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三十六計有感7篇 "智慧謀略:探索三十六計的精髓與應用"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兵法書。其內容涵蓋了戰爭策略、謀略計策等方面,對後來的軍事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三十六計》,可以不僅借鑑其中的戰爭策略,還能從中感悟人生哲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讀三十六計有感7篇

第1篇

看書是我的最大愛好,因為看書讓我認識了許多名人,讓我的視野變得開闊,我很佩服孫臏這樣足智多謀的人,他的三十六計,讓我百看不厭,每一次看都有啟發,都有收穫。“李代桃僵”就是一個高明的計謀。

“李代桃僵”——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意思是說,當戰爭局勢發展到必然要有所損失的時候,要犧牲區域性利益,來增強整個戰局的`優勢。

三國時期,曹操與袁紹的男坡之戰,曹軍故意沿途拋棄糧食、衣物、使袁軍競相爭奪,一時陣勢大亂,曹軍乘勢反擊,獲得大勝,這就是運用了此計謀啊。

懂得捨棄這是有大智慧大謀略的人才有的胸襟和魄力,戰爭離我們很遠,可是這個計謀對我來說是很有啟發的啊,在去年的紹興市圍棋比賽中,我就是不懂得捨棄幾個子,拼命想和對方廝殺,結果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小,葬送了一盤本來屬於我好棋局啊。想起來現在都後悔,要是贏下那盤棋,我就是二段棋手了啊,要是早讀懂“李代桃僵”該有多好啊!

讀三十六計有感7篇

第2篇

在《孫子兵法》中有一篇實案是《美馬記》,看了這篇實案,讓我有了深深的思考。

?美馬記》主要講了在戰國時期,匈奴經常入侵趙國邊境,趙王便命令李牧駐守雁門關,防禦匈奴。一天,李牧發現匈奴人正趕著幾百匹馬,在河岸邊洗浴,李牧想得到這些馬以壯大自己的戰力,他就挑選了幾百匹母馬,放出城外。過了一會兒,匈奴人的馬就紛紛下水來到了母馬群中,李牧見狀,就下令將馬全部趕入了城中。李牧效仿美人計,創出了《美馬記》,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敵軍百匹駿馬,不但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消弱了敵軍的實力,這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可以找到許多像《美馬記》一樣的例子,把公馬和母馬看做是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如果公馬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母馬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比如,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就是公馬,而學習方法就是母馬,要正確使用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而在生活中,我們同樣可以用《美馬記》,我就有過一次親身的體會。一次,我在玩笨豬跳時,從高空跳下時的'恐懼如同公馬,而我的決心和信心就如同母馬,使我毅然決然的跳了下去,去感受和體會挑戰極限的刺激和快樂。因此,在我們生活中,如果遇到難題,就可以用《美馬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事半功倍。

第3篇

在假期裡我讀了《三十六計》這本書。書中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聚合了無數人的心血,古人通過分析和總結,寫出了這一本書。《三十六計》這本書不僅可以用在戰場上,更可以用在商場和官場上,成為人們成功的一把鑰匙。

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其中,感想最深刻的一計是“李代桃僵”。

很多人都害怕失敗,所以就拼命求勝,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的失敗之處。但事實證明,失敗是允許出現的.,並且也是應該出現的,不過只要最終的結果是好的,那麼,有一點點瑕疵也是毫無影響的。“田忌賽馬”的故事就充分地說明了這一“李代桃僵”的道理。

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常與齊威王及王子們舉行賽馬活動,並且每次賭得很高。但不幸的是,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的多,贏的少。有一天,軍事家孫臏陪同他一起賽馬,孫臏說:這場比賽,你的馬與王子們的馬各按速度分成上、中、下等馬,你的馬雖然在總體上劣於王子的馬,但是各等馬的足力其實相差並不多,只要採取一定策略,仍然可以贏得比賽。

