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5篇 "探索地球: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案例"

本教案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及其組成部分,學習使用地球儀及其功能。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理解地球環境,瞭解地球的各種特徵和文化。同時,樹立環保觀念,培養對地球的關愛意識。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5篇

第1篇

複習: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緯線和經線以及緯度和經度的有關知識,請問:緯線和經線的特點有哪些?緯度和經度的範圍與變化規律怎樣?

遊戲引課:今天我們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就是“找朋友”。這和我們小時候的“找朋友”遊戲不同,我們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況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開學還沒多久,老師對各位同學還不是很熟,那麼老師在不知道姓名的情況下怎樣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教師引導:我們可以通過座位號很準確的找到某位同學。

活動:教師說出座位號(排列號),請這位同學起立示意。

教師引導:現在我們加深難度,我們把全班分為東西各四組,南北各三組,這樣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東西、南北組數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定)

活動:1.教師說出東西組號和南北組號,如“東二組、北三組”,請符合要求的同學起立示意。(學生熟練後,加快速度)

2.教師說出第一位同學的組號,由這位同學說出另一個同學的組號,依次傳下去。

教師引導:聯絡地球的經線與緯線,想想我們剛才分的組號和經緯線及經緯度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活動:聯絡剛才我們找朋友的'過程,請你們在地球儀上找到以下幾個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xx年3月23日,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墜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請找出碎片的具體位置;20時,颱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裡?(課本第八頁)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瞭如何利用經緯網找到某個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學會了正確地讀出某個地理位置的經度和緯度。

地球和地球儀教案5篇

第2篇

過渡:那麼,你們知道這些特殊的“裝置”是什麼嗎?它們該如何正確使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見識見識吧。

活動:同學們仔細觀察地球儀,看看你們能看出哪些特殊的“裝備”?它們分別是什麼?是如何確定的?

: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可以確定在地球儀上的這些最明顯的點和線:北極點、南極點、地軸、經線和緯線等,如教材p5頁圖1.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所示。學生:分組觀察地球儀,查詢、記錄地球儀上特殊的點、線,討論它們是如何被確定的等等。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提示學生觀察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論等。

設問:實際上,地球裡並不是真有一根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那麼,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是如何確定上去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看看這個問題。

活動:繼續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地球儀表麵點和線,討論、思考下面問題:

學生髮言:結合自己的活動和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髮言(略)。

:地球儀上,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於地軸北面的.是北極,位於南面的是南極。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週的圓圈是緯線,連線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是經線。

承轉:在這些點和線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經緯線了,老師這裡有個有小竅門,可以幫助大家區分一下。

教師引導:同學想一想“經”和“緯”這兩個字的拼音是什麼?如果把“經”拼音首字母“j”拉直了,看看什麼形狀?把“緯”的拼音首字母“w”拉直了看看什麼形狀?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觀察、找出經緯線和南北極點的關係,自己的結論等等。

學生:領悟“經”對應的是豎的直線。“緯”對應的是橫的直線(在平面簡圖中適用)。

講述:剛才的小竅門僅適用於我們在平面簡圖中繪製成直線的經線和緯線,實際的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又有什麼特點?該如何區分呢?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認識一下。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並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每組分發一根繩子,繩子的長短稍長於地球儀周長,自己準備直尺,量算比較長度。

3.老師要求觀察地球儀時才能動,其餘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講述:請大家停止討論,就這幾個問題來分享討論結果。

提煉要點:一邊聽同學們的回答,一邊完善附表(板書。)

難點提示:如何演示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呢?可以假想我們只沿著地球儀上的赤道,向前(後)某一個方向移動,因為始終在

赤道上移動,沒有向上(北方),也沒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動的方向只是在東西方向上變化,說明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過渡:同樣的學習方法,我們來看看經線的有關特點。

學生:猜測地球儀和繩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儀和教材p6,思考討論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示學生這裡緯線長度的比較需要用到老師的繩子和自己的直尺

師生互動:老師可巡視,指導學生如何用繩子和直尺對比量算緯線長度。

1.緯線定義(看書得出的結論):和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週的大圓。

學生:(體會感悟)沿著赤道移動,在往東或者往西走,所以緯線應該指示東西方向。

教師承轉:現在我們初步認識了地球儀上的緯線的基本特點,那麼,我想問一下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儀上的緯線有多少條嗎?

