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4篇 探索地球:一個引人入勝的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本文介紹一份地球和地球儀教案,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構成,以及掌握地球儀的使用方法和意義。通過該教案的學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地理觀念和空間感知能力。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4篇 探索地球:一個引人入勝的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第1篇

經緯線和經緯網的學習和掌握,是進行區域定位的基礎和依據,也是整個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一個基礎。但經線、經度、緯線、緯度等名詞多為空間概念,而七年級的學生因年齡較小,缺乏理性思維,同時其空間想象能力亦不夠,學生理解這些概念較為困難。因此本節的教學成為中學地理教學的一個難點。怎樣幫助學生對這些空間概念建立直觀的感知,瞭解這些名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是本節教學設計中解決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分析和研究,設計了提出問題→分組討論、探究→嘗試解決問題→教師點撥的教學思路,採取(1)利用地球儀、地圖等直觀教具;(2)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3)教師精講、點撥,總結規律等措施,以達到教學目標和落實新課程的理念。

1、認識地球儀。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它們。

掌握經線、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培養分析思維能力。

1、瞭解赤道、緯線、經線的定義,能夠在地圖、地球儀上準確地找出。

2、掌握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能夠進行對比分析。

由於地球太大了,人們無法看到它的全貌,研究起來非常麻煩。於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極圈、迴歸線、經線、緯線、經度、緯度。

教師點撥:地軸只是一個假想的軸,和地球儀上的線和點一樣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

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認識、瞭解地球儀,直觀,印象深。

組織學生觀察地球儀和地圖,思考、討論以下問題,並填寫表格:

③找出最長的'一條緯線,這條緯線把地球分為哪兩半球?

④經線在形狀、指示方向、長度的分佈三個方面與緯線有什麼不同?

⑦對比緯度的變化規律,說明地球儀上經度的變化規律有什麼特點?

小組交流、討論,對比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點、分佈、變化規律,並填寫表格。

①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對經線和緯線有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②通過交流、討論等方式的學習,使學生能表達自己學習的體會、看法和成果,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

要求學生在地球儀找出赤道、160°e和20°w組成的經線圈,出示《南北半球的劃分》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使學生知道他們是重要的經緯線。

通過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東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劃分界限的理解和掌握。

1、說出幾個地理事物的名稱,請同學們在圖上找出。

2、教師指出:地球儀上經緯線、經緯度的作用,就是為了確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範圍等地理特徵。

學生討論、研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看法,共同尋找簡單、可行的判定方法。

根據經線和緯線的概念得知: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這樣我們就可以判斷出哪是經線、哪是緯線以及經度和緯度。

2、解釋:在判定東西半球時,先看經度的度數,如果小於2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東半球上;如果大於160,不管是東經還是西經,都在西半球上;不在這一範圍的,東經的就在東半球,西經的就在西半球。

學生把自己總結的規律和判定方法與教師講的作比較,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

①通過總結規律的方法達到分解難點,突破重點的目的。

指導學生繪製經緯網,並繪出主要的經線、緯線。如赤道、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0度經線、東西半球的分界線等。

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以教師講解為主的缺點。通過採取小組合作及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加工地理資訊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探究中質疑,在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這樣,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成為學生學習交往和合作的過程,學生主動學習的意願得到極大的提高。

①問題的提出應明確、有針對性,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是學生樂於思考和能夠解決的問題。

②學生的參與應採用思考、討論等簡單方式。這樣有利於絕大多數學生比較同步地進入學習,快速進入狀態,開展合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③學生的探究、合作,必須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學生的討論要有主題、有方向、有目標。

④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有待教師的精講和點撥,使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4篇 探索地球:一個引人入勝的地球和地球儀教案 第2張

第2篇

3.通過對地球形態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例項,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的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則球體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並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1)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4)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並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1)地球儀上連線南北極的線稱為什麼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稱為什麼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第3篇

1.使學生學會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示意圖;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記住南北半球的劃分,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南北半球。

4.通過講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自然界物質運動與變化的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掌握的。

教具:地球儀、投影儀、自制投影片、經緯儀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和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引言)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麼?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瞭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看圖)看地球衛星照片(課本封底彩頁)指出地球形狀是球體。

(講述)眾所周知,地球是個球體,但是古代人卻認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鍋,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後來人們逐漸發現,有很多自然現象表明了地球表面是圓的,特別是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地球的球形形狀。現在,人造衛星從宇宙空間拍攝到的球狀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瞭然。

(出示投影片:人們從海邊觀察船從遠處駛來或船離岸遠去的現象)

(提問)地球是個球體,但它是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呢?

