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角色遊戲總結6篇 《折射人性的大班角色遊戲》

本文主要總結了一場大班角色遊戲的經驗和感悟。通過參與者飾演不同的角色,遊戲中展現出的團隊合作、溝通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大家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文章將深入探討其中湧現出的亮點和亟待改進的地方,為大班角色遊戲的實施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建議。

大班角色遊戲總結6篇 《折射人性的大班角色遊戲》

第1篇

遊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從遊戲中可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及觀察事物的細緻能力,同時也可鍛鍊人的各方面的能力。本學期,我班開設了銀行、醫院、小吃店、超市、娃娃家等遊戲區。

剛開始遊戲比較混亂,總是為扮角色而爭吵,後來我們進行了改進,採用固定式插照片,早來的先插牌,晚來的當顧客,到遊戲時間幼兒根據照片進入遊戲區,通過這種方法,同伴見變得友愛了,慢慢地還學會了互相協商、分配角色,整個遊戲井然有序,老師再不必去說“你當什麼角色,他當什麼角色”。為利用空間大家互相學習,遊戲區由原來教室搬到走廊活動,由於空間比較大,櫃子又比較少,所以一開始超市只有幾個櫃子,擺成一排空空蕩蕩,顧客在沒有柵欄的地方來回走,營業員根本顧計不著,角色之間分不清,顯得有點亂,後來我們採用現成的椅子當柵欄,椅面朝外,可方便顧客買東西后休息,通過重新佈置後,超市裡的營業員與顧客又能進行正常的商品買賣。理髮店、醫院我們也是採用這種方法。醫院看病的程式其相互職責,幼兒還是分不大清,我們就才用晨間講解、教師演示或用一節遊戲課專門進行的訓練,通過多次練習,幼兒對看病過程及相互職責有了一定、更深的瞭解。我們還製作了掛號、門診、配藥、掛鹽水等牌子,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為了減少幼兒等待時間,提高遊戲興趣,掛號員除了掛號外,還將負責擦用過的病歷卡,便與下次在利用;配藥員用橡皮泥搓藥、封袋;營業員做喜糖;廚師做點心等,通過這種方法,幼兒始終有著很高的遊戲興趣,也使得遊戲變的更形象,更貼近於生活。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遊戲要求、水平也會逐步變高,像超市有原來簡單的商品買賣,變會向顧客介紹產品、推銷自己。我們想盡一切辦法用語言吸引顧客,幼兒點子真多“我這裡的貨便宜、新鮮”、“今天免費,明天不免費”“小姐要不要牙膏”等等。通過吆喝,幼兒的語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也很好訓練了幼兒的膽量,對於好的點子,我們大家會學習、表揚,漸漸地內向的幼兒也變得膽大了。像小吃店我們還有禮儀小姐,營業員等等,他們都有各自的分工,要求、任務各不相同。我們班的小朋友最喜歡遊戲,一到遊戲時間那更是熱鬧,吆喝的吆喝,就像真的到了超市、理髮店一樣,個個熱情,興趣高漲,每個角色都扮演的淋漓盡致、有聲有色的。

大班角色遊戲總結6篇 《折射人性的大班角色遊戲》 第2張

第2篇

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最大的愛好是與同伴一起做各種遊戲,而遊戲也是孩子在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這是對遊戲這一現象的正確總結。孩子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一種遊戲,對幼兒的語言、社會交往、知識經驗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遊戲我們的孩子從同伴身上學到了知識,學會了交往,也讓他們在遊戲中獲得了屬於自己的真實的實踐經驗。

