店鋪。老奶奶賣小吃的店鋪被加上了‘百年老字號’的稱號,賣船模的叔叔開始在船模上貼商標,古樸的老街在誇張的濾鏡下換了一個模樣。從視訊上,圖片上看這條我童年時常常喜歡來走走停停的老街,既熟悉卻又陌生了。用文化帶動經濟的發展是好事,但是過度地消費文化,就會造成入不敷出的結果。

夜晚,當我偶然間再次走進這條中大街,卻發現街兩邊的酒吧並沒有閃爍著的燈光,商鋪的門窗只是緊緊地閉著。白天的熱鬧顯然已經散盡理念,但是夜晚的老街才呈現出它真正該有的樣子。屋子裡的居民擺開一張大圓桌,放上幾張小的竹椅,領幾瓶冰鎮的啤酒,再炒上幾盤簡單的下酒菜,叫上街坊四鄰共敘白天的瑣事;“百年老字號”中傳出收音機裡放京劇的聲音;“錢氏船模”敞開著大門,一家人端著飯碗站著就吃,聊天,歡笑,也不管有沒有客人來買東西。這時,老街也卸下了它“網紅打卡聖地”的稱號,將那厚重的歷史氣息暫且擱置在一旁,享受這人間煙火。

正是這樣的人間煙火氣息,讓那些商業化的建築黯然失色。正是這樣的煙火氣息,讓老街永遠不失活力。這是與商業化程序抗衡的最頑強的力量,也是最寶貴的力量。所以,在宣傳或是保護一種文化的時候,不要僅僅只是將文化本身放在一個與世隔絕的玻璃罩子中,以供觀賞。

其實古樸的建築並不少見,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那獨特的人間煙火味。聽-老奶奶又拿出她的收音機放京劇了。
 

標籤:見景 隨筆 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