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可愛的小象反思總結8篇 可愛小象:思索與成長

本文以“可愛的小象反思總結”為主題,通過描繪一個可愛的小象在生活中的種種經歷和觀察,反思總結出的啟示和教益。通過這個主題,我們希望能夠引發讀者們對自身行為和思考方式的反思,進一步提升個人的智慧和生活品質。

可愛的小象反思總結8篇 可愛小象:思索與成長

第1篇

本課中存在的問題也有許多。如,當我要求學生們再讀一次課文,並理解“失物”的意思。孩子們說出的答案是:“課文中的失物指的是飲料罐、香蕉皮、餐巾紙、花生殼等。” 《失物招領》這一課中的“失物”其實是有其特殊意義的,要讓學生明白“此失物”不是“彼失物”是本課的重難點。當揭示課題時,學生回答錯了,明顯的是把“失物”與“食物”混淆起來了,而物品在這裡並沒有及時糾錯,把“食物”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朗讀辨析。因為揭示課題時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失物”的意思,而“失物”的真正意思與課文中的“失物更是有所不同。

本節課自始至終朗讀佔的比重太大了,這應該是過分尊重了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但以讀為本不是隻以朗讀為本,更不是以“大聲朗讀”為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還是應該姓“語”、姓“文”,課文中如“植物園很大很大,花草樹木很多很多”、“他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四十雙眼睛睜得大大的,四十雙小手在各自的口袋裡摸著,不一會兒,四十張小嘴一齊喊:‘唐老師,我沒丟東西!’”等都是很好的語言文字訓練材料,可以讓學生從中讀出韻味、悟出方法、模仿說話、學著寫話,從而讓讀為理解感悟、學以致用服務。朗讀是必須的,但在以後的課堂上也應該定一個不變的練習環節,讓孩子們更全面、實在地面對“語文”。

可愛的小象反思總結8篇 可愛小象:思索與成長 第2張

第2篇

前不久,我到南寧觀摩了名師大課堂暨校本教研研討活動。回來後,在本校利用遠教教學光碟借班上了一節公開課——《清澈的湖水》。

我教學這篇課文的思路是:按照光碟教學過程組織課堂教學;出發點是使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也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因此,在教學中,我按照光碟中的步驟實施教學,學生思維活躍,學得輕鬆,訓練也紮實,較好的實現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這節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

一是按照光碟的教學步驟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能力是得到了較好的訓練,但光碟中的每節課都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我們在播放的時候,還必須同時組織本班的學生按照光碟中的每個教學環節來進行教學,這樣就有了播放光碟的教學活動和我們自己的教學活動兩個活動過程,教學時間比一般的課堂教學多了三分之一以上,教學任務不能與光碟同步完成。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課後的評課中,同事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光碟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我們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的相同部分可以省略播放,這樣就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事們的意見很好,以後我要借鑑同事們的做法努力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是課堂中不能隨機應變。表現在課前匯入沒有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變化而及時調整原來的教學設計,致使匯入效果不好,不能體現預定意圖。開始,我首先提問:你喜歡我們的校園嗎?學生回答:喜歡。我接著問:為什麼喜歡?本意是讓學生說出喜歡自己的校園的原因,或者是我們的校園景色優美,或者是校園四周風景也美之類,進而引入課題: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裡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沒想到學生的回答是:我喜歡掃地。——我們這兒每天早讀之前,各班都先打掃清潔區——課堂教學出現了與課前的設計不一樣的情況。我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沒有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及時進行調整教學思路,而是依然按照原來的設計進行教學,生拉硬扯地引導學生往自己的思路上走,結果這個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匯入效果很不理想。這篇課文所要表現的是優美的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精心呵護、景美,人的行為也要美:保護環境衛生的主題,如果我根據課堂中出現的這一新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變成:很好,我們每天來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本班清潔區,說明我們同學保護校園環境衛生的意識很強。校園是大家的,優美的校園環境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愛護,你們說是嗎?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另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清澈的湖水,看看那裡的遊人又有怎樣的行為?這樣的匯入,比原來的切題,效果自然也更好。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學校開展的校本教研活動——上課、評課、反思,既解決了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又發現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改進的方向——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手段,力求縮小自己與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差距,可以說獲益匪淺。

第3篇

?灰雀》講的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佔它為己有,但最後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好品質。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隻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並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現灰雀不見時的那種著急、擔心、惋惜的複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後,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儘管說,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能夠找到答案並有依據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髮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為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就是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課文中的幾句簡單對話,卻包含了許多的感悟點,各自人物的內心都在活動,都在思考,心情都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以列寧是否真認為灰雀飛走了或是凍死了引發了學生對全篇課文的閱讀整合,感悟到列寧觀察的細緻、分析嚴密、教育循循善誘,以及對鳥類喜歡方式的探討。平時我總擔心他們想不到,不會說,原來是我自己放不開,只要相信學生,善於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展示空間,給予必要的提示和引導,在無疑處設疑,有疑處點撥,學生的思維就會走向深入,就會還你無數個驚喜!