一、創設良好環境,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激發遊戲興趣。

幼兒的遊戲離不開各種豐富的遊戲材料,形象逼真的遊戲材料會使幼兒產生遐想,從而萌發他們做遊戲的願望。由於小班孩子年齡小,能力弱的特點,我們以提供成品的遊戲材料為主,主要是發動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廢舊的瓶瓶罐罐,經過我們老師的改造,再次利用,既逼真又節省,這樣使孩子們玩遊戲的興趣大增。如在娃娃家裡,我們投放了各種逼真的水果、蔬菜、炊具等幼兒來燒飯做菜,孩子們在娃娃家裡可謂百玩不厭。我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需要除了娃娃家之外,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逐步開設了小醫院和超市點心店的遊戲場景。在醫院裡,我們投放了白大褂和帽子,還有各種醫療用品,當孩子穿戴整齊後,看起來還真像個小醫生,有模有樣的。在超市裡,我們裡投放了手工做的:餛鈍、荷包蛋、麵條、餃子等,既豐富了超市裡的物品又滿足了娃娃家的需求,幼兒利用這些場景,遊戲情節逐步擴充套件豐富,扮演角色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二、結合主題,生成遊戲,豐富遊戲內容。

我們開展的“活動整合”課程,提倡的是各教育元素整合進行,各領域有機滲透,因此我們平時也很注重把遊戲和主題結合起來,更好地發揮遊戲的作用。本學期,我們根據不同主題的開展,抓住幼兒的興趣,生成了“小醫院”、“超市”、“點心店”等遊戲,使遊戲真正成為課堂活動的延伸。主題與遊戲緊密結合,使角色遊戲的內容更廣泛、深入,讓孩子的情感、知識在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開學初,孩子不會用普通話交談,一些內向的幼兒不願主動參與遊戲,也沒有角色意識,我們就根據主題《辦家家》創設了多個娃娃家,通過溫馨的遊戲環境讓孩子們自己學習招待小客人,主動參加遊戲。隨著主題的變化,我們在《車子叭叭叭》這個主題中開設加油站,投放了各種公共汽車,材料的不斷更新,讓孩子們對遊戲的始終保持最高的熱情;在《蔬果舞會》主題中,我們則開設了點心店遊戲,投放了橡皮泥讓孩子做各種簡單的果蔬,並進行買賣活動,不僅提高了動手製作的能力,語言交往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孩子們在和同伴一起做遊戲的過程中,體驗與老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小班幼兒在角色遊戲剛開始時角色意識是很淡薄的,表現在有些幼兒常常無所事事,處於一種觀望狀態,還有些幼兒搶著做同一角色,或者在遊戲進行中,有的幼兒一會兒說自己是媽媽,一會兒又說自己是娃娃啦姐姐啦,搞不清自己究竟是誰?遊戲很難開展下去,於是,我們就實行了掛牌遊戲,問幼兒“你今天要做什麼?”“誰願意和他們一起做?”“告訴大家你今天扮演誰?”等等,讓幼兒掛著牌子,來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角色。如在一次遊戲中,當一個娃娃家的爸爸肖涵抱著娃娃去散步時,看到別人在玩槍,他就把娃娃放在桌上,自己去玩了。這時我就抱起娃娃大聲喊:“咦,這是誰的孩子?誰家丟了孩子?”當幼兒走過來抱娃娃時,我就適時提醒他:“娃娃家的爸爸應照顧好孩子,不能讓孩子走丟了。”針對一些平時較內向的幼兒,我就帶他們參加遊戲,如當顧客,當娃娃家的客人等。

掌握和積累生活經驗是遊戲開展的基礎。而小班幼兒欠缺的就是遊戲經驗。為此,我們除了在平時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外,還要經常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生活環境。小班幼兒的遊戲主要以“娃娃家”為主,遊戲內容大多反映父母對娃娃的關心和照料,因此,我讓幼兒回去觀察爸爸媽媽的日常生活及勞動情況,然後,組織幼兒進行談話,讓幼兒說說所見所聞,再用遊戲口吻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遷移到遊戲中去,慢慢地,幼兒知道怎樣做爸爸、媽媽,在家中該做些什麼事了。如:任心的媽媽是個家庭主婦,把家料理得僅僅有條,於是,任心來到娃娃家扮演媽媽起來也忙個不停,她圍上圍巾擇菜、炒菜、做飯忙個不停,看到旁邊有一個布娃娃,她就會把布娃娃抱在懷裡,口中還不停地說:“寶寶你不要哭!媽媽餵你,寶寶你不要哭!媽媽餵你,你吃呀!”

