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6篇 懷念母親-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介紹了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懷念母親》課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出了相應的教學活動,旨在培養學生感恩母愛的情感,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6篇 懷念母親-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第1篇

這些畫,它們有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生答:母親。

兩個了不起的字眼,讓我們懷著祟敬齊聲把它呼喊出來。(結合板書:母親)

過渡:古今中外,有許多畫家、詩人等名人,都用手中的筆盡情描繪它,讚頌它。

然而,今天我們要走近的是一個頭上光環無數,卻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中的人——季羨林。

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他鄉求學的季羨林意外地收到一封家書:母親病危,速回。他夜乘火車,奔往回家的路,又多年未見,此時,他多想馬上就守在母親的身旁。踏進家門,才知——生答:母親已去逝。

請同學翻開書,讀第二自然段。潛入文中,用心體會此時季羨禁的內心感受。(自由讀,留給足夠時間讀透)

如果老師讓你們把這厚厚的一段讀成一個字,會嗎?再瀏覽一遍,看看哪個字,跳到你眼前。

(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聯絡上下文理解。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作者……………學生補充課外閱讀資料……聯絡自己離家的生活體驗加以體會。… ……

我曾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打到工作,立刻迎養母親。然而,誓言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千般悔,萬般痛,此時都化成了一個字——恨!)

是的,留下此恨,無時不在,不處不在,它更滲透在這些字裡行間。讓我把此恨帶入文中讀一讀吧:(把第二段分成五小節)

師領讀:我恨啊。(低)生(組一):我六歲離開母親,…………

師:我恨啊(高)生(組二):我讀在學二年級的時候…… ……

師:我恨呀 生齊: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過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你們能從文中的日記中找到這樣的一日嗎?生答——11月28日日記。

讓學生自由讀。再找出文中能概括作者心情的字眼。學生迅速地找到——一哭字。

(房東太太對我說,兒子今天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

高興得不得了,啥意思,到後來的沮喪,中間用了省略號。它究竟省略了什麼?生答:母親等待的過程。那麼這位母親在等待會怎麼做呢?展開聯想,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加以填充。

生:母親把他的房間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想讓兒子回來睡在潔淨的房間。

生:母親到家門口望了又望,看看兒子快回來了沒有? ………………………………

然而,這個兒子一直遲遲沒有回來。因為他不知道,他看不到,他的母親正在苦苦地——

生:等待。然而,此時,誰看見了?(季羨林)他不僅看到了眼前外國母親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母親的等待。這一等,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三年、五年、十四年。現在他更懂得母親。而那一個恨字,他的體會更深了。

此時,剩下了什麼?一個是母親的——等待,一個是自己無盡的——(悔和恨),讓我們走進季羨林的心中,走進這對母子的心中。

出示: 兩組寫一寫母親著急的盼望兒子歸家的畫面,寫一個情景。

生讀:母親在自家場院,望向村口,一個小時、兩個小時,……足足等了一天,想著這個中秋節兒子會回來了嗎?太陽偏西了,她由高興變得無奈,由無奈變為沮喪。

師:這就是母親的等待,咱們再聽的兒子內心的話語。

生讀:為什麼,為什麼我從前不懂珍惜,這麼珍貴的母愛。如今只剩一個悔恨啊。

生讀:日曆撕了一頁又一頁,一年又過去了。又一年沒看到孩子了,他是不是已經長高了。

今天可是他的生日,他會回來嗎,讓我親手為他準備一頓晚餐吧。

生:早知道這樣,我就不離開她,讓她這樣的等待,甚至到死也來不及看她親愛的兒子一眼。

讀吧,幕幕觸景生情,思念如水,一次次漫過作者苦楚的心懷。

過渡:一個滿懷痛切的兒子,帶著對生母的無盡思念離開了自己祖國。時空的隔離,他的這份思念能因此而被割裂開來嗎?生答——沒有,反而增加了。引:從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了呢?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還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作者說他不知道為什麼,你們知道嗎?

師:哦,哪個細節哪則日記又體現了這些呢?——生答:1935年11月16日

讀完後,你們有沒感到季老內心體驗自我矛盾的地方?

迅速地舉手——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為什麼他的心裡既淒涼又甜蜜呢?為什麼呢?

是的,一點一滴的,點點滴滴那些有關故鄉的往事,不斷地索繞在季老心頭。這些深切的思念,紛至沓來,酸酸的,甜甜的,濃濃的,說不出味道的,終凝成了一個字——生答:糊!

