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觀察物體二教學反思7篇 "深入探究:物體二教學的反思與啟示"

本文主要就物理教學中的觀察物體二實驗進行反思,探究實驗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改進方向,以提升物理教育質量。

觀察物體二教學反思7篇

第1篇

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數學教學要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本節課我準備了大量的小正方體作為學具,設計了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從觀察由4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引導他們從擺一擺到看一看,使學生加深對實物和檢視關係的認識。從而得出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對於那些有困難的學生,讓小組長幫助拼搭、再觀察,這樣做是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掌握,對加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起到較大的作用。接著設計一組練習,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利用起著“催化”作用,特別是開放題的設計,完全交給學生自主完成,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鍊。

不足之處:由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不同,導致觀察的角度,觀察到的圖形有偏差,以致出現畫出錯誤圖形。

觀察物體二教學反思7篇

第2篇

為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我通過孩子們喜愛的“猜動物”這個活動匯入,課中又通過播放一些南昌風光的圖片,讓學生一邊休息,一邊欣賞……實踐表明,學生對創設的情境很感興趣,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也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創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觀察恐龍這一例題,給每個小組準備一隻玩具狗,然後讓學生分3個層次進行觀察:

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加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低年級孩子上課時易疲倦,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根據這些特點,我安排了一個課間休息,讓學生在音樂中一邊休息,一邊欣賞一組南昌風光的圖片。這樣設計不但使得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又緊扣主題,讓學生在欣賞中鞏固了所學新知。

數學是抽象的,生活是現實的.,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大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把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中。如猜動物、欣賞南昌風光、眼力大比拼等等,既延伸了數學知識,也讓孩子們深切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悟出了“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這樣的道理。

我重視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的形色聲光和動態感知等特點,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精心挑選了一隻玩具狗作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進行觀察;還通過學具袋的反饋牌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驚喜的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第3篇

?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在本冊教材中這部分是難點,它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上下前後左右的基礎上,對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在本

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一、教學目標定位:本節課我是在劉進蘭老師上課點評後再上的,在點評中,老師們都認為:劉老師的課只出現三方位的觀察,體現不到難度,正因為如此,整節顯得很平淡。針對這個問題,我大膽整合了教材,把教材中的三方位觀察拓展到四方位觀察,並把重點定在左側和右側。由於教學目標適當地增加了難度,因此,整個課堂都發生了變化:差生能保底,優生更優,課堂氣氛活躍,每個環節都把學生和聽課老師吸引住了。

二、教學中的課堂組織:本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合作學習、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再讓學生進行比較、驗證,每個環節都設計得非常緊湊,一環扣一環,根本就沒有學生開小差的餘地,雖然是分組學習,但課堂紀律仍然是整整有條,讓聽課老師讚歎不已。

三、通過講故事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巧妙地在故事中設計了有建設性的問題,藉助板書的插圖,從而讓學生在彙報和爭辯中,認識物體的正面、後面、側面。因此,學生的思維發散得比較廣,任何時候都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尤其是對優生的培養落實得比較到位。

四、在學生對正面、後面、側面有所瞭解的基礎上,再通過對“恐龍圖”三方位的觀察,引導學生通過連一連找出三個方位對應的觀察物,而且在讓學生彙報的同時,教師緊抓住一名學生說的:“老師,假如站在前面的小明站過一點點,他連的就應該是側面啦!”進行巧妙的引導,就讓學生初步體會到了物體的區域性和整體的.關係。隨後通過借用學生熟悉的數學書、小汽車進行驗證,再一次驗證同學們的發現是正確的。同學們在彙報第69頁做一做時,教師有巧妙地問:“奇怪,圖上看不到數學書後面的圖案,你是怎樣猜出來的呢?”這樣一問,學生很快地發現“正面”與“後面”是相對的。從而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從一個面推測到另一個面的形狀恰到妙處。