等到這一場比賽開始時,孫臏就如是建議田忌:首先,用自己的下等馬對王子的上等馬;然後,用自己的上等馬對其中等馬;最後,用自己的中等馬對其下等馬。田忌聽從了這一建議。結果,第一場,田忌以下等馬對上等馬,最後慘敗;第二場,田忌的上等馬對王子的中等馬,獲勝;第三場,田忌的中等馬對王子的下等馬,同樣獲勝。這樣,田忌兩勝一負,最終獲勝。

在這次賽馬事件中,“李代桃僵”可謂被孫臏運用得恰如其分,犧牲下等馬對王子上等馬的比賽,目的是獲得上等馬及中等馬對王子中等馬及下等馬的勝利,從而獲得比賽的總勝利。也就是說,以部分犧牲為代價,取得總體上的大勝利。

我還發現:這本書上講到的很多經驗,都被外國的大老闆用於公司管理上。據說現在美國、日本都有很多人正在學習它。我聽了真為我們中華民族驕傲,同時也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我一定要認真閱讀,並能運用,爭取將來做一個有計謀的人。

第4篇

?三十六計》是由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六部分組成的。

在《三十六計》中,第二十五計“偷樑換柱”引起了我的關注。光看這個名字,我就感覺它跟圖謀不軌的奸詐小人脫不了干係。實際上確實如此,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一統天下,建立秦朝,長子扶蘇為人仁義、正派,並與軍中的.大將軍蒙恬關係很好。幼子胡亥年紀很小,秦始皇很疼愛他,又受到奸臣趙高的教唆,胡亥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所以趙高憑藉秦始皇對他的信任,經常仗勢欺人,而且為人陰險狡詐,因此扶蘇很不喜歡他。

所以在秦始皇南巡突然病倒後,就讓趙高為自己立遺詔,命大皇子扶蘇繼承皇位,後來趙高跟人合謀篡改了遺詔,立胡亥為太子,繼承皇位,並賜死了扶蘇。這就是“偷樑換柱”的故事。

?三十六計》裡面還講了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也講了很多深奧的道理,我喜歡這本書。(田佳權)

第5篇

?三國演義》是我們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其中我最喜歡諸葛亮,因為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所以寒假一到,我就催著媽媽去書店買了本《三十六計》。一拿到書,我就急著找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哦,找到的了《空稱計》!於是我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

故事主要敘述了三國時期,諸葛亮派魏延領各路兵馬東進攻打司馬懿,只留很少的萬人駐守陽平。可是司馬懿率領的20萬人馬卻與魏延的軍隊錯開了道路,毫無阻擋地直逼諸葛亮駐地陽平城。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根本無法與來兵抗衡。若請求魏延救援,也因相距甚遠無法救急。此時,司馬懿的人馬腳步聲都能聽見了,守城的.戰士驚慌失措。可是諸葛亮卻不慌不忙,命令將士偃旗息鼓,不準出帳營,又令人將城門開啟,叫上幾個老頭打掃起城門來,自己則搖著鵝毛扇,悠然地站在城頭觀賞景色。不一會兒,司馬懿的人馬到了城門下,司馬懿本想攻城,見此情景,卻楞了一下,暗想:這諸葛亮做事一向十分謹慎,此時見來兵已兵臨城下,卻毫無動靜,想必已設下埋伏。想到這兒,他怕中埋伏,於是率軍退離了平陽,平陽城安然無恙。後來,當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擺的是“空城計”時,懊惱不已。

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即本來兵力空虛,卻故意把空虛的樣子顯示在敵人面前。使敵人不知底細,不敢妄動,最後以弱勝強。

讀到這裡,我不得不讚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以及能夠準確揣測人心的本領。《三十六計》中還講到了許多計謀,相信通過閱讀,我也能掌握其中的奧妙,也會變得像諸葛亮一樣能料事如神。

第6篇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我常聽到別人說,但不知道出處,後來讀了《三十六計》,才得知原來是出自該書。