講評是角色遊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講評活動中,師生共同參與,講述遊戲情況,交流活動經驗,同時還能一起解決困惑,共同分享彼此的快樂。雖然是小班的孩子,語言表達不是很連貫,也不精煉,但每次遊戲後,他們很樂意表現自己,都喜歡講講活動中所發生的事,於是,每次活動後我們都給幼兒講述的機會,讓孩子們來說說自己今天扮演的角色,做了哪些事情等等。如:每次遊戲後,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總是有很多的想法要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娃娃過生日了!”“今天我們家裡有小偷來偷錢。”“娃娃尿床了,我和媽媽一起洗被子了。”等等。在一次一次的講評中,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參與講評的孩子也多了,聲音也變得自信而響亮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講評中,還可以通過表揚那些玩得好的幼兒來激勵其他幼兒。遊戲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一環節來讓幼兒參與討論,共同商量、解決。比如遊戲過程中,我發現一些幼兒總是把娃娃亂扔,一會兒丟在煤氣灶上,一會兒又扔在籃子裡。於是在講評過程中,我將這一問題提了出來,請幼兒來說一說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該怎麼做?孩子們立刻討論開了,“娃娃要放在床上”“爸爸媽媽可以抱著娃娃”“還可以帶著娃娃一起碗”……通過與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來解決遊戲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在下一次遊戲中能得以改進,在遊戲中也能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

總之,角色遊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遊戲型別,也是幼兒最喜歡,並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遊戲方式。要真正實現角色遊戲的教育功能,教師的指導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它能確保角色遊戲教育作用的體現,促進幼兒多方面充分發展。適時的指導,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遊戲主題,增加遊戲情節,促進角色交往,還能提高幼兒組織活動的能力,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能有力提高幼兒角色遊戲水平,使角色遊戲開展得更好,更有教育作用。

第3篇

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替代物。如中班幼兒醫院時,開始提供藥瓶,聽診器,針筒等成品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先將聽診器拿走,幼兒就會去尋找類似圓形物的插片,瓶蓋等,再用一根繩子串上,變做成了一隻聽診器。接著拿走針筒,幼兒會用小木棍插入瓶中代替。又如以上實驗中,幼兒將各種紙做成菜,將紙棍做柺杖等。這樣既促進了遊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樣的調整下,我們的角色遊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供。孩子們越來越多的使用替代物,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角色遊戲的假象性與以物代物的必然性聯絡

由於角色遊戲是一種反應生活經驗的假象活動,所以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往往會對周圍的物品產生假想,以一種物品替代另一種物品,並從遊戲的意義來看待實物,或以某種物品的表象來替代實物,使實物的遊戲意義超出物品本身的意義,從而賦予了物品以象徵性。

中班早期,部分幼兒想象力、遊戲能力還未成熟,而且中班的幼兒思維是直觀的,所以,當幼兒有情節需要時,他就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尋找顏色、形狀相似的替代物;幼兒也會根據某一相似形象物開始表徵行為。

一天,醫院裡來了一位病人看病,醫生看了之後決定要給病人吊鹽水。醫生就請病人躺到病床上,拿起掛鹽水的皮管假裝插進病人的手上。但醫生馬上發現皮管不能固定在手上,一會兒就會脫落。於是,這位醫生來到了百寶箱,找出一卷白色雙面膠,剪下兩段,然後回到醫院,用雙面膠將皮管和手貼合在一起,並調撥一下滴管的齒輪,讓病人安心地躺著吊鹽水。