教師:實際上,地球儀上的緯線是數不清的,有無數條,那麼,我們怎麼來區分這些不同的緯線呢?下面,我們還是通過活動來認識這個問題。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並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餘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細閱讀地球儀上不同緯線上標註的緯度度數,看看緯度的劃分有什麼規律(提醒學生在地球儀正確位置去檢視到緯度的標註)。

提問: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地球儀上的緯度起點也是從0°開始排列的,那麼,0°緯線在哪裡?它是一條怎樣的特殊緯線呢?

歸納:0°緯線位於地球儀的中部,就是我們熟悉的赤道線,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它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由於這一特殊的屬性,赤道成為人們關注的物件,一些有赤道穿過的國家和地區,常常建一些所謂的“赤道紀念碑”來一起人們的關注,如,教材p6頁圖1.7“基多赤道紀念碑”。

活動:確定了赤道是0°緯線,那麼,其它的緯線度數又是如何標定的?緯度是如何變化的?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在什麼地方?等等,讓我們繼續觀察地球儀,找出這些規律吧。

歸納: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得出有關緯度的分佈規律:1.緯線的度數範圍是0?-90?,赤道為0°,南北極點是90°;2.緯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增,最大的緯度分別位於北極和南極點。

提問:從緯度的分佈中我們發現,除了赤道外,其餘的緯度都有兩個數值,又該如何來區分呢?

歸納:赤道以南稱為南緯,赤道以北稱為北緯,人們還利用英文“南”“北”的單詞首字母“n”和“s”作為代號,分別表示北緯(度)和南緯(度)。

練習: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緯40度,用數字和字母該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畫出最長的緯線——赤道,大家觀察地球儀上緯線的分佈規律,然後補充幾條緯線:南北緯23.5?,南北緯66.5?,標出南北極點的度數90?。

課堂:依據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

第3篇

今天將正式進入地理知識的學習——從認識地球開始。因為我沒有學過地理,也沒有教過地理,壓力也很大。沒有太多現成的材料,只有重新開始。

對於備課,準備到什麼樣的程度為好呢?可以說人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上了這麼多年的課,而且教材的內容始終沒變,還不手到擒來,小菜一碟,走進教室就能侃起來。還有的教師資源共享後便完整無缺的把現成課件帶到課堂進行教學,即使有自己的.思想,因為要跟著課件走,所以一堂課下來,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也難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說形成自己的風格了。要把一節課對付下來,每個教師都不難做到,難的是如何不重複自己昨天走過的路,對每個人來說是個挑戰。

看了很多教師的備課案例、無疑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好的培訓。

備課、教案、學習、反思,我決定從自己入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下去

第三節課,可電腦不能用,連地球儀也沒找到。 認識地球的過程是個複雜的認識過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資料,從地方——地圓——地球,從古代傳說——張衡的推測——麥哲倫環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將地理與歷史緊密的結合起來,帶學生跨越了人類歷史的時空。

這節課的難點在下面的第二課時,關於經緯網的問題。因為本節課的課件是兩課時的內容,因此,下節課重點思考讓學生怎麼能牢固掌握這個經緯網這個難點,這是學習地理必備的工具與武器。

面對新的教學物件,新的教學模式,從岸邊戲水到水中暢遊,然而只有當我們潛在水下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水下的景色和潛伏的危機。教師只有在二次備課中,才能將課堂上的遺憾、缺漏、靈感做個梳理,只有這樣,才能改進提高。

教案不是劇本,我很欣賞這句話。在教學設計中,有些教師認為教案要越詳細越好,甚至連學生的每一句話都寫在上面(除非是課堂實錄,不然實現你怎麼知道學生是如何回答呢?)

