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氓》教學設計6篇 "拓展視野,探索氓文化——《氓》教學設計"

《氓》是一首流傳千年的民歌,歌詞富有深意,旋律樸實動聽,是我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該歌曲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對祖國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氓》教學設計6篇

第1篇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並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是個重點。

?詩經》是我國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的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它和屈原的《離騷》後人經常把它們並稱為“風騷”,本用來指兩大文學流派,後人多用來指文人如“遷客騷人”。但是再後來的許多文學作品中出現的“風騷”其意卻大相徑庭,如“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身量苗條,體格風騷”“賣弄風騷”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音樂。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領頭的羊,共產黨是我們的領路人。”興也是《詩經》首創的修辭形式。

《氓》教學設計6篇

第2篇

2、初步培養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4、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人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情操,樹立正確積極的愛情觀。

播放陝北民歌《老祖宗留下個人愛人》。問:同學們好聽嗎?……這首歌是什麼型別的?……同學們現在正是青春年少,憧憬嚮往愛情嗎?……古人云: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愛情是人類特有的感情,她是一個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不僅陝北勞動人民唱出了愛情的甜蜜、幸福,早在兩千多年前,也發生了一個愛情故事,是什麼呢?

戀愛甜蜜蜜,決絕傷不起,不要再來傷害我,初為人婦時怎樣的輾轉辛勞,只為維護曾經的夢想,為維護自己的愛情。可是多少年的辛勞和憧憬,換來的卻是愛人的離棄。溫柔似水,剛強如火。

*劉蘭芝與焦母的抗爭,與兄長的抗爭,最後以死抗爭,短暫的生命雖然結束了,但她對人格、尊嚴的最求是至死不渝的,她的這種精神給我們的不是頹廢、絕望,而是一種振奮和昂揚,崇高和偉大。

*祥林嫂守寡不成,守家不成,守命不成,一出善良被毀滅的人間悲劇,承載著濃厚的民族時代精神與文化特徵的文學名著。

播放《天仙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每次讀完這篇《氓》,總有一幅畫面浮現在我眼前:一個憔悴女子佇立在曾經等待她的戀人的河畔,那作為她當年愛情的見證的湯湯淇水之濱。河水依舊,可是斯人已去,美好的青春年華和愛情也彷彿隨著流水逝去了。河風吹動她的裙角翻飛,無數往事湧上心頭。追憶曾經的美好時光,似水年華,心中卻只哀悼,哀悼自己的痴情,哀悼自己的執迷不悟。最後留下的只是幡然悔悟後的心如止水,“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是她審視遍體的血痂而生出的一種劫後餘生的寧靜與從容。

我相信於情於愛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女子的感情是專一不二的,而男子卻往往朝三暮四,縱其心欲而無所拘忌。所以愛,是要用真心、赤誠。但是,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圍繞著另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畫圓時也就意味著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應銘記的箴言。

真愛,不只是手牽著手,肩並著肩,還要心連著心。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所有的家庭都幸福美滿!

第3篇

1、學習《詩經》有關常識,培養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作的能力。

通過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使學生了解古人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準確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詩經》兩首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課,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後,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瞭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絡,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本課教學物件是高一年級學生,在國中、高一階段已學習過一定量的古詩文,常見的通假、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以及常見虛詞的用法等文言知識並不陌生,加之新課標下的實驗教材具有註釋詳盡的特點,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下註解疏通詩義。可通過反覆誦讀,熟悉課文內容並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誦讀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講授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並加以強化。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體課件。把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內容製成課件,利用演示課件對板書形成補充,能節省時間,又可展示教材所沒有的補充材料,增強感性認識,擴大教學內容。

穿越千年的時空,開啟經典的《詩經》,書中的芬芳把我們帶到了千年前的衛國,在這裡,我們依稀看到桑樹下那個痴情、勤勞、智慧、堅強的女子。看到她那憂傷哀怨的眼神,聽到她那如怨如慕,聲淚俱下的傾訴。接下來我們一起賞析《氓》

(備課札記⊙這個環節的設定是為了創設情境,由《詩經》自然地匯入課題)

?氓》選自《詩經衛風》,是“衛風”中最長的一首敘事詩,也是《詩經》中較有代表性的一首棄婦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敘述了一位女子被丈夫遺棄後,回憶當初戀愛、結婚的經過以及婚後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

