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科學教案8篇 "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必備——國小科學教案"

本站提供國小科學教案資源,覆蓋各個年級、各個學科,涵蓋多種教學形式,滿足不同教師的需求。教案設計針對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注重互動、啟發思維,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養。

國小科學教案8篇

第1篇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67頁——68頁的教學內容。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角,但要把生活中所見到的角抽象成數學中的角學生往往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材只對角做了一個初步的介紹,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含義,體會角的基本特徵。所以在內容設計上,特別注意強化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折一折、找一找、比一比等實際操作,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能力目標:經歷“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習慣,增強合作探究意識,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圖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並能直觀區分角的大小。

教學難點: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有關。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的。教師的教需要通過學生的學來體現,而學生的學則是需要教師引導的。“角”對於二年級小朋友來說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教學中我將觀察、操作、演示等方法有機貫穿於課堂中的各環節,引導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念這一認知規律,採用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折一折、說一說等教學手段,讓他們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並充分發揮現代教學多媒體組合的優勢,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裡。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在學法上,選用指導學生觀察、操作的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

回想一下,你已經認識了哪些平面圖形?出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引導學生回顧複習,依次回答出各個圖形的名稱。然後教師引入新知:這節課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板書課題:認識角。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出發,既能喚起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能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新知的熱情與積極性,為繼續學習做好鋪墊。

(二)從尋找生活中的角,到實物中抽象角,初步感知角。

本課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中的角”逐步提升為“數學上的角”。因此,我先通過實物演示幫助學生初步認識角:剪刀張開的兩個刀刃夾成一個角,鐘面上兩根指標夾成一個角,紅領巾的兩邊組成一個角。然後問學生:你還能從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找到角?在此基礎上,通過動態的過程把這些角抽象出幾何圖形,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初步感知數學上的“角”的形象。

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形象之後,再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想辦法折一個角呢?把摺好的角介紹給同學。這樣在激起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也使他們更充分的感知到角。這時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角有什麼特點呢?閉上眼睛摸一摸,看看你有什麼感受。”充分調動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引導學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角的完整表象: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然後及時設計“判斷”,在平面圖中“指角、數角”練習,通過辯認與說理,再次加深對角的本質特徵的認識。

(四)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學生建立了角的正確表象基礎上,我設計了操作活動角和大小三角板對應角的比較兩個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在這一環節裡,我先讓學生在小組裡充分動手操作,討論討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然後在班上師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張口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再巧妙運用多媒體演示驗證,變抽象為直觀,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這裡我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一張長方形紙,去掉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可以畫一畫,也可以折一折,還可以剪一剪,比比看誰想的方法多。在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不同的剪法和同學交流,教師演示。這一設計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使教學達到了高潮。

讓學生回顧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然後通過出示:籃球場地、籃球板、球門架、樓梯以及樓房建築物等,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善於觀察,就會發現更多生活中的數學。

國小科學教案8篇

第2篇

(學生拿起手電,並裝進電池,開啟開關,手電筒亮了。)

師:如果把手電筒的外殼拿掉,它還能亮嗎?老師這兒為你們提供了燈泡、電池、開關,你們能使小燈泡發亮嗎?利用桌上的材料試一下。

師:老師再給你們一些導線,你們再試試。(板書導線)

生:用導線把電池、開關和燈泡連線起來,燈泡就亮了。

生:我同意李波的意見,手電筒沒有外殼,剛才的電路沒有導線,燈泡都不亮,所以手電筒的外殼就相當於導線。

師:同學們真聰明!你們能把剛連線好的電路畫下來嗎?只要自己能看明白就行。

師:同學們都畫好了,老師還有一種簡單而又科學的畫法,你們想不想學?

(教師指導電路圖的畫法,完整示範畫出符號電路圖)(學生動手畫,教師巡視指導並把畫得較好的予以展示。評價時挑出有問題的`,直接藉助投影予以更正。)

師:通過連線和畫電路圖,你發現比簡單的電路圖有哪幾部分組成?

