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5篇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老師們在上課之前寫好教案之後是會讓自己上課的時候更輕鬆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5篇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賴的變數;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生活中有哪些變化的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數學的方法表示嗎?

(學生已經完成“課前準備”,選擇幾個學生回答)

2、師: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發生變化。如: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在變,我國的人均收入、生產總值等等都在變化,象這樣的會變化的量,我們都稱為變數。

3、師:象這樣的例子很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變化的量”。

設計意圖:學生預習後直接匯入新課,加深對“變化的量”的認識,尋找生活中的量的認識,引起新課的學習積極性。本環節的課前準備是要學生獨立完成。

二、進行新課,掌握變數。

1、請獨立完成導學案的“學一學”。

2、師:小組交流剛才的自主學習的內容。並確定中心發言人。

3、小組進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學生談群學體會:人的年齡和體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人的體重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教師小結。我發現(體重)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

設計意圖:課本呈現出第一幅情景圖,表格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清晰的瞭解年齡與體重的變化,能夠回答問題,發現年齡與體重的變化情況,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變化,學生先觀察然後回答問題。

(2)沙漠之舟

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課件出示:出示駱駝體溫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a、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資訊?

b、一天中,駱駝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d、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麼關係?

e、每天駱駝的體溫總是怎樣變化的?

教學意圖:通過教學第二幅情景圖,認識有關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識,拓寬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讀懂統計圖,回答問題,通過問題,發現規律。這是本環節的教學目標,學生對於折線統計圖的認識已有基礎。

3、蟋蟀與氣溫的關係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關係的情境圖。

b、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係嗎?

生:氣溫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溫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小結: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教學意圖:這環節學生理解蟋蟀的叫聲用關係式表示,大多學生通過書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關係式,個別不行的,就個別輔導。

三、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釐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2、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係式,可以表示為: 。

設計意圖:我在這一課的練習設計上,沒有太多的練習量,反而注重鞏固課本上的練習。由難到易,重質不重量,希望通過補充練習提高後進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部分學生的梳理知識。

四、全課小結,談談收穫。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象這樣相關聯的兩個變數,一個量總是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誰還能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裡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絡。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並能進行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為以後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並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後彙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釐米。

小組2:長60釐米,寬45釐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釐米 。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釐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彙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麼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釐米,1米=100釐米,1釐米=米,45釐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釐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釐米,6分米=60釐米,60釐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釐米,4分米=40釐米,4分米5釐米=45釐米,45釐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麼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於60釐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於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後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

(師每組發一張表格)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並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彙報:

小組1:數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後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絡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麼關係,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複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資料的活動,體會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儘可能多的獲取資訊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資料,繪製成複式條形統計圖。

重點:理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複式條形統計圖

問題:從統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問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是?

三、畫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

1、要有圖例

2、找好間距

3、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製圖名稱

四、完成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

你有什麼收穫?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篇4

一、 引

1、引入課題

師: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學習“觀察與探究”(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本節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課件出示)

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係,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絡和發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式思想。

二、學加導

師:明確了目標,請同學們藉助自學指導來完成目標。

自學指導:自學課本27頁,完成所提出的問題,並說說自己的想法。(先自學4分鐘,然後小組交流1分鐘。)

(一)學生自學:(先學)

師:好,開始。先自學2分鐘,然後小組交流3分鐘。

(二)彙報交流:(後教)

小組彙報,全班總結。

三、鞏固練習

(一)學生自學:(先學)

(1)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麼?|

(2)這節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係。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係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資料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麼規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二)交流訂正:(後教)

1.更正

師:學完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有錯的在小組中說錯的原因,不會的優生講解。)

2.討論

集體訂正。(學困生先說,優生糾正,學困生再說)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已接近尾聲,回顧本節課,你有什收穫?

國小北師大教案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2.體會於同伴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體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和遵守交通規則等日常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難點:

用語言表達物體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過程,培養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

遊戲激趣:同學們誰能告訴老師現在你們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出示畫面)

星期天,小明、小剛和小紅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認識路,只有一張圖,請大家仔細觀察勢掛圖,請大家仔細觀察掛圖,幫助他們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線。

組織學生彙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說一說

請大家算一算誰家離敬老院遠,誰家離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後,他們怎樣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組織學生彙報:引導學生說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現、再向南走20米;小剛向增走50米,再向東走30米。

二、問題探索

完成練一練第1題,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圖文:讀懂題意,獨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確定遊樂場的方法,在小組內說給同伴聽。

彙報交流。

設疑:如果在商場西20米處設停車場,用o標出,怎麼確定位置?你還可以確定哪些物體(景物)用適當的符號標出來,小組內說一說。

完成:練一練第2題。

出示尋寶圖,引導觀察,自由說一說小動物的尋寶路線。

學生彙報。

完成練一練第3題。

小兔送信,請你們幫他算算,從出發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組內討論:確定路線,再計算。

三、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4題。

請你說一說回家的路線,要求運用四個方向準確地表述。

把大家說的路線製成一幅線路圖。每小組指定一人說,其餘同學共同完成圖。

板書設計:

小紅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東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剛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