第4篇

?秋天》是一篇自讀課文。當代詩人何其芳在詩中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風景圖。詩的意境優美,語言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學習此文既可得到文學藝術的滋養,又可得到審美的陶冶,更能激發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秋天》一課的教學,我通過多樣化的朗讀帶學生走進課文的優美意境中。朗讀對語文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各項語文活動都要由閱讀文體開始,對於詩歌則尤為重要,只有反覆朗讀才能走進詩歌走進作者的心裡。所謂多樣化首先是指程式上的循序漸進,由識記生字到讀順詩歌到讀出韻律以至讀出感情,步步走來,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習慣。其次是指多種方式朗讀,可以自讀、同桌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課後看來,總覺讀出韻律一節處理的不妥當。我本意是想通過四步讀教給學生實實在在的方法,但由於詩歌節奏的劃分本無定法,它和語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教給學生劃分節奏時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作一個範例,並不能真正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方法,這不能不說是這一環節上的遺憾。

在品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從三幅畫面中選擇一幅自己最喜歡的畫面展開想象,將詩中畫面用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實際上是一個學生整體感知詩歌內容的過程,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個問題的設定應該說有一定的難度,考慮到這一點,我同時在設計課時,準備了第二套方案來降低難度,也就是在學生回答有困難的時候,出示多媒體課件,根據極簡單的景物,描述出一幅動人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重在教給學生描寫的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種降低難度的方法確實為學生打開了思路,也迸發了許多靈動的火花,出現了許多精彩的片斷。但就總體而言,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我想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年齡尚小,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可能更易於接受圖片這種直觀的形式,而對於詩歌凝鍊的語言,似乎還嫌抽象。此外,提到的漁家、原野的秋天,這些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直接經驗不足,間接經驗又不夠,理解起來自然困難。

在品析美詞這一環節中,我著重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教師只做必要的指導。應該說,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品析的相對到位。但場面顯得平靜,過於有條不紊,沒有適時激起學生之間的問題矛盾,沒有形成激烈探討的場面,這也限制了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

每一堂課我都認為應該給學生一個質疑問難的機會,因為學貴有疑,正所謂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真正對課堂提出問題的學生才是真正走進文字,有著獨立思考意識的。但由於時間的限制,很遺憾,我在這一節課上卻缺少了這一環節。

總之,由於各種原因,總覺得這課的教學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沒有真正活起來。

第5篇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其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課文通過介紹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類活動的範圍很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而又被不加節制的開採或隨意毀壞後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使學生從中感悟到人類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基於現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宇宙與地球感性認識很淺顯。而對文章內容沒有一個很深的瞭解是很難在情感上產生與作者那樣的共鳴的,學習時體會也不深刻。因此首先我組織學生在課前收集閱讀有關宇宙與地球的有關書籍資料等,併為學生提供地球的奧祕的相關網站,充分的讓學生通過資料去感受。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只有一個地球》一文是緊緊圍繞地球的樣子地球小、人類活動範圍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和當地球資源枯竭時,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人類居住這幾個方面介紹的,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

第6篇

在課文裡,我們可以感受到鄧稼先的謙和,鄧稼先他“不要引人注目”,“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從字裡行間我們真實地讀到了鄧稼先的禮貌和謙仁,這正突出了稼先是中國幾千年來禮儀之邦薰陶而成的中國人。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孔子,在老夫子儒家思想方框束縛下的我們,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牢記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古訓,並視之為家珍。而這種思想更多的是教化我們要遵循守規,才能畫方圓。這就極大的約束了我們的思想,我們表現出更多的是遵從,恪守,沿著古人的圓圈轉圈圈。

由此,我們甚至是絕大部分東方人更多的是在難以超越自我中生活著。也許,我們的許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是在年幼時,被“坐起來,背上手,看誰坐得端又端”的教育歌謠扼殺了。特別是我國的諾貝爾文學獎,只因欠缺輻射性的思維的和深刻的洞察力而暫缺。但文中的鄧稼先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落後環境下,出色的完成了令世人驚歎不已的業績,著實為人歎服。我們驚歎他的博學與睿智,也敬仰他的愛國情愫,他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今,我國許多教育專家提出培養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有自我發展的空間,不失為一種適時適勢的上策。相信,它會彌補我們長久以來性格上的不足與缺陷。

