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語言能力如何培養4篇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從這些方法開始

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每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通過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給予良好的言傳身教,多維度地引導孩子掌握語言技能,幫助幼兒積極表達思想,豐富和提高語言能力,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和人際交往。本篇文章將從多個角度闡述如何培養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語言能力如何培養4篇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從這些方法開始

第1篇

語言能力是指聽、講、讀、寫的能力,語言能力的掌握對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影響很大,尤其對正處於語言發展關鍵時期的小班幼兒來講,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如何使這些語言能力在活動中得到良好的訓練呢?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激發交流慾望

初入園的幼兒由於過度焦慮、緊張,會哭鬧、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親一親、抱一抱、摸一摸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是受歡迎的。除了用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穩定幼兒的情緒,我還在非語言溝通中納入語言溝通——交談。我就以母親般的愛心、耐心、細心,經常與幼兒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面對面自由自主的語言交談,使幼兒在親子般語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滿足,又獲得語言發展。

在語言活動中,我根據幼兒好動,喜愛新奇變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緒不夠穩定的特點,每次活動我都精心設計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製作一些生動形象、色彩鮮豔的玩具和圖片,從而吸引和感染幼兒。發展孩子的語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幾十分鐘的語言教學活動,而應特別關注一日生活中的語言教育。在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願和感受的需要,有與人交往的需要,他們會在討論中學聽與說,學會表達自己的意願.

二、日常生活中創設輕鬆的語言運用環境,激發幼兒語言的主動性、積極性

陳鶴琴先生曾說:“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是最好的教具。”從某種程度上說,環境就是教育,創設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可以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在遊戲交往中得到進一步鍛鍊。

教師在創設活動區活動和區域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環境時,應注意在提供多種活動材料的同時,也給幼兒一個自由交往的空間,讓幼兒避開教師的“監護”,開啟心扉自由地與同伴交流,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無拘無束地交談,可以使幼兒的語言結構不斷進行調整和組合。例如,在角色遊戲中,出於遊戲的需要,幼兒必須以角色的身份出現,用角色的口吻表達表達自己的願望與情感。如在“娃娃家”遊戲中,如果扮演媽媽的幼兒對同伴態度不好,同伴就會提出抗議:“媽媽說話是很輕的,不是你這樣的。”於是,“媽媽”或會與之辯白:“我是假媽媽。”或改變自己語言輸出方式,盡力去模仿媽媽溫柔地說話,體貼地照顧孩子,並友好地與周圍人交往,語言技巧在遊戲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實際鍛鍊和運用。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從“監護”中抽身,著力對幼兒語言的發展進行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引導,也可以進行個別幼兒語言能力的指導。這樣,幼兒就可以在視覺資訊、聽覺資訊、主觀感覺、願望(或要求)的表達以及動手操作等實際交往的互動活動中,使語言能力得到鍛鍊和發展。

三、家園攜手,合力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任何進步都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機會、家長園地以及家長半日公開活動等方式,提醒家長配合幼兒園:使用規範的語言、多與自己的孩子交談使幼兒得到更多語言鍛鍊、練習的機會;不斷引導孩子對身邊的事物多看、多聽、多觸控,用感覺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使家長了解自己對孩子語言發展的影響……我相信只要父母平時有意識地為孩子創設語言環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語言。

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它將影響幼兒的將來乃至一生。讓我們的孩子擁有嫻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適應這高科技的社會和競爭潮流吧!

幼兒語言能力如何培養4篇 培養幼兒語言能力,從這些方法開始 第2張

第2篇

在開學初發現班級的幼兒在語言方面較為不足,表現在:同伴間缺少交流,上課多數幼兒不願上來發言、不敢大方地面對集體發言,講述時不完整等。而要改變這種現狀,要做的就是首先讓孩子想說,只有有了說的慾望,孩子才會忘卻害怕勇敢地把自己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意思大膽地說出來,有了交流,孩子之間、孩子與成人之間的溝通也就多了,語言也就在這種自然的交流、溝通裡得到了發展。一學期來,我們就是本著這種思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班級幼兒從不願說到想說,從不敢說到爭著說,從不會說到完整講述,整個課堂呈現出活躍的狀態,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依據班級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的特點,用鼓勵的方式、互相激勵的辦法讓幼兒產生說的慾望。如,對於能積極發言的幼兒及時地以貼紅點、擁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給予肯定,同時以點帶面刺激其他幼兒也積極上臺發言;針對個別性格內向的孩子,不急於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樣一開始就能站出來說,而是進行個別交談,一步一步地去引導,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從能站出來--能和老師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說--獨立說--大聲地說,最後大方地與人交談。

