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實錄古詩《墨梅》教學後記7篇 《墨梅》課堂實錄:尋覓詩韻,體味古意

本文主題是關於課堂實錄古詩《墨梅》的教學後記。《墨梅》是明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抒發胸懷的詩歌,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詩歌意境和表達方式,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下面將分享我與學生們的互動,以及他們在課堂中展現出的獨特思考。

課堂實錄古詩《墨梅》教學後記7篇 《墨梅》課堂實錄:尋覓詩韻,體味古意

第1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匝路亭亭豔,非時嫋嫋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課堂實錄古詩《墨梅》教學後記7篇 《墨梅》課堂實錄:尋覓詩韻,體味古意 第2張

第2篇

今天,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嘗試著將兩首古詩——《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教學。具體的教學設計如下。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詩的節奏。(注意詩中前鼻音的字較多)

2、指名讀,分組讀,齊讀。(注意激發學生讀詩的興趣)

1、自由讀詩,結合文中的彩圖,試著理解詩意,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3、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梳理。“若”、“等閒”、“吾”、“清氣”、“滿”、“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點問題。

4、引導學生聯絡詩句討論上述重點詞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指名說,自由說,引導說。

1、齊讀《石灰吟》,想一想:詩中的“石灰”給你留下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石灰”?“石灰”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絡?(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詩人借石灰抒發了自己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齊讀《墨梅》,想一想:詩中的“墨梅”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詩人為什麼要吟誦“墨梅”?“墨梅”與詩人之間有什麼聯絡?(墨梅素潔高雅、貞潔自守,詩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視流俗、貞潔自守的高尚情操。)

佈置學生課外閱讀鄭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在《古詩兩首》的教學中,我的教學思路力求簡約。從整體而言,整堂課的教學循著“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的教學思路進行,循序漸進,逐層深入。從區域性而言,每一個環節的教學沒有過多的繁瑣設問、條分縷析,在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中把古詩的解讀引向深入。如在對詩意的解讀中,我摒棄了傳統古詩教學中字字求解、句句設問、逐句串講的方式,採用的是突出重點、整體感悟的教學方式,既節省了教學時間,又使詩意的解讀不支離破碎。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教者把這兩首詩編排在一起,正是從它們相似的主題角度來安排的。因此在教學這兩首古詩時,我的教學設計中就凸顯了“整合”理念。“讀詩”、“解詩”、“品詩”、“辨詩”、“延讀”,均是從兩首詩的整體角度予以設計。這樣的教學整合,使得教學節奏得到最有效的調控,使得教學內容得到最高效的組合,從而產生最佳的教學效率。如在“辨詩”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比較辨析出《石灰吟》和《墨梅》的相同之處,瞭解這兩首詩“詠物抒懷”的寫法,並進而把物與人結合起來,由物及人地解讀詩中的深層次情感。

這是第九冊的第3課,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剛剛開學,這篇課文學生已經讀了許多遍;這兩首古詩的詩意較淺顯,且每首詩旁均配有栩栩如生的彩圖助讀;學生們的手邊有不少學習資料,關於這兩首詩詩人簡介、詩意註解很多。上述種種因素,構成了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潛在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在教學中就必須調整好自己的教學位置。首先,教師需要把更多的教學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讀自悟、交流討論、反覆誦讀;其次,教師需要耐心地傾聽每一位學生對字詞、詩句、詩意、問題所發表的意見,把學生髮言中的每一個閃光的見解給予放大,並加以重複,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再次,教師需要平等地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或在討論之初暗示思維的途徑,或在討論之中點撥思維的深度,或在討論之後即席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的平等參與絕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越俎代皰,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老師是在和我們一塊兒探討研究這兩首古詩,有時候甚至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知道的東西似乎並不比我多多少。教學中,教師的低站位,可以和學生平等相視,從而平等對話;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詩歌的慾望,從而激發起學生超越教師的信心;教師的低站位,可以消解課堂上師生彼此間的隔膜,使學生更容易親近教師,走近教師,從而坦然地走進詩歌的天地間。

