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4篇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提升實用性的祕訣

本文為大家提供了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旨在幫助教師們更好地設計和組織科學活動課程。這些模板涵蓋了多個年級和不同的科學主題,利用互動、實驗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不論您是國中、高中教師,還是家長希望幫助孩子提高科學成績,這些教案模板都將成為您的有力助手。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4篇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提升實用性的祕訣

第1篇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力量》,它是“空氣”科學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子活動。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它不僅孕育了生命,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從“空氣是什麼樣的”“空氣在哪裡”到“空氣與風”“空氣的壓力”,我們生活中有關空氣的科學現象太豐富了。對大班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和體驗,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物件後,我選擇了將“空氣流動產生風”作為本次活動的感知探究點,引導孩子通過探究體驗如何產生風,引發幼兒對空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空氣的利用等問題的關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② 運用所獲得的體驗探索怎樣讓水上的風車轉動起來;

③ 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活動的重難點:空氣雖無所不在,但它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

知與發現“空氣流動產生風”,難點為遷移經驗解決“讓水上風車轉動起來”的問題。

4、活動準備: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關係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驗準備:玩過魔術“不溼的報紙”,開展過與空氣有關的活動。

⑤ 塑料盆4個(四個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兩種,一種為高水位,水面與杯子的高度一樣,可以發現水泡的現象;另一種是低水位,水面低於杯子,易感知氣流的現象。)

三是空間準備: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採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

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疑法、經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

建構經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

引發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溼,而今天的紙都溼了呢?”“為什麼有孔杯子裡的紙會溼,沒孔杯子裡的紙不會溼?”“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支援著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經驗遷移法,經驗遷移能夠幫助幼兒在新經驗與舊經驗間架起橋樑,使新經驗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環節、第三環節分別運用了經驗遷移的方法。

此外我還將採用猜想——驗證法,這是法國“做中學”教育模式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先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後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度,體現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動在解決“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中運用了該方法。

我們總是說“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儘量營造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生風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發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於學習同伴經驗的能力。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了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活動,我將採用問題“前幾天我們一起玩了魔術‘不溼的報紙’,誰記得是怎麼做的?”,引發幼兒回憶變魔術的操作要求。此環節重在啟用幼兒有關的經驗和技能儲備,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本環節預計時間為3分鐘。

我出示紙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請你們按上次的方法再變一次魔術,看看把紙放在杯子裡是不是一定不會溼”,從而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操作中將發現紙溼了,引發與原有經驗的衝突,產生疑問:為什麼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溼,而今天紙都溼了呢?這時我會適時地引導幼兒將紙杯與上次魔術用的杯子進行比較,發現兩者的不同——有孔和沒孔。接著,我將進一步提問:為什麼有孔杯子裡的紙會溼,沒孔杯子裡的紙不會溼?啟發幼兒將兩個杯子倒扣水中,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發現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時,會有氣流從孔裡出來,還會冒出氣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為幼兒創設交流的機會,請幼兒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分享彼此的發現,同時,還要幫助

幼兒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經驗,通過“是什麼從孔裡跑出來了?”“這些氣泡是怎麼來的?”等問題,讓幼兒明確從孔裡出來的是空氣,空氣流動會產生風,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節。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因此本環節我預計的時間是10分鐘。

科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更應服務於生活,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和“用科學的意識”。因此,我設定了“怎樣讓小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感知體驗的科學現象來解決具體問題。

教師出示泡沫小風車,鼓勵幼兒猜想:用什麼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孩子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動、用水流等,個別幼兒會運用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風車轉起來,對於幼兒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由於上述活動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慾望得以調動,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會水到渠成。操作之後我將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說說是用什麼辦法讓風車轉起來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幼兒關注用空氣流動產生風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鼓勵幼兒選擇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紙杯,在水中以振動的方式,使空氣從小孔中擠壓出來產生風,帶動紙杯頂上的風車轉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驗。本環節是難點,注重師幼互動,預計時間為12分鐘。

活動的最後,讓幼兒自由地圍在我的身邊,丟擲問題:剛才你們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試過了嗎?有什麼感覺?那杯子的大小和風車轉得快慢有沒有關係呢?我們下次再試試吧。我預計這個環節時間為5分鐘。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合4篇 科學活動教案模板集:提升實用性的祕訣 第2張

第2篇

今年春天,在我園的科技節活動中,幼兒對一種會發光、發聲的陀螺很感興趣,孩子們討論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覺到可以抓住幼兒的興趣點來進行一次“轉動”的活動。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有發明創造的慾望。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輪子、繩子、風車、火柴棒、蓋子、紙片等。

