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7篇 科學探索樂園: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

本文主題為“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旨在為幼兒園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科學活動教案,幫助幼兒們通過參與實踐、觀察與探索,培養科學思維和探究精神。這些教案涵蓋了生活周圍的科學現象和實驗,既能激發幼兒們的好奇心,又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7篇 科學探索樂園: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

第1篇

1、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充分的時間保證,讓孩子帶著自己設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結果的猜想反覆驗證。

3、通過實驗,使孩子們懂得科學要用事實來說話,培養孩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一、 教師直接提出問題,請孩子們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1、教師伸己的手,問孩子們:“我們都有一雙手,它們一樣大嗎?”

(可以將兩隻手對著比一比;可以用尺子量一量;可以看看誰抓的東西多;還以將手畫在紙上看看誰的大……)

3、提問:哪種辦法能使我們更精確的知道手的大小呢?

(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引導幼兒得出“畫手印”和“抓珠子”的方法更好。)

二、 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運用自己設計的方法,測量手的大小,並作記錄。

第一環節:教師讓幼兒在方格紙上畫畫小手,數數手中的格數了解手的大小。

教師將幾筒珠子拿出來先放在旁邊,同時把畫滿方格的紙拿在手裡:“如果我給你們每人一張畫有方格的紙和一張白紙,同時畫手的輪廓,你們想一想,哪一張紙上的手印更容易讓我們瞭解手的大小呢?”

(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引導幼兒認為在格紙上畫手印更好,這樣,數一數手印中的格數,就知道手的大小了。若碰上整格與半格的問題,可讓幼兒討論:一塊數或分開數→分開數更準確。)

教師提出實驗與記錄要求:請孩子們在紙上畫小手的輪廓,畫完後,仔細數自己手印佔有的整格與半格的數,並將數目分別記錄在表的不同欄目中。

在大多數孩子完成任務後,請孩子們分別報告個人手佔的格數,並將其記錄在全班的統計表中。同時,建議孩子們試試自己的第二種方法。

第二環節:小組合作,探索每個人的手能抓起多少珠子。

教師提醒幼兒:四人一組,輪流合作,每人抓一把珠子並把珠子穿在繩子上,然後再數出珠子的數目有多少,並將它記錄在自己的記錄表上。

在大部分孩子都完成抓珠子數珠子的活動時,再一次請孩子們報告自己手抓珠子的數目,並將每個孩子所報的數一一填寫在全班的統計表上,將孩子們的一串串珠子貼掛在黑板上,並在每串珠子下寫上姓名。

三、 根據全班的統計結果,對測量手大小的方法展開進一步討論

面對全班的統計表和黑板上一串串長短不一的珠子,提問:通過畫手、抓珠子,我們是否知道了手的大小?(是)

提問:我們畫了手、抓了珠子,怎麼就知道了手的大小呢?

(是看畫的手印佔的格多少才知道的;是看珠子串的長短知道的;數數珠子的數目有多少知道的……)

(先看手佔的格數,再看手抓的珠子數,兩個合在一起最準確。)

師:這種方法是否真的可行呢?讓我們再來試一試,用這個辦法找出班上最大與最小的手。

(先找出統計表中手印佔格最多與最少的人,再找出抓珠子最多與最少的人,比較一下,結果是否同是那兩個人……)

最後,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不是手的大小與個子高矮一致呢?作為孩子們下一次研究的主題。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7篇 科學探索樂園: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集合 第2張

第2篇

每年春天,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飛來飛去忙著築窩、捉蟲,乳燕嘰嘰喳喳叫著吃蟲、學飛……中班幼兒對小動物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和好奇心。本次活動通過尋找觀察等方法,引導幼兒認識小燕子的外形特徵,在傾聽故事的過程中瞭解小燕子的生活習性。同時,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人與動物和睦相處之上,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深人,激發幼兒愛護小燕子的情感。

1。初步瞭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知道燕子是益鳥。

2。能用清楚、完整的語言講述觀察到的小燕子的樣子和特點。

1。請家長帶領幼兒在自己家周圍找找燕子窩,觀察燕子的活動。

2。“幼兒學習材料”—《春天你好》,《幼兒素質發展課程·語言》cd,《幼兒素質發展課程·多媒體教學資源包》課件14

1。組織談話活動,播放課件,引發幼兒對小燕子的興趣,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燕子的基本特徵。

提問:你認識小燕子嗎?你見過的小燕子是什麼樣子的?小燕子喜歡住在哪裡?它喜歡吃什麼?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小燕子的主要特徵。提問:小燕子在幹什麼?它長什麼樣子?