這是幼兒在醫院遊戲的“吊鹽水情景”中發生問題時,自發去尋求的替代物,從而推進遊戲情節的發展。雙面膠和吊鹽水用的橡皮膏都是白色的、細長條形的,所以遊戲中,幼兒將白色雙面膠替代成了吊針時用的白色膠布,此兩物之間形狀相似,是“相似物替代”的水平。

今天的點心店生意不是很好,光顧的客人寥寥無幾。我看見老闆無聊地用鏟子鏟著鍋裡的東西。我走過去問:“怎麼一個人都沒有呀?”老闆說:“不知道,他們都不來點心店吃東西。”我說:“是不是你店裡的東西不好吃呀,所以沒有客人,你想想賣些什麼好吃的來吸引客人呢?”老闆經我一提醒,馬上說:“我想賣奶茶,奶茶很好喝的。”說完,她就去材料區拿了幾個一次性杯子和吸管放在桌子上。她把杯子一個個放在桌子上,然後開始吆喝起來,“快來買奶茶呀,快來買奶茶呀。”這時,好幾個小朋友都圍了過來,都想買奶茶。陸一瑋說:“我要珍珠奶茶,我媽媽給我買過很好吃的,裡面有一粒粒圓的。”“可是沒有圓圓的珍珠呀,”李姚老闆說。“那我不買了,就奶茶不好喝的。”陸一瑋準備走了。老闆急了,馬上說:“你等一下,我去看一下有沒有。”她走到材料區,找了很久,看見幾個圓圓的彈珠,她馬上抓了一把拿到點心店。她把彈珠放進杯子裡,插上一個吸管,對陸一瑋說:“你要的珍珠奶茶好了。”陸一瑋付好錢,高興的走了。

當客人提出要求時,老闆能夠很快想到解決的辦法。因為珍珠奶茶裡的珍珠是圓圓的,所以她馬上在材料區看到圓圓的彈珠,外形特徵相似很容易讓孩子們進行替代。

中班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尋找替代物,並追求替代物與被替代物之間的相似性。不僅在形狀上的相似性,有時也會挑選功能上相似的物品進行替代。

今天菜場的生意非常的好,客人絡繹不絕。宇博是今天菜場的老闆,他親切地和客人,們交談。他能把客人需要的菜賣給客人。這是毅毅說:“我想買辣椒、南瓜和番茄。”宇博說:“那麼多,你怎麼拿呀。”邊說他就去拿這些蔬菜,他一個個放在桌子上,突然他說:“你等一下。”只見他去材料區取了幾個一次性盤子,放在桌子上,他把三個蔬菜放在盤子裡,遞給毅毅,毅毅滿意地走了。

一次性的盤子可以裝東西,當宇博發現蔬菜沒法拿的時候他想到同樣可以裝東西的盤子代替。也許真實的生活中,我們會用馬夾袋來裝菜,但是盤子也有裝東西的功能,在這次遊戲中他能想到用功能相似的東西替代。

幼兒在角色遊戲中會模擬現實生活的許多片段,這就會需要大量的物品,但我們不可能把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東西都帶到遊戲中去。首先條件不允許,其次,每個孩子各有不同的需求,老師提供的玩具或材料不可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同時幼兒的角色遊戲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現實生活,因為孩子在自得其樂的同時,還獲得了不同的發展(情感、認知、交往等能力的發展),即遊戲的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學習因素,只有當遊戲與學習並列呈現的時候,遊戲的本質內涵才得以揭示。從幼兒的替代行為來看,他們正是運用已有的認知經驗,根據物與物之間的相似性特點進行合理使用,孩子的觀察和比較能力得到了發展。

二、幼兒思維和想象的發展促進了以物代物的多樣性產生

幼兒在遊戲中對物品的假想是多種多樣的,最明顯的表現是以物代物中的“一物多用”和把多種材料假想為一種物品。

醫院裡有位醫生在病床前照顧小娃娃,她用滴管給娃娃點了眼藥水,並拿來一根毛茛綁在娃娃的腿上,一會兒又拿來另一根毛茛綁在娃娃的另一條腿上。我問醫生:“娃娃腿上為什麼要綁東西?”醫生回答:“她的腿受傷了,我要給她包起來。”我意識到,這是醫生在給娃娃進行包紮。

