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設計5篇 卡車撞擊實驗:探究鐵球同時著地的原理和應用

本文是關於《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設計的簡介。該教案設計旨在通過實驗演示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通過實際操作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設計5篇 卡車撞擊實驗:探究鐵球同時著地的原理和應用

第1篇

3、培養學生查閱資料理解課文的能力,及探索科學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伽俐略敢於提出疑順,大膽進行試驗的語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發生在兩個科學家之間的故事。

2、在學生自學課文,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提出本課探究的任務:

伽俐略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什麼話呢?他是怎樣證明自己的懷疑是正確的呢,讓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⑴ 亞里士多德是什麼樣的人?當時的人們是怎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⑵ 伽俐略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做了怎樣的試驗?結果怎樣?

⑴ 課文告訴我們亞里士多德是什麼樣的人?課文用一個什麼詞說明當時的人對他非常相信?

⑴ 伽俐略卻敢於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伽俐略對亞里士多德說的哪句話產生了懷疑?

⑵ 伽俐略是怎樣想的?誰來讀讀伽俐略的心裡話,指名讀第三段。

伽俐略想的非常好,先從正面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就會產生什麼結果;然後又從這句話錯的一面分析。

⑴ 伽俐略可貴的地方還表現在哪兒?默讀,找出重點詞語:

② 請同學們聽師讀,想象當時伽俐略做實驗的情景。

⑻ 這個試驗的成功,使人們明白了什麼?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聯絡生活實際說說這句話給我們什麼啟發。

2、和組內同學嘗試著做一個小實驗,把實驗經過、結果記載下來。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教案設計5篇 卡車撞擊實驗:探究鐵球同時著地的原理和應用 第2張

第2篇

1、《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為了落實這一點,我對課文進行重組,以喜歡誰(伽利略、亞里多德)作為學生思維和情感生活的主線,讓學生從書中或課外資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於思考、敢於質疑、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當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時,他們各抒己見,或從書中或從課外資料中據理力爭、旁徵博引地侃侃而談。2、這篇課文的難點在於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學習他善於思考的好品質。《新課標》強調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把這一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自由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他們在交流彙報時,把語數學科巧妙地結合,這樣的理解也讓我們再次證明學科間的知識是相通的。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讓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3、一節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於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於學生對自己的發展是否有足夠的自信。

第3篇

1.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偉人,他就是伽利略(出示伽利略頭像)——(出示伽利略介紹文字)難怪人們說他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

2.(出示句子)伽利略是17世紀義大利偉大的科學家。

(2)老師聽出來了,你特意強調了“偉大”這個詞,聽起來很舒服!誰還想讀一讀?(指名學生讀1個)

3.師:他讀書的時候同學們都稱他為辯論家。(出示年輕時候的伽利略頭像)

(出示文字):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們就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1)同學們,你覺得什麼樣的人可以稱為“辯論家”呢?(點紅辯論家)

(2)師:是啊,能說會道,口才很好的人,我們可以稱他為“辯論家”,所以,你看辯字的中間是個言字旁(“辯”顯藍)。

(2)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伽利略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出示課題)

5.師:誰能讀一讀這個課題?(指名讀——注意“著地”的讀音——齊讀)

1.師:這個故事就在我們的課本里,請大家開啟課本翻到120頁,用你們自己平時習慣的方式去讀一讀課文。

2.咱們鹿山國小的同學讀書習慣非常好,不少同學邊讀邊在書上做了很多了讀書符號,老師忍不住想誇獎大家。咱們先讀到這裡吧。來看看大螢幕。

(1)(出示詞語)伽利略 義大利 亞里士多德 希臘 比薩城

師:這是一些外國的人名和地名,你能讀嗎?(指名讀)

讀外國的人名和地名是有講究的,你要把它連起來讀才好聽。誰再來試試?