?三十六計》分為生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六套共三十六個計策,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體現了偉大的軍事思想,這部書早已超出了軍事鬥爭的範疇,在生活中廣泛運用,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這本書精講每一計謀的原理,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來闡釋計謀內涵。眾多計謀中,“聲東擊西”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聲東擊西”原指表面上聲張著去攻打東邊,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曹操智解白馬之圍”的故事正是用了這個計謀,袁紹派大將顏良帶領十萬大軍襲擊白馬城,把白馬城圍得水洩不通,情況十分危急,曹操聽取荀攸的建議,用聲東擊西的計謀,讓大隊人馬去攻打袁紹的老巢,袁紹見曹操來攻打,立刻派出主力部隊進行堵截。曹操見袁紹中計,急忙調兵去防守白馬城。顏良沒料到曹操會來這一手,驚慌失措,匆忙迎戰。

劉備剛被曹操打敗,關羽為了尋找劉備,也為了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假裝向曹操投降。他與張遼做了前鋒,他一馬當先,忽然躍上赤兔馬,倒提著青龍偃月刀,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一刀把顏良砍下馬,袁軍亂作一團,張遼帶軍隊乘勝追殺。到了後來,關羽打聽到劉備的訊息,他不貪圖錢財,美色,不惜一切代價過五關斬六將,找到了自己的大哥。

關羽真是一位名副其實,實實在在的英雄呀!他不貪圖錢財,曹操送給他的美女看鬥不看一眼。他有勇有謀,提著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幾分鐘就殺了華雄。他還是一個重義氣的`人,不欺負弱小。他受諸葛亮的指點,在華容道上劫殺曹操。此時的曹操狼狽不堪,他親自向關羽求情,關羽想起曹操,以前待他很好,不顧自己的性命,放了曹操一馬。他對劉備忠心耿耿,保護劉備的二位夫人,有了劉備的訊息後,過五關斬六將,他沒把劉備的夫人送出關,絕不休息,每天晚上都在認真的讀《左傳》,直到護送劉備二位夫人到安全的地方。

我一定要向關羽學習,做一個智勇雙全,對祖國忠心耿耿,重義氣不欺負弱小的人!

?三十六計》計這本書是古代打仗用兵多年來的結晶,到現在依然實用。“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一定要多讀書,多思考,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長大為祖國做出貢獻!

第7篇

說到《三國演義》,大家一定知道“三十六計”,對於“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欲擒故縱”,它們背後的故事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想說說我讀《三十六計》的感受。

我讀的《三十六計》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共三十六計。現在同學們所背的成語:欲擒故縱、調虎離山、釜底抽薪、指桑罵槐、聲東擊西、暗度陳倉等等都出自於三十六計的故事。

我讀完《三十六計》,不僅暗發感慨:“在古代,要是把三十六計運用得爐火純青,那不就是天下無敵了?”同時,我也有了疑問:“三十六計這麼厲害,到底是誰編寫的呢?”通過查詢資料,我得到的答案是——據說,“三十六計”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譚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後人沿用這一說法,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也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種說法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了《三十六計》一書。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切考證。

哦,我心有所悟:原來《三十六計》是這麼來的啊!看來要想把三十六計掌握得爐火純青還不是那麼容易。《三十六計》雖然是古人戰爭時期所用的書,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教會了我們要學會運籌帷幄,才會決勝千里,取得成功。

?三十六計》的精彩內容,讓我想到了做遊戲。於是乎,在我和朋友的商討下,發明了名為“三十六計”的.遊戲。遊戲至少需要四人或四人以上,可以通過“石頭剪子布”來決定誰當“大敵”,其他人扮演聯盟的“小國”。當“大敵”快要抓住一名玩家時,同學只需喊出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並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大敵”就無法抓他;這時另一名同學用手拍被定住的同學,喊出“解”,被定的同學便可恢復行動。兩個人一起被定住時,可以互相擊掌(成為“聯盟”),也可以恢復行動。如有一名同學被“大敵”抓住,雙方便交換身份。(遊戲中每人喊出三十六計中的計謀之一,儘量不要重複)這個遊戲我和同學們玩的可是熱火朝天,大受歡迎。

?三十六計》,在古時候的戰亂時期被當做“法寶”,已成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把它轉化成了遊戲,也是“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