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認識固體教學反思4篇 反思固體教學:我的經驗與教訓

本文將圍繞固體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展開深入的反思與探討,探究其優缺點以及在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旨在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可借鑑參考的教學思路。

認識固體教學反思4篇 反思固體教學:我的經驗與教訓

第1篇

1、本課中研究的是固體的性質,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完全放手讓學生對固體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認識和描述。能積極地為每一個學生創造“動手做”的機會,放手讓他們去真刀真槍地搞科學。

2、小組合作方式的運用,很好的培養了學生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學生對牙膏這種物體分不清是固體和液體時,我及時用和麵的方法讓其明白它是一種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把問題簡單化,學生接受效果很不錯,還能舉出生活中一些類似的物體,真正達到了學而用之。

4、運用比賽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對固體性質的多方面認識,既促進學生動手動腦又實現了教學。學生的.積極性特高,教學效果特好。

5、在每一個實驗前,都讓學生計劃實驗的步驟和目的,從而使實驗有條不紊的進行,讓學生養成做事前先思考的習慣。

1、備課不充分,對課堂中時間的把握心中沒數,至使提前完成教學任務,更慚愧的理當自己發現時,還用讓學生看書的方法去彌補少的時間,失敗呀!

2、課堂上有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認真的去聽,也沒能及時的給予評價。其實這期間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問題而忽略了學生。這是不應該的。

3、最後一個環節固體的混合與分離在生活中的應用例項,其實應先讓學生看書上的那兩個最典型不過的例子,然後再讓學生聯絡生活去舉一些例子。而我卻沒能做到。

4、以後還要在備課上大下功夫。除了備教材之外還要認真的去備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知識,學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準備好多種方案,以及時的應付課堂上會出現的一些尷尬局面。

認識固體教學反思4篇 反思固體教學:我的經驗與教訓 第2張

第2篇

?認識固體》是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下的第三單元《固體和液體》的第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三年級上冊在《他們是怎樣做的》單元認識了常見材料金屬、塑料、紙、紡織材料之後,第一次通過觀察認識固體的共同性質並發現各種固體有很多的不同的性質。本課也是在滲透本冊過程技能--“觀察”的一課,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學生明白觀察不光可以用眼看,還可以使用其他的感官以獲得所觀察物體的更多、更詳細的資訊。

本次是在北師大導師進小店進行課題指導而作的一次彙報課。確定課題後,我在仔細研讀教材的基礎之上,參考了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譯的《美國主流科學教材》及由南京市教科研中心編寫的《做中學教材》,整合了三套教材各自的優點,凸顯科學課標註重學生的體驗和蘇教版教材注重學生過程技能訓練的特點,設計了初稿:首先,佈置學生帶來一種他自認為是固體的物體,其實這個過程就是他調動自己的關於固體的前概念並運用這一標準判斷身邊的物體的過程,之後,請學生在課堂上交流他們帶來這一固體的原因,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生關於固體前概念的碰撞過程,學生會列舉出各種各樣他們自認為是固體的公共性質,學生會突然發現:原來他們對固體的共同性質並不熟悉,於是在教師的帶領下運用各種觀察方法觀察固體,發現他們在顏色、軟硬、形狀等方面並無共同之處,學生的思維陷入僵局,教師出示學生在上學期學過的水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開啟思路,發現:液體沒有固定形狀而固體有固定形狀。之後,為了鞏固固體的共同性質,我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固體,最後,為學生推薦了一本科普讀物,將學生的視野有科學課引向廣闊的科學科普閱讀。

試講之後發現,由於佈置了學生提前帶一樣固體,所以學生對於固體的共同性質的認識只侷限於自己所帶的固體,而沒有所有的固體,只是有學生的`心理髮展所決定的,說明自己的設計主觀性太強,缺少對學生的瞭解和認識,之後將環節調整為:佈置學生帶一些物品,既有液體又有固體,課上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分類並說說理由,既複習鞏固液體的共同性質,又為發現固體的共同性質打下基礎,之後,引導學生通過與液體的對比,發現固體的共同性質:有固定的形狀,接著引導學生運用各種觀察方法發現固體在顏色、形狀等方面的不同,之後,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固體,最後,為學生推薦了一本科普讀物,將學生的視野有科學課引向廣闊的科學科普閱讀。