(2)師:這些是本課的生字組成的詞語你能讀嗎?(出示詞語)

師:同學們,磅是英美國家的重量單位,一磅等於453.6克。(點紅“磅”)所以10磅就是4536克。

b這是兩個值得我們積累的四字詞語,看老師寫在黑板上。(師板書)

師:更改是什麼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容在這裡是容——老師告訴大家是容許的意思,那麼不容更改就是不容許更改。“妄”是一個生字,比較難寫,來,拿出手指,我們一起來書空一下。妄字上面部分是個亡,下面部分是個女。

c請你也像老師那樣在課文的空白地方寫一寫這兩個詞。相信你一定比老師寫得還要好。寫得快的同學可以在課文中找到這兩個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1.同學們,課文中不容更改的真理是誰的真理?(亞里士多德)

2.亞里士多德是個怎樣的人物呢?請同學們好好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生自由讀)

3.(出示第二自然段)師:這麼長的一段話,哪個同學能把它讀正確?(指名學生讀,讀正確為止)

a回答得好。(師:看來,你們思考問題的習慣非常好,能在這麼長的一段話中捕捉到其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b回答得不好。(師:我們讀書要講究方法,長長的一段話,我們可以抓住其中的某個詞,某個句子來思考。請你再好好讀讀這段話,相信一定會有一些特別的詞語跳進你的眼睛裡。)

(1)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點紅“信奉”)

①師:同學們,“奉”在字典中有這樣幾種解釋。(出示:①恭敬地用手捧著 ②獻給 ③接受 ④信仰、崇拜 ⑤供養、伺候)你覺得在這裡應該選第幾種解釋?那現在你明白“信奉”是什麼意思了嗎?

②師:而且崇拜他的還是一些——(生接:研究科學的人——點紅“研究科學的人”)是啊,連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何況是普通的百姓呢。

(2)亞里士多德是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點紅“兩千多年前”)

生:人們很崇拜亞里士多德,過去了兩千多年,人們還認為他的話是不同更改的真理。

師:是的,人們崇拜了他兩千多年,你還可以從哪裡看出人們對他的崇拜?

師:同學們,你猜想一下,“誰”指哪些人?(點紅“誰”)

師:是啊,總之不管是誰,只要懷疑亞里士多德,就會受到人們的責備。

師:這就是人們責備的話(出示: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句子有連續的兩個問號,要讀好它,可不容易,誰想來試試?(指名讀)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亞里士多德在你心中的地位。你還能讀?(指名讀)

師:看來,亞里士多德在你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動搖的。

師:同學們,當普通老百姓懷疑亞里士多德時,人們就會這樣責備他—— 當皇室貴族懷疑亞里士多德時,人們還是會這樣責備他—— 甚至當國王懷疑亞里士多德時,人們仍舊會這樣責備他——

①師:同學們,亞里士多德不久是個偉大的哲學家,其實他還是個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出示資料介紹亞里士多德的成就)

③(出示第二自然段)相信你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了。誰來讀?(指名讀——齊讀)

④師:是啊,這條不容更改的真理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提出來的。

1.師:同學們,文中的這條不容更改的真理是亞里士多德說的哪一條真理?(板書?)

2.出示: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初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2)為什麼說這是一條不容更改的真理呢?(板書?)

因為這是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人們都很崇拜亞里士多德。

(3)師:很好,但是,僅僅是因為亞里士多德提出,人們才覺得不容更改嗎?

同學們,我們來看人們認為10磅的鐵球重,那麼1磅的鐵球就——你能填一個反義詞嗎?

(4)師:因為10磅的鐵球重,所以人們認為它就落得——因為1磅的鐵球輕,所以人們認為它就落得——你能填一組反義詞嗎?

(5)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你們看,輕的東西,重的東西(師拿出課本和一張紙片實驗)看見了什麼?你說,你說,你說—

師總結:正因為人們這種習以為常的思維,再加上是亞里士多德這樣偉大的人物提出的理論,所以人們就認為這是一條不容更改的真理。

(6)對於這樣一條不容更改的真理,產生了什麼疑問?(板書?)

(出示)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中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①同學們,這段話很長,而且比較難懂,你至少要好好讀三遍才能讀懂。讀完三次你還沒讀懂的話可以再讀多幾次。(生自由讀)

③三次讀下來,兩個完全相反的結論你讀懂了嗎?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結論。

(出示)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中的鐵球慢。

(出示)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④根據剛才同學說的我們用圖示再來直觀地看一看。(師圖示)

師: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伽利略對這條不容更改的真理又會有怎樣膽大妄為的舉動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第4篇

n bù xī là zhé xué zhēn lǐ huāi yí gù zhí

如果……就……不管……還是……不是……而是……

①、( )有人說伽利略膽大妄為,罵他固執,但伽利略( )毫不動搖,堅持要進行公開試驗。

②、伽利略通過試驗證明: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來,( )一先一後著地,( )同時。