引導幼兒觀察小燕子自由飛翔及停留在樹枝上、屋簷上的姿態,學一學小燕子飛翔的動作,說一說小燕子的大概特徵。

2。請幼兒觀察圖片聽故事,瞭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1)請幼兒閱讀《春天你好》第14頁,按照頭、身體、尾巴的順序觀察小燕子的外形特徵。小結:小燕子的頭上有眼睛和嘴巴,身體上有一對翅膀,身體的羽毛是黑色的,肚子是白色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小燕子捉蟲的片段。提問:小燕子在吃什麼?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

小結:小燕子幫農民伯伯消滅害蟲,是保護莊稼的益鳥。

(3)播放故事《燕子和老爺爺》,引導幼兒瞭解小燕子的生活習性。提問:小燕子住在哪裡?它為什麼要南飛?春天小燕子回來了嗎?

小結:燕子銜來樹枝、泥和草在屋簷下築窩。燕子媽媽會生蛋,孵出小燕子,每天捉害蟲餵它們。秋天,天氣漸漸轉涼,燕子飛去溫暖的南方過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飛回來。

(4)組織幼兒交流、討論,啟發幼兒和小燕子和睦相處。

請幼兒互相討論:老爺爺是怎樣對待小燕子的?為什麼每年小燕子都要在老爺爺家住下?如果小燕子每年來到我們的屋簷下築巢,你會怎麼做?

引導幼兒感受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的美妙,樹立保護小燕子的意識。

3。組織幼兒玩遊戲“小燕子捉害蟲”,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歡小燕子的情感。

教師與幼兒共同扮演小燕子,隨音樂做小燕子捉害蟲的不同形態體驗小燕子捉害蟲的快樂。

在很遠很遠的北方,有一個小山村,村子裡住著一個老爺爺。老爺爺沒有兒子,也沒有女兒,一個人很孤單。有一年春天,老爺爺家來了一個客人。它披著黑色的外衣,有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張開的剪刀。原來是一隻燕子。它圍著老爺爺的小屋飛了好幾圈,飛得又高又輕,看到老爺爺笑哈哈的,很溫和,便決定杷家安在這裡。燕子銜來麥稈和草莖,和上泥土,在老爺爺家屋簷下築了一個窩,從此住了下來。老爺爺呢,天天將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不讓老貓和大黑狗亂叫,還在院子裡放了一個乾淨的盤子,每天給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燕子和老爺爺就像一家人一樣親,老爺爺再也不孤單了。

秋天到了,天氣越來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了。燕子捨不得老爺爺,老爺爺更捨不得燕子。燕子圍著老爺爺的屋子飛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說:“老爺爺別難過,明年春天我一定回來”燕子飛走了,老爺爺天天盼著春天早點兒來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來了,還帶來幾個同伴,老爺爺的院子更熱鬧了。老爺爺真高興啊,每天都很快樂。沒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寶寶,鄰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來看小燕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唱著歌,老爺爺的院子充滿歡聲笑語。

第3篇

圖片《真的`有恐龍嗎?》,幼兒用書《真的有恐龍嗎?》,有關挖掘恐龍化石的視訊

師:很久很久以前,恐龍在地球上生活,可是現在已經看不見它們了,既然看不見,我們怎麼知道曾經有恐龍呢?

二、展示圖片,先把圖片的半邊遮住,讓幼兒觀察區域性的幾張圖,討論圖片中展現的某些動物的區域性外形特點。

1.考古學家先會在地下發現一些奇怪的東西,比如畫上的這幾張圖。你們看看這些分別是什麼?它們都有什麼特點?