2、學具:手巾花、陀螺、發條玩具、錄音機、轉椅、鐘錶等。

(1)幼兒操作教師提供的各種能夠轉動的玩具,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和同伴交流,並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

(2)教師投放半成品,幼兒再次探索操作。鼓勵幼兒想辦法,做個會轉動的小玩具:使不能夠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

(3)交流,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同伴,並請想法奇特的幼兒演示,鼓勵幼兒為同伴的成功而高興。

2、遊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1)幼兒自由討論: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能轉動的物體,以及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

你發現了什麼能轉動?××轉動了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如果你是小小發明家,你想讓什麼轉動起來?轉動以後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呢?”

(2)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那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讓身體的那個部分轉動起來了?請你來試一試。

(4)“如果我們身體的一些部位(如頭不能轉了)不能轉動了,行不行?”

(5)“我們的身體真了不起,有那麼多的部位都能轉動起來,讓我們做事、運動更靈活!”

2、利用談話鼓勵幼兒繼續尋找、探索、發現日常生活中有關轉動的物體。

第3篇

讓小朋友在活動小認識摩擦力.初步瞭解摩擦力對人類的影響:

(1)讓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腳搓地面,然後說說感覺?(有一種力阻礙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讓小朋友掃地,擦黑板,擦玻璃,瞭解掃帚與地面問、板擦與黑板間、布與玻璃之間也存在摩擦力。

三輛同樣的小汽車在相向斜畫的積木上往下滑,其中兩個斜面上分別鋪有一塊毛巾,一塊手

帕,讓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輛汽車走得最快,哪輛汽車走得最慢,說說為什麼?(鋪有毛巾的斜面上

的汽車走的最慢,因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鋪有手帕的汽車走得最快,因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1)擰緊的瓶蓋打不開怎麼辦?引導小朋友回憶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覺.嘗試用肥皂水把瓶子開啟,因肥皂水可減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鍊拉不開怎麼辦?自行車鏈子轉動不靈活怎麼辦?(給幼兒提供石蠟、柴油讓小朋友嘗試,用減少摩擦力來解決問題?)

(3)你手中的鋼筆怎樣才不易被別人拔出?爬杆時怎樣爬的快?(讓小朋友親自體驗活動,從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緊(或夾緊、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裡走路易打滑怎麼辦?(穿上帶花紋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馬路上行走,怎樣保證行人車輛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

下面的問題是問增大還是減小摩擦力:為什麼用力系鞋帶?滑冰鞋上為什麼裝有鐵輪子?

有些科學概念在活動中的出現,不是讓小朋友掌握,而是便於老師理解指導,因小朋友思維的具體形象性,應在實驗活動和遊戲活動小滲透科學知識,目的在於激發小朋友的興趣,懂得粗淺的道理。

第4篇

“找朋友”是小班的科學活動,託班是小班活動的初學階段,本次活動使用託班幼兒,教學活動已經結束, 因此,本活動著重加深鞏固寶貝們的綜合認識。活動難點幼兒根據顏色和相應的圖形進行正確配對。解決方法:在活動中先引導幼兒進行單一的圖形配對:如先根據顏色進行圓形配對。

1、鞏固幼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和紅色、黃色、 藍色的`認識。

3、瞭解簡單的安全常識:不能一個人單獨出去玩,會有危險。

師:今天我們教室裡來了很多客人,大家一起來看一看,都是誰來了?

師:今天來我們教室裡的是圖形媽媽,他們最愛圖形寶

跑出去玩忘了回家,媽媽們急的都哭了,圖形媽媽請我們來幫助他們找到圖形寶寶們。

:紅色的圓形寶寶藏在小熊的後面呢,紅色的圓形寶寶

:原來圖形寶寶們都躲在遊樂場裡玩呢,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

師:圖形媽媽還是沒有笑,為什麼?我來問問圖形媽媽。

瞭解還有圖形寶寶沒有回家,進行綜合綜合操作:不同

延伸:師:今天圖形寶寶們跑去玩,沒有告訴媽媽,結果媽

媽急的怎麼樣了?多虧了寶寶們幫助他們找到了圖形寶寶,不然就危險了。為什麼呢?因為外面有不認識的壞人,會把寶寶們領走,寶貝們可不要像圖形寶寶 一樣不乖,出去玩的時候一定要讓爸爸媽媽領著出去,不認識的人能不能跟他們走呀?在幼兒園裡,出去玩的時候要跟著誰呢?對了,現在跟著老師一起出去玩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