訊息很快傳開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來到斜塔周圍,都要看看在這個問題上誰是勝利者:是古代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呢,還是這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有的說: 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wéi wèi),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zhī zhí)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伽利略在斜塔頂上出現了。他右手拿著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著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脫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zhuó zháo)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2、我會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驚訝( ) 明白( ) 固執( )

5、你認為伽利略有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學習的呢?________________

想象一下,當伽利略試驗結束後從比薩斜塔上下來後,人們圍住了他,試驗前責備,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試驗後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後》為題聯絡課文寫一段話,注意對人物語言、動作的描寫。

第5篇

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伽利略 辯論 信奉 違背 一磅 拴住 拖著 宣佈 固執 比薩城 解釋 膽大妄為"等詞語.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認識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瞭解他們的一些重要貢獻或成就.初步感知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1.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疑問",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

2.本節課我們來學習伽俐略年輕時代的一個故事.讀題提醒這裡的多音字"著"的讀音,表示接觸的意思.

1.這個故事講了什麼 請同學們小聲讀讀課文,注意課文中的12個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把課文讀通.能幹的同學還可以試著完成這個填空.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條件下,重的鐵球先著地"的結論產生(疑問),並當眾(試驗),證明了(鐵球下落的速度與重量無關).

拿起你的筆將你覺得難寫的字動手寫一寫.同位互相檢查,請學生出來黑板寫.

(3)指導"釋,辯"的字形(一點一撇仔細辨,中間有言來爭辯,找到絲線扎小辮.)

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這一結論產生了懷疑.那亞里士多德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正因為亞里士多德這麼偉大,所以,人們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板書:真理)現在,就請你再讀讀課文,找找看,課文中還有哪幾句話可以看出這一點.

(1)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2)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 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

(3)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

(4)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5.什麼叫"信奉" 他和"相信"有什麼區別 舉事例讓學生明白懷著崇敬的,敬仰的甚至是虔誠的心情,這就是"信奉".從這幾句話的哪些詞看出什麼是人們十分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隨機解釋"違背,膽大妄為,固執"等詞語的意思.

6. 因此,當亞里士多德憑著"自信的直覺",提出"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速度要快些"的觀點後,在這2000多年來大家從沒有懷疑過,也沒想過懷疑,認為這就是真理,因為大家實在是太崇拜他了.可是,在2000多年後,居然有這麼一個不知死活的年輕教授居然敢質疑他們心中的偶像,你認為,當時人們的心情會怎麼樣把這種感情放進去讀讀這幾句話

7.為什麼人們認為伽利略膽大妄為呢 除了因為亞里士多德知識很淵博,人們很崇拜他以外,還因為當時的整個社會環境不容許有其他的聲音的出現的,否則就會被視為異端,會惹來殺身之禍的.我們從布魯諾身上就可以知道了.

補充當時布魯諾因堅持真理"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

6.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和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且不說試驗能否成功,就憑他這樣的做法,你想對他說什麼 請你挑選其中的一個角色寫一寫.

伽利略又是怎樣做這個試驗的,他成功了嗎 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一課時該如何上 上到什麼程度是我工作以來一直存在的疑惑.但是又無從學習,因為無論是觀摩課,評優課,還是展示課,幾乎沒有人會執教第一課時,思考再三,要麼就是他們覺得上第一課時沒有什麼意思,要麼就是覺得第一課時難上,沒有現成的辦法,於是第一課時被人們忽視了.由於得不到重視,所以在第一課時上存在著很多問題,讓第一課時不是過"胖",就是過於簡單.

這個學期我要到區裡參加青年教師語文閱讀教學競賽,要求上的是精讀課文的第一課時,而且上哪一課,只能提早一週才知道,同時上課的學生也只是在上課前15分鐘才開始知道上哪一課.老實說,這個任務讓我頭痛不已.任教這麼多年來,我從沒上過第一課時的公開課,也極少聽過第一課時的公開課.第一課時該如何上 第一課時它的定位究竟如何呢為此,我看了不少的書,也查找了不少的資料.經過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第一課時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第一課時教學應當如何上呢蘇教版教材主編張慶老師提出了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朱作仁教授提出課堂教學要三實:真實,樸實,紮實.這些觀念給我們以啟迪,紮實,有效讀通讀順課文並進行有效地識字,應當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追求.幫助學生在掃清閱讀障礙的同時,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整體感知課文要向我們傳達的心聲,文意.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一課時教學就是要解決初讀和識字正音的問題,解決怎樣讓學生一步步讀出興趣,讀出疑問.