生:一個電路一般由電池、燈泡、開關、導線四部分組成。

師:同學們剛才都畫得很好,現在老師再給同學們增加一倍材料,你還能使燈泡都亮起來嗎。

師:在連線的時候要注意:兩節電池要先用導線連起來,小組合作成功後就用剛學的新方法畫出電路圖,連在一起的電池要這樣畫(板書示範)。先討論再動手。

師:都連線好了,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彙報你們連線的電路,把你們的電路圖帶上來說說這一電路的特點?

生:我們是從電池先連到一個開關再連到一個燈泡,再連一個開關和燈泡,無論開啟哪個開關,兩隻燈泡都可以熄滅。但是要想兩個燈泡都亮,就必須同時按下兩個開關。

生:我們是連了兩個開關後再連了兩個燈泡,斷開一個開關,燈都不會亮,一定要兩個開關都合上燈才亮。

生:我們的連線方法不太相同,不過小燈泡也可以發光。

生:我們是將小燈泡的連線在一起,然後兩頭各連線一個開關,再連線在電池上。

生:我們有一個發現,我們和第三組的連線方法差不多,就是斷開其中一個開關兩個燈就都不亮了,而且不可能讓一個燈單獨亮起來,和家裡的燈不一樣。

師:你們真聰明!發現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其它組能不能一起想辦法,連接出和家裡一樣的電路呢?一個開關控制一盞燈,再動手嘗試一下,如果實在想不到辦法的,請組長到老師這兒領一張電路連線幫助卡。

師:許多小組都已經連線好了,速度非常快,有沒有什麼新發現?

生:我們連線的電路,一個開關控制一個燈泡,斷開一個開關,另一個燈泡還亮著,只有兩個開關都斷開,兩個燈泡才都熄滅。

生:我們的發現也是這樣,不管斷開哪一個開關,都有一個燈亮著,斷開兩個開關兩個燈才會都熄滅。

師:同學們真善於動腦子,能發現這麼多新的東西,你們還能用剛學的新方法把這電路圖畫下來嗎?老師和大家一起畫。

(教師將畫好的電路圖在投影上展示出來,並深入每組進行指導)

師:同學們的電路圖畫得真不錯!(出示製作簡易手電筒的材料)課後你能把這些材料連線成一個電路,把它們變成一個手電筒嗎?

第3篇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裡,是有生命的物體。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資訊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瞭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三、回憶中的大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樹的整體形態一般由樹冠、樹幹、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幹。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繼續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的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後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的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的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的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第4篇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裡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並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並思考問題,這是利於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絡,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這本節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2、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觀察現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麼在玻璃磚後面“折斷”了?

準備一隻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裡慢慢倒水。

根據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出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裡的,經過了哪些物質?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根據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裡的,經過哪些物質?

根據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麼進入你的眼裡,經過幾種物質?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象。分析幾種現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麼樣的?它在傳播時經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象。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目?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第5篇

3、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學生說一說自己準備製作什麼樂器,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和興趣。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製作材料。

學生小組實驗各種不同材料發聲的大小、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小組合作製作樂器。(教師強調在使用小刀、剪子時要注意安全)

教師巡迴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幫助。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一些資料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他們走太多的彎路。如:

師: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嘗試演奏並除錯自制的樂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簡單的樂曲。

如果一節課還沒有做完,下課後或放學後,接著把它完成。

下節課我們將舉辦自制樂器演奏會,請同學們做好準備。

第6篇

1、許多固體和液體都有熱脹冷若冰縮的性質,氣體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1、設計簡單操作的實驗活動,有效地觀察金屬固體體積變化的現象。

1、對探究各種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表現出更濃的興趣。

為每組準備:酒精燈、銅球熱脹冷縮演示器;墊圈(鋼絲條)、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塊等;圖片、資料。

1、我們知道了液體、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後,你還想知道什麼?到底固體會不會熱脹冷縮,現在我們就來做一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2、教師出示實驗材料:這裡有一個銅球,這裡還有一個金屬環,銅球剛好能通過金屬環。我們就用這個裝置來做實驗。

3、你們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怎樣做?根據什麼現象知道固體的金屬球有沒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銅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預設:通過分析材料,引導學生思考實驗的方法,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實驗,但要給學生準備棉質的手套、大量冷水等,在這個活動中還要特別強調使用酒精燈和不可直接觸控加熱後的銅球等安全問題。)

?小結:我們發現金屬墊片和鋼絲條也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有了前面觀察銅球的討論和實踐,讓學生嘗試去觀察其他金屬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讓他們根據觀察材料思考、討論、設計實驗方法,教師只要稍作提示,學生們可以想出各種有效的觀察方法來)

1、師:銅球和鋼條都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是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熱脹冷縮呢?