三、再將掛圖種恐龍骨骼模型的部分呈現出來,請幼兒觀察恐龍的骨架,發現剛才死的區域性圖在在整體圖的什麼部位。討論模型的外形特點。

1.專家們把挖出來的話時都拼湊起來,形成了這樣的模型,發現不是現在還存在的動物。你說說這個骨架是什麼樣子的?它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四、播放恐龍化石的視訊,讓幼兒對化石及挖掘工作有初步瞭解。

第4篇

教學目標:1 對空氣的存在感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

教學準備:1、活動區佈置:氣球、水杯、注射器、海綿、塑料袋

(3) 智慧娃娃出謎語:“摸不著,看不到,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大家誰也離不了。”(空氣)

2、智慧娃娃:空氣可是我們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把空氣娃娃請來了,你們想不想認識它呀?瞧,它來了!

4、智慧娃娃:空氣娃娃已經藏好了,它就藏在我們後面的五個活動區中,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能想好辦法找到它。但是,我們這麼多小朋友只有五個活動區,該注意些什麼呢?(引導幼兒自己提要求)

幼兒分散到活動區去尋找空氣娃娃。教師巡視指導,瞭解幼兒尋找的方法,有哪些發現。

(1) 如果找到了,就請小朋友說說怎麼找到的,可示範講解。

(估計部分幼兒意識不到玩的過程中的種種現象就是空氣的存在)

(3)智慧娃娃小結:(其實,剛才你們已經找到它了,)它一直都在和你們做遊戲呢!水杯、注射器、塑料瓶放入水中冒的氣泡就是空氣,氣球、塑料袋鼓起來就是空氣鑽進去了。

方法:一起用鼻子或嘴巴把空氣吸進嘴裡,再把空氣吹進氣球,連續幾次,氣球鼓了空氣就被捉住了。再一起把空氣放掉,氣球就象火箭一樣飛上天空了。(向空中拋氣球)

(1) 提問:你們知道空氣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嗎?

(2) 實驗:用手捏住鼻子,閉住嘴巴,暫不呼吸,堅持一會。請幼兒談談感受,如果不呼吸會怎樣?

(3) 小結:人離不開空氣,沒有空氣人和動物都不能生 存。

10、小結:人、動物、植物都離不開空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環保教育)

11、智慧娃娃:校園中還有很多空氣娃娃等著我們和它們一起去遊戲呢,快來吧!(活動自然結束)

本節課個別地方適當作了調整,開頭沒有出示木偶而是教師自己扮演成智慧娃娃,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但教師形象的變化太大,過於吸引幼兒注意,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幼兒自由探索完的彙報時,由於忽視了孩子的表現欲,教師要求不到位,致使座次混亂,影響了彙報的正常秩序的進行。教師缺乏組織經驗,對於幼兒的混亂現象沒有使用好多方法改變現狀,獎品智慧星沒有發揮真正的鼓勵作用。後面的教學內容顯得倉促和被動,部分幼兒轉移了注意力。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空氣娃娃,大自然中到處都是我的家,我能看到你們,但你們可看不到我呦!走,帶你們到我的家園去看一看吧!

我喜歡在池塘上空和好多好多兄弟姐妹一起玩耍,也喜歡在花叢中和小花小蝴蝶一起遊戲。天空中陸地上到處都是我空氣娃娃的家,就連小朋友和小動物的身體裡都有我的身影。我呀!無處不在,不論多小的洞我都能鑽進去。怎麼樣,我的家是不是很大呀!

其實,我一直都在小朋友們身邊,但因為我穿了一件無色透明的隱身衣,所以你們看不到我。

現在,我要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的遊戲了,看看咱們大三班哪個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找到我。準備好了嗎?我要藏到你們身邊嘍!你們能看到我嗎?還能看到我嗎?我這就藏到你們身邊去了,來找我吧!

第5篇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現如今,孩子手中會動、會唱、會亮的玩具應有盡有,大班的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擺弄、重複操作,他們常常會冒出許多富有教育價值的問題:它為什麼會動。它的肚子裡有什麼,怎麼弄它才會跑得更快……甚至會產生拆開看看的*望。順應孩子的興趣,為了引導他們積極探索、大膽思考,我們創設條件,讓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過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啟動方式,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激發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

1、熟悉常見玩具的多種啟動方式,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瞭解一些常見的民間慣性玩具。

1、幼兒收集慣性、電動、回力、發條、拉線等多種玩具。

2、畫有電池、發條、回力、拖拉線等各種標誌的簍子。

3、玩民間慣性玩具的視訊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

1、幼兒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啟動方式。

師:小朋友們帶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等一會兒請你說一說:玩的是什麼玩具,用什麼辦法讓它動起來的。

(評析:開門見山式的匯入方式是大班孩子樂於接受的。教師有意讓孩子帶著問題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時,瞭解玩具的啟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師:你玩的是什麼玩具?它為什麼會動?你還發現了什麼?

