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觀舞記》教學反思8篇 舞蹈教學反思:從《觀舞記》中汲取的啟示

本文將從教學實踐中出發,對傳統戲曲《觀舞記》進行反思,試圖深入探討其內在藝術表現方式和傳承意義。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演員、表演技法、場景搭建等相關問題的整合呈現,以期探索一條符合現代戲曲傳承需求的研究與教學路徑。

《觀舞記》教學反思8篇 舞蹈教學反思:從《觀舞記》中汲取的啟示

第1篇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美的享受。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1、新課標多處提到“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觀舞記》正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感染、審美薰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學中,將朗讀與想象充分結合,在讀中感受美、體驗美、思考美、延伸美,進而得到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位。

2、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匯入本課效果不錯。

4、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5、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2、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3、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要想成為新課改的排頭兵,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觀舞記》教學反思8篇 舞蹈教學反思:從《觀舞記》中汲取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1、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舞技精湛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提示:得到了印度廣大人民的培養和印度悠久文化藝術的滋養。

提示:“臺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溼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舞臺上的氣氛是靜穆莊嚴的。”

3、為什麼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

提示:卡拉瑪的舞蹈非常優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還是不夠的,還要有心靈的完全投入,才能達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超越形式的載體而進入了自由飛動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靈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4、課文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怎樣理解這句話?

提示: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溝通。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植根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瑪姐妹也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薰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不會這樣美妙動人。欣賞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是離不開她們的文化背景的。

5、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寫舞蹈的。在舞蹈的風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美?而本文主要表現的又是一種什麼美?

提示:言之有理即可。如:《安塞腰鼓》表現的是一種陽剛之美,《觀舞記》表現的是一種陰柔之美。

第3篇

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第4篇

安仁國中章菊芳《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情感目標)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認知目標、能力目標)

一、創設情境,以舞匯入(說舞蹈)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設想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像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讀雅句)設計理念: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三、品讀課文,集體探究(讀雅句)設計理念: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四、合作交流,閱讀探究(解困惑)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瑪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遷移拓展,課堂延伸(用妙語)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影視資源(學生對舞蹈《千手觀音》都有較深的印象),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六、課堂小結,積累語言(談感受)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一、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地整合手段與內容現在上課都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很多專家又在大聲呼籲:“語文是語言的藝術,不可輕易用圖解讀文字,那樣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怎麼辦呢?無疑,就《觀舞記》這篇文章來說,運用多媒體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基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讀書結合了起來。先在不讀書的情況下展示舞蹈的實況錄相,學生眼睛一亮,情緒被調動起來。再從語言的角度佈置了活動任務:將自己的觀後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再讀文章,與作者的感受與描繪進行比較,順勢引入語言的學習;然後要學生將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描摹出來。媒體與文字、形式與內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完成和諧統一。

二、冷靜面對“跑題”,機智點撥引出妙語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後,到了上課時,卻發現學生的表現與自己的設計和理想相距甚遠,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調動教學機智,智慧引導。《觀舞記》教學環節中為了讓零碎的朗讀演變為對有效資訊的整理,我設計了問題“概括出印度舞的特點”,學生在談“印度舞之美”時,出現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這種細節性說法(與我的設計目標相悖),甚至出現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當時,我的大腦也被這些說法擊得差點“短路”。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我進行了巧妙地引導:“對!那你說說“冰心觀賞印度舞只是被她們的美貌吸引了嗎?”將問題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務上。又連續追問:“印度舞很美,從卡拉瑪姐妹的美有什麼不同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席話,“漂亮的瑪格麗特自立自強是美,醜陋的卡西莫多寬容善良亦是美”等更豐富多彩的個性表達,鑑別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於它深厚的文化。(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課堂節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讀細品。上課給的時間就是固定的45分鐘,似乎想要完成的內容太多,於是,按教學設計,一步完了,緊跟著另一步,教學環節雖然環環相扣,但顯得頭輕腳重,在“讀雅句”與“解困惑”板塊中學生好象課文還沒有讀明白,就開始了讀之外的“用妙語”活動。雖然積累了美的語言,但對這些語言缺少深層的品味。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樣處理,無疑有些膚淺。