其實有些孩子他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因此我們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說的機會,來逐步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慾望。如,開展“開心小主持”、“餐前播報”、“故事大王”、“自由交談”等活動,讓幼兒學會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通過自己的表現及說來傳達給周圍的人,與他人一起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同時也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提高了幼兒表達能力,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

在孩子想說、敢說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孩子說好話,也就是把要說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的生動、貼切些。怎樣去引導呢?我們是這樣做的:

1、在日常生活中學。如秋天來了,帶幼兒散步時,讓幼兒觀察各種樹木、花的變化。幼兒在尋找過程中發現好多樹變了樣,“石榴樹的葉子黃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有樹葉落下來想小船”、“松樹好是很綠,看上去像一頂尖尖的帽子”。幼兒在觀察議論、想象中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來,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總之,幼兒一日生活中,如戶外活動、談話、種植等都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有益資源,師要善於抓住契機,引導幼兒學習和發展語言。

2、在遊戲中學。如在角色遊戲中鼓勵幼兒積極地用語言交流活動,從而獲得語言的發展。

3、在相互滲透的各科領域中學。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互相滲透各個領域的教育是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如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聯想感覺到了什麼?然後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出來;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繪畫的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然的氛圍中獲得語言能力的發展。

第3篇

幼兒教育是具有很強特殊性的教育階段,是為兒童身心成長奠定基礎的階段,這一時期教學物件是身心皆處於初步成長階段的幼兒群體,初次接觸除家庭環境以外的外部環境,必定會有很強的不安感與恐懼感,而且由於幼兒教育階段的兒童並沒有充足的與他人交流的經驗,並不具備相應的交流技巧與交流意識,需要通過教師的妥善引導,才能逐漸排除恐懼,學會利用語言表達情感。幼兒教育這一時期教育的目標不僅在於部分基礎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群體身心基礎、性格觀念、合作能力、獨立思想及社交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確保學生的成長不存在瑕疵,而語言表達能力則更是確保兒童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所必要的基礎能力,因此在這一階段為學生奠定溝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深入探討,方可得出最完善的改革策略。以下將針對幼兒教育中兒童表達能力的培養進行討論,為教學改進提供借鑑。

溝通是人類發展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無論是情感交流,還是其他事務上的溝通,能否順利進行都與個人的表達有十分密切的關聯。特別是在幼兒教育時期,教學物件都是沒有教育基礎的兒童,在人生第一次面對除家庭以外教育環境的時候,心中必定是充滿不安與排斥感的。所以教師只有抓住這一重要機會,以責任心去引導,以耐心去帶動,幫助學生踏出與外界溝通的第一步,逐漸排除陌生感與恐懼感,學會理解他人,學會更準確的將自身的理念及感想以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建立良好的溝通基礎,才能讓學生成為樂於與他人溝通,且善於與他人溝通的優秀人才。在後續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學生因語言溝通存在問題,無法與他人相互達成理解,自身發展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能夠學會準確且合理的表達,情況則會完全不同,可見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對個體自身的發展有利,對於教學改革工作亦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二、當前幼兒教育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想要讓兒童開始與他人溝通交流,逐漸提升表達能力,首先應當排除思想上的阻礙,幫助其逐漸淡化初入外部世界的不安感,建立起一個可以安心交流、放心表達的環境,這是幼兒教師的第一項工作。幼兒群體如同雛鳥,雖然對於除家庭以外的外部環境與家人以外的陌生人都保持著好奇心,但由於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引導,所以在脫離父母的教學環境當中,必定會有恐懼感,會覺得不知所措,教師則是繼承父母成長引導工作的重要角色。孩子離開家人,一舉一動都需要依靠教師的.幫助引導,包括語言表達與交流,教師也只有耐心引導,先幫助其舒緩情緒,排除心中的不安感,先使其感受到這個環境是安全的,是可以放心接觸的,孩子才會逐漸敞開心扉,開始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教師可以先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緩解緊張感,並利用提問開啟局面,以提問表達出自己對孩子個人感受的重視與興趣,逐漸消除孩子的戒心。例如可以找出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入手點,比如可以從喜歡的動畫、喜歡的食物、喜歡的歌等等最簡單的瞭解開始入手,因為是和自身相關的,所以即便是不能夠完全準確表達的孩子也是能夠說出來的,這是開啟溝通表達局面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一個人的理念表達,應當是以自身觀念為核心的,對於任何一件事,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認知,因此要確保孩子表達能力的提升,教師就要給予其充分的表達自由,這也是讓幼兒開始獨立思考的重要一步,就是清楚自身的理念,並明確表達出來,而不是通過家人或教師的告知,來決定怎樣表達,決定某件事是對是錯。教師可以藉助一些例項的提出,讓孩子進行思考,並與其它夥伴展開討論,進一步明確自身的思想,瞭解他人的思想。例如對於孩子未來的理想,教師要體現尊重,就不應當進行鍼對性的評價,有些孩子希望做一名教師、歌手、演員等等,這是好的理想,但也有許多孩子,只是希望有平凡的生活,例如做一名工人、賣首飾小商品,或做出好吃的小吃,這也都是好的理想,孩子在表達出這樣不同的見解時,教師不應以高低貴賤或對錯去衡量,而是去理解這些理想當中蘊含的意義,對孩子的選擇表示尊重,尊重孩子多元化的思想,才能使其敢於表達,並學會尊重他人思想,這是提升表達能力的核心要素,讓孩子敢說,之後才能逐漸更會說。

