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石榴的教學反思8篇 "深入探究教學實踐:從石榴中汲取反思與啟示"

石榴,一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感悟頗多,深化了對教育的理解和認識。他的教學反思不僅是對自身教學的總結與反省,更是對教育教學的思考與探索。在這裡,我們將一同探討他的反思與思考,讓我們一起成長。

石榴的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石榴》這篇文章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很好範例,石榴第二課時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石榴果的成熟過程和它的味道特點,並引導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寫法介紹一種水果。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主要體現以下幾個亮點:

一、亮麗的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興趣盎然,感同身受。

用課件來輔助教學,是現代課堂教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因此,在教學中,我精心製作了幾張幻燈片,插入了一些色彩豔麗、果大肉厚的石榴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欣賞到這些成熟的石榴樣子,激發他們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和垂涎欲滴之感。同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形象地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時,我也特意向學生展示了一張有各種新鮮水果的幻燈片,使學生一看到這些水果,就想起自己曾經品嚐過的感覺,利於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二、生動的字理圖片,使字理識字通俗易懂,方法獨到。

要讓學生能比較快地記住生字的音形義,最好的識字方法就是運用字理解析,尤其是生動的圖片更易於學生記憶。因此,在學習“甚”字時,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知道“甚”是由“甘”和“匹”組成的,“甘”表示甘甜、美味,“匹”表示與布匹有關,古時候的人覺得有好東西吃,有好的布匹做衣服就覺得生活很好了,所以“甚”字有很、非常的意思;而學到“至”字時,我又展示一幅字畫,告訴學生,它就像一隻鳥從空中飛到了地面,表示來到、到達的意思。這樣的識字方法,學生通俗易懂,記憶長久。

三、讀寫結合的訓練點,使學生思維拓展,學有所獲。

在這一節課中,我的教學設計的環節是比較緊湊的,重難點突出,尤其是體現了中年段的“抓住讀寫結合、突出段的訓練”的閱讀教學總目標,比如說我抓住第三自然段來引導學生體會石榴的成熟過程並引導學生從擬人句中感悟石榴的可愛,尤其是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石榴的外皮和果肉的樣子,然後對照課文的寫法,指導學生仿寫,激發他對水果的喜愛之情,教學反思《石榴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四、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融入文字,流露情感。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節課中,為了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受對石榴的喜愛之情,我採用了默讀、朗讀,個人讀,集體讀等方式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會,從而達到審美的樂趣。

俗話說:再美的璞玉也有瑕疵。課堂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在這節課中,我也有許多的不足。比如:

一、顧此失彼,造成學生的說話訓練不到位。新課標指出,要構建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在這節課中,我雖然運用了生動美麗的課件輔助教學,學生也能從我的課件中感受到石榴的可愛誘人,但對於仿照課文來介紹一種水果時,我本應該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喜愛吃的一種水果並拿來現場品嚐的,但考慮到由於學生多,到時場面(擔心學生只顧吃而不說)難控制而不得不取消這一計劃。所以,在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吃的水果時,學生在描述水果的樣子及味道特點時就顯得不夠到位。

二、沒有體現個性化閱讀。新課標倡導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的閱讀體現個性。而在學習課文時,雖然我採用了不同形式的朗讀,但對於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還不夠體現,比如在學習擬人句時,我沒有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覺去讀一讀,從中體會石榴的可愛。

三、對學困生的照顧還不到位。由於班級中的學生多(55個),在教學時,我總是請那些能說會道的學生回答問題,有時又擔心自己的時間不夠,所以就忽略了對學困生的提問。

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少。在這節課中,學生表現好的時候,我只是採用簡單的掌聲表揚,或是隻是“你真棒!”“你真聰明!”等一些較為普遍的話來表揚學生,這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沒有,這樣,就缺少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機會。

如果我再上這一課,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除了準備好必要的課件、精心設計好各個教學環節以外,還要事先讓學生對我們自己家鄉在秋天成熟的水果做一些瞭解,並且自己先品嚐一種水果,親自體驗這種水果的味道。還要大膽地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水果帶到課堂上來,老師做現場的指導,這樣效果可能好些。

其次,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給學生展示自己閱讀的機會,尊重他們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還要儘量照顧到學困生,給他們提供回答的機會,比如提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使他們也品嚐到成功的喜悅。

最後,就是注重多樣化的語言評價。對錶現好的學生加以鼓勵,比如說“通過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石榴的可愛!”“可愛的你讀出了石榴的可愛!”“你的介紹很獨特!老師真喜歡!”……對一些回答不出或答不好的學生就可以這樣說“老師為你堅起大拇指,因為你能勇敢地站起來!”“暫時想不起來不要緊,只要你認真聽用心想,下次一定會說得更好!”……

