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字:1、嚷、懲、鏗、鏘、肇的讀音;懲的聲調是二聲,不能讀成三聲;懲處的處是多音字,在這裡讀chǔ。還有一個四聲的讀音可以組成到處。

2、範、懲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巡字中的後面幾筆是撇點,不能寫成半圓;嚷字的右半部分應寫得緊湊一些。講解筆畫。

詞:1、理解詞語

焦點 耀武揚威 得意揚揚 鏗鏘有力 諸生 胸懷

2、積累:四字詞語 例 風和日麗、熱鬧非凡等

句:1、文中寫了三件事,中間有兩次過渡。第一次是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第二次是過渡段,即課文的第9自然段。從租界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體會過渡的作用。

2、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字。正確讀寫部分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志向,樹立為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而刻苦學習的遠大理想。

教學流程:

本文的切入點:周恩來為什麼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一、出示課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齊讀課題,解題:崛起是興起的意思。之,的。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這句話是誰說的?清晰而堅定讀課題,用鏗鏘有力的語氣再讀。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初讀)

課前老師佈置大家對課文進行了預習,首先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的收穫。

1、出示詞語,自讀詞語:帝國主義,風和日麗,耀武揚威,鏗鏘有力,得意揚揚,振興中華,懲處,吵嚷,巡警。

請同學來讀一讀。

有哪些字的讀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重點解決前面知識點中需要強調的生字詞。

提出你不理解的詞語共同探討或談自己理解到的詞語。

2、交流自己收集到20世紀國中國的社會現況和周恩來的生平。

3、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了哪幾件事?(學生交流)

第一件事是周恩來回到家鄉和伯父的對話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來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國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負。

第三件事:立志

4、切入點:周恩來為什麼要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設計目的:學生對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周恩來的生平了解比較少,所以課前指導學生蒐集相關資料,在這個環節交流展示,為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時,把握課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寫了哪幾件事。對字詞的檢查,目的就是為理解課文掃清障礙。]

三、精讀課文,瞭解立志原因(議讀)

1、在課文當中,有一個詞語和中華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請同學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出中華不振的,用筆劃一劃,寫一寫。一會兒,挑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課堂,相機指導。

3、交流讀中華不振的感受

指名彙報朗讀。說說你從哪兒看出中華不振?

可能感悟到的幾個方面:

從伯父的話語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周恩來一連串問題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裡卻看不見一箇中國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婦女的哭訴聲裡看出中華不振。

從洋人趾高氣揚、得意揚揚的神情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中國巡警狗仗人勢、耀武揚威的醜惡嘴臉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圍觀的中國人緊握著的拳頭中看出中華不振

從課堂裡魏校長慷慨激昂的情緒中看出中華不振。

[設計目的:緊扣中華不振,整體解讀文字。通過找句子,談感悟,加深學生對中華不振的認識。]

4、從學生的回答中,適時導讀。

(1)少年周恩來和伯父的對話,找出來。同位讀出感情來。

學生讀書

指一組同位分角色讀第一部分。

他們讀的怎麼樣?如果好,問:你為什麼用這樣的語氣去讀伯父的話呢?

(因為中華不振,華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語氣來讀。)

中國處於什麼情況下?此時伯父的心情複雜,能用一個詞來概括一下嗎?(焦慮/悲傷,哀愁,無奈)

少年周恩來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疑惑)周恩來的話應怎樣讀?

生練習朗讀這部分。

[設計目的:用指導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

(2)此時,年輕的周恩來心中充滿疑惑,他想到了幾個問題?只有三個嗎?(引導學生感悟)

引導學生讀好周恩來心中的疑問。

(3)有一段話幾乎每一位同學都把它劃了下來(點出該段話)。

A指導朗讀指生把這段話再讀一遍。(生朗讀)學生閉眼想象。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學生談。再請他讀一讀一問才知道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指導朗讀。

師: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活潑可愛的孩子,她心如刀絞,讀----(生1)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相依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絕,讀----(生2)

這位婦女的親人可能是他白髮蒼蒼的母親,她心都碎了,讀----(生3)

讀了這段話,你心情怎樣?(生:傷心、氣憤)

齊讀。

B激發情感,質問人物

讀著這段話,看著這樣的場面,相信你的腦子裡一定會有許多許多的問題。

學生提問。

尋找答案。

師請生朗讀這段話,適時插問,請學生回答。並說說為什麼。

中國的巡警局給中國人撐腰了嗎?

中國的巡警局給中國人撐腰了嗎?

圍觀的中國人為自己的同胞討回公道了嗎?

你們說,這到底是為什麼?

小結:是的!中華不振啊!!!身為中國人,親眼目睹這樣的事情我們怎能不義憤填膺、群情激憤?可是,你們看看這些圍觀的中國人!他們,他們究竟在幹什麼啊?中華不振啊!,其實,發生這樣的事情,在當時的中國,哪裡只是這一件,兩件啊

[設計目的:剖析文字語言,洞察內心情感,深入感悟文字。緊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深入體會洋人、中國巡警、圍觀的中國人三種人物對被軋死親人的婦女出乎常人的態度,從而引導學生體會中華之不振,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的心情。對這一事件的深深觸動,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周恩來的內心世界,也才能領會周恩來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原因。]

C補充材料,談感想

1868年,上海的租界當局建了一個外灘公園。公園建成後,租界當局就派巡警在公園門口看守,不準中國人入內。一天,虹口醫院的幾位醫生想進入公園遊玩,卻被巡警強硬阻擋,不准他們進入。為此,他們向上海的租界當局提出抗議。幾天後,租界當局回了一封信,只見上面冷冷地寫道:我們並不認為中國人有進入公園的權利。許多中國人被激怒了,他們聯名寫信向租界當局提出抗議,反對洋人對中國人的歧視政策,但上海的租界當局根本不把中國人的抗議放在眼裡,依然強硬地答覆不準備給予中國人這項權利。沒有多久,在上海外灘公園的門口,竟然掛出了這樣一塊刺目的牌子:華人與狗不準入內!。

提問:面對華人與狗不準入內!這塊牌子,你想說什麼?

學生交流感受

[設計目的:讓學生對文字有更深的體會。]

5、師:從租界回來以後,周恩來常常一個人,獨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麼呢?他始終忘不掉什麼呢?同學們,請你們寫下來!

(學生自由抒寫並交流周恩來的沉思。)

[設計目的:讓學生結合文字內涵,發揮想像,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又進一步地感悟到了周恩來當時那種迫切救國的心情,也自然地理解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的意思。這樣把語言訓練與情感的激發比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比較周恩來與其他同學的讀書目的的不同,你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體會到: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絡起來,體會周恩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部分,並分角色合作讀。

師引讀:他在少年時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一生信守的諾言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可是周恩來終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啊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四、拓展文字

1、閱讀拓展:其實周恩來不止這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跡,請同學們讀一讀後面的閱讀連結。並補充周恩來後來怎樣實踐自己的誓言。

2、那今天,你們將為什麼而讀書呢?

學生自由表達,師相機鼓勵,引導結合中國現狀。

[設計目的:拓展文字,聯絡自我。適當地拓展了人物,不僅豐滿了人物形象,也讓學生明白光立志還不夠,更要用實際行動去實現自己的誓言。讓學生明白讀書的真正目的。]

3、人物:體會周恩來的品質

4、寫法:體會過渡句、段的用法。

五、課後作業:

1、課後收集有關周恩來的故事,或熟悉的親人或小夥伴們的成長故事,為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2、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