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牧童音樂教案7篇 「耳目一新」的牧童音樂教案:從田野到音樂廳

“牧童音樂教案”是一份針對幼兒園音樂課的教案,其設計理念基於孩子們對於鄉村牧童生活的認知和愛好,結合音樂教學中的基本要素和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孩子們通過美妙的音樂學習和借鑑鄉村生活的人文氣息,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以及素質教育。

牧童音樂教案7篇 「耳目一新」的牧童音樂教案:從田野到音樂廳

第1篇

?綱要、藝術》的“內容與要求”裡說的,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音樂欣賞《牧童短笛》是《我是中國人》主題中的一次集體活動。幼兒對中國民族音樂有初淺的認識,通過音樂律動《牧童之歌》直接把孩子帶入音樂主題。活動前幼兒欣賞過水墨動畫片《牧笛》,感受田園風味的牧童生活。活動中選用同樣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水墨畫與《牧童短笛》音樂組合,視覺上直觀感受水墨畫和具有中國風味的旋律的完美統一給人帶來的美感。體驗音樂要素變化所帶來的音樂情緒和形象的變化,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幼兒在“靜聽細看”中感受中國式的美,在師幼互動和生生互動中創編各種牧童和小牛在田邊嬉戲的動作,想象各種有趣的遊戲表現音樂的歡快情緒。

1、欣賞鋼琴曲《牧童短笛》,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情節,用語言與肢體動作分辨不同的音樂情緒。

2、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增加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幼兒觀看過《牧笛》的動畫片,對小牧童的田園生活有初步瞭解。

“今天,我們一起到田野裡去玩,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1、田野到了,你們瞧遠處來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誰?

(二) 配樂講牧童和小牛的故事(配上由水墨畫製作成的ppt)

(模仿跟著音樂吹笛子的動作,教師捕捉孩子的亮點)

小結:a段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悠閒地吹著短笛。

(孩子們把平日玩過的遊戲都遷移到活動中來,教師提示幼兒跟著音樂節奏遊戲。大家猜上來的兩個孩子玩的遊戲,起到上下互動的作用。)

請妹妹朋友做牧童,弟弟朋友做小牛,一起合作跟著音樂做遊戲。

(找出亮點:節奏、表情、動作。請幾對小朋友做示範,大家一起學一學。)

小結: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提供道具,進一步讓幼兒融入音樂情景,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天真的牧童和淘氣的小牛,完整感受音樂中的情緒變化,大膽用肢體動作表達表現。)

(一)活動的選材具有藝術性、趣味性,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幼兒在音樂欣賞過程中,選用同樣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水墨畫與《牧童短笛》音樂組合,視覺上直觀感受水墨畫和具有中國風味的旋律的完美統一給人帶來的美感。幼兒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獲得美的感受,從而大膽的表達表現。

(二)根據樂曲內容,以角色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激發幼兒有情感地參與其中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以牧童的角色身份參與活動,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兒帶入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作品的蘊涵,激發幼兒的表達慾望。

?牧童短笛》的A段清新悠閒,B段活躍歡快。教師通過音樂故事,幫助幼兒區分音樂段落之間在情緒、情感上的差異,能夠準確地表現和傳授引導幼兒在領會各種情緒、情感的基礎上表現出相應的動作。

牧童音樂教案7篇 「耳目一新」的牧童音樂教案:從田野到音樂廳 第2張

第2篇

鋼琴曲《牧童短笛》是著名音樂教育家、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這是一首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可讓大班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從而瞭解這種音樂結構的特點,提高對同類音樂作品的聽辨能力。

1、想象音樂作品中的意境和情節,懂得分辨樂曲的a-b-a三段體曲式。

2、通過簡單的樂器伴奏來烘托音樂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並通過不同音色的樂器來區別a、b段的不同情緒。

3、知道這是一首具有田園風味的中國音樂作品,激發對民族特色音樂作品的喜愛之情。

讓幼兒聽辨樂曲的a-b-a三段式結構,並用合適的打擊樂來表現各段的情緒。

教幼兒聽辨樂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應的特點。

師:“什麼樂器在唱歌?”幼兒則閉上眼睛,聽老師選一種打擊樂器,敲出×××的節奏型,幼兒馬上睜開看,邊拍手邊說:“××樂器在唱歌。”

2、播放音樂《牧童短笛》,讓幼兒聽辨這首樂曲是什麼樂器演奏出來的。

師:“請小朋友聽聽這首曲子,猜猜是什麼樂器在唱歌?”

3、向幼兒簡單介紹鋼琴曲《牧童短笛》的音樂背景。

師:“這首好聽的鋼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寫的是我國美麗的江南地區,牧童倒騎在牛背上,悠揚地吹著短笛,在田間玩耍的情景”。

師:“我們先聽這段音樂,想一想牧童這時在幹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邊操作木偶邊進行小結:兩位牧童倒騎在牛背上,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短笛,走在美麗的田間。這段音樂是悠揚的,抒情的。

師:“下面,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剛才的第一段有什麼不同?聽了感覺怎樣?想想牧童這時又在幹什麼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描述,操作木偶,小結:牧童這時從牛背上跳下來,高興地在田間翻跟斗抓蝴蝶,這段音樂是歡快的,跳躍的。

師:“下面請你們聽第三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和前面哪段音樂是一樣的,這時牧童又在幹什麼?”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小結:這段音樂和第一段是相同的,這種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樣的樂曲叫a-b-a三段體。這段音樂講的是牧童又騎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著笛子,慢慢地走遠了。

師:“你們覺得這首樂曲的各段用什麼樂器來伴奏比較好呢?”