請同學們找一個字代替吧。(粘、包裹、塗)是的,粘著,包裹著,塗著,最後都糊在一起,魂牽夢繞,頻頻入夢啊。回扣: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這個母親也頻頻入夢嗎?生齊答:因為愛國,因為強烈的思念。

過渡:思念是酸楚的。作者對這個母親為什麼如此思念呢?生:都懷著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思念也是甜蜜,但這些也只能在夢中才有的。於是。作者就一遍遍地——尋夢去了。讀那些濃濃的帶著夢帶著思念的語句:

一、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度日如年)

二、我仰躺在沙發上……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三、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學生情感自然熾熱)

四、天啊!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

悠悠遊子心,悽悽離別情。數年寒窗,十年一夢。這就是祖國遊子的寫照!還有那顆拳拳的愛國之心。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等等

………………………………………………

1、閱讀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賦得永久的悔》等文章。

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上冊語文《懷念母親》教案6篇 懷念母親-國小六年級語文教案 第2張

第2篇

?懷念母親》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課文共分2課時,執教的是第1課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重點學習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語句,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並創設情境,在場景的拓展中瞭解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之情。

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體會作者隱含的思想感情。

1、我們這冊書中有那兩課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設計目的一是為了檢查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二是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對作者產生探究的慾望,由此引出課題並板書。)

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了解季羨林的成長曆程,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降低學習難度。

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想想作者寫了哪兩位母親?以及對她們有著怎樣的情感?這樣的問題初讀課文。採用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落實本課字詞教學任務,然後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體會句子含義,通過聯絡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迴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願望沒能實現。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麼,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評讀、賽讀等讀書方法,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1、情景教學法:上課一開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基調,使學生儘快地融入到文字的探究中。另外,在學習完第2自然段之後,整體迴歸文字的時候,讓學生在幽怨的音樂聲中朗讀,以調動學生的心絃,更好地表達對文字的理解。

2、朗讀感悟法:葉聖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課堂上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齊讀、配樂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的效果。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字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地觸控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並重,工具與人文共振。

3、資料拓展法: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讀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學功底深厚的國學大師在七、八十歲寫的文章,實在是有一段距離,因此怎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文字的語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資料的拓展,來充實學生對作者理解的空白與間隙,搭起橋樑以方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課的匯入時呈現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進入第2自然段學習時補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還有作者腦海中關於母親最深刻的記憶片段以及贍養母親的願望等等,一系列的資料補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實,學生理解更到位

第3篇

1. 準確認讀課文中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1.瞭解作者。誰知道一般“國寶”是指什麼?(大熊貓)但是在北京大學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人,

(1)課件出示:“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季老的許多文章裡都談到了母親,也都表達了這樣的情感。(出示課題《懷念母親》板書)讀,讀出“懷念”的情感。

(4)作者,懷念的僅僅是生他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懷念母親》。

1.自學課文。(對學生講清自學的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感悟,文章哪些內容給你留下了較深的印象?)

2.自學反饋:讀讀自己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讀懂了什麼。

以下這些語言也可在初讀時結合課文相關內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親。”

“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母親去逝後,季老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直到許多年後,母親還常常出現在夢中;留學德國,故*親的一草一木也常會浮上心頭。請從文中找出描寫這個意思的幾句話讀一讀。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1.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親”?(兩個“頻來入夢”)

2.朗讀句子。質疑。(如,“頻來入夢”什麼意思?對於“頻來入夢”的初步理解應該聯絡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記中的時間可以反映經常懷念母親,文章的最後一節中的“沒有斷過”、“一直”“十一年”等。)

1.自己的生母“頻來入夢”,季老卻說“不知道是為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麼。

課件出示資料1:到了中秋節──農民嘴裡叫“八月十五”──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不但是月餅,連其他“白的”,母親從來都沒有嘗過,都留給我吃了。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到了歉年,連這個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課件出示資料2: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 ’”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 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母親給了我多少的愛,給了我多少的溫暖,遠在異國他鄉,孤寂時時湧上心頭,母親怎不頻來入夢呢?此時此刻,季老懷念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生母,還有那──(祖*親)

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日記中找到許多許多,這樣的情懷在心中很濃很濃。母親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的內容。讓我們縱情讀一讀(課件出示《尋夢》的開頭與結尾)。

第4篇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著,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說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課文語言富有跳躍性,而且作者對母親和祖國的這種深厚感情,學生缺乏現實體驗。因此,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頻來入夢,頻,屢次,連續幾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土,身居異國他鄉,猶如孩子離開母親的懷抱,心中無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離開,離別的滋味尤為強烈,心中不斷湧現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起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對祖國母親的情感隨著離別時間的長久在不斷加深。句子中一個也字很巧妙地將祖國與母親聯絡起來,可見在作者心目中兩者的確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