如果課堂上我們一成不變的讓教案牽著自己的鼻子走,那麼劇中的主角永遠不可能是我們的學生。

雖然課後的反思也許不一定能彌補過去的一堂課的遺憾,但能讓下一次走進課堂的你多了一份從容,多了一份自信。

第4篇

瞭解地球是宇宙空間的一顆普通的行星,是人類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線和緯線的特徵及經度和緯度的分佈規律,知道低緯度、中緯度、高緯度的劃分方法,記住東西兩半球和南北兩半球的劃分方法。

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赤道、兩極、南北半球、東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線;瞭解經緯網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夠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地點的位置。

瞭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無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求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奠定基礎。

關於“地球形狀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過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學生認識到“人的認識水平是可以不斷提高的”。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是由於其赤道半徑與極半徑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個正圓球體,這樣可以為人們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關於“地球儀”的教材分析是:地球雖然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行星,但對於人類來說體積還是太大了。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間概念,人們仿照地球按比例縮小製成了地球儀。地球儀上的經緯線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經緯線在實際的地球上是看不見的,經緯度的劃分也是人為規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繞假想的軸---地軸轉動,地軸目前指向北極星,它與球面的兩個交點分別是南極點和北極點。為了讓學生明確,可以使用地球儀模型和動畫演示,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關於“經線和緯線”的教材分析是: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都是假想的。課本上提出的問題有利於學生觀察、總結經緯線的特徵。

關於“地球的形狀”教學建議:在課前教師要準備地球儀,每人一個(或2---4人一個)。建議採用觀察法和講述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圖、觀看圖片或動畫,補充一些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資料,使學生受到有關科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聯絡實際,想象並提出證據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為了加深對地球準確形狀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圖,按照所給資料計算得出二者相差21km,再引導學生思考21km與地球平均半徑的比值,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形狀接近於正球體。利用學過的公式,計算赤道周長,使學生知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圓,為緯度、南北半球的劃分埋下伏筆。

關於“地球儀”的教學建議是:建議用觀察法、討論法和演示法。為了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觀察作業,注意作業內容要明確、清楚,如地球儀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地球儀如何擺放?地球儀的“身子”形狀如何?地球儀是否轉動?如何轉動?學生在觀察和小範圍的討論後,教師通過提示、追問等將學生的思路明確,並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回答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切忌教師自己講述或將答案直接寫成板書灌給學生。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通過計算使學生明確地球儀比地球縮小的倍數很大,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為以後講經線和緯線、經度的劃分打基礎。為了使學生明確地軸的作用,可以先提出問題“球是如何轉動的?”讓學生用籃球演示球在地上亂轉的情況,再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繞地軸斜著身子轉動的情形,通過演示試驗使學生明確地軸在地球自轉中的重要性。在提出問題“地球斜著身子轉動,地軸指向哪裡?”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配合動畫演示,使學生明確地軸、兩極的位置,形成空間概念

關於“經緯線”的教學建議:利用講述法、小組討論法和問題解決式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儀上縱橫交錯的線叫經緯線,它們是認識地球上任一地點的方式,經線和緯線垂直相交成網狀就是經緯網。對於經線、緯線知識,重點在於瞭解經緯線的特徵及其不同之處,教師可以採取小組活動的方式,4—6人一組,分析經線和緯線的特徵,15---20分鐘之後進行小組彙報講解。小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同學觀察經線和緯線,對照課本介紹,彙報時自己小組制定介紹經線與緯線的方法。學生充分活動、觀察、介紹之後,教師對各組同學的表現給與肯定和補充,並引導學生評價各組講解方法的優劣,介紹對比法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明確同類事物之間的差異性,最後引導歸納、對比總結、列出表格。歸納時重點強調:緯線是不等長的圓,經線是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圓圈。它們是經緯度劃分和半球劃分的基礎。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經緯線的概念,可以配合動畫演示,使學生有明確的空間認識,對於不同的學生可以分層次教學。

重點: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儀、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

教學手段:地球儀模型,經線和緯線、地球大小和形狀、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等動畫媒體、世界兩半球掛圖

[引入]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麼樣子、有多大?可能沒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教師引導] 閱讀課本“讀一讀”,瞭解人類認識地球的階段,並舉出生活中的例項來說明地球的形狀。(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教師講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不斷深入。通過地球衛星的精確計算,發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請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圖,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差值、赤道長度(學生計算、回答)

[承轉] 地球很大,怎樣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們製作了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為什麼做成正圓呢?(學生回答)

