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散文隨筆丨世故作文

散文隨筆丨世故

散文隨筆丨世故作文

“世故”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它不能算作褒義詞,誰都知道世故中所包含的那種意味。但也不是貶義詞,說是中性詞呢,似乎也站不住腳,所以世故這個詞就象世故本身一樣,是很有點微妙的。

人們幾乎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開“深於世故”的嘲諷,同時也在努力避免“不諳世故”的譏誚。魯迅先生說:“人世間真是難處的地方,說一個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話,但說他‘深於世故‘也不是好話。” 可見,一個人對世故的把握,是大有奧妙的,可謂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不諳世故不好。假如你的朋友結婚,別人都在讚美新娘的美麗,你卻很誠懇地指出新娘的鼻子有點塌,顴骨上有幾點連粉底也不能全部掩蓋的雀斑等等,講的雖然都是真話,但說不定這位朋友的夫人會記恨你一輩子,今後別的朋友去他家美酒佳餚侍候,而你去他家則冷臉白眼招待。同樣的,領導在臺上講話,說本人水平不高,要向大家學習,請各位多多指教云云,萬一你被領導的謙虛和真誠所感動,熱血賁張,站起來對領導的報告中兩處資料、三種稱呼、五個錯別字進行一番誠懇的指教的話,在領導笑咪咪的感謝聲中,你這輩子的出息也就基本確定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世故原來是在社會上進行人際交往的一種經驗,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它應該是建立在民族傳統、社會心理、倫理秩序、道德評價、審美指向、行為習慣等基礎之上的一種處世為人的基本規則。超越了這種規則,那麼就會給別人帶來一種傷害或不適,那麼你的為人也就很難被社會大眾所接受。也有不少人追求特立獨行,張揚個性,這當然也無不可,但要記住的是你無論有多少個性要張揚,都必須是在共性的範圍之內去張揚,否則就是異類,終將被摒棄在社會的邊緣的。

太世故也不好。世故的本質特徵是在於利已的,就是讓自己在社會群體中有一個適當的位置和良好的生存環境,讓社會群體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接納,一般而言,世故常常都是在利他中體現利已。當過於世故,利他因素減少甚至消失時,那麼你的世故就與圓滑、狡黠、陰險、不誠懇、不牢靠連在了一起。在現實社會中,很多人都對別人在設防,但同時卻又都感到這種設防在心理上很累,人們總是喜歡與可以裎裸相見、不需設防的朋友相交,倘若碰到行事世故、目光深幽的人,心底難免生出些惴粟,泛起一層雞皮疙瘩的。所以,但凡被人評定為處世為人十分世故的,別人對他的防範和厭惡總會比較多些,那麼自然也會敬而遠之,你的親和力和在社會群體的融入度將會大打折扣,那麼世故的利已效應也將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

從這個意義上看,世故是一種處世為人的態度,過分的世故與人們所推崇的真誠、踏實、負責等基本處世要求相悖而立,使社會的誠信感和責任感受到了很大的損傷。就象是《西遊記》中紫陽真人給朱紫國的金聖宮娘娘的那件五彩蓑衣,雖然看不見,卻也讓人隨時防刺而不願親近。

然而也不盡然,世故是聰明人才能學會的一門絕活。套用一句文革中曾流行過的話:世故就是臭豆腐,聞起來是臭的,吃起來是香的。畢竟世故的利己方式是緩和的,非直接傷害他人的,如果世故之人加上一些高明的手法,那就不會讓人產生直接的抗拒,而世故之人則能夠從世故的行為中得到許多的好處,只要看一下我們身邊許多老於世故的人那種左右逢源、躊躇滿志、得意洋洋的那種表情,就可知道世故的魅力了。於是世故的技法也就隨著社會進化慢慢地積累巨集富起來,老於世故的人還是一代一代地層出不窮。

世故之道給社會帶來了許多文明,但世故的態度卻又讓人們喪失了許多美好的品質。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所以真正懂得世故的人,大多都是能巧妙地繞過這個坎子,履世故之道而不效世故之態,行世故之實而不領世故之名,那才是世故中的絕頂高手呢。

這麼一說,又繞回到老祖宗的“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裡面去了,而由此產生的感悟是——“中庸之道”本來就是一種世故。

標籤:散文隨筆 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