二、學生審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積澱。由於借班上課,學生對文字沒有充分預習課文。在指名朗讀課文時,暴露出了對文字的生疏。(這值得我思考:在公開課中如何避免或解決這個問題)在“延伸拓展”時,問及中國的男舞蹈家時出現了“冷場”,這是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國中生對藝術缺少了解,對“美”缺少感受,缺少積累,審美品位不太高,這與平時沒有強化這方面的薰陶感染有關,由此得出: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審美品位的提升,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我們當教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第5篇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情感目標)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認知目標、能力目標)

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設想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像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設計理念: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設計理念: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瑪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影視資源(學生對舞蹈《千手觀音》都有較深的印象),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一、合理運用教學媒體 ,巧妙地整合手段與內容

現在上課都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很多專家又在大聲呼籲:“語文是語言的藝術,不可輕易用圖解讀文字,那樣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怎麼辦呢?無疑,就《觀舞記》這篇文章來說,運用多媒體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基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讀書結合了起來。先在不讀書的情況下展示舞蹈的實況錄相,學生眼睛一亮,情緒被調動起來。再從語言的角度佈置了活動任務:將自己的觀後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再讀文章,與作者的感受與描繪進行比較,順勢引入語言的學習;然後要學生將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描摹出來。媒體與文字、形式與內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完成和諧統一。

二、冷靜面對“跑題”,機智點撥引出妙語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後,到了上課時,卻發現學生的表現與自己的設計和理想相距甚遠,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調動教學機智,智慧引導。《觀舞記》教學環節中為了讓零碎的朗讀演變為對有效資訊的整理,我設計了問題“概括出印度舞的特點”,學生在談 “印度舞之美”時,出現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這種細節性說法(與我的設計目標相悖),甚至出現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當時,我的大腦也被這些說法擊得差點“短路”。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我進行了巧妙地引導:“對!那你說說“冰心觀賞印度舞只是被她們的美貌吸引了嗎?”將問題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務上。又連續追問:“印度舞很美,從卡拉瑪姐妹的美有什麼不同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席話,“漂亮的瑪格麗特自立自強是美,醜陋的卡西莫多寬容善良亦是美”等更豐富多彩的個性表達,鑑別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於它深厚的文化。(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課堂節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讀細品。

上課給的時間就是固定的45分鐘,似乎想要完成的內容太多,於是,按教學設計,一步完了,緊跟著另一步,教學環節雖然環環相扣,但顯得頭輕腳重,在“讀雅句”與“解困惑”板塊中學生好象課文還沒有讀明白,就開始了讀之外的“用妙語”活動。雖然積累了美的語言,但對這些語言缺少深層的品味。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樣處理,無疑有些膚淺。

二、學生審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積澱。

由於借班上課,學生對文字沒有充分預習課文。在指名朗讀課文時,暴露出了對文字的生疏。(這值得我思考:在公開課中如何避免或解決這個問題)在“延伸拓展”時,問及中國的男舞蹈家時出現了“冷場”,這是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國中生對藝術缺少了解,對“美”缺少感受,缺少積累,審美品位不太高,這與平時沒有強化這方面的薰陶感染有關,由此得出: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審美品位的提升,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我們當教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第6篇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是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 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第7篇

文言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按常規教學的方式釋詞解句,必定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據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個階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讓同窗們以小品的情勢再現。這樣一來,從學生的即席表演中,我瞭解到他們的興趣和表演天分。同時由於學生自身的參與,不僅使學生聽起課來不感到味同嚼蠟,索然無味,而且在比較活潑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明確了課文的目的,並解決難點和重點。另外,我圍繞課文內容設計相關標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表演者利用簡略的道具卻能摹狀出這麼多不同的聲音,從而看出表演者高明的技藝。