替代行為再一次出現在醫院。我並沒有在醫院裡投放包紮用的繃帶、膠布等物品,這反而促使幼兒尋找替代物來完成給娃娃“包紮傷口”的行為。替代物“毛莨”和被替代物“繃帶”雖然形狀不同,但都有包紮功能,因此,幼兒已經達到“形狀不同功能相似物替代”的水平。從幼兒自身的遊戲水平來看,她已經多次擔任醫生和護士的角色,當沒有病人時,會自己構思“給娃娃看病”的情節,角色水平相對較高。在遊戲中,她並不需要尋找形狀特別逼真的替代物,而是慢慢考慮功能相似的替代物。

娃娃家的媽媽抱著一個娃娃來到浴室,準備給娃娃洗澡。突然,她將梳妝檯前的一筐雪花片全部倒進浴盆,並用泡泡浴棉使勁攪拌這些雪花片,然後把娃娃放進浴盆洗澡,並用毛巾時不時沾沾這些雪花片,一邊洗一邊衝。不一會兒,娃娃家的爸爸從浴盆裡拿出了一包雪花片,將它們放在飲料杯裡,並在上面鋪上彩色的皺紙,插上吸管,端到客廳的餐桌上。我問爸爸:“這是什麼飲料啊?”爸爸回答:“是水果飲料。”

從成人的角度看,幼兒將一筐雪花片倒進浴盆是一種搗亂行為,但如果耐心地看下去,會發現這完全是幼兒一種更高水平的替代行為。“媽媽”將“雪花片”替代成泡澡時所需的“泡泡浴液”,“攪拌”的動作表示幼兒在稀釋“浴液”;“爸爸”把這些“雪花片”變成飲料中的“水果果粒”,不同於平時單單用皺紙衝出來的飲料。將雪花片替代成另一種遊戲中所需要的.情景材料,這是幼兒發散性思維的體現。兩名幼兒的替代行為已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多功能物替代,即替代物與被替代物的形狀和功能無顯著關聯,一物可以多種替代,替代物的範圍逐漸擴大了。

從以上案例中看出,我們看到的是中班孩子不同層次的幾個表徵水平,幼兒從最初追求逼真的具象性替代已經慢慢內隱到了追求功能性的抽象性替代。我們也要學會在幼兒的替代行為中去理解認同孩子、引導孩子、支援孩子。

替代物的出現表示著孩子們的遊戲水平在不斷提高。這和老師的觀察指導是分不開的。以往,我經常會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為他們製作許多逼真的遊戲材料,我錯誤的認為只有這樣,孩子的遊戲水平才能提高,遊戲的目的才能達到。不錯,在角色遊戲初期逼真材料確實能夠吸引孩子的注意,但當他們的遊戲發展到一定水平後,這樣的材料反而會侷限他們的思維,所以應降低材料的結構化,多增加低結構材料,鼓勵孩子能結合角色和情節的發展自主尋找替代材料,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使用替代物的能力,而且也刺激了他們遊戲的願望和興趣,豐富了遊戲的情節。

第4篇

本學期我們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感、動作、語言、社會性等發展的需要結合主題積極地為幼兒創設、完善了遊戲環境。通過努力孩子們在遊戲中的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慾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以下就本學期的自主遊戲情況作一個總結。

