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文《貓》教學反思模板3篇 《貓》課文教學反思:挖掘學生的感性認知及思辨能力。

《貓》是一篇經典的散文名篇,文中描寫了貓的生活習性和與人類之間的關係。在教學中,該課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引導學生對動物的保護意識。下面為大家提供一份《貓》教學反思模板

課文《貓》教學反思模板3篇 《貓》課文教學反思:挖掘學生的感性認知及思辨能力。

第1篇

?暖流》這篇課文講的是工主席看望南開大學師生員工並和他們親切交談的事,說明了工主席對中國古典文學的熱愛,表達了他對青年人的關懷。本單元的5篇課文,充滿了春天的氣息。第一課號召大家綠化家園;第三課表達的意思就是兒童就是春天;第四課寫抓住了春天最好的時光;第五課兩首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第二課之所以放在第一單元,主要體現了果家領導人的關心就像春天一般溫暖。因此,這篇課文應該將著力點放置在體會果家領導人對學生的關心上,體會工主席的品質。

在昨天的語文半日教研活動中,本課的主備——“小雨跳跳”告訴我們,她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重點訓練了學生按提示語朗讀,她的做法給我今天的教學帶來啟發:我也可以抓提示語、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品質啊。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找出工主席說了什麼,提示語是什麼,再讓他們思考,這些話語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意思,然後讓他們透過這些話語感悟人物的品質,最後再有感情地讀讀這些句子。

我的這個問題對學生們來說,似乎一點難度都沒有,他們個個踴躍發言,尤其是第一問,說話內容、提示語都是在文中一下子就能找到的,我還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了提示語,就這樣學生們一些愛子概括出了:工主席是一個和藹可親、熱愛古典文學博學多才、關心下一代的偉大領袖。當學生感知了工主席的品質後,我再讓學生讀讀工主席的話,這時候,學生們就讀得入情入境了。工主席那平易近人的形象躍然紙上,課題“暖流”的引申義也就迎刃而解了。

理想課堂追求效益最大化,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效益的敲門磚。因此,設計是否精當,教學是否有效,關鍵還是在於教師課前鑽研教材,我們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找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然後圍繞這個點,精心設計環節,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節課上,我簡簡單單抓提示語,學生們到也學得輕鬆,學得實在。

課文《貓》教學反思模板3篇 《貓》課文教學反思:挖掘學生的感性認知及思辨能力。 第2張

第2篇

?木蘭從軍》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家喻戶曉、傳誦不衰的動人故事。文中通過描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顧全大局、為國分憂的優秀品質。

在上這一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觀看了動畫片《花木蘭》。在觀看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人物形象上。故事情節學生已經瞭解,怎樣讓學生從文字中體會人物呢?這時我更多的注重的是多讀,通過讀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因為故事比較遠久,其實孩子們初讀課文時是不理解什麼是從軍的,所以我覺得課題中的從軍是個切入口!於是讀了課題後,我要求他們找出木蘭從軍的句子時,結果出現了爭議。在引導中他們第一次讀了木蘭在從軍中颯爽的英姿,有了個初步印象。接著介紹了當時女子不能從軍的背景,孩子們自然產生疑問:為什麼木蘭要從軍?木蘭怎麼能從得了軍的呢?於是就這樣的問題孩子們積極自主的學習了文字,在扣住緊急為國為家分憂焦急萬分理應赫赫戰功心愛等詞一次又一次深入體會後,在痛快的讀中表達了對木蘭的忠心讚歎和敬佩。最後孩子們都發自內心的稱木蘭為女英雄!

書後安排了一項想象作業“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所以在教學課文第二段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木蘭的話“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找出木蘭憂的原因:北方發生戰爭,朝廷緊急徵兵,這是國家的憂;徵兵文書上有父親的`名字,但父親年老多病,難以應徵,弟弟年齡又小,夠不上當兵,這是家庭的憂。其次引導學生理解木蘭為什麼要“理應分憂”:本來應徵入伍是男子的事情,但處在特定情況下,女子也該承擔責任,為國為家當仁不讓。這樣一來學生就有情可感,有話可說了。

為了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花木蘭的敬佩之情。我還設計了“讚一讚,唱一唱,講一講”一系列多向互動情境,通過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讓學生對花木蘭的認識步步深入,情感進一步得到昇華。同時運用“模仿表演”請大家展開想象,演一演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這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寬了學生思維,鍛鍊了思維能力。

學生們敢於“盡情地讀,大膽地說”,我感到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說明他認真地參與了,而且積極地思考了。新課程倡導師生共同成長。從這節課裡,我看到了有收穫的不僅是學生,老師同時也大有收穫,很受啟迪,對二年級學生來說,花木蘭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記憶裡,成了他們崇拜的偶像。學生樂於學習字詞,敢於想象,通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慨萬千。

反思今天的教學,已不能再簡單地理解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教與學的平臺上,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

第3篇

以一顆寬容的心給孩子提供充分的交流時間,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正是新課改的魅力所在,在我教學《南轅北轍》一文時,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由於這則寓言的人物對話較多,我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小組讀、男女生讀、學生個別讀。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此時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意猶未盡,仍有同學積極舉手發言,於是我突生想法:“下節課,咱們讓兩位同學給大家表演一下這段話,誰想展示,利用下節課的時間準備,好嗎?

上課後,進入教室看到的是學生們期待的目光,興奮的表情,原本想搪塞一下大家,因為還要學習生字,怕耽誤時間,使教學內容完不成,但面對同學們這種激情我又於心不忍,於是狠了狠心讓學生上臺表演,王雪蓓扮演去楚國的人,楊雅淇扮演朋友,她們的表演著實讓我大吃一驚,倆人沒有一絲扭捏,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相當到位,她們表演的樂在其中,觀看的學生津津有味。她們的表演贏得了大家的熱烈的掌聲,也許是得到的大家的鼓勵,也許是被大家的熱情所感染,倆人自告奮勇的又要交換角色再演一次。等到她們演完後,我趕緊扭轉話題:“從她們的.表演中你們明白了什麼呀?”

同學們按部就班的按照我期待的方向發展,我暗自慶幸自己的“機智”,誰知意外發生了:

“老師,我覺得這個人最後能到了楚國”平時不愛發言的王儷燁冒出了一名。

隨後教室裡傳來了幾聲笑聲,我不動聲色,“為什麼呢?說說你的理由。”她理直氣壯地說:“地球是圓的,他一直走,繞一圈,就到了楚國。”這時有的同學也隨聲附和著,同意儷燁的看法,但也不部分同學不同意。

大家分成兩派,爭得不亦樂乎。看到“亂”成一片的課堂,我只能維持秩序了。

“看來古人寫的這個故事確實非常有趣,咱們先不討論這個人是否能到達楚國,先來說說從這個故事你學到了什麼?”

在同學們的回答聲中,一節課又結束了。雖然這節課沒有把預定的內容上完,但通過這節課讓我真正明白了,要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必須善待學生,以寬容充斥我們的課堂,給他們發言的機會與時間,這才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