②然而這淒涼並不同普通的淒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淒涼,寂寞冷落,悽慘。作者身在異國小城,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遠了,與親人的接觸少了,心中有憂愁、有思念;但是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無處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絲安慰、一些寬心、一點甜蜜,他們是那樣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記憶深處,在作者孤寂時陪伴著他。作者通過比較的方式,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得非常充分。

悵望灰天,惆悵地望著天空。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音容笑貌記憶不深,對母親的懷念更多的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因此儘管作者想努力回想母親的樣子和容顏,但無奈模糊不清,只能盡力地懷念,不斷地回想。

真摯:(感情)真誠懇切。文中指作者對自己的母親和祖國都懷著同樣的敬意和真誠的愛意。在作者心目中,兩位母親的地位是同等重要的。

寢不安席:無法安然入睡。文中指作者因為母親的突然去世,心中感到無比悔恨,腦海中一直浮現著母親的樣子,在不斷自責和愧疚中無法正常入眠。

終天之恨:終身的遺恨。文中指作者因為失去了母親,而感到終身遺恨。

薄暗:昏暗。文中指黃昏時候,夜幕逐漸降臨,天地間一片朦朧、昏暗。

沮喪:灰心失望。文中指房東太太一直期待著兒子歸來,兒子卻遲遲未歸,心裡有種失落感。從中可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體現了母親的愛。

思潮起伏:接二連三的思想活動。文中指作者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裡,心裡感到落寞無依,腦海中一直盤旋著祖國的影子,回憶著在故國的親人和朋友,各種念頭此起彼伏,不斷湧現在腦海中。

心潮騰湧:心情跳躍、湧動。文中指作者想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心情非常激動,恨不得立刻回到她們身邊去,不想在國外停留。

1.會寫8個生字,學寫真摯、避免、朦朧、淒涼、引用、強烈、思潮起伏、可見一斑等詞語。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1.課前,有條件的地方,可安排學生蒐集季羨林先生寫的謳歌母親為主題的文章,以及他在德國留學期間的一些資料,為學習課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打基礎。

2.匯入新課時,可聯絡以前學過的課文《小苗和大樹的對話》《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或者課前瞭解到的有關材料,師生交流對作者及文章背景的瞭解;也可從交流各自對母親的感情入手,獲得對文章主題的粗淺把握。

3.文章情感豐富,對母親的懷念之情貫穿全文,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感悟,感受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深厚情感。課後練習第一題的編排正是體現了這樣的訓練要求,教學中可以以此為主線,引導學生畫找相關句子,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加深理解,感受作者對母親,尤其是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情感。

首先是對親生母親的感情,重點研讀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聯絡上下文,讓學生感受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迴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答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因此心中覺得傷心難過:我的願望沒能實現。作者曾經暗下決心,一旦大學畢業,找到工作,就立即迎養母親,以彌補長久離開母親的遺憾。然而沒等作者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了人世,作者的願望永遠無法實現了。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作者覺得,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寂寞了,腦子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做什麼,只有遺憾和悔恨一直充滿心頭。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之情。

接著轉入對祖國母親的懷念。這部分有學生比較難理解的語句,如,為什麼作者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中感到淒涼,卻又是甜蜜的?他想到了什麼?作者回憶房東太太的時候,為什麼會產生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念頭?作者到底在尋一個什麼夢?為什麼作者又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需要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還有些句子,如,我不開燈,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要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作者的內心體驗;我悵望灰天,在淚光裡,幻出母親的面影。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感受在作者記憶深處的母親的身影,從而體會人物情感。

課文最後以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作結,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是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

4.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除了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通過對比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自讀等方式,使學生置身文字情景,感受語言文字背後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外,還可以適當補充、拓展有關的資料。如,描寫親生母親這部分,由於缺乏必要的背景介紹,這將影響學生對作者內心感情的理解,如果能引入相關資料,就可以充實學生認識,加深對情感的體會。

5.字詞教學要注意學生自學與老師引導相結合,適時給予指導,摯字右上部分是丸,不是九,不要少點;頻的左下部分不要寫成少;斑與班字形比較相似,要注意區別。

季羨林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我出生在魯西北一個極端貧困的村莊裡。家裡日子是怎樣過的,我年齡太小,說不清楚,反正吃得極壞。

我在母親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在我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