在活動中我們先後開出了娃娃家、休閒小站、銀行、醫院等遊戲區域。遊戲變成了幼兒表達情感、反映思想、認識社會的一種手段也是他們一日生活中最開心的時刻了。喜歡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在自主遊戲中幼兒仍會嘗試到成功與失敗但也正是這些已有的經驗使得幼兒對角色遊戲更加沉迷與喜愛。在自主遊戲中幼兒總是憑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模仿成人的話語以及說話時的語氣、口吻。語言本身是很抽象的但幼兒從出生開始接觸的最多的聽到的那就是周圍人的語言。所以幼兒一旦喜歡上自主遊戲就會去回憶、去模仿看大人們是怎麼說怎麼做的。為什麼說要讓幼兒對自主遊戲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學好和會說自主遊戲的語言呢

1、 通過自主性遊戲的合作參與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幼兒發育還不成熟經驗也比較缺乏常需成人來“指點迷津”。對於中班的孩子教師可以適時地參與遊戲在和孩子共同進行遊戲時引導他們說和做。如在“超市”的遊戲中老師扮成顧客去買東西先買幾樣店裡有的東西再說一樣店裡沒有的東西。對於這種情況顧客故作著急地說“哎呀超市裡不是什麼都有的嗎這個怎麼會沒有啊可我還急著用呢”這時營業員說“別急我的夥計去進貨了馬上就有6767”這樣詢問買東西的一個過程中幼兒與教師一問一答在角色間對話的過程中練習了說話明白了該職業的一些職業用語也積累了這種做買賣的經驗這也是為下次再做這個遊戲做了很好的鋪墊。

2、 在遊戲中對幼兒進行指導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

在遊戲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人在看幼兒遊戲時可

以做些適當的指導啟發幼兒理解角色並會表現角色。不一定要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但語言的提示仍是很重要的佔主要地位。成人在看幼兒遊戲時鍵入文字 可以採用提問、複述的方法來對幼兒說話進行提醒與糾正。充分利用幼兒與夥伴這一因素使其在與同伴交往中練習日常用語。

對於幼兒喜歡的角色遊戲在遊戲進行時成人不能直接影響幼兒遊戲孩子會覺得自己像是被監控了在說話時也就變得小心翼翼不敢放開這就使得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約束不能盡情發揮這樣遊戲就起不到發展語言的作用了。只有讓幼兒在遊戲時盡情發揮才能自然、真實的表達所思所想。

經常鼓勵幼兒與同伴多交流既能發展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促進他們的友誼。不斷豐富幼兒與夥伴交流的經驗愉快中發展幼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與交往能力。當他們在遊戲中遇到問題時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找同伴商量共同討論解決的方法。在商量時會用“能不能”“可不可以”“謝謝”等詞。只有在共同遊戲時進行言語交流才能解決一些個人所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在討論協商的過程中發展口語。

5、讓幼兒在遊戲後互評從而加強語言表達

好的評價能滿足幼兒心理髮展的需要如有的老師的創意就很好她們為幼兒準備了一張小桌子在上面用積木和長方形包裝盒搭一個框再放一個假話筒像電臺主持人一樣讓幼兒臉湊在框架裡講述自己在遊戲中的的所見所聞再展開討論可以說說在遊戲中各角色扮演的小朋友演得怎麼樣像不像態度如何等等。幼兒都覺得很新奇也很投入。在講評時都很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爭先恐後要來說。在這樣一次次的講評中充分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語言特別是口頭語言它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際、溝通思想的橋樑是人們相互影響、進行交際的工具也是傳遞世代經驗的途徑之一。幼兒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說我們有責任要培養幼兒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而這種能力是要從小培養的。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游戲是幼兒最為喜歡最能夠接受的一種方式。我們就通過自主遊戲來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幼兒在他們喜聞樂見的“娃娃家”“醫院”等角色遊戲的交往中相互學習、相互模仿在自主遊戲中練習說話、學會說話從而逐漸在交往中自然而然地提高口語表達與交往的能力。通過自主遊戲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相信通過自主遊戲鍵入文字 讓幼兒在說中學、做中學、玩中學的方法一定會使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個飛躍的發展。