第3篇

2. 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裡化用這個典故。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讚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豔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讚譽梅花,實際上是讚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第4篇

3、能借助註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鄙薄流俗的情懷和他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人鄙薄流俗的情懷和他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1、同學們,你們讀了那麼多的書,老師考考你們的課外知識,怎麼樣?

a“歲寒三友”是哪“三友”?b、你能背出有關“歲寒三友”的詩句嗎?(指生背)

師: 在歲寒三友中,鬆是堅貞不屈的典範;竹是一個頑強,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象徵;而梅呢,傲霜鬥雪,芳香高雅。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歲寒三友: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2、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欣賞王冕的千古佳作《墨梅》。

簡介詩人:王冕是元朝的詩人和畫家,多才多藝。他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

1、開啟課本,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古人寫詩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標準的七言絕句。這首詩寫出來,不僅要讀,還要吟唱,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是///

4請同學們試著有節奏地來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自由練習,再指讀,齊讀。

a.下面,老師給同學們一段時間,結合書上註釋,自學這首詩。看自己能讀懂多少,把讀懂的內容用鉛筆寫在書上,把自己讀不懂的地方打上“?”。

(1)結合註釋能理解的重點詞有:淡墨、痕、清氣、乾坤。

(2)交流每句詩的意思。師小結:這是一首題畫詩,是作者採用淡墨手法畫的一株盛開的梅花。

b、師引導: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讀懂了這麼多,沒有什麼讀不懂的地方嗎?

(1)作者為什麼要畫“墨梅”,而不畫鮮豔的梅花?

(2)這是一幅畫,詩中為什麼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

(1)同學們,誰見過盛開的梅花?老師拍了好多幅梅花的照片,想不想欣賞?(出示:幾幅盛開的梅花照片)

照片中的梅花什麼樣子?你能用上一、兩個詞描述一下嗎?

(2)王冕筆下的梅花從外表上看給了你什麼樣的印象?默讀前兩句詩,思考一下。

(3)出示《墨梅圖》。這就是王冕的代表作《墨梅圖》,仔細觀察一下,這淡淡的墨梅又給了你怎樣的感覺?

(4)指導朗讀:你們說的老師深有同感。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指讀。

(1)老師這兒有一個問題不懂,“墨梅”這樣做心裡是怎樣想的?揣摩一下,誰來幫一幫老師?

(2)正如詩中所說:“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謝謝同學們,在你們的幫助下,老師讀懂了“墨梅”。

過渡:(對照板書)這梅花是痕跡一般的淡墨色,但卻素潔高雅,而又清香怡人。可這是一幅畫呀,“詩中為什麼說是‘只留清氣滿乾坤’”?誰已經明白你們提出的問題了?生回答。

(1)請同學們把這首詩完整地讀一讀,讓墨梅的形象走進你的心中吧。生自讀。

(2)把書扣在桌上,閉上眼睛,讓你的思維跨越時空,讓你的想像飛起來,飛到元代王冕家的小院子裡(老師的語氣要飽含深情,有一種靜謐之感)。(師將古詩編成一個簡短的故事,講述給學生聽)

過渡:看得出同學們都陶醉於這梅香中了。回憶一下前面學過的《竹石》等詩,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墨梅》與這首詩對照一下,有什麼相同之處?(板書:借物喻人,借物言志)

1、師:作者借墨梅到底想表明自己怎樣的心跡呢?如果能再瞭解一下作者的情況,你們的感悟會更深!

師:王冕雖然學得滿腹經綸,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僅貴,一次次傷盡失意之後,他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沂東九里山,以作畫換米為生。王冕曾說: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作者已與墨梅融為一體,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

2、現在讓我們回到課始提到的問題:指名提出問題的同學:你明白作者為什麼畫“墨梅”了嗎?生回答。

師評:你們真正讀懂了《墨梅》,讀懂了王冕,老師很高興。

4、昇華讀:同學們,看著這幅墨梅圖,你有什麼心裡話想對墨梅、對王冕說嗎?

