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數學課課後反思8篇 "思考深入,教學更準——探究數學課後反思的利與益"

教學數學課是每位數學老師的重要職責之一,課後反思更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經之路。本文將分享一些關於教學數學課的反思經驗和思考,希望對廣大數學教師有所幫助。

教學數學課課後反思8篇

第1篇

今天上了《圓柱的體積》一課,覺得比以前上得輕鬆,回到辦公室細細品味上課的過程,頗有幾分感受:

在本課中,當學生面對新的問題情境—“圓柱的體積該怎麼求?”時,能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根據已有的知識作出“轉化”的判斷。當然,由於知識經驗的不足,表達得不是很清晰。但學生的這些都是有價值的。這些“猜想”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折射出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利用已切開的圓柱體教具進行驗證,在討論聲中,學生獲得了真知。可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熱情並給以科學探究方法的引導,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在這點上,我對學生的探究精神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節課再次讓我知道了,相信學生的創造力是我們設計教法的前提。

在引導學生解決“粉筆的體積”等這個問題時,課堂上有學生把它當作圓柱體積來求,提出:“誤差這麼小,是可行的。”而且那位學生要求的`僅是一個大約的數值,所以用這種方法可以。但這種計算粉筆體積的方法可行嗎?如果我不提出疑義,也不加以說明,就會給學生造成“圓臺的體積可以用這兩種方法來計算”的錯誤認識,對學生的後續學習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

我就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使學生髮現平面圖形中的一些規律照搬到立體圖形中有時會行不通,懂得知識並非一成不變的,有其發展性,初步理解三維空間物體與二維平面圖形的聯絡與區別,為進一步學習積累經驗。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雖不能很快獲得結論性的知識,但卻嘗試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增進了情感體驗。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創造性,又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就學生的發展而言,誰能說讓學生經歷這樣探究的過程,不也比獲得現成的結論更富有積極的意義?

教學數學課課後反思8篇

第2篇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有兩種情況:一是0除以一個不是零的數商0,這就要涉及到被除數是0的除法;二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後,除到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商1要商0,用0來佔位;所以本段內容我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是第二單元的教學難點,學生在計算時極易出錯,而且在教師不厭其煩地糾正後學生還會出錯。如:408除以4,當被除數百位上的4除以4,商1,十位上的0除以4,學生就忘了商0,個位上的8除以4,商2,於是商就變成了兩位數。522除以4,當被除數個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要商0,學生也忘寫,直接用22除以4而出錯。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對於商出現了漏寫0的情況常常是渾然不知。針對這一現象,我在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學生試商是一個難點,突破這一難點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在豎式計算前,我要求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幾位數,再計算,這樣可以降低錯誤率;在解決問題時,培養學生對計算結果或問題答案進行估計。如:星光國小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這道題學生可以把832看作800,得出平均每批大約有200人,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由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在學生試算832÷4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沒有在十位上的數不夠除的情況下商0佔位,十位上漏寫了0,得出商是28;還有的學生直接把個位上的商寫在了十位上,個位上卻寫上0,得出商是280。多數學生在計算中得出商是208。對這三種結果,我沒有急於發表意見,而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學生: “你認為這三種結果,哪個正確呢?為什麼?”大部分學生認為計算結果為“208”, 分辨的理由有三種解釋:(1)有的學生通過驗算的方法得出208是正確的。(2)有的.學生從估計商的位數入手,得出商不可能是兩位數,所以208是正確的。(3)還有的學生結合做題前的估算結果,判斷208是正確的。這樣,學生憑藉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快判斷出了孰是孰非。這時我讓算對的同學給大家講一講自己是怎樣算的,使全體同學同時感受到只有在十位上商0佔位,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有了自己的探索並且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學生心情很愉快。

在學習了832÷4=208後,比較832÷4 與 804÷4這兩道題的寫法有何不同?我是這樣提問學生的:“832÷4和804÷4這兩道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麼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 數十位上的數不用落下來呢?學生在仔細觀察了兩個豎式的寫法,並且在小組裡討論後,形成了共識: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0, 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於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要真正掌握,還必須採取“多多練習”的方法,多讓學生做針對性的習題。在練習中及時糾正錯誤,並通過看、說、估、做、改正等多種途徑,使同樣的知識點不斷在學生的腦海裡迴旋撞擊,從而達到真正的認知。

第3篇

首先是複習正比例函式的有關知識,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函式知識,為接下去學習反比例函式作好鋪墊,其次給出了三個實際情景要求列出函式關係式,通過歸納總結這些函式都是反比例函式,以及反比例函式的幾種形式,自變數的取值範圍。

又通過列表格的方法對反比例函式和正比例函式進行類比,鞏固反比例函式知識。

通過做一做的三個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但到這裡用時接近25分鐘,時間分配上沒有很好把握為接下去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埋下伏筆。

接下去是要進行例1的教學,先進行的是槓桿定理的背景知識的介紹,在學生練習紙上讓學生自己來獨立完成三個問題,然後有學生回答,當進行到第二時,時間已經不夠了,很倉促進行了小節。

這節課在設計過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學生的想法,在備課過程中,沒有備好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這方面做的很不夠,有些問題的處理方式不是恰到好處,思考問題的時間不是很充分;還有的學生課堂表現不活躍,這也說明老師沒有調動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課堂中指教者的示範作用體現的不是很好,,肢體語言也不夠豐富,鼓勵的話顯得很單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課匯入的時候還出現了差錯,總之,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存在的問題。

綜觀整堂課,嚴謹親切有餘,但活潑激情不足,顯得平鋪直敘的感覺,缺少高潮和亮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進行改善!