一節課下來,發現每個環節都讓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問題,從而進行驗證、歸納,結果發現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讓老師在課堂上對教學內容的“度”難以把握,尤其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非說不可,這樣一來,往往直接影響到課堂的組織,尤其是對於新教師來講,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另外,我為了儘量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結果我只能把原計劃安排的欣賞與拓展作為課外延伸,沒有讓課內的設計盡善盡美,這也是一個遺憾。但從測試情況來看,效果是可喜的,95%的學生對四方位觀察物體連一連都能全對,而這部分連錯的都是弄錯了左側和右側,比我預期的效果要好。

第4篇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在直觀認識了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空間與圖形”中新增多的一個內容。觀察物體的課,內容接近於實際生活,在瞭解學生已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自身總結、交流觀察物體的感受,並根據自身的想象利用豐富的圖形構造生活實景。這樣避免了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一味地記憶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1 、本單元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先出示實物,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身的見解,並能說出從某個方位看到的物體的形狀。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觀察物體的前提。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我以“簡單的活動,真實的感受,有效的學習”這一想法為指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正方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於學生坐在教室裡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時看到正方體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這一資源,巧妙設問,讓學生在觀察中產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不但認識了抽獎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更身臨其境地體會到觀察的位置決定著觀察的結果,為後面的學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但因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費了時間。

第5篇

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節課的知識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對空間與平面相互關係的理解和把握,第一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點把握較好。

一.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動手能力得到了培養

新授開始要求學生在4個相同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行基礎上再添一個,從正面看形狀不變,怎樣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擺放物體的多樣化,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空間想象得到訓練,大部分同學擺出了6種,而且說出理由和擺法,用5個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來,有的把4個放一橫排,再用另一個去擺有8種擺法,有的擺2排,每排2個,再用另一個去擺有4種,有的前橫排擺一個,後橫排擺3個,再用另一個去擺有4種,這節課充分能挖掘學生的.潛力。

課一開始就要學生觀察由4個同樣小正方體擺出立體圖形的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要求學生在課堂練習本畫出來是從什麼方向所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然後教師指名回答並在多媒體上顯示從正面、上面、側面所看到的平面圖形,逐漸升華到給出6個同樣的小正方體擺出來的立體圖形,要求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先從正面、側面畫,發現正面和側面的平面圖形是相同的,但從上面看的平面圖形比較難畫,學生通過細心觀察,不要老師指導也能畫出,效果很好。

這節課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進行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什麼圖形,通過想像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又在拼擺中體會多種擺法,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想像、觀察、動手操作能力。

第6篇

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觀察物體的教學,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特徵明顯而且結構比較簡單的物體,引導學生從前、後、左、右等不同位置進行觀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但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也為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觀察物體以及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其他內容提供幫助。這節課要讓學生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在實物與相應檢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絡。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由學生比較瞭解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匯入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接著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小猴四個面的不同照片,和教室前、後面以及校門內外的照片,讓學生對物體進行觀察,提升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加強了檢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課前讓學生了解合作學習的方式,滲透前、後、左、右等方位詞及位置的概念,為今天的學習作準備。)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這節課是第一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學生感到新奇,覺得好奇,也帶了點興奮,如在課前能讓學生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並滲透前、後、左、右等方位詞及位置的概念,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為今天的學習作鋪墊。

第7篇

本單元的內容比較少,首先是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一個物體、由多個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並能畫出從正面、側面(左面和右面)、上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其次,是能根據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判斷物體的.拼搭方式。

教學時,我是先從從不同角度觀察單個物體開始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然後觀察有多個小正方體拼成的立體圖形。這裡,為了便於教學,我們組裡的教師商量了一下,用近似於正方體的墨水盒子作為教具,把它看做是一個正方體,讓學生動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孩子們每人帶來一個盒子,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在根據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狀判斷拼搭方式時,學生自由組合,集思廣益,很快就找到了正確的結果。

這個單元,大部分同學學得還是很好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但由於內容本身的抽象性,個別一些同學還是學得欠缺一些,主要是觀察立體圖形後不能正確地畫出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形狀,說明他們的空間觀念還是很弱的,還需要教師給予一些方法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