幼兒成長曆程中,表達能力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陌生的環境下,教師的耐心引導與用心策劃,是幫助孩子逐步開始明確自身理念,並學會表達出自身想法的最重要的一步。教師需要首先明確幼兒表達能力提升的要點所在,才能確保後續的引導過程切實有效,讓孩子學會表達,學會溝通。以上便是為表達能力培養工作提供的部分建議,望能夠成為有效參考。

第4篇

語言是思維的表現形式,而思維的基礎是感覺、知覺。幼兒園的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表現以語言表達為主。然而,當前幼兒在語言發展過程中往往參差不齊。如說話意識不強,語言活動中有囁嚅等不良現象出現,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和對幼兒智力的開發。主要表現在平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重視了課堂語言活動,忽視了對幼兒日常生活中隨機語言的開發;重視知識以及詞彙的灌輸量的多少,忽視課外豐富幼兒知識;注重語言活動中教學內容的規範化,過多地使用圖片、靜物等教具引導,忽視幼兒通過體驗實際生活,直接去感知事物觀察以發展其能力、模仿能力和聽說能力;注意強調了集體中的整體觀念,但都抑制了幼兒的自由交際活動和對其個性的培養。因此,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能輕鬆,愉快地用語言進行交際,正確地表達一日活動中幼兒的思想感情,促進幼兒品德和智力的協調發展,我作了一些嘗試,現在彙報如下: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幼兒積累語言.練習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

幼兒語言是在幼兒所處的環境實踐中不斷感知的過程,而幼兒語言環境一般是指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這兩個方面。

就幼兒物質環境而言,為了讓幼兒熟練地掌握有……有……還有……”排比句。上課前我有意識地將幼兒喜歡的玩具佈置在各個活動角,在進行看圖講述課《小象回家了》之後,讓幼兒看看教室裡的擺設。幼兒看到教室佈置變了樣,紛紛說出教室裡有娃娃,有電話,有花,還有許多玩具等等,有的幼兒還會說有的魚在吃飯,有的魚在喝水,還有的魚在做遊戲。幼兒通過環境直接感知事物的動態,從而使幼兒的語言在這多姿多彩的生活環境中得到了培養。

在班上,我發現女的幼兒很喜歡玩娃娃,做小醫生,扮作演員等遊戲;男的幼兒則喜歡玩軍事演戲、學英雄等。在遊戲中,幼兒自己處理角色的分工,互相提議以及要求角色形象如何等等,儘管有的幼兒平時很少在課堂上舉手發言,有的甚至在集體回答時聲音也較輕,可是在遊戲中卻積極表現自己的意見和提議,而且聲音響亮。於是我組織一些為××小朋友過生日、開商店、學習解放軍之類的遊戲,以發展幼兒語言,幼兒在愉快和諧、輕鬆的氣氛中,通過模仿一些角色,不僅鞏固了一些禮貌用語,如“請到1號臺結帳,謝謝你的幫助,”等等,還能較牢固地掌握一些詞彙和短句,如;今天,我送給大家的生日禮物是—盒彩色畫筆,請大家別客氣等,會用語言指令“部隊”跑、跳、臥倒等,學會用語言表達祝××小朋友生日快樂。