第5篇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的目標之一。幼兒的創造想象能力也為幼兒的一生有著奠基作用,幼兒在手工製作中很容易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和觀察能力,加上教師提供自由的表現機會,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使幼兒在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和提高。

一、在摺紙和剪貼畫活動中教師反覆演示、耐心講解,增強幼兒的知識技能和觀察能力。

在最初的活動中,要培養幼兒創作的興趣和摺紙的技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記憶不是很牢固,更不可能過目不忘,需要反覆的看來加強幼兒的記憶,從而使幼兒在觀察中掌握方法、步驟。在手工教學中,我們一般採用先演示步驟,然後在邊教邊學的狀態下使幼兒正確掌握摺紙的方法、步驟,在難點的地方教師要反覆的演示、指導。比如:黃菊在摺紙時,記憶力非常的不好,教師講過好多遍他仍然記不住,而且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強,有時手把手的教他三、四遍,讓他自己折的時候他還是不會,此時,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反覆的給他講,使他理解、掌握方法。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對摺紙活動失去興趣、更不會讓幼兒覺得很難,使幼兒輕輕鬆鬆的學到知識。

剪貼畫的過程相對於摺紙要求幼兒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才能操作,但相對於摺紙難度不高,要求幼兒對圖形有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因此,在剪貼畫中教師要儘可能多的出示畫面,豐富幼兒的圖形拼擺知識和方法。一般在剪貼畫的活動中,我們製作出好多的畫面,供幼兒來選擇、製作,以次來豐富幼兒腦海中的畫面。而且,在剪貼畫的過程中,膠水的運用也是應該注意的,幼兒在剛開始接觸膠水時,不知道多少是適量,往往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我們就運用演示和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對於還不會運用的幼兒,老師會走到它的面前告訴他怎樣不會讓自己滿身都是膠水,而且粘的還比較牢固。

二、通過教師的積極引導,發揮幼兒的創造性,豐富幼兒摺紙的畫面。

中班幼兒想象力比較豐富,在掌握了一定的摺紙技能之後,有的幼兒會自己創造出一些形狀,我們就提供一些紙,給幼兒一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自由的創作,並把自己創作的作品貼在圖畫紙上,使幼兒感受到自己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創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也為剪貼畫打下基礎。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幼兒不善於想象,不敢大膽的創作,教師積極的鼓勵,讓幼兒干預創作,並開啟幼兒的思路。

例如:苗霖雨在創作的時候,手拿著紙一直看著老師,象是在等待老師的演示。我說:“你想折什麼?”她說:“小貓。”我說:“那你就折一隻小貓讓我看看吧。”“老師,我不會折。”“自己試一試,你一定行的。”她開始拿著紙在自己的手中摸索,我遠遠的看著他左折折右折折,可還是不想,她有點著急了,我走過去對她說:“把紙反過來試試。”她反過來之後,又擺弄了幾下一個酷似小貓的形狀出來了,她高興的走到我面前說:“王老師,我折出了一隻小貓,我成功了。”我說:“你真棒。”她把自己的作品貼在了紙上,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分享。

三、引導幼兒通過摺紙和剪貼畫製作出完整的畫面、情景畫。

中班的幼兒有自己的見解,想象的事物也比較豐富,他們很想自己來創作出一些畫面,可有時候找不到方法,構圖也不合理,往往製作出的畫面並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在幼兒製作之前,老師的範畫是少不了的,而且內容也要很豐富。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構圖方法、合理的安排畫面。幼兒在自由創作的同時,材料的利用也不是很合理,教師在幼兒製作的過程中,利用巡迴指導的方法,幫助幼兒正確的使用材料。