第7篇

上個學期臨近會考的時候,區語文教研員和學校領導及本組教師,來聽本人上了一節不成功的文言文複習課。說來慚愧,本人雖已有十幾年的教齡,但由於種種原因,導致了本節複習課的不成功,未能獲得預期的效果。最後通過領導的點評,特別是教研員,她針對我上的這一節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上覆習課應該注意的幾點要求,一語驚醒了夢中人,我恍然大悟,真是受益匪淺。

複習課是一種再現教學內容,鞏固和完善認知結構,深化基礎教學的課型。眾所周知,上好複習課,能達到整體記憶,加深理解,靈活運用的目的。溫故而知新就是強調了複習的重要性。但語文知識包羅永珍,覆蓋面廣,要想上好總複習課,提高複習質量,收到理想的複習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反覆思考,現在才真切地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語文複習課,應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每上一節複習課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複習目標。這樣,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目標,知道這一節課的奮鬥目標以後,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邊讀書邊思考,達到知識梳理,喚起記憶的目的,就不用漫天撒網,把課文內容像放電影似的重複一遍或者盲目地搞題海複習了,那樣只會是浪費寶貴的時間而複習效率卻極低。

二、課前精心備課,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必須把複習的某一單元或某一型別的知識反覆研究,抓住關鍵,找出規律,精心設計思考的問題,運用自如地駕馭教材,這樣,教師才能發揮啟迪和引導作用。例如國中階段學過的文言文有四十一篇,學生複習起來相當吃力。那麼複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把這些文言文按題材分成:寫人敘事類、寫景抒情類、借事說理類等來複習。寫人敘事的有:《幼時記趣》、《木蘭詩》、《狼》、《核舟記》、《口技》、《送東陽馬生序》、《陳涉世家》、《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愚公移山》;寫景抒情的有:《三峽》、《山市》、《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遊》、《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桃花源記》、《與朱元思書》;借事說理的有:《論語》、《愛蓮說》、《馬說》、《陋室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魚我所欲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樣一來,學生對學過的課文印象就更加深刻了。然後複習同一類的文言文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考查的要點設計思考題,加強學生的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記憶,有針對性地練習鞏固,加深理解來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以此提高複習效率……

三、複習的內容最好用考試題型的形式出現。複習時除了認真研究教材外,還必須清楚試卷中試題的型別,在複習時把教材的內容和易考的題型結合起來。因為每個複習內容都要立足於考試這個終極目標,所以複習的內容如果能以考試題型出現的話,學生就能熟悉各種型別的題目。

四、複習課要講練結合。複習課應充分體現有講有練,精講多練,邊講邊練,以練為主的原則,而且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單元複習效果抓基礎,單元練習抓重點,全面練習抓綜合,所學知識必須鞏固消化,使基礎更牢固更紮實,能力得以強化並形成語文素質。這一步要精講巧練。講,要講重點、講難點、講聯絡、講思路、講方法、講過程;講要有針對性,要講到位;講到關鍵處,要重視學情,要簡明扼要、有新意,忌機械重複、蜻蜓點水。練,選題要有典型性,抓好訓練點,兼顧題型,注意綜合性。練要規範、準確,熟練,三位一體從嚴要求,要定量限時,提高訓練速度,增大思維密度,培養應考能力。講練結合倡導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參與,學生動手,教師巡堂檢閱,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五、複習課要注重落實,任何知識的複習都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表達上,而應體現在書面表達上,這就是落實。複習的內容,不能僅僅是老師講講,學生說說而已,許多知識必須要讓學生動手寫過一遍才行,特別是古詩詞。我平時檢查學生背誦古詩詞名句時,發現很多學生都能背得滾瓜爛熟,但到默寫時卻錯漏百出,原來很多學生背的時候,只是記住古詩詞的讀音而已,並不理解句意,所以就容易寫錯別字。例如枯藤老樹昏鴉的藤字,下面很容易寫成騰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己寫成已字;山重水複疑無路的疑字寫成凝字;銅雀春深鎖二喬的鎖寫成銷字;便引詩情到碧霄的霄寫成宵;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寫成雁字;東風不與周郎便的郎寫成朗;天涯若比鄰的涯寫成崖字;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滄寫成淪字;竹外桃花三兩枝的枝寫成只;行成於思,毀於隨的行寫成形;舉杯銷愁愁更愁的銷寫成消;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度寫成渡;就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也寫成優字。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典型的案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應該注重字詞的落實,讓學生在背誦的基礎上多加默寫,若有錯漏及時糾正。