[提問] 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儀如何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演示講解]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軸組成的;地球儀上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是一個假想的軸,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承轉] 想一想為什麼要在地球儀上畫許多的線呢?(學生回答)是為了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們重點研究這些線------經線和緯線。同學4人一組,觀察地球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學生代表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帶領學生填表對比二者的區別,加深印象)

[教師演示] 動畫演示“從天圓地方→麥哲倫航海認識的形狀→精確測量的地球形狀”,提示學生思考: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可以分成哪幾個階段。能否用示意圖表示出來(學生思考)

[提問] 地球真正的形狀如何描述?(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教師板圖] 我畫出我想象的示意圖,同學們看看如何。你們可以找自己的觀察、想象畫圖(學生筆記本上畫圖,鼓勵不同,如果有教師要展示並予以鼓勵)

[講解] 地球的正確形狀是“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取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km

[應用強化] 你能否舉出幾個例子說明地球是球形的(學生討論回答)

[承轉] 地球對於我們來說實在太大了,要研究地球上有什麼,不可能一一去看看,怎麼辦?就需要建立地球的模型即地球儀。每個同學有一個地球儀,觀察它的轉動情況、形狀、球面上有些什麼?(學生觀察、回答)

[學生演示動畫] 籃球不繞軸轉動,就會在地上亂滾,而地球儀是繞地軸運動的,始終自西向東繞地軸轉動

[教師引導歸納] 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在轉動過程中始終斜著身子繞地軸轉動。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在擺放地球儀時,將地軸指向北極星方向,大家擺一擺,互相評判一下(注意教室的方向)

[講解] 地球儀是按地球形狀縮小而成的(實際是一個特殊的立體地圖),因為它比地球縮小很多倍,所以地球儀都做成正球體

[教師指導] 在地球儀上有縱橫交錯的網---經緯網,通過它可以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位置,當然在真正的地球上沒有,它是人為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學習經線和緯線的知識。

[提問] 請同學們分組,先看書,觀察地球儀,然後討論完成表格內容(學生看書、填表,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演示動畫、講解] 經緯線在形狀、長度和指示方向上都是不同的,比較二者的不同利於我們更加明確它們的特徵。這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比較法。

第5篇

歸納:電影院裡的座位表能幫我們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們能把這樣的座位表繪製在地球儀的表面,那麼,我們就能象在電影院找座位一樣,輕鬆地找到地球儀上的任何一點的位置。

過渡提問:那麼,怎樣才能在地球儀上繪製出這樣的“座位表”呢?

歸納:其實,地球儀上的經緯線的分佈,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這個“座位表”,人們稱其為“經緯”。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地球儀上的經緯是如何來準確地給地球表面的任一地點定位的。

講述:首先,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出標註出的經緯線,找到這些經緯線所對應的經緯度數字,如:20°n、0°緯線、40°s、30°e、150°w、0°經線和180°經線等等。

活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課堂活動來學會如何在地球儀上確定某一點的位置。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並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餘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在地球儀上,按下列表中的經緯度,找出該經緯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稱,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該點的大致經緯度。

過渡: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區域性的地圖上來判斷地理位置,如:給出了局部的經緯地圖(如下圖),請同學們在簡圖中給這些點定位(讀出其經緯度)。

歸納:這樣的練習,由於沒有直接標出緯度的南北和經度的東西,我們在判讀時,先要確定哪些是南北緯度,哪些是東西經度,然後才能讀出各點的經緯度,具體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面對地球儀的0°緯線,上方是北緯、下方是南緯;

2.面對地球儀的0°經線,左邊是西經、右邊是東經。

師生互動: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過的有關地球儀的知識,設想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地球儀上的“座位表”。

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這些對應的經緯線和經緯度。

師生互動:教師提醒學生地球儀上經緯度標註在什麼位置?(赤道和180°經線上)

學生:小組合作,利用地球儀完成課堂練習,準備回答問題。

師生互動:在學生的活動中巡視,指點,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點評工作。

師生互動:在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學生練習中的問題和不足,指導學生等等。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新技術都要用到經緯知識。地球表面各點的經度、緯度是現代gps、gis、rs技術的基礎資料,今後地球的數字化管理也需要經緯的基礎資料來支援。因此,每位同學都要學會使用經緯。師生互動:啟發學生談自己瞭解的有關生活中利用經緯定位的例項等。

課堂:依據板書,、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