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常說:squo;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怎麼也不會放他走的!squo;簡短的一句話裡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呵!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來,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於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並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籬下,經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永遠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熱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第5篇

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課文中描寫對生身母親及祖國母親魂牽夢縈的句子。

2. 品味揣摩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體會作者旅居海外時對祖國異常強烈的思念之情,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1、直接入題: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季羨林這篇——

師:作者季羨林老人是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曾在2006年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我們平時看到的更多是他頭上的光環,但是,當我們走進這篇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你會發現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永久的疼痛,他曾經說:我這永久的悔恨,我本不該離開,這痛,就從我失去母親開始。

3、懷念母親,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它讓我們看到的是這將近百歲老人的心,帶著那些濃濃的思念,再來讀一遍課題。

4、回顧課文,作者懷念的是哪兩位母親?作者對這兩位母親懷有怎樣的情感?

出示課文句子: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引讀: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

過渡:下面我們先來看作者是怎樣表達對母親的情感的,請同學們看課文第二自然段。

1、老師想請一個同學,讀一下課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思考這段當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2、書越讀,思考越深入,我們的感受就越深。下面請同學們也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你又能從中捕捉到季羨林內心怎樣的感受。

3、他用了書上的一個字,恨,很有很多種,請你把目光再次鎖定到這段文字當中,你從哪些語句當中看到了這個恨?

相機出示: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5、剛才我們同學精彩的發言讓我們真正地走進了季羨林的內心,他確實像我們同學剛才所說的——(師讀)我暗暗下定了決心,立下誓言: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誓言還猶在,母親已做西風而去,留下的只是這綿綿無盡的——恨!我們來讀這段滿帶恨意的文字。(生齊讀。)

過渡:在季老的文字當中,到處都有這樣的思念、懷念。比如在他的日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日記中找一找。

2、房東太太因為兒子沒有從學校回來由高興變得有點沮喪,而當年,十四年之中我只回了兩次家,最後一次看到母親已經是八年前的時候了,這段時間我的母親又是怎麼等待我的

3、通過剛才我們的學習,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讀懂這一段最為痛苦的文字。(請一個讀書特別有感情的同學讀。)

生讀:當我從北京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不該,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師:房東太太的兒子今天沒回來,明天后天也許就回來了,而自己的母親卻——,直到自己去世的那一年,依然沒有看到自己的兒子回來,此時季老心中所有的感覺化為三個字————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引讀)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24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讀到這,老師不由得想到了王維的兩句話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異國他鄉,季老懷念的還僅僅是自己的生母嗎?還有誰——(祖國母親)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三自然段,這個自然段中哪句話最能表達季老對祖國母親的魂牽夢繞?指名讀

①理解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問題設計:祖國母親為什麼也會一次又一次走進作者的夢中呢?讓我們走進作者1935年11月16日的日記。

②快速瀏覽這則日記,哪些句子最能體現季老對祖國的懷念?。

ⅰ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濃濃地糊在心頭。一想到故鄉作者會有什麼感覺?(板書:淒涼,甜蜜)

師小結指導朗讀:作者運用淒涼與甜蜜這一看似矛盾,實則並不矛盾的詞語巧妙的將自己遠離家鄉親人的孤寂與想起親人的甜蜜進行了對比,將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懷念表達的非常充分。因此讀這句時要注意前半句酸酸的、有點淒涼與甜蜜的、濃濃的語氣上的區分。指名讀

ⅱ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不能忍耐。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思念祖國)

指導朗讀:艾青曾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借用一下來表達我此時的感受:為什麼我的眼裡滿是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同學們,這種深沉、這種刻骨銘心的思念,怎樣通過讀傳達出來呢?練習讀一讀,指名讀。

④通過剛才學習,聯絡上文和下文,你能回答為什麼祖國母親也會頻來入夢嗎?

師:旅居海外的日子,作者的心中不斷湧現著祖國的身影,不斷回想著故國的生活,故國的親人,這份情感在作者的心頭不僅揮之不去,反而因地域的距離而變得更加強烈了,於是他在11月16日的日記中寫到:生讀11月16日日記

師:這種思念是多麼深切啊!為了表達他對祖國的思念之情,他在11月20日日記中寫到——生:11月20日

師:時間愈久,思國的神經愈發敏銳,即便是一絲輕輕地驚動,也能勾起遊子對故國的無限眷戀,於是,他在11月28日日記又寫到——生:11月28日日記

過渡:為了更好的表達對兩位母親的敬意與愛慕,作者除了引用日記外,還引用了他的散文《尋夢》的開篇、結尾,讓我們來讀讀這兩段文字,用心去體會、感悟。(分男女生讀)

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過渡:懷念生身母親、懷念祖國這樣的思緒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許多許多,母親已成了遊子夢中一個重要內容,快速讀讀課文做後一段。

說說從這一段中的哪個詞、哪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現在開始閱讀。

1、快速瀏覽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你發現文章在寫法上的特點了嗎?能結合課文具體說說文章是怎樣首尾照應的嗎?