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許多物體都有熱脹冷縮的現象。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有必要讓學生對之前所觀察到的一個個單個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的認識做個提升,需要組織學生加顧一系列觀察實驗的現象,並進行分析、歸納和概括)

第7篇

1、知道大自然有種類繁多的有生命的物體,認識常見的動物和植物。知道生物體的基本特徵和基本需求。

2、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能夠運用文字、圖表等記錄有關觀察、調查的結果。能夠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動的方法與結果。

3、體會到對有生命的物體進行探索的興趣。意識到生命是多種多樣的。

1、教師選擇一個觀察地點,供學生觀察。(校園內)。2、觀察記錄紙。3、調查用的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4、課前準備好有關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活動建議:本課是課程標準中生命世界部分的開篇之作。本課通過尋找有生命的物體,討論有生命物體的特徵等活動,建立起符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的有生命物體的科學概念。學生對有生命的物體有著天生的興趣,對小動物的關注和對植物的觀察從他們幼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因此“尋找有生命的物體”是一種有目的的活動,這種親身體驗會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在活動中邊找邊記,能鍛鍊學生的記錄能力,利於在收集證據過程中良好習慣的養成,為後面的研討提供大量的“食糧”。

你喜歡什麼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麼?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並把觀察得來的資訊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後研究用。

(2)學生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容和現在觀察到內容有什麼不同?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著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容,進行觀察。

上節課我們一起到校園中觀察了生物,同學們主要對大樹進行了觀察,大樹的樹幹上、樹枝上、樹葉上、樹根下,各個地方都有生物,我們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你看到的樹皮是怎樣的呢?你用什麼辦法把樹皮給同學展示一下。

小結:用畫畫,拓印做記錄,蒐集實物標本等方法,都是我們觀察,描述大樹時可以使用的方法。

大家都能對大樹進行描述或記錄,那你是否能根據別人的描述知道是哪一棵樹?

出示一份觀察記錄,讓學生猜猜是校園裡的哪一棵樹。教師將落葉、樹皮拓片分發給學生每人1份,讓學生到校園去尋找大樹。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觀察大樹和討論,大家對於大樹這種植物已經瞭解得較為透徹了。下面請大家說一說你在校園內的觀察中,還看到了哪些生物?

在操場上發現了青蛙、蜻蜓、卷葉蟲、蝴蝶、螞蚱等小動物。

還在操場上發現了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大家有沒有把它畫下來呢?

我們觀察到了這麼多的動物和植物,大家為什麼認為它們是有生命的呢?

生物體有生命特徵和生命需求兩類,引導學生分別說出它們。記下大家的理由,把最重要的內容勾出來。

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生物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真菌四大類。所有的生物都表現出生命的特徵:生物體都有生長現象。生物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通過吸取營養物質,個體會由小變大,顯示生物體的生長特徵。

生物體都能生殖和發育,都有應激性,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都有新陳代謝的作用等,這些特徵都是生物所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也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

說一說,書上的幾幅圖的幾種東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沒有?

第8篇

溫度的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溫度計、天氣預報等等,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戰性,分享了國小四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模板給大家參考!

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曆”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資料的重要性。

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曆”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

課前佈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

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記錄資料。

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複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

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麼?

5、 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

6彙報交流,室內外溫度有什麼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麼不同?

1、 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麼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麼地點來測量氣溫?

2、 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地的氣溫,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

3、 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彙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

4、 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資訊?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曆,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麼確定?

(2)、一年之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