7、為每位幼兒提供2-3種打擊樂,提醒他們在樂曲的a段與b段用不同的樂曲來伴奏,並能在教師的指揮下變換不同的節奏型。

第3篇

1、知識目標:能主動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其樂於和參與電影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和特點。

2、能力培養:聆聽《悍牛與牧童》這首動畫音樂。能體驗、領會並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音樂所傳達的情感資訊。

瞭解電影音樂的主題思想,在樂曲中運用了人的聲音和樂器混合在一起的效果,讓學生體會其樂曲的風格特徵。

1、音樂中聽到了什麼聲音?(人聲、笛聲、牛叫、打擊樂器。)

3、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音樂所表現的是什麼情景?

思考:(1)壯漢們馴服不了牛時,音樂是如何表現的。(音樂極不協合,旋律出現了半音關係。)

(2)牧童馴服了牛時,音樂又是如何變化的。(音樂平穩流暢,一種迴歸自然的感覺。)

(設計意圖:讓學生利用音樂的表現選擇畫面,講解音樂表現的特點,讓學生真正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

(人與動物要溝通,人要發解動物,愛護動物,帶給我們最深的是人與動物、大自然間的和諧與質樸的關係。)

看幾段動畫片片斷,你覺得用什麼音樂相配好?並作下列練習:

通過欣賞,電影音樂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希望同學們在課下多學習一些電影音樂,在以後的時間裡再來探討。

第4篇

2、學習古詩,理解故事大意。體會古詩描繪的自由自在的情境。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和童年有關的古詩《牧童》,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3、一課一得。教者應該有時間觀念。微型課要在前12分鐘突破重難點。

第5篇

1.用快樂的情緒和優美的歌聲演唱《牧童》,表達牧童快樂的生活。同時,讓學生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並培養他們二聲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3.通過演唱歌曲與姊妹藝術的結合及瞭解相關的牧童作品,體現文化藝術多元文化特點, 在體驗中感受歌曲的藝術魅力。

學生伴著《春天在哪裡》的音樂做律動進教室(第一段音樂學生做律動,第二段音樂學生加上奧爾夫的節奏樂器拍擊)。

師:我們伴著《春天在哪裡》的音樂來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禮物,大自然它那風情萬種、絢麗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嗎?

生2:我很喜歡田野的景色,因為它的綠、它的黃、它的靜……

學生隨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喚》(在演唱中,學生加上跺腳、拍手、捻指等喜歡的動作)。

師:你們美妙動聽的歌聲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師想和你們一起唱好嗎?

師:我們在奔向田野的時候,還看到了什麼景色?(這時教師將一幅牧童騎在牛背吹笛子的圖畫貼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時,我看到了牧童騎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著笛子的景色。

師:你真聰明,你能為我們再背誦一下《所見》嗎? (學生朗誦,其餘同學會背誦的可以同時背誦)

師:你背誦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簡單地為大家講解一下詩意?

師:你們朗誦的有關牧童的古詩,讓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聽嗎?

師:老師現在把歌曲唱給你們聽,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師:剛才老師演唱的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歡快、節奏活潑、跳躍,是一首帶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們就學習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師用黃色標記的節奏。

學生先練習切分節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樂句。

師:首先來學習高聲部的旋律(教師指導學生唱高聲部的旋律,特別提示要唱準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師:高聲部的旋律你們已經學會了,再來學習低聲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聲部中出現了什麼音樂知識?

師: 那麼,你知道它寫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麼意思?(教師講解)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點提示難點樂句。

師:旋律我們已經唱得不錯了,現在我們來唱唱歌詞,為了你們更好地學習,讓我們一起再聽一次錄音範唱。

師: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聽聽你們以小組的形式來演唱,怎麼樣?

師:最後,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們的歌聲把牧童快樂的生活表現出來。

師:你們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後,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兩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師唱給你們聽(歌詞:紅太陽,從天山,慢慢地爬上,風吹綠草,草兒把頭揚,騎著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灘。唱上一支歌呀,心花開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詞: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鵝,他把羊群趕上山呀,我把鵝群趕下河,兩支歌兒一樣美喲,伴著白雲飄飄落喲)。

師: 現在,老師請你們欣賞一首鋼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國著名的作曲家賀綠汀創作的作品。

師:今天我們對樂曲只作了一次瀏覽,下次課將完整、仔細地聽賞。老師今天給你們留一個作業,回去查詢賀綠汀的資料,包括他的創作經歷、主要作品及生平,下一課將以小組的形式彙報。

第6篇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具準備:圖片(牧童、小羊、白雲、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著羊鞭、身揹著小笛的小孩兒,趕著小黃牛和一群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1、師:“說說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薰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群一年級的國小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裡,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異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貼上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第7篇

1、學習用o母音的正確發音,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連貫的聲音、讚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注意:唱“o”音時,口形不要過大,口腔開啟,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狀態。

1、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裡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部分學生圍成圓圈面向圓心站立,老師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學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隨著鼓聲自由地向圓心蹦跳,教師拍得越響,學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師拍得弱,學生跳得低而輕。

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下節課我們來認識一群可愛的小動物,聽聽它們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