2、小結:像這樣首尾照應就能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作者在歐洲的十一年是對母親思念異常強烈的十一年,生身母親與祖國母親化為一體,成為支撐他在國外漫長歲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在這裡老師想向大家推薦一首歌,這首歌幾乎成為了所有海外華人的心聲,它就是——我的中國心!

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

這一節課傾注了我們六年級組所有老師的心力。為了能讓教師的教學用語規範、簡潔及讓各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教案中設計了每個環節的過渡語,我個人十分喜歡。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的口頭語還是很多,原因還是不夠熟悉教案。課後個別老師建議:1、過渡語過多,可適當刪減;2、總結延伸處加個小練筆,加深激發學生對祖國對母親的情感。這兩點很實在。在制定教案的時候只考慮到怎麼說才能把各個教學環節緊密聯絡,沒有考慮到過渡語過多會佔用學生的學習時間,後面的小練筆可以和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體會海外華人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生愛國激情。這一環節整合,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練筆,並在音樂聲中說感受。

第6篇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詞語能運用。

2、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3、揣摩重點語句,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教學重點】感受課文樸實的語言中所含的複雜的思母與思國之情。

讀題匯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懷念母親》,請一個同學來讀一下課題。

走近季羨林:我們提起季羨林,看到更多的是他頭上的光環,然而,當我們走進作者的內心深處,你們會發現作者心中有一個深深的痛,永久的悔,他曾說: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請同學們自己小聲地讀一讀這段文字,看看這一段中讓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請同學們再來讀讀這一段,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麼?

同學們自己讀了,也聽別人讀了,相信同學們一定從內心走近了季羨林,現在你們能不能把這長長的一段文字讀成一個字?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課文中為一“恨”字,這是怎樣的恨?悔恨他恨什麼?

請你再仔細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你看到了這個“恨”字?

資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母親;然而……──季羨林《賦得永久的悔》。

資料二:我回到家裡,看到的只是一個黑棺材,母親的面容再也看不到了。──季羨林《寸草心──我的母親》。

此刻,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讀懂這一段更為痛苦的文字:

“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於地下。我後悔,我真後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

過渡:作者是那樣懷念母親,數十年如一日。歲那年,作者離開祖國,來到了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離,並不能割斷心中的懷念,相反,這懷念又增添了分量。

兩個“不知道為什麼”,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學們想知道的,請你讀讀下面的幾則日記,相信你一定能從其中找到一些答案。

夜靜極了,沒有一絲風,更沒有一絲聲響,我的心是否也跟著這夜晚靜了下來?

作者的心活動起來,他的心會怎樣活動呢?他的心都會回到哪裡,都會看到什麼呢?

淒涼是因為什麼?(遠離故土、缺少朋友、衣食住行。)

為什麼又會是甜蜜的?(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回憶起在故國的生活情景,不斷回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感到他們彷彿就在身邊,心中多了一絲安慰、一點甜蜜,少了一些淒涼、孤獨。)

讀這一段,房東太太高興得不得了,你能想象是怎樣的不得了嗎?他會做些什麼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到房東太太的表現,你會怎樣理解這三個字“真想哭”?

房東太太讓我想起了什麼?自己的母親是怎樣等待的,而自己卻八年沒回家看上母親一眼,哪怕是一眼。請你拿起筆把你想象到的寫下來。

過渡:此時,再讀三自然段相信同學們一定對兩個“不知道為什麼”有所瞭解,但老師讀到此卻突然產生了這樣的一個疑問:異國的生活讓兩位母親頻來入夢,而作者在後文偏偏卻又要《尋夢》,夢境已經如此之頻,作者何故還要尋夢呢?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尋夢的段落,看看作者尋的到底是什麼?

小結:季羨林在苦苦地追尋,只為得到一個清晰的面影,只為得到母親的一個微笑,一聲呼喚,可是一次又一次追尋的結果,只是讓眼淚不停地流淌,只是讓自己的夜晚無數次地失眠,難怪他要大聲地疾呼──學生讀《尋夢》的結尾。

同學們想一想,季羨林單是在尋找自己的生母嗎?(更有濃濃的懷念祖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