四、通過各種途徑保持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泥工活動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主要是發展幼兒手部,手指小肌肉群的靈活性。這不是一次、兩次活動可以看到成績的,這需要反覆練習,鞏固,才能得到發展。我們堅持每週圍繞一個新內容開展三次活動,如何讓三次同樣內容的活動都受到幼兒的歡迎呢?第一次活動,我們讓幼兒觀察物體的外形,顏色,自己進行操作;第二次活動,讓孩子總結第一次的經驗,教師講解簡單技能,孩子操作;第三次活動,讓孩子鞏固操作併發揮想象,進行創造性操作。這樣,由易到難,每次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孩子得到發展。另外,我們通過遊戲、獎勵的形式激發孩子的操作興趣。如:猴子摘玉米、點心店、小兔採蘑菇、送禮物給弟弟妹妹等。

本班有部分幼兒有一年的泥工操作經驗,還有部分幼兒是新生,從未接觸過泥工活動,給我們的教學活動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進行了分組教學,根據孩子的能力選擇適當的內容。集體教學時,對不同的孩子提不同的要求,如:能力強的幼兒要求他注意物體間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的精細度;對能力稍弱的幼兒要求他能掌握基本的技能,能塑造出形體便可,對每個孩子的作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每個孩子都從中獲得成功和快樂。另外,讓晚班老師對全託班孩子給予個別指導,鞏固基本技能。在班上我們還採取一幫一的形式,請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弱的孩子,他們之間更容易交流,更容易接受,效果不錯。

第6篇

幼兒園角色遊戲是幼兒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種遊戲,它由幼兒自己確定遊戲主題、構思遊戲內容、分配遊戲角色和制定遊戲規則,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本學期我園開展的混合型角色遊戲,我發現孩子小,經驗不足,對幼兒的遊戲活動有了一定的侷限性,使遊戲活動也會變得枯燥無味。如果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就越高。

角色遊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一種積極主動的再現活動,遊戲主題、角色、材料都與孩子的社會生活經驗有關。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接觸生活、多觀察生活。孩子的生活經驗大多來自家庭、社會、幼兒園。如在家,我們讓孩子多觀察爸爸媽媽在家都幹些什麼並把她們看到的說出來。還有觀察周圍社會生活,如出去吃飯,可以觀察一下你離的客人是怎樣用餐的,服務員又是用什麼態度服務,去超市,看看超市超市裡貨架上物品的擺放,營業員是怎麼做的。再者就是幼兒園了,我園的混合型遊戲也為孩子提供了很多遊戲經驗,就像上次李老師上的遊戲中讓孩子交新朋友,你的新朋友是怎樣玩遊戲的,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不在一個環境下生活,孩子們有著各種不一樣的生活經驗,交到了新朋友就學到了新的經驗。本週混合遊戲匯入中我也讓孩子們自己說出了喜歡的快樂大本營遊戲,並讓孩子說出了遊戲中自己的玩法,這樣孩子多少能就受一點新的經驗。我們快樂大本營中的每個遊戲區都有老師指導,如果孩子在遊戲中真的遇到一些問題,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接受能力、已有經驗進行適宜指導,同時遊戲中老師也會以遊戲中角色身份參與遊戲,從而增加遊戲得內容,如:娃娃自助,遊戲開始是一個客人也沒有,,這個在孩子游戲時常出現的問題有些經驗少的,膽小的孩子就不會吸引顧客,怎麼辦呢,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如引進新品,娃娃自助裡的燒烤架孩子們都沒有利用起來,何不推出一個自助燒烤來吸引顧客呢,當新品一推出,客流量明顯就增多了,生意一下就火了。;還有孩子在玩“百信超市”遊戲時,只是被動地等待“客人”來買東西,這時教師以客人身份出現,創設自己買了很多東西又拿不了的情境,引發幼兒生成主動送貨的活動;當幼兒對遊戲失去興趣時,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主題,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如角色遊戲的主題內容是不斷變化的,為此,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遊戲,及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一步拓展遊戲內容。

相信孩子有了豐富的生活經驗,遊戲中不再是單純擺弄遊戲材料了,從而能更好地融人角色遊戲中去。再說孩子本身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模仿家,遊戲活動的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