如何讓讓第一課時的初讀教學變得紮實有效呢 下面,我就以我在這次比賽中上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第一課時為例,講講我對如何上好第一課時的一些看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題往往是文章的"靈魂"和"眼睛",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和線索,關注揭題這一教學細節,精心設計,巧妙揭題,能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形成一種閱讀期待效應,為課文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開課,我注意一開始就激發學生情感,感染學生,以情入課,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我用親切的語氣和學生進行交談: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疑問",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俐略的偉大成就,就是從敢於提出疑問開始的.有哪位同學知道有關伽俐略的故事 請學生交流,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許多教學前輩都強調:第一課時,還是應該緊抓字詞的教學,在引導學生讀通讀順課文的基礎上,幫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學寫好生字新詞,為第二課時做準備.我想, 這應當是我們第一課時教學的總體目標,如果簡單地理解,第一課時的重頭戲是讀書,寫字,而其中識字寫字的訓練在第一課時又尤為突出.

傳統的字詞教學老師總是一塊黑板掛出來,學生個別讀,齊讀就完事了.學習學得沒味道,不用心,等於沒學.我們不妨也變變方法,教學《個鐵球同時著地》中的 12個生字詞的時候,我採用了以下的方法:1.第一組詞響亮,準確地讀出來,你敢挑戰嗎 能將四組詞語都響亮,準確地讀出來嗎 誰來挑戰改變傳統單一的一個個認讀生字的方法,根據學生愛挑戰,不服輸的心理設計此環節,使"讀"充滿了誘惑.2.兩人互讀,幫同學糾正錯誤.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讀詞的機會,得到識字的機會. 3.對於一些表達情感的字詞,讓學生有感情地讀. 4.拿起你的筆將你覺得難寫的字動手寫一寫. 過去,老師總是不放心學生,喜歡給予學生提醒,這個字同學要注意了,不能怎樣怎樣寫,而應該怎樣寫,這樣的指導往往效果相反,上課越是強調的字,學生偏偏多寫錯的.老師的提醒加深了孩子對錯誤寫法的印象,犯錯的機率當然高了.將老師說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靜靜地動手寫一寫,效果會更好.

教學過程是由一個個的教學環節組成的,一個個環節好比是一粒粒珍珠,而過渡性語言則是連貫珍珠之間的紅線,缺少這條紅線,再好的珍珠也組成不了美麗的項鍊.在第一課時,這種過渡鋪墊更多地體現在與第二課時的有效銜接上.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學習時有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大腦的工作,能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更好發揮.因此,要使學生更深入地走進課文,必須做好情感,心理上的準備.要激發學生的慾望,需要,使學生在心理上,情感上對下一課時的學習產生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亢奮狀態.只有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心理需要,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成功.

例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為了讓學生更深入體會到當時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我補充了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他的偉大.正因為亞里士多德這麼偉大,所以,人們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然後,我抓住了文章的四個重點句子:(1)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2)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 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3)有的說:"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4)有的說:"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然後我再抓住"信奉"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進行反覆朗讀體會,從而讓學生深深地領悟到在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把亞里斯多德的話當作真理,因為他是兩千年前的大哲學家.那時,伽利略僅僅是一名數學教授,他和亞里士多德的聲望懸殊太大了.此時,我又補充了時布魯諾因堅持真理"日心說"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這時,學生更加認識到伽利略勇於追求真理,敢於破除迷信的精神是多麼可貴.最後,我再補充了一個想象性的寫話練習: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和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且不說試驗能否成功,就憑他這樣的做法,你想對他說什麼請你挑選其中的一個角色寫一寫.旁觀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持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親戚朋友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對者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這一系列層層深入的鋪墊,學生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伽利略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為下一課時學習伽利略力排眾議在比薩斜塔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打下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一定要把所要用到的舊知識掌握好,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一般來說,學生對舊知識掌握得越紮實,理解得越透徹,新知識接受起來就越快,越好.因此,在進入第二課時學習之前,一定要使學生把第一課時所學知識和感性材料鞏固好,這樣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並在學習新知識時,能夠順利地聯想出舊知識,順利地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絡起來,得到運用,為獲得正遷移創造條件.