教學環節的調整反映的其實是教學思想的改變,通過這次的調整,我真正意識到什麼是以學定教,雖然自己也看了不少心理髮展方面的書籍,但把這些理論真正運用到課堂實踐真的還有一段距離,通過這次教學展示,也使我明白了:做一名好老師,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隻鑽研理論就能達到的,一定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用實踐去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理論修養。

第3篇

教學分析:本科圍繞“認識固體的常見性質”通過給物體分類,觀察固體的性質、研究固體的混合於分離等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固體在顏色、形狀、輕重、軟硬等方面的性質,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物體的能力。

第一部分:讓學生把生活中的武平按固體、液體分類,還有一類物體、既像固體又像液體,我們把它叫做中間狀態的物體。

第二部分: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認識固體的性質,這是本課的重點內容。通過用眼看、用手摸、用錘子砸等多種方法,研究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等方面的性質,並要求記錄在表格中。

第三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不同固體混合或分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驗中發現: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1、能夠辨別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給物體分類。

1、研究固體的性質,靈活使用活動提示卡。確定研究哪幾種固體,用哪些方法研究固體的性質。

1、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看哪組的發現多,不足的實驗材料向教師領取。組內彙總、記錄,完整研究結果)。

引導學生歸納:我們運用觀察、比較、實驗、分析、綜合等多種方法研究固體的性質。

1、回家繼續研究固體的性質,把你的新發現告訴老師。

在課本的教學中,教師、學生、材料三大基本較大幅度的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2、學生地位轉變。從被動接受的地位轉變為主動參、發現、探究和知識建構的主體地位。

3、教學內容的轉變。教材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構建意義的物件,在知識構建的過程中重視能力訓練和情操的培養,尤其重視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

在整個教學設計過程中,注重問題情景的創設,學習環境的設計,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實施協作學習,進行效果評價。

第4篇

1、科學課程在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課堂教學不僅注重最後的結果,還應該注重學生獲得結果的過程,強調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以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本節課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和觀察,找出固體的特點,由此瞭解了固體的性質,我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事實

,學生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通過這一點我認識到,在科學課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我們會發現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可以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2、本節課的設計與教學,儘可能體現教師由如何講向學生如何學的轉變,實現教師由講述者向促進者的轉變。儘可能體現對學生課堂生命力的尊重,對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促進,對學生潛能的挖掘。整堂教學都有一個動態的過程,有師生互動,問題啟發與學生思考、回答;有生生互動,有學生間的`討論與協作等。學生的參與面很廣,興致很高,效果較好。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利用材料探究固體的性質。在活動過程中主動分工、協作,既探究出了科學規律,更體驗到了學習與合作的快樂。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個性化的教育,為學生營造創造的環境,使他們積極、踴躍、大膽地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如各小組對信封中的固體運用多種感官、多種角度和多種方法進行分類,並在此基礎上,各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固體研究,探究結果精彩紛呈,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3、面向全體,注重差異,滲透科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由學生熟悉的材料入手,提出問題,切入主題,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一連串的問題及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在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中,在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維以及表達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獲得個性發展的時間或空間。

4、在學生對牙膏這種物體分不清是固體和液體時,我及時用和麵的方法讓其明白它是一種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把問題簡單化,學生接收功效很不錯,還能舉出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物體,真正到達了學而用之。

5、在每一個試驗前,都讓學生計劃試驗的步驟和目標,從而使試驗有條不紊的進行,讓學生養成做事前先思考的習慣。

6、在教學將液體和固體分類時,由於我將實驗工具也一起放在了實驗袋中,誤導了學生,這是我在課前準備時沒有注意到的細節。

7、教學中我的語調沒有起伏,使學生在聽講時容易找不到重點所在,這是我今後教學中應該多注意的地方。

8、學生個別出現問題、錯誤的細節之處沒能及時指出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