結合詩下注釋,疏通詩義,注意詩中的通假字、生僻詞的理解。

(備課札記⊙積累並掌握《詩經》的相關知識,使新舊知緊密銜接起來,這也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教師綜述詩文內容,便於學生從概觀上把握作品,減輕學生閱讀負擔。⊙四言詩的節奏多是“二二”拍。⊙充分利用註釋,主動獲取知識)

1、先給出著名學者餘冠英先生對該詩第一段的翻譯(投影),

要求學生仿照餘老的翻譯,嘗試把其餘五段譯成通順的白話詩,內容上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句式可長可短,最好音韻和諧。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各選一段,老師留一段,師生同堂翻譯,即興完成。)

(教師可先展示自己翻譯的內容,激發學生展示的熱情。)

(備課札記⊙教師應該把學生的發展放在中心位置,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動腦思,動口議、動手寫,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惟其如此,學生的語文能力才能得以真正培養,語文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很明顯,本詩是按照事件發展過程“戀愛——婚後——決裂”這個條線索展開的。本文為一首敘事詩。

2、敘事詩中人物為主體,本文有兩位主人公——女子與氓。那本詩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女子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女子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婚前痴情、專一,沉浸在愛情之中;婚後醒悟到“吁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脫也”。婚後戀愛、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出女主人公純真、善良、清醒、剛強(板書)的性格特點。

氓婚前婚後也形成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他“二三其德”,甚至“至於暴矣”。

2、敘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抒情,本詩是通過何種藝術手法來抒情的?

提示:比興是《詩經》首創的藝術表現手法。請找出文中比興的詩句,並體會其作用。

先以蔥蘢茂盛的桑樹來寫自己的青春,繼而又以誘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愛情,把戀愛中的少女比做貪食而快樂的小鳥。沉溺在愛情中的女子就像貪吃桑葚的斑鳩那樣,一直昏醉不能自拔。藉此諄諄告誡之:不能沉溺於愛情。

以樹木的枯萎凋零比擬流年帶走了的青春,曾經光彩照人的少女在歲月中蹉跎了美麗的容顏。再加上婚後長期過著貧困的生活,被棄的命運此時卻降臨到了她的頭上。

也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至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比喻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由濃到淡。

淇水再寬也有邊岸,沼澤再大也有個邊際,可是女子的受苦的生活卻似乎沒有盡頭,這同時寫出了女子要與這種悲苦生活決裂的決心。

結構上:①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使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餘;②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後生活並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實連;③詩的前半部分寫婚前,後半部分寫婚後,中間的比興起過渡作用。

內容上:①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相應地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不過,也不妨理解得寬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間情意濃密時;“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景象,則如同兩人感情枯竭時。②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從“抱布貿絲”一句來看,她養蠶做絲),富於生活氣息,同時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明確:《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帶給女性的巨大傷害。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熱情、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不顧家庭的反對,沒有過高的物質要求,和“氓”自由戀愛,結為夫妻;她勤勞、淳樸、不畏貧苦,與“氓”結婚後,真誠地把幸福的希望寄託在“氓”的身上。然而婚後丈夫對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爾偕老”的願望完全破滅了,她由忍耐、不平轉為怨恨,終於發出痛楚的呼喊。詩中表露的她得怨恨更多於悲傷,使我們看到了封建社會中婦女所受的壓迫和欺凌。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就是不可避免的。

討論題:結合課文內容,聯絡社會背景探究詩中女主人公被拋棄的原因?被棄原因: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值得等待,當愛情已經滄海桑田,是否還有勇氣去愛!

當我們就要輕輕合上《氓》的詩章時,我們的內心無法平靜。三千年的悲惻動人的歌聲還在啟迪我們要珍視自己的情感,做一個懂愛善愛的人。

第4篇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痴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報。

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麼。

找生試讀全文,其餘學生邊聽邊勾畫讀錯的字或易讀錯需重點掌握的字詞。

生概括: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內容。

師做引導:同學們這是從行文內容的角度的概括總結。從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稱呼的變化能不能感受到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情感變化呢?