(評析:教師提出開放式的問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同時,隨機出示的標記卡無形中將幼兒自主操作獲得的資訊進行了梳理、概括和分類。)

3、引導幼兒按啟動方式的不同將玩具分放至不同標誌的簍子內,並請幼兒相互檢驗操作的正確與否。

(評析:這一環節的操作對大班幼兒來說沒有太大難度,是他們能直觀感受到的較為熟悉的內容。教師有意識地“後退”,讓幼兒承擔檢驗的任務,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斷的空間。)

師:這個玩具汽車,既沒有用電池,也不用上發條,更沒有拖拉的線,輕輕一推,它就能開出很遠,它是靠什麼啟動的呢?你玩過這樣的玩具汽車嗎?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突然提出的問題,激發了幼兒再次探究的*望。)

2、個別操作,集體觀察,大膽猜想慣性玩具汽車的運動原理。

師:請你們猜一猜,為什麼它能一推就開出很遠?祕密在哪兒呢?

(評析:這一環節中,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動手操作驗證猜想的興趣。)

師:玩具汽車到底是靠什麼開得這麼遠呢,光猜也不行,我們動手拆開看看吧!老師準備了螺絲刀、小盤子,知道怎麼用嗎?

(評析:分組拆卸玩具汽車是幼兒很樂意參與的任務,但兩人分工合作、螺絲逆時針拆卸、有序放置螺絲釘等,都是需要幫助幼兒明確的操作要點。)

4、幼兒分組合作拆卸,觀察慣性玩具汽車上獨特的慣性輪裝置。

(評析:從猜想到驗證,這一環節是整個活動的高潮。慣性玩具汽車後輪軸上帶動著的慣性齒輪終於揭開了神祕面紗。教師不妨多留些時間,讓幼兒充分觀察和嘗試。)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和玩具汽車的什麼部位連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麼?

教師小結:這就是慣性玩具汽車上才有的慣性輪裝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慣性力量放大,慣性輪越重,小汽車開出的距離就越遠,明白了嗎?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有充分的直觀經驗想表述出來。教師在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發現的同時,要給予幼兒正確的概念,幫助幼兒將所見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經驗。)

師:現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電動的、遙控的,還有聲音控制的呢。可是,你們知道嗎,在老師小的時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電池、不用機械的慣性玩具,它們不但好玩,還能鍛鍊身體呢!你們想知道這些玩具是怎麼玩的嗎?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質陀螺等民間慣性玩具的視訊,讓幼兒欣賞。

(評析:民間慣性玩具豐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上一環節所獲新經驗的延伸,又幫助幼兒拓展了經驗,激發了幼兒對慣性玩具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1、組織幼兒將拆卸後的慣性玩具汽車重新組裝起來,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提高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進一步創設條件,讓幼兒嘗試拆卸發條玩具,觀察其中彈簧圈的構造和作用,培養幼兒大膽猜想、專心操作、細緻觀察的科學探究精神。

第6篇

1、通過闖關遊戲,初步感知磁鐵能吸鐵和相互吸引的特性。

3、體驗遊戲的快樂,初步培養幼兒勇敢、樂於助人的品質。

1、人手大磁鐵一塊,若干地雷卡片上放有小磁鐵,與人數相等的瓶子裡裝有顏料水和曲別針,場景佈置,鑰匙和各種形狀的磁鐵。

t:早上,老師收到一封求救信,(課件),看看是誰給的?(喜羊羊)

t:快看看發生了什麼事。(課件:出示信,並讀內容:我是喜羊羊,我被灰太狼抓住了,關在它的城堡裡,請你們快救救我。)

t:哎呀(課件灰太狼的城堡)灰太狼的城堡太危險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對,要互相幫助。可你們不害怕嗎?瞧!這是喜羊羊悄悄給我們畫的城堡路線圖,有了它就能順利救出喜羊羊了。我們先看看城堡裡都有些什麼危險。(課件:分析三關,讓幼兒明確危險。)