在《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第一課時中,我反覆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通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對伽利略的嘲諷的描寫,襯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這對下一課時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辦法打下了一個很好的知識鋪墊.

葉聖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指的就是遷移運用.句子教學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篇課文的句子不可能句句都教,這就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課文中心緊密相關的,學生較難理解的句子,通過閱讀,思考,達到理解句意,發展思維,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句子教學中要讓學生達到順"勢"遷移,熟練運用,必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循序漸進.

在第一課時中,我就抓住了人們把亞里士多德看作是真理的化身的四個重點句子來深入體會.在教學中我為了使學生體會當時研究科學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推崇程度,我緊緊抓住"信奉"一詞,並請同學比較"信奉"與"相信"這兩個詞的區別,並讓學生從這四個句子中找出關鍵的詞語來體會"信奉"這個詞語的意思,在這個過程中隨機學習了"違背,膽大妄為,固執"等詞語的意思,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當時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已經到了奉若神明的程度了,對他的每一句話都深信不疑,盲目迷信,這才叫"信奉".最後,再讓學生回顧我們剛才學習關鍵句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原來可以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領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我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關鍵句,再找出關鍵詞,然後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與關鍵詞有聯絡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對關鍵詞的表達作用.最後師生共同品析詞句,從而加深對句子的理解.

這一個過程意味著學生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句子所表達的情境中去了,而句子教學自始至終成為一種紮紮實實的語感訓練,即反覆領悟關鍵詞.弄懂了就會感到有趣,學會了就會產生喜悅.這種有趣和喜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主動性.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這樣的句子教學,學生便會養成品析詞句的良好習慣,這將終生受用.

"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會引起人無限的遐想,給人更多的藝術享受.語文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定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例如在第一課時的結束時,我就拋下了這一個話題"面對如此多的困難和阻撓,伽利略又是怎樣做這個試驗的,他成功了嗎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以此來引起學生細讀的慾望,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思無限的藝術效果.

在這個比賽的過程中,我對如何上好第一課時已經有了自己一定的認識,我認為要上好第一課時,應該要儘量做到"喚起閱讀期待,有效初讀文字,落實字詞目標,設定閱讀懸念"這四個板塊.我們稱其為24字祕訣.

第一課時學生剛剛接觸新的課文,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至關重要.為此,課的開始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採用多種方法匯入新課,讓學生在教師激qing的話語中,在生動的畫面中,在動人的音樂中,在恰當的材料中走進文字,從而激發學生的自讀自悟,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真正做到"課亦始,趣亦生".

第一課時,我們要紮紮實實地落實讀通,讀準,讀順這一教學目標.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首先要放手讓學生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於永正老師的"書不讀熟不開講",說的就是語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讀流暢.讀的形式要有選擇,要多種多樣,可以有朗朗書聲,也可以靜靜默讀,還可以帶著問題閱讀.在試讀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引導學生在讀中動筆,畫出生字新詞,難讀句段,並通過交流提供解決的辦法.同時教師要引領學生在難讀處回讀,反覆讀,要指導讀,示範讀,以期達到正確,通暢的初讀效果.

學習生字新詞,落實識字任務,完成字詞教學是第一課時的要務,教師要捨得花時間,把識字學詞抓細抓實.

在這裡必須強調一點,識字寫字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標誌,缺少或顯得不足就一定不是好課.語文課中寫字環節的一般步驟是"讀字音,觀察筆畫結構—→示範書寫,講解要領—→仿寫練習,展示評議".

語文教學強調從整體入手.第一課時,教師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對文字有初步認識.在有效初讀後,對話交流,抒發感受,形成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適時切入重點,設定疑問,拋下話題,引導學生讀悟.然後在高潮處,在疑難處,在矛盾處戛然而止,留下懸念,這樣既激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又達到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的目的.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課不是第二課時的專利,只要我們心中有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心中有課標,有科學的教學觀,正確的課時觀,第一課時同樣能夠上得紮實靈動,異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