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千般喜歡、萬般敬佩化成一首詩,表達出對墨梅對王冕的由衷讚美吧!

1、師:同學們,通過品詞品句,結合詩人的身世背景等方法,我們走進了王冕的內心,看到了一個不向世俗低頭的高潔之士。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也讚美過梅花:

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第5篇

又教《墨梅》,發現詩中有不少地方和原來的不同了,如原來的“我家洗硯池邊樹”成了現在的“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改為了“個個花開淡墨痕”,“只留清氣滿乾坤”中的“留”成了“流”,為此,語文老師們還議論紛紛,心想是否是編輯的疏忽所致。且不說前兩處的改動是由於今古的說法不同而已,而對於詩句中墨梅的清氣“留”在天地間變更為“流”在天地間頗有爭議。後讀了課本的主編張慶的解釋才知道:這裡的“流”可以理解為“流溢”,是指梅花可貴的清氣流溢在人間。

這個備課時的爭議讓我想起了以前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個爭議——一位學生認為詩中寫的梅花不是畫中的梅花,而是生長在詩人院中洗硯池的梅花實物。他發表了自認為很充分的理由:從詩中所說“只留清氣滿乾坤”看出梅花把自己的清香留在了天地間。而且還說到了因為梅花長在了洗硯池邊,洗硯池中墨水滲透到了梅花的花瓣中,致使“朵朵花開淡墨痕”。雖然學生的看法並不是很科學,甚至有點可笑,但我並沒有批評他,因為他的確實已經在學習思考問題了。

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一個案例:一位老師教學《早發白帝城》時,有個學生忽然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我在電視裡看過有關猿猴的紀錄片,猿猴的叫聲一點也不好聽,李白當時那麼高興,為何要寫難聽的‘猿聲’呢?”老師當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便臨時改變教學計劃,組織學生討論。沒想到孩子們經過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個女生竟能聯絡自己的生活體驗,對這個問題作出了合情合理的解答:“李白當時被皇帝赦免了,太高興了,太愉快了,‘猿聲’雖然很難聽,李白卻覺得非常悅耳動聽,就像一支快樂的進行曲。”老師進一步問:“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她眉飛色舞地講了這樣一件事:前幾天,她爸爸出差回來,給她買了一臺漂亮、好玩的遊戲機,她高興極了。上學時,特意叫上鄰居家的一位小朋友一起走,一路上講個不停,並約他放學後一起玩。其實她平時放學上學從不和鄰居家的這個小朋友一起走,更不在一起玩。因為那天她真的太高興了……一時激起千層浪,受到這位同學的啟發,許多同學爭相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以上兩個教學案例中,學生能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深層次的探究,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經驗和自然科學知識,來體驗、感悟語言文字,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查詢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網頁底端輸入課題的關鍵字搜尋!

第6篇

1.學會詩中“硯、冕、乾、坤”這樣四個生字,理解“墨梅、洗硯池、淡墨痕、好顏色、清氣、滿乾坤”等詞。

2.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3.能聯絡詩人的生平,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重 點能借助工具書自己解釋王冕的《墨梅》,體會詩中梅的特點和品性。

難 點感受詩人借詠梅來表達自己品格高潔、孤傲的胸襟。

梅花歷來是詩人們吟誦的物件。一二年級時,我們讀王安石的《梅花》(齊讀)五年級時我們讀《雪梅》(齊背)這節課,我們讀的是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王冕的《墨梅》,說到王冕,他還是我們家鄉人呢?(學生補充註釋處的內容)

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工畫梅。他曾在自己隱居的居所旁種梅千株,稱為“梅花屋”。而說到“墨梅”,這裡還有一個故事呢,北宋時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所以“墨梅”其實就是用水墨畫成的梅花。

王冕畫過許多幅墨梅,畫家不僅喜歡畫畫,還喜歡在畫面空白處題上一首詩,幾句話,以留下當時的心情感受。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詩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畫的詩。

2.為何把池子稱為“洗硯池”呢?(補充: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裡化用這個典故。)

3.讀著這首詩,想著畫中的梅花,你看到這株梅花了嗎?喜歡這株梅花嗎?