(談話)地球半徑是否等長?(結論:不等長,赤道半徑比極半徑長)所以,地球不是絕對圓的圓球體。

(講述)由於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只差21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其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講述)地球的體積非常龐大,人們難以真正觀察其全貌。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地球知識,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講述地球儀上各種顏色、符號和文字的含義。

(提問)地球裡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結論:沒有,是假想的)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說明正確方法:面對地球儀,讓其自左向右(即自西向東)作逆時針轉動。

(做一做)先後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並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講述)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緯線的特點,師生共同分析,得出下列結論:

1.緯線的特點:是圓、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提問)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何規律?(結論:由赤道向兩極不斷縮短,赤道最長,兩極點為零。)

(講述)在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這就是緯度。

(展示經緯儀)讓學生觀察赤道,通過談話得出赤道的意義。

(1)赤道的意義:南北半球的分界線、零度緯線、北緯(n)與南緯(s)的分界。

(看《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回答問題:亞洲大部分在哪個半球?南極洲呢?(結論: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出示投影片:緯線和緯度)讓學生完成"想一想"。(見教材p6)

(出示投影片:低、中、高緯的劃分)讓學生觀察低、中、高緯度各自所佔的緯度範圍。

(提問)張家港市沙洲中學的緯度約為32°n,它位於哪個緯度帶?(結論:中緯度)進一步提問學生:海口(20°n)呢?中山站(69°s)呢?

(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地球的形狀和必須記牢的兩個資料,(即: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40000千米)知道了地球儀就是地球的模型,明確了緯線的特點和赤道的意義,掌握了緯度的確定方法和低、中、高緯度的劃分,對在地球儀上如何識別緯線、兩極和赤道以及識別南北半球也有了一些感性認識。

第4篇

3.通過對地球形態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

教學掛圖、地球儀和學生用小型地球儀,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經線和經度與東西半球的劃分

?引入新課】 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麼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例項,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教師指導】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愈來愈正確。特別是通過人造地球衛星的精確測量,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圓形球體。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 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多少千米?如果我們將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這個差值還有多少?

學生活動:經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麼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仍將地球看成圓球體。

1 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則球體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並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 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

2 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 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製作的地球的模型。

(1)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 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 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4) 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 並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1)地球儀上連線南北極的線稱為什麼線?(經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 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稱為什麼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麼,經線如何組成一個經線圈?

定 義 在地球儀上,連線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

圓弧狀況 半圓,兩條相對應的經線組成經線圈 圓,每一條緯線自成緯線圈

長 度 每一條經線長度都相等 就半球來說,每一條緯線長度都不相等;就全球來說,緯度相同的緯線,長度相等

繼續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線?學生說有無數條。為了區別出每一條經線,人們給經線規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經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線,由0度經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度和西經度。 觀察0度和18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同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經線組成的經線圈,哪一個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 哪一個小?(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線組成的經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小)。

?教師講解】 國際上習慣用西經20度和東經160度組成的經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學生活動:觀察地球儀,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度,分別成為南緯和北緯。觀察課本“低、 中、高緯度的劃分”圖,說出它們各自所佔的緯度範圍。根據自己學校所在的緯度,說出它大致位於哪個緯度 帶。觀察課本“南、北半球的劃分”圖和“東、西半球的劃分”圖,南、北美洲和南極洲在哪個半球?亞洲主要在哪個半球?南北半球中哪個半球的陸地面積大?東西半球中哪個半球的海洋麵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