在反思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精心備好每一節課,儘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教學,為不斷提高課堂效率而努力。

石榴的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轉眼間,一學期又結束了。這是我工作的地三年,第五個學期。這學期所教的課文,印象深刻的有《石榴》、《掌聲》、《東方之珠》。《石榴》是校內陽光盃賽課時所教的課文,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現在,我就僅回顧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地方:

1、課堂上出示各種石榴的圖片:石榴子的圖,瑪瑙圖,石榴園的圖,夏天石榴開花的圖,秋天石榴果實的圖,其中秋天的圖片共有3張,一張是“青綠色”的,一張是“青中帶黃,黃中帶青”的,一張是“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其中圖片“青綠色”和“一半兒紅,一半兒黃”的網上搜不到,於是還請教了別人,用photoshop製作了半天,所以,這也是我的重要收穫之一。

2、出示了石榴的實物,讓孩子們現場品嚐。孩子們雖然吃過石榴,但那味道已有所遺忘。在課堂上,讓他們品嚐,就再次勾起他們對石榴味道的回憶。於是讓他們說出石榴的味道就很容易了。也便於教學文章最後一段中的“取幾粒放入口中,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同時,這一做法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當時後面有很多老師在聽課,孩子們以前幾乎沒有老師聽課的,所以他們在課堂上是非常緊張的。但是,當我讓他們品嚐石榴時,他們就顯得非常積極了。於是課堂氣氛就輕而易舉的調節的很輕鬆愉快。

1、上課之前,鑽研教材很長時間,再反覆的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尋找教學設計的靈感。同時,也瀏覽網上很多篇不同的關於 這一課的名師教案,結合本班同學的實際和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習每篇教案中的精彩之處。

2、打破一般常規,不是按照課文的順序教學,文章先教學課文的最後一段,讓孩子們觀察石榴,再品嚐石榴,一下子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最後一段石榴子的樣子和石榴的味道,再教學春天、夏天石榴樹的樣子。

3、過渡語優美自然。開頭的匯入是這樣的,“上節課,我們到了棗莊馳名中外的.石榴園逛了逛,我知道很多小朋友還意猶未盡,那現在我們再次走進石榴園,讓大家看個過癮,賞個盡興,好嗎?那我們出發吧!現在是秋天,正是石榴成熟的季節,老師隨手摘了一個石榴,剝開了外皮,你看到了什麼?”這樣匯入語言很動聽,一下子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中間有石榴花到石榴果實的教學,我是這樣過渡的,“是啊,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想把它留住,可美麗的花是為孕育豐收的果實而開的,終於,當秋風吹起的時候,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的謝了,樹上結出了一個個小石榴。”這樣的過渡既自然又優美,語言中還蘊涵著一定的哲理。石榴果實的教學完成之後,要過渡到有感情的朗讀全文,我是這樣說的,“秋天的石榴園真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賞不夠也看不厭,讓我們駐足回首,把這豐收的石榴園永遠印在腦中,銘記於心。”這樣煽情的文字有利於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他是一種前奏,他是一種鋪墊。最後,總結課文時,我是這樣說的,“今天,我們跨越時間的界限,不僅欣賞了春、夏、秋石榴園的迷人風光,還品嚐到了酸甜可口的石榴,真是不枉此行啊!棗莊的石榴園真是“馳名中外”、名副其實呀!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這樣的語言是對本堂課最好的總結。同時也呼應了第一堂課的教學,突出了石榴園的馳名中外,使整篇文章兩課時的教學連成一個整體,讓學生有了一個更理性,更深刻的認識

第3篇

這篇課文是一個兒童故事,講的是王力力聽了媽媽的話後,盼望石榴快點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告訴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標誌是外皮裂開,就像是張開嘴巴笑了。我以一個謎語匯入課堂,學生的興趣很大。初度課文時,學生能迅速進入狀態,加上提前預習的效果較好,這個環節就省了一點時間。在學習本節課的生字時,我採用了階梯式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回顧了之前學過的拼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能力,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學生們說得都很好。

在課文的.講解過程中,第二段我本來是設計的讓孩子來表演王力力為了逗石榴笑而做的一些動作,但是由於課中臨時的變化,這個環節就沒有實施,我覺得是一個遺憾。 課後,王桂蘭老師又對我說了很多建議和意見,我覺得非常受用,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逐步提高,力爭每一堂課都是高效課。

第4篇

?石榴》是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說:“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說:“它們一粒一粒*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說:“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著,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說酸酸的,有說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在班級裡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第5篇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

學生在賞析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從不同方面進行,不僅拓展了思維,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能更深入的瞭解石榴送賦予的精神意義。

通過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讓學生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第6篇

