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數學三年級公開課教案3篇 "新手必看!打造國小三年級數學公開課完美教案!"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份國小數學三年級的公開課教案,教案涵蓋了數學基礎知識以及運算技能,通過例項演示、思維導圖等輔助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輕鬆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三年級公開課教案3篇

第1篇

發現和應用乘法的計算規律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在教學中,出示幾組算式,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算式之間的聯絡,再進行計算;在計算之後,觀察乘數和積的變化,從中總結出規律。通過這樣的反覆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理解並掌握了一些計算規律之後,及時地安排學生按照規律寫算式,根據規律進行計算,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鞏固。

2.匯入新課: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設計意圖: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有利於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師:請大家先觀察一下每組中算式之間有什麼聯絡,再想想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重點理解下面四個算式的演算法。

30×20就是30乘2個10,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於60個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個10,12×4=48,所以12乘4個10等於48個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個10乘40,12×40=480,所以12個10乘40等於480個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師: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有什麼發現?跟全班同學說一說吧。

①兩個數相乘,其中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乘10,積也乘10;

②兩個數相乘,當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乘數不變時,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兩個數相乘,如果每個乘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那麼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師:你們是怎樣想出這些算式的?通過寫這些算式你們體會到了什麼?(生自由說一說)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的第四個問題,請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師:還記得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你們能利用發現的規律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根據16×3=48,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2)引導學生交流,用已經發現的規律來說明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算式你們分別是根據什麼規律算出結果的?說一說。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規律,而學習計算規律的目的在於指導計算,本環節就是給學生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平臺,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國小數學三年級公開課教案3篇

第2篇

1、使學生通過事物或影象,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並藉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

2、使學生記住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並能藉助圖形認識比較幾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學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3、通過演示、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探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師:有兩個小朋友在這野餐,讓我們看看他們帶了哪些食物?

師:把這些食品平均分成兩份後,蘋果每份兩個,可以用數字2來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數字1來表示;蛋糕每份半個,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示嗎?

師:(師板書:二分之一)這是這個數的讀法,你知道這個數怎麼寫嗎?

師:很不錯的習慣。同學們,你們以前見過這樣的數嗎?象1/2這樣的數叫做分數,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分數。

2、師:(電腦演示)我們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來它的二分之一,寫作1/2

3、師:這裡的它指的是什麼?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半塊蛋糕嗎?(提示:為什麼是兩分而不是三分?為什麼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兩分是因為把蛋糕分成了兩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師:其他同學也是這樣想的嗎?很好的想法。下面我們來研究它的寫法。它的寫法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為了講起來方便,人們給這三部分都起了一個名字,它們分別叫分數線、分母、分子;你知道這三部分分別表示什麼嗎?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這個蛋糕分成了兩份,1表示其中的這一份。

師:講的真不錯,也只有這樣積極思考才能學得真本事。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做幾道簡單的題。

5、練習二;同學們真聰明。現在王老師要考驗大家是不是心靈又手巧,下面請你們動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出長方形的1/2。

師:哪位同學願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並說一說你是做出來的?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電腦演示)。那麼這一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第二份、第三分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寫作:1/3,讀作:三分之??

接下來,王老師要看看大家創造力,請你來創造一個分數,並說一說它表示的意思。

小結:像1/2、1/3、1/4、1/8這樣的數,都是我們的新朋友分數。

1、利用剛才學生創造的1/2,1/4,結合圖形,比較大小;

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感覺累嗎?想不想試試自己的本領呢?

好,來看第一關(想想做做第一題);第二關(想想做做第三題)。

今天這節課,王老師與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3篇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千克=1000克)。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瞭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麼共同的特徵呢?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覆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遊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後解答。

2、在()裡填上適當的數,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道了些什麼?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本節課是數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定與學生生活相聯絡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還可以應用於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