因此,良好的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感知事物,語言發展和心態平衡等,還可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融洽的氣氛,讓幼兒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就說,從而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二、在日常生活中誘發幼兒說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利用一日活動中每一個積極因素,鼓勵幼兒親自去看、去聽,激發幼兒說話的慾望。如下午吃點心時,是用圓形的小糕點,在幼兒認識香噴噴的糕點是圓形的時,我就進行即興提問:什麼東西也是圓形的?什麼東西是香噴噴的?幼兒紛紛回答出:皮球是圓形的,火車輪子,汽車輪子是圓形的,還有太陽鈕釦等等也是圓形的;說蘋果、鬆糕、香水、雪花膏等是香噴噴的。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性的話,誘發幼兒積極發言。如:“今天下雨,早上你是怎樣進幼兒園的?”“路上的行人看見下雨是用什麼雨具去上班、上學的?”這時幼兒一般都會興致勃勃地向你作介紹。又如:忽然下雨,就問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下雨的?雨聲怎樣?為什麼雨一會又不下了?幼兒在親身觀察、思考後,都能說出春雨的聲音是嘀嗒嘀嗒的,象小鬧鐘走動一樣,有時春雨像灰塵在空中輕輕地飄下來,飄下來,春雨是淅淅瀝歷的,斷斷續續的,所以一下就是好幾天等等,由於幼兒有了直接感知事物的形狀、色彩、動態,教師又及時進行啟發誘發,使幼兒有了更多、更有利的語言練習機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語言水平。

三、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有用的、有意識地進行引導。

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是引導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中豐富詞彙,在模仿和理解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的想象力,運用簡單的詞彙、句子,逐步培養他們連貫說話的能力。

我在教編兒歌《誰的家》的教學過程中,我先是很神祕地出示有天空、海洋、草地的背景圖,有意識地啟發幼兒想象,這是什麼樣的天空?是誰的家?幼兒觀察圖片後,很踴躍地說:“這是藍藍的天空,是太陽的家,是飛機的家,也是小鳥的家等等。我又問:草地好看嗎?用一個好聽的詞來說說看。幼兒議論了一會兒,說:”綠綠的草地、美麗的草地等,我還問:海洋是什麼樣的呢?幼兒想的都是藍藍的海洋,於是,我啟發幼兒想象,海洋為什麼是藍藍的呢?幼兒通過這一啟發,想到海洋又深又大,都說用深深的來表示海洋最好了,在教學過程中,由於有目的的引導,幼兒都說能用連貫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海洋是魚兒的家,深深的海洋是輪船的家等等。所以幼兒語言能力的表現如何,詞彙運用恰當與否,除具本形象的教具和圖片外,和教師有目的積極地引導有著密切的關係。

四、通過遊戲,促進幼兒語言和智慧的發展。

遊戲是幼兒生活的主體,生動有趣的遊戲,是培養幼兒感知事物,發揮想象,發展語言的重要途徑,我帶幼兒到校園中做“找春天”的遊戲,先引導幼兒積極觀察,然後讓他們邊看邊講述“春天在哪裡?”“春天在桃樹上——桃花開了;春天在小樹上——小樹長出了新葉子;春天在小草裡——小草從地下鑽出來了,春天在石榴樹上——樹枝發芽了!”然後我再和幼兒一起討論,怎樣把剛才看到的那麼多的春天景象描述出來,由於幼兒已經觀察、思考和講述等遊戲活動,對春天已有一定的認識,在認識春天的特徵中,幼兒從天氣的變化,講到花草樹木的變化,從小動物的出現講到人們的勞動,衣著的變化;以幼兒的談話中,已經看到他們有條理,分層次地講出季節的變化。

除運用上述方法外,幼兒語言的培養還應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促使幼兒的語言得到更好的發展,如要求家長帶幼兒接觸社會,認識民警叔叔怎樣工作,商店的阿姨叫如何營業等等,帶幼兒接觸大自然,使他們知道季節,有哪些花開了,哪些樹葉謝了……,然後,鼓勵幼兒主動地與家長交談。當然我們當教師的更應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因為幼兒語言的最初感知是從周圍人際交往中反覆學習和模仿的,所以,周圍人的語言修養,語言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有很大的影響,而教師是幼兒最親近、最好模仿物件,對幼兒語言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做為幼兒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在教學中語言條理清楚,普通話標準、邏輯性強,語句不應冗長,內容生動形象。

總之,幼兒語言的培養,不單是通過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環節所能達到的,還應抓住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有利時機,不斷髮掘潛力,逐步培養幼兒的語言,開發其智力,使其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