?石榴笑了》講了王力力看到石榴,想吃石榴,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這樣一個充滿童趣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石榴成熟的過程,同時也刻畫了一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教學中,我以讀為本,以“品”為主,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我緊扣“笑”字,帶著學生逐層深入,將每一段的笑都很清晰地展現出來了。

第一自然段媽媽說:石榴一笑,就可以吃了。對於這個“笑”字,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初步感知,然後聯絡學生實際,讓他們同桌互相笑一笑,把笑字的表面意思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後語鋒一轉:媽媽說的石榴一笑中的笑,和我們小朋友的笑一樣嗎?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都知道不一樣,媽媽說的笑是指石榴成熟的意思,通過讀、想、比,石榴一笑的笑就在學生頭腦中清晰了,為後文的笑做好了堅實的鋪墊。

課文第三自然段“石榴慢慢地裂開嘴,露出牙齒,笑了。”我先讓學生在句子中找一找從哪兒可以看出石榴笑了?再結合學生的'回答緊扣“慢慢地裂開嘴,露出牙齒”這些關鍵詞語來讀、悟、品,感受石榴’笑”的具體過程。當學生對石榴一笑中的笑有了深刻地感悟之後,再次聯絡王力力的笑,讓學生感受到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句子中表示不同的意思,領略語言文字的美妙。

第7篇

?石榴》這篇課文是一篇很好的習作例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說寫訓練。因此,教完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將全文加以背誦,同時,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寫《我最愛吃的一種水果》。仿寫前,我讓學生好好地品讀書上段落是怎麼寫的?抓住了石榴果的.什麼來寫的?孩子們一下回答出來:形狀、顏色、味道來寫。由於二年級時口語交際課上,我讓學生對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做過細緻的練說指導,當時並要求把練說的話寫下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來代替,所以大多數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寫前我稍微提醒了一下(抓住各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吃法、味道來寫),結果大多學生寫出來的文章都不錯.如羅梟展寫到: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大西瓜。它穿著一件條紋襯衫,圓圓的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切開綠油油的它,只見黑紅相間,紅通通的肉裡鑲嵌著密密麻麻的黑核子,真是好看極了。咬一大口嚼嚼,甜滋滋的,頓時感到清甜無比,生津止渴。賈瑤瑤寫到:你摘下一根香蕉,把皮慢慢地撕開一半,頓時手裡就像拿著一隻開花的小船,吃一口,甜甜的,好吃極了!......諸如這些,比課文上第四自然段內容更具體,將水果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從它的外形寫起,由外到內進行敘述。重點抓住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來寫,條理較清楚。看來以前的功夫沒白花。

第8篇

?石榴》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優美散文,既描寫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寫了石榴的內在精神美,同時其文章的語言美也值得咀嚼品味。

第二年教授本篇課文,我在課堂匯入與品味語言上較以前作了更多的思考。

原本設計時課堂匯入用一個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的,進而進入文字閱讀。謎語本身應該是謎底要思考才能得出這樣才有趣味,可是在授課之前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所以課前猜石榴的謎語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於是我更改了原初設想,直接告知學習篇目名,用一句話描述石榴的.形態,然後出示了謎面,比較是從哪些角度,用什麼手法來描述的。這樣避免了無價值的猜謎,同時又指導了學生描寫事物的方法,啟發思考,訓練了語言組織的能力。

解讀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題離不開寫作背景的瞭解。初讀《石榴》,我們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對石榴的描述,這是一篇清新明麗的詠物散文。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我並沒有在開始介紹作者時把寫作背景一併引出,而是根據課堂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式。學生交流預習成果時提到寫作背景了我就順勢予以補充,有一個班級之前沒提到,於是我安排在賞析了石榴枝葉、花朵、果實之美之後,藉著作者對石榴的感情引發文章主題的思考,此時,學生展示預習時對相關背景的瞭解或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再結合著文中的關鍵句,探究文章的主題:借石榴頌揚了我們民族美好的情操,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謳歌了民族氣節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為介紹而介紹,根據課堂需求,發揮課件連結優勢,自然呈現,滿足學生求知需求的提供才是有效的提供。

在品味語言上,學生似乎對直接的賞析不感興趣,於是我設定了梯度比較閱讀,第一組為一段對石榴介紹說明的語言和文章的語言比較,體會了文中描寫語言生動形象,運用對比、襯托、比喻、擬人等方法寫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組則是兩段描寫語言的對比,這一環節成了課堂最精彩的地方。交流中學生除了講出了預設的答案內容,更能開拓思路,從語言的凝練和與讀者形成對話拉近距離的角度賞鑑,甚至有人提到了這是“名人效應”的因素,趁此我鼓勵了學生多讀名家名作,提高藝術涵養。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傳授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展現絢爛的光彩。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教師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設計教學方案,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