子——古代對男子的敬稱——處於濃情蜜意的熱戀中,相敬如賓。(愛戀,相思)

爾——你——比子少了敬稱,多了隨意,更顯親密——今日我要成為你最美的嫁娘了。(幸福,甜蜜)

士——青壯年男子——那個男人——感情疏遠,視如路人了——婚變(悔,恨,怨)

爾——你——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太令我心生怨恨了。淇水還有岸,隰水還有邊,和你這樣的人白頭到老,這種痛苦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啊!(決絕)(補充詩經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1、痴情——送子涉淇,至於頓丘——送哥送到大門外還不行,還要送過淇水來;送過淇水不罷休,還要送你到頓丘。這是又一場的“十八相送”啊!不過這次不是梁山伯送祝英臺,而是女子送男子。

痴情——不見覆關,泣涕連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討論:秋以為期,婚期早還是晚。)

(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後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4、對待婚姻很慎重——非我愆期,子無良媒。爾卜爾蓍,體無咎言。

5、善於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引導:作者在寫奉勸女子不要沉迷於感情之中前,還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

鳩食桑葚——喻女子沉醉於感情,引出對女子的慨嘆——比興。

思考:讀本節詩時,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反覆誦讀本節詩,讀出情感。

留5分鐘左右的時間,要求學生將這三節詩背誦下來。

6、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7、吃苦耐勞——師引導,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

在這種種痛苦折磨之下,女子卻一心一意苦心經營著這個家庭,“言既遂已”,日子越過越富裕,女子卻容顏衰老——“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引導:“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你認為造成女主人公“鏡裡朱顏改”的原因有哪些?應用什麼樣的語氣讀出來?

思考:面對這樣一個三心二意,品行無德之人,女子是該忍氣吞聲,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呢,還是該怎樣做?

8、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所以要讀出那種清醒和決斷的語氣。找生試讀,師範讀。

文中多次出現了“淇水”,你認為淇水有怎樣的作用?

1、“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初涉愛河,愛情的見證。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淚水如淇水浩蕩,女子被休回家。象徵悲傷的淚水。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對比,比喻。痛苦的生活漫無邊際。

讀這篇文章,我一直有個困惑。印象中,在很多愛情故事裡,都要給男主人公取一個名字,如《孔雀東南飛》中的焦仲卿,《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梁山伯,《孟姜女哭長城》中的萬喜良,《西廂記》中的張珙等,這首詩為什麼不給男主人公取個名字呢?

明確:真情永恆只是個例,故能被人牢牢銘記,而負心忘義之人卻比比皆是。所以,這個女子所遇到的命運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群人,一批人,甚至是幾代人。這個女主人公的可敬之處,就在於她不願屈服,而是敢於抗爭,勇於把握個人命運,勇敢追求獨立幸福的生活。她和我們將要學到的《祝福》中的祥林嫂無論是從行為上還是從思想上、精神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

你認為女主人公在斷然分手後,會獲得人生的幸福嗎?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第5篇

1、瞭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註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初步胚芽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

(1)提問: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的情節線索是什麼?

(2)提問:詩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概括每層的主要內容。

第三層(6):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從詩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於往事是一種什麼心情?

從一二兩章詳寫他們戀愛時的幸福可看出她對氓仍懷有一些感情。

從三四五章寫他們婚後的痛苦可看出她對“氓”非常怨憤。

a、溫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b、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明確:使用的“對比”的手法。把氓婚前與婚後的對比。

婚前:幸福——“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載笑載言”

明確: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

明確:“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變心的重要原因。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板書設計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第五章:補敘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痴情(比、興)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第6篇

1瞭解《詩經》的有關常識,培養結合註釋理解詩歌的能力。

2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深刻體會《詩經》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3初步胚芽鑑賞作品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領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1、用賦的手法寫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2、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另一說,用桑葉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時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3、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比喻愛情是美好的,但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的句子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4、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5、寫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時也寫出女子溫柔體貼的性格的句子是: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特點,這就預示了兩人今後的悲劇性的婚姻生活。

6《詩經王風》有一首詩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現女子未見心上人傷心難過的語句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

7、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體現了她剛烈的性格特點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女主人公自嫁氓為妻,多年來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餘,早起晚睡,沒有一天不是這樣。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9、女主人公在婚前對愛情和婚姻充滿幻想,深深地沉溺在愛情之中,純真、熱情,能夠體現這一點的語句是: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10、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惡的嘴臉,竟然殘暴的對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恥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她已不再相信愛情,並直接勸告女子不要沉溺於愛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11、自豪地表明對愛情的忠貞,而以無比怨憤的心情,痛斥那個男子的負義行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12、女子對愛情態度專一,男子對愛情卻懷二心。這種鮮明的對比在文中,集中體現的語句是: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13、以“淇”和“隰”的有界來喻示愛情的終結和痛苦的無邊的句子是: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14、運用比興手法,勸誡女子不要痴迷於愛情的兩句是:、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15、《衛風氓》中描寫女主人公熱戀時見到氓時高興的詩句是: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16、《衛風氓》以桑樹起興,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

17、表現女子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的語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