六、複習課要注重學生的能力提高。知識和能力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複習階段,教師把握教材不僅要明確知識,更要透過知識看到能力的訓練點,在關注知識的同時關注能力,還應引導學生將某一知識點放到結構之中,去理解,去記憶,去遷移,聯絡和運用,有效提高學習能力。

七、複習課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一堂好的複習課,實際上就是交給了學生一把金鑰匙。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規律性,抓住規律,就能舉一反三,要培養學生一葉落知天下秋的能力。複習古詩詞時,如果採用這種方法來記憶就方便多了。比如說,複習有關唐代大詩人李白時,就會想起杜甫、白居易,還會回憶起學過的同時代的其他詩人,並涉入各個詩人的生平其及思想感情,進而歸納他們的詩詞,名句,這樣能使零散的知識連綴起來,形成知識網。又如,由作者龔自珍年邁了還想著報效祖國想到陸游、蘇軾、曹操等,他們和龔自珍一樣,都有著共同的願望。學生想到這些作者,肯定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各自的千古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外,由春風不度玉門關想到有關風的詩句還有哪些;由風聯想到雨、雪;由長江聯想到黃河;由歷史聯想到現在;由政治聯想到經濟軍事;還可以由點到面拓展等。

八、複習課還應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複習過程是一個資訊交流的過程,要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在這個求和中,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體,教師起著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應轉變教師角色,在複習中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真正做學習的主人。教師應重在引導,重教法研究,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學習。在複習教學中,教師要安排、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複習的全過程,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發展,尤其是要多關注、傾向後進生。複習我國四大古典名著(吳承恩的《西遊記》、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曹雪芹的《紅樓夢》)時,課堂氣氛就極其活躍了,對自己熟悉的人物及其事件,學生各抒己見:《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龍宮借寶、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水滸傳》中行者武松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獅子樓鋤奸,花和尚拳打鎮關西、大鬧野豬林、倒拔垂楊柳、醉鬧五臺山,還有豹子頭林沖、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托塔天王晁蓋、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青面獸楊志、鼓上蚤時遷、小李廣花榮、神行太保戴宗、母夜叉孫二孃、母大蟲顧大嫂、一丈青扈三娘等梁山好漢;《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諸葛亮、趙子龍、周瑜、司馬懿……《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黃熙鳳等等。學生對這些人物比較熟悉,教師就適時地引導學生對自己喜歡的人物進行評價。這樣一來,複習課也能體現出三維目標,老課也能煥發出生機,更具魅力。

九、複習課要注重學生的愛好。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掌握學生的求知心理特點,既要研究學生的群體,又要研究學生的個體。複習階段也不應該忘記愛好才是最好的老師,每一節課都應該給學生設計一個愛好點。因為枯燥的複習課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煩,如果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是徒勞無功,所以複習課的教學手段還應注意多樣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想上好語文複習課,提高複習效率,就應該把握教材,瞭解學情,採取合適的複習形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達到對語文知識深入理解的目的,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和應試能力,讓我們的語文複習課也能彰顯出活力。

第8篇

針對本文敘事性強、含義深刻的特點,我從文字整體出發,通過“我”的作畫態度,同學們的心理轉變,老師的言行動作這三大板塊整合實施。逐步挖掘“實事求是”的內涵,學會老老實實,學會用事實求是的眼光去評價別人,學會實實在在做人做事。

本節課,我根據中年級閱讀要求,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查字典,結合情境體會詞句含義。如我抓住“嚴肅、審視、和顏悅色”等詞和父親、老師的話理解課文內容。

在理解文字的過程中,我深入研究了講解與朗讀的關係。講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是推評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因而在朗讀方面,我側重了多種方式的讀,自讀、練讀、指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進行,讓學生浸染在語言中,逐步進入一種言語情境,撩起他們的悟性與靈性。再通過有滋有味的說,讀體現以讀代講理解課文的目的,從而達到了與文字的互動達意,達到了“與我為文”的境界。

在隨文理解的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抓住“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老師在思考什麼?”和“如果你是嘲笑同學中的人,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適當拓展文字,讓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真切感悟,如身臨其境。通過表情表演對比,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讓學生對文字的領悟躍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通過讀、想、練、評等教學手段,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並引導學生用不同別人的觀察和思考方式感悟文字的精神內涵,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