三、闖關遊戲,初步探索磁鐵能吸鐵的特性並嘗試記錄。

t:今天,灰太狼和紅太狼剛好出去吃飯,真是營救的大好時機,但是我們聲音一定不能大,否則會把它們叫回來的,那可就糟了。出發前,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塊磁鐵,會對我們有幫助的。

t:看看你的磁鐵長什麼樣,和別人的一樣嗎?幼兒觀察並相互介紹。瞧,老師這裡有幾個形狀不一樣的磁鐵。展示馬蹄形和長條形。

t:真不知道磁鐵能怎麼救喜洋洋,還是讓我們先出發吧。一會兒就知道了。

t:(走到一排箱前)這是城堡的城牆。課件:展示牆上有像釘子一樣尖的東西,會扎到我們的腳的。怎麼辦?用我們的磁鐵來幫忙吧,看看有什麼東西被吸上來,把它輕輕拿下來放到旁邊的這兩個箱子裡。

6、集體檢查箱內的物體,(讓幼兒來發現)這些東西都是鐵做的,叫鐵製品,我們幼兒園和家裡還有什麼是鐵製品?這邊不能被吸上來的有什麼?看來,磁鐵只能吸鐵製品。這把鑰匙你們說是什麼做的,怎麼知道它是不是鐵呢?誰來試試。以後我們想知道身邊的東西是不是鐵的,只要用磁鐵一吸就可以了。

7、(課件:將第一個危險畫叉。前進一步出現小河)好了,危險排除了,前進,小心過橋保持平衡互相幫助。鼓勵勇敢的和相互幫助的幼兒。

t:(課件)看看路線圖,原來是地雷區,踩到地雷會怎樣?怎麼辦,你們看地雷上的引信是什麼?(小磁鐵)只要拆掉它,地雷就不能爆炸了。怎麼拆。用大磁鐵把它吸上來。

t:你們推選幾個能幹的拿著大磁鐵法寶小勇士去試試。看看這個辦法行不行。加油。

t:個別幼兒嘗試。其餘幼兒蹲下作保護狀。快給小勇士們拍拍手。原來,磁鐵和磁鐵也能緊緊的吸在一起。和你旁邊的好朋友試試。

t:好了,這下地雷不會爆炸了,可以繼續前進了。(課件:第二個危險排除)

t:看,前面又是什麼,看看路線圖(課件),原來這是一瓶瓶的毒水,裡面還放著尖尖的針,會扎到我們,還會毒傷我們。要先把針取出來再把毒液倒在桶裡,這中間還有一層薄薄的塑料呢,針還要從瓶口出來,怎麼取呢?

t:個別幼兒嘗試(師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用途)。一定不要弄灑毒水。原來磁鐵還能隔著薄薄的東西吸鐵呀。

t:全部幼兒嘗試。(課件:天晴了,危險排除,喜羊羊高興的跑出來。)幼兒歡呼。

第7篇

通過對不同物品作太陽能熱水器的探究,感知水變熱與盛水的容器的質量和表面顏色有關,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和正確的科學態度。

溫度計、鉛筆、記錄圖表、四個易拉罐(分別塗上紅漆、白漆、綠漆和藍漆)、四個塗有黑漆的易拉罐(有蓋子)、玻璃杯、塑料杯、易拉罐及各種大小基本相同的飲料瓶。

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來測定溫度,哪種測定方法比較準確。

試一試,在有蓋子的易拉罐、玻璃杯、塑料杯及各種大小基本相同的飲料瓶中加入同樣多的水,放在陽光下照射同樣長的時間,然後用溫度計測定溫度。

試一試,將分別塗上黑漆、紅漆、白漆、綠漆和藍漆的五個易拉罐裝上同樣多的水,在陽光下照射同樣長的時間,並用溫度計測定溫度。

試一試:將四個塗有黑漆的易拉罐裝入同樣多的水,加上蓋子,放在太陽光下,擺放成不同的位置,照射同樣長的時間並測定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