教學之路是每天每節課點點滴滴的積累,這條路的成功祕訣只有一個:踏實!對於我,任重而道遠,我將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讓我教的每一個孩子更加優秀。

第4篇

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我用了不到半年時間,也許是有點快了,所以看到那些學生彷彿就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所以通過這些日子與學生的交流,發現自己並不能很快適應老師這個角色,自己彷彿是個大孩子,對同學板不下臉,威性不夠,現在的孩子本生就是從父母的溺愛中成長起來的,所以越是脾氣好的老師就越是不象話,這就是我這麼些月來的最大感受。

年輕就得付出代價,所以對學生得反思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就更關鍵了,掌握好學生得心理,對學生管理得尺度掌握的好壞就影響著學生的成績。

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感興趣的事物才會花更多心思,數學課本就乏味,所以如何讓學生提起興趣,這對於教學質量的好壞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教學反思《國中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就此進行教學。

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掌握了這個標準以後,我在教學中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瞭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的,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的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有紀律的創新型人才。

第5篇

1、以問題為出發點,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

雖然兩節課都是設定一定的教學情景,但是兩堂課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回憶的.深度、挖掘度不同:前一節課是在教師設想上設定問題;而後一節課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話題,進而進行問題設定,學生有切身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確立問題為新課服務的意識,而且應始終關注學生對問題的不同認識,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上課反映上做出相應的變動,而不是演事先準備好的教案劇。

2、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可以不必拘泥於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學,只要以新課程為依據,達到新課程規定的整體性理論和目標就可以了。同時指出教師要有獨立性,要能根據自己教學實際情況去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特別是後一節課的整個教學引入與教材都有明顯的差異,這樣開放性的處理使學生思維始終處於積極思考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必然更好。

第6篇

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學反思能夠不斷地,逐漸地提高教師自我的教學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綜合水平等。快一起來閱讀數學課後教學反思點滴吧~

要注意適當的引導和點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理解這些概念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有學生認為角的兩邊是直線、角的大小與角的*開的大小有關,教師要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演示,認識角的兩邊是射線,角的大小隻與*開的大小有關,又如學生會孤立地說某直線是垂線或平行線,也有的學生會認為只有水平線或鉛垂線的'關係才是垂直。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對這兩點加以點撥和說明。一是垂直和平行所指的都是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不能孤立地說直線是垂線可平行線;二是看兩條直線是否互相垂直的關鍵看它們相交所成的角是否是直角,與兩條直線放置的方向無關,為此,在教學中,要放手學生自主建構認知結構,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要注意學生學用結合,就地取材,充實學生知識覆蓋面,以克服學生的思維定勢。

第7篇

本節課從實際問題出發,創設教學情境,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通過例項計算,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又通過大量的數學練習,使學生在計算中發現,在小組交流中體驗,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形歸納運演算法則,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數學的轉化思想。本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本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但學生的認知水平畢竟存在差異,從學生的練習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但還有些學生在將減法轉化為加法時,總弄不清該減去哪個數的相反數,有的甚至把被減數也改變符號,特別是減去一個正數時,往往又再加上該正數,如誤解— — = — + 。因此,教學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完善。

本次學習,內容豐富,有專家對新課程的專題分析講座;對課例的講解;也有課堂實錄,通過學習,收穫不少,受益多多。現將學習感受總結如下:

一、新課程理念更符合時代的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有意義的學習能誘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引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因此為了使學習變成有意義的學習,首先學習材料必須是有意義的`,也就是使學生感到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對生活實際和數迷的發展都是有用的。

三、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教師儘量引導學生思考,探索,相研究。學生通過在小組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大膽發表見解,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日常的教學中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交流等新穎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有個性的過程。

四、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髮展和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從重功能。

總之,課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種以師生個性全面交往為基礎的新型師生情感關係,為此,需要教師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學活動和完善個性兩個方面共同努力。

第8篇

?梯形的性質》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特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有關知識,並且具備初步的觀察、操作等探究特殊四邊形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出現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對等腰梯形特徵入相關規律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進一步學習、掌握說理和進行推理的數學方法。其中數學的分類、轉化思想都有所體現。

八年級上學期上這個階段學生基礎好,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通過前兩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這個學段的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由於學生在國小已學過梯形,特別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並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對梯形並不陌生。但結等腰梯形特徵及相關規律並沒有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因此本課教學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窗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能正確運用等腰梯形的性質時行計算、推理。

2.經歷觀察、猜想、推理等過程,以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通過新增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問題,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

4.通過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的問題的經驗。

5.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重點:等腰梯形的性質的探索過程。難點: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本節課根據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主要是經課前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怎麼知道的”這設計理念。整堂課著重體現探究的主線,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經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新思維。

1.本節課的難點是解決梯形問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新增輔助線將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中去解決。突破的過程中我做了應有的`點撥和鋪墊,讓學生回顧證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時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解決的,使學生有了一個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去憑空想象。

2.對於本節的習題設計我是本著為本節的重點、難點的服務的原則,所以習題的設定充分體現了輔助線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梯形輔助線的引法,並且一題多變,把梯形問題放到了平座標系中,轉換了一個情境,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變,並和已有知識想連,讓學生覺得知識間是有密切聯絡的,要學會學以至用。

3.本節課我通過巧設問題情境,以開放、探究問題為引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堅持實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穫。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創造潛力是金礦,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去探究:給學生一個衝突,讓學生去討論: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回報你一個驚喜。

4.“梯形“是數學思想”傳授的很好的載體,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充分地探討,體會圖形與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關係。可以開放性地讓學生觀察、發現、驗證、說理。整體的課堂安排應該在濃厚的探索氣氛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