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8篇 與大象共舞: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深刻體悟

本文主題為《與象共舞》教學反思。該書作者曹文軒通過一個小女孩和大象的交流,描繪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聯絡,傳遞了關愛萬物、和諧共存的教育理念。教育者應引導學生從中感悟關愛之心,增強環保意識。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8篇 與大象共舞: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深刻體悟

第1篇

?與象共舞》共上了三堂,第一堂是一年前,感覺思路很清晰,藉助文字的特點,篇章結構,仿寫先概述後分述的方法。對於一語雙關的方法,沒有特別去說。而在這學期的研討課中,也以同樣的方法上了,結果,一語雙關成了雞肋,什麼是一語雙關,在這裡是一語雙關嗎?課前我還和老師們討論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一語雙關,我為什麼要把這模稜兩棵的東西教給學生呢?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不這麼上。後來真的還有一次機會上,我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了大整改。抓文章的結構進行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抓與象共舞的舞蹈這一段,感悟大象與人的'和諧相處。再回歸整篇文章,找課文中象與人和諧相處的哪些場景讓你印象深刻,以大問題串整篇文章。還有15分鐘的時間幹什麼?群問1+1的閱讀,段意歸納法、異域風情、場景感受等三個方面來找文章,在配套書目中,發現了這樣的文章,進行了改編。因為面對的是閱讀量比較少的孩子們,他們在課前的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中,就已經愣住了,不像五五班的孩子是能夠講出來,雖然不完整。所以花了較長的時間進行這一型別的概括,我覺得還是挺有必要的。在後面的1+1中,學生能較好的找每一段的中心句,進行概括。從場景中感受樹袋熊的迷人,讓學生在文中找相關句子,詞語體會,做批註。交流的時候,從課堂開始,他們對這類問題的迷茫,到課結語時,他們小手林立,只是時間不夠。

群文閱讀,我們給予學生什麼?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帶著相關的問題去閱讀。其他都不難,難的是哦我們怎麼找文章,主題,文字特點,這次找迷人的樹袋熊,我還對原文進行了改編。我們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文字,我們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去閱讀。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8篇 與大象共舞:一位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深刻體悟 第2張

第2篇

這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在課前,我佈置預習課文,並收集有關泰國風情的資料。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們根據閱讀提示,引導邊讀邊思考: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係是怎樣的'?聯絡《威尼斯的小艇》,比較一下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小組討論,交流,彙報)在引導學生髮現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寫法上的異同時,特別是課文2 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在平時的寫景習作訓練中,也可運用上這種結構形式,但是不能機械模仿,形式要為表情達意服務。收穫:泰國,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和民族風俗。從課文中我們就已經被她的嫵媚動人、絢麗的色彩、神祕的氣息所吸引,真想去領略一番這別樣的風情文化。

第3篇

今天語文課的講授的內容是《與象共舞》,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在理解課文之初,我抓住熟視無睹這個詞來展開教學。教師和同學們先一起理解了熟視無睹的意義,為了對這個詞能更好地運用,讓同學們練習造個句子。一時間,一片寂然,一會兒,有同學站起來說:回到家,我對媽媽熟視無睹。

又有幾個同學站起來說:我對姥爺養的花,熟視無睹。在非洲,人們對蛇熟視無睹。

無疑,這兩個句子都是仿照原文來造的句子,於是我要求同學們不要被課文原句所侷限,開啟思路,很快,有同學說:小明往地上扔一張紙,他的同桌熟視無睹。

我聽了,與多數同學反映一樣,不好說錯,但總有些不自在,我又引導孩子們再換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

很快,有同學站起來說:小明往地上扔了一張紙,我不能熟視無睹。

不但是發言同學,其他同學也都與他一起興奮起來。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前幾天講的《人物描寫一組》一文中的一個片段。

那天我講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三個部分《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在領著同學們一起學習了王熙鳳華麗的外貌描寫之後,指導同學們在寫作時要注意觀察人物特點,即抓住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寫,並舉了一個傳說中蘇東坡和蘇小妹爭鬥的例子:蘇小妹為了取笑蘇東坡的'長臉,迴應了一句:去年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至口邊。隨後要求學生換一個字,使得蘇東坡的這個特點更加明顯。同學們有的說至腮邊,有的說至眼邊等等,我要求換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很快,有同學答:後年方流到口邊,我還沒來得及讚揚,又有同學站起來答:今年未流到口邊。、兒時一點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等等。

當時,我特別高興,並總結道:換一種思維,前面是個天。

第4篇

今天我執教了《與象共舞》一課。教了之後,有這樣的兩點深刻感觸:一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多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重點句。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了自學本領,以後就不覺得學語文難了。特別是課文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也可運用上這種結構形式。二是要針對課文教學的要求,落實好訓練重點,讓其掌握方法。例如,在《與象共舞》中從人象相處的三個場景中確定三個重點句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讀出人們和象群共舞的快樂和諧,感受到人與象之間沒有距離。在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裡,集中精力,對準重點目標進行重錘猛攻,我想,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第5篇

這是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引領學生欣賞異域風情。這篇課文非常有趣的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都圍繞泰國人與大象的關係進行敘述。文章用“與象共舞”為題,來體現泰國人與大象關係十分密切,大象給泰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這節課自己總體感覺有以下幾個值得自己堅持的地方:

1.課前談話與活動,讓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俗話講:“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課前首先和學生就老師來聽課是否感到開心。愉快而又輕鬆自在的談話,學生的學習情緒自然而然地就被調動起來了。

2.注意的單元目標,根據單元目標來安排課文的教學的程序。

3.引導學生學會一些詞語的積累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4.引導學生抓關鍵語句,並能使關鍵語句成為學習的線索,抓住這個線索去理解課文。並能引導學生利用現實生活的例項來理解。

5.教學中以朗讀為重點,抓住重點語句進行朗讀,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去體會人與象的和諧自然。

1.上課前,對教材中的內容沒有完全的理解,顧此失彼,做到了對課文重點句的研讀朗誦,失掉了對寫作方法的指導,也忽略了教學提示中《與象共舞》與《威尼斯的小艇》的比較。

2.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不能給予及時的鼓勵與評價,或者是評價單一死板。應多鼓勵學生多采用一些激勵性的`課堂語言,給學生自信,給學生進步的希望。

3.對學生的起點沒能很好的掌握,一味地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流程前進,忽略了他們早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甚至完全有能力自行解決一些問題。

4.講課的語言不夠精煉,不僅顯得重複累贅,還浪費了學生們的研討時間。

5.代入過多非語文的成分,在課堂小結中,有意將課文上升到人文高度,反倒弄巧成拙,讓教學變得不夠專業。

第6篇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瞭解人與大象的親密關係。在教學時,我首先給學生充分自讀的時間,並讓學生批註。在學生熟讀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後,我讓學生彙報自己認為在文中最有價值的批註,結果精彩紛呈。

徐葉同學在理解“象曾經馱著武士衝鋒陷陣,攻城守壘;曾經以一當十、以一抵百地為泰國人做工服役”時批註:象與泰國人曾經同生死,共存亡,象對人的忠厚老實,人和象的'情深義重、象對人的溫順、人物件的疼愛,都是象能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動物也懂得恨,但也懂愛。在理解“我想,如果大象會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們獨特的笑顏”時批註:象那幸福、欣慰的笑,能感染所有人,夕陽西下的紅,便是象開心、恬美的笑,蔚藍的天空,是象幸福、欣慰的心。

項程凱:從“熟視無睹”看出因為人與象長期近距離接觸,所以人物件沒有驚慌,象對人也沒有警惕,相處得從容、自然、親切。

邵紫琴:從“熟視無睹”看出人與大象之間是親密的,也是互相信任的,人們不怕大象會誤傷自己,大象也不怕人們會捕殺自己。

方旻在理解“我想,如果大象會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們獨特的笑顏”時批註:其實,大象這時已經在笑了!因為它用它自身的獨特的美,把笑顏展現在了人們的心中。

第7篇

在《與象共舞》一課教學中,我打破了傳統的逐字逐句逐段教學模式,試著從題目入手,把握篇章,從表面看和課題相契合的第五小節入手,引導學生走向文字,走出文字,再回到文字的方法。經過課堂實踐,這樣的區別於傳統問答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更樂於接受,更感興趣。這堂課,也讓我真正把略讀課文當做略讀課文來教學。

教學略讀課文要與精讀課文區別開來,不可像精讀課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帶而過。略讀課文的學習是學生閱讀實踐的過程,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把握,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象共舞》一課我從抓課題為突破口,首先讓學生質疑:與象共舞從字面上理解是什麼意思?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將目標直接鎖定在第五自然段,通過師生反反覆覆、多種形式的朗讀,渲染再現那熱烈、難忘的場景。在學生將這一“天地間美妙的奇觀”深深地留在腦海後,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想象說話、朗讀體驗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關係。最後再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係,為什麼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在課堂上,我授以學生方法:通過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的劃找,讓學生在自助學習中體會先概括後具體的文章表達方法,這樣的方法在我們的閱讀中是很常見的。這種方法在中段就已經涉及到,所以我在課堂上,只給他們輕輕點撥,有所領悟,而沒有深入再次講解,不做多餘的分析,做到適可而止。抓住這一方法,著重體會第五小節的人象共舞場景,以點帶面,從而體會人象共舞的真正含義還包括在前面的每個自然段中。

這是一篇人文景觀非常濃厚的文章,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親密無間的關係。我所推薦的《老人與海鷗》恰恰也是體現這一主題,雖然這單元講的是讓學生體會異域風情,可是這樣的`文章很難找到,找了很久,於是最後定下來這篇《老人與海鷗》,他們在主題情感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經過對比的閱讀,學生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觸動自己心靈的地方,並且有了自己的感受。交流過後,推薦學生閱讀趙麗巨集的《異鄉的天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異鄉風情。

沈大安老師說過,略讀課文就要簡單教,不要把它教成精讀課文;在略讀課文的處理上,儘量不設計學生練筆,要不然一堂課必定很難完成既定目標。從實踐來看,大師的話不無一定的道理。學無止境,但願我們邊走邊學習!

第8篇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自認為還是比較適合本班的學情的,與象共舞教學反思。教學中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學習1至3自然段,讓學生在學完前三自然段的基礎上總結出研讀本文的方法——抓關鍵詞品讀,接著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4至5自然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方法去理解課文。

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中,感覺自己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到位,致使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甚至有所忽略,特別是在學生在段落中抓關鍵詞體會人與象的親密與和諧時,引導與體會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朗讀沒有顯著提高。再如: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係”這一重要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的距離,還需不斷向同行學習,學習,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