花開時那花兒的顏色(不濃豔),就像(用含著許多水的墨汁點染上去)一樣。既沒有(桃花那樣嬌豔),也沒有(杏花那樣如霞般粉紅)。[可讓學生填寫。]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處,聞到那香氣了嗎?(在對話中體會“滿乾坤”中無處沒有,無人不知的意蘊。)可這樣設定對話:你現在站在小溪頭,鼻翼間卻有香氣飄逸;你現在來到了林間,那香氣依然追隨。即使你回到家裡,心間依然還有那梅花的香味在縈繞。無論何時,無論何處,每個人都能聞到那梅花的香味。

我想問問大家,你聞到的是怎樣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氣”,聯絡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梔子花的香,比較體會其中那種淡淡的、幽幽的、靜靜的特點,並能用“清”來組詞,如“清幽、清淡、清雅”等來形容梅香。)

這種梅香,在王安石的詩中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暗香”(讀王安石的《梅花》)

體會梅花品格的高貴、高潔,不在意別人的誇耀,更不需要別人的奉承。

1.王冕為何如此喜歡梅花呢?為何種梅三千株,還自稱為“梅花屋主”?讀了這首詩,你知道原因了嗎?

2.交流,知道王冕喜歡的是梅的高潔、清雅,不計名利的品格。

4.讀著這些王冕的生平簡介,你是否對王冕,對這墨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與“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學們,王冕寫《墨梅》這首詩,僅僅是為了表現梅花的淡雅高潔的品性嗎?(不是的,他更是為了通過這首詩來表述自己的胸懷,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潔、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賞的性格。)

7.這首詩講述的其實是自己的志趣,志向。這就是“詩言志”。

8.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詩,讀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品性來。

第7篇

學習生字詞,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思考: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這課書要學習三首古詩.)讀後你想到了什麼 (我們想到了過去學習的古詩,詩人的介紹……特別想知道"古詩三首"指的是哪三首 是誰寫的 詩的內容是什麼 詩人想表達什麼感情 )

3,明任務:這三首古詩分別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詩歌.詩人分別是王冕,鄭燮和于謙..通過學習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懂古詩的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領悟學習古詩的方法,以便能夠獨立學習更多的古詩,賞析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3,聯絡註釋,想想每句詩的意思,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者劃下來.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國元代著名畫家.字元章,號煮石山農,諸暨人(今浙江紹興).

(3)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 (墨梅.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4)從題目上,你知道了什麼 還想知道什麼 (知道了這首詩寫的是水墨畫的梅花.想知道這幅梅花圖是誰畫的 墨梅有什麼特點 詩人為什麼要寫《墨梅》這首詩 要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

(3)學生藉助字典,辭典進行自學.(初步理解字在詩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裡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c.理解詩句的意思.(我家洗硯池邊的這棵梅樹,朵朵花開顯出淡淡的墨痕.)

從哪個詞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 (淡墨痕)應該怎樣讀出來呢 (自由讀,指名讀,評讀)讀至此,產生疑問--難道梅只有這樣一個特點嗎

c.詩句的意思.(不圖人們誇讚它顏色的鮮豔,只求飄散的清香充滿天地.)

這是一首題畫詩,詩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點進行描寫 (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氣味.)作者這樣描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讚,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詩人運用了什麼方法寫出梅花的特點,表現了詩人的情懷 (開頭兩句,由畫面上所畫的洗硯池寫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聯絡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後兩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語雙關,以物喻人,表明了詩人的人品與節操.)

2,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學後兩首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