文言文的學習,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而言,這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教學中,總是倡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和體會。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腕。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緒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學生朗讀程度的提高,閱讀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也有著直接的巨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教學每一篇課文之前,自己首先得下功夫把課文讀好。而《口技》一文的朗讀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需把每個階段的狀情景唯妙唯俏的讀出來,該緊張的地方就緊張,該遲緩的地方就遲緩,否則學生就感受不到當時聽眾那種身臨其景的感覺。

我個人以為《口技》一文上得還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師生共同參與之外,還表現在學生課堂課後的提問。雖然面對同窗們的踴躍發言和精闢論述時,會感到一種嘗試成功後的糊塗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驚喜不已的是他們都開動頭腦去思考問題了,所以當被學生問倒的時候,我毫不感到難為情。在上課之初,有同窗問“什麼是口技?中國雜技可分為幾種呀?”說真的,前一個問我做了充分的籌備,答覆它不難,可是關於中國雜技我確實瞭解不多。還有在學生表演完之後,有同窗問“為什麼表演者一個人能表演這麼多聲音,為什麼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覺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這樣的問題難免讓我遇上尷尬的場面。我是老師,可我不是百科全書,被學生問倒的情況在所難免,問題在於我必需具有虛懷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對。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也是一樣。我應當多多的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提問中看到自己知識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矯正,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降落。作為老師,課前課後都應有充分的思想籌備,給自己和學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間,為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學習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滯的。

第8篇

學校關心新老師的成長,便組織大家在教研時聽新老師的課。白琛講《聞一多的說和做》,馮月講《觀舞記》,從選課來看真的很符合兩人的特色。為步調一致,就將兩課提前教授學生。

首先是《聞一多的說和做》,白老師思路清晰,由題目入手,總領全文。課堂上時時顯露的亮點不用贅述,最讓人感到振奮的是讀這一環節。讓學生自由找出文中展現先生形象的句子。孩子們很是積極,找到的句子也相當準確,但就是一點,孩子們不能感同身受,讀不出句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力量。白老師不斷地啟發鼓勵學生去讀,讀一遍不到位,再讀第二遍。當孩子們將一段話鏗鏘有力地朗誦出來時,我們再坐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振奮人心的力量,彷彿也大踏步地走在遊行隊伍的前列,痛斥國民黨的罪行,爭取民主,爭取自由。

馮老師的《觀舞記》,聽後也感觸頗深,有感於冰心的文筆,那麼優美,那麼自然,將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描摹地美輪美奐,如在夢中。

在我們班講這篇課文時,為了不把一篇優美的文章分析得七零八落,我想本節課乾脆就來個四步走。第一:解析文題目。因為孩子們第一次正式接觸到副標題的.形式。第二:憶冰心。上學期學過冰心的《荷葉 母親》想必大家都很熟悉。第三:生字詞。本課的生字詞多且難記,帶領學生個個擊破,是很必要的。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賞析。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自己覺得寫得很美的句子,三分鐘後由孩子們自由發表看法。我在黑板上板書賞析句子的一般步驟:修辭,扣文字,扣情感。孩子們討論得很是熱烈。三分鐘後,我在黑板上寫下小組名稱,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鼓勵大家積極發言。孩子們賞析得很棒,並不拘泥於我給的框架,用自己自由的想象給文字插上翅膀,讓人浮想聯翩。一節課緊而有序。當賞析到文章的十七自然時,我們領略了舞蹈的動作美,服飾美,神態美,心靈美,感情不能自抑,便邀請左妍露上臺表演,孫肖珊在旁邊哼唱,妍露在舞臺上蹁躚起舞,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或許大家早已被印度舞的曼妙所感染,一齊鼓掌為她伴奏。如果有人經過,還真以為是一堂音樂課呢。既然是觀舞,我們也大可不必僅僅侷限於印度舞,大家盛情邀請陳嘉豪上臺演出,動作很簡單,男生很害羞,我也情不自禁,在講臺上學了起來,最後,全班人起立,學著不知名的舞蹈,快樂的音符在全班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