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優秀5篇

不管寫什麼學科的教案,我們都要先明確好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精彩的教案才能讓課堂更加的精彩紛呈,讓課堂更加有秩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優秀5篇,供大家參考。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優秀5篇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好朋友”的概念的意義。

2、學習觀察同伴的特徵並畫出來。

活動準備:

畫筆(蠟筆、彩筆)、8開圖畫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說說,誰是自己的好朋友,怎樣才是好朋友。

2、拿出圖畫紙,請幾位幼兒輪流上臺分別畫出老師的各部位。組合成老師的畫像。在這個過程中,可請臺下幼兒觀察老師的外形特徵,說說看:老師的臉是什麼形狀?眼睛長得怎樣?眉毛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3、請幼兒兩兩一組,互畫好朋友的像。

4、畫完後,請幼兒說出他對所畫同伴的讚美語:“(×××)是一個……的人。”教師幫忙寫在畫中。

5、將幼兒完成的作品張貼在教室的牆面,也可當作畢業典禮的牆面佈置。

活動建議:

發組時,如幼兒堅持多人同組,教師可提出一些大原則:如每一個人都要被畫到,畫時要能看到被畫者的正面。

活動評價:

1、能說出“好朋友”是什麼意思。

2、能畫出同伴的畫像。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並感知家人和諧親密的感情。

2.知道與家長外出時要緊握跟家長,不要亂跑。

3.瞭解走失後尋找家長的不同方法。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幼兒園行角色表演。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重難點:

理解故事情節並感知家人和諧親密的感情。

知道與家長外出時要緊握跟家長,不要亂跑。

活動準備:

?嘟嘟迷路了》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自主閱讀故事《嘟嘟迷路了》

——請幼兒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二)利用故事大書講故事,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的情節。

——嘟嘟怎麼會迷路的?。

——嘟嘟發現自己迷路了的時候是怎樣做的,後來呢?

——嘟嘟一路上經過了哪些地方?

——為什麼嘟嘟找到家人後又哭了呢?

(三)請幼兒說一說:哪些地方容易走丟?為什麼?怎樣避免和家人走散?

(四)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怎麼辦?

——請幼兒用畫畫的方式將自己的方法畫下來,老師避免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

——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在牆面上。

(五) 幼兒幼兒根據幼兒用書自主閱讀故事《嘟嘟迷路了》

1.請幼兒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利用故事書講故事,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的情節

(1)嘟嘟怎麼會迷路的?

(2)嘟嘟發現自己迷路了的時候是怎樣做的,後來呢?

(3)嘟嘟一路上經過了哪些地方?

(4)為什麼嘟嘟找到家人後又哭了呢?

(六)請幼兒說一說:哪些地方容易走丟?為什麼?怎樣避免和家人走散?

引導幼兒自由討論,請部分幼兒回答。

(七)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怎麼辦?

1. 請幼兒用畫畫的方式將自己的方法畫下來,老師避免配上簡短的文字說明。

2. 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在牆面上。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的亮點是這個故事的情節,比較接近我們小朋友的生活,所以小朋友們能在故事中,知道一些生活中的常識性的知識。

活動的不足:

開展本節活動時,我是讓小朋友們看自己的小書,來嘗試講述圖畫的故事內容的,因為,我們的孩子大都認識字了,所以,孩子們為了最先知道故事情節,所以,就沒有看圖猜測故事內容,而是隻接看字講述了故事。

活動再設計:若今天,再開展這一類的活動時,我將事先自制一個ppt,幫助孩子們觀察、猜測故事,這樣活動的效果會更好,孩子們的看圖講故事的能力也能得到鍛鍊。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篇3

典型經驗:

美術、能用多種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現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玩具準備:

棉布方巾衣服、橡皮筋或夾子、各色染料、臉盆、勺子、水。

遊戲玩法:

1、清水浸潤要染的布料或衣物後擰乾備用。

2、根據染法和活動人數,提前配好染料(25g染料可染10件衣服)。

3、方巾染色過程:

(1)將方巾疊成w狀長條再折成三角形;

(2)用木夾夾住三個角固定造型;

(3)戴上手套,滴染料;

(4)裝入密封袋放24小時;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乾。

4、t恤染色過程:

(1)準備t恤和扎染材料;

(2)從衣服中間抓起,旋轉;

(3)用皮筋固定造型;

(4)滴染料並放入密封袋存放24小時;

(5)清水漂洗,去掉浮色晾乾。

指導建議:

1、扎染的面積以及顏料的稀釋程度都會影響扎染效果。

2、5g扎染粉配置比1瓶60ml的水。

3、粉末裡新增固定色劑,無需再調配顏色。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 、通過嘗試活動感受音樂的強弱。

2 、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感受歌曲的樂趣,培養幼兒嘗試打擊歌曲的強弱節奏。

教學難點:

能夠使幼兒準確的演奏歌曲中的強弱拍。

教學準備:

知識準備:律動,幼兒已經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

鼓勵語:淅瀝瀝,嘩啦啦,小朋友表現頂呱呱。

物質準備:錄音機,大雨和小雨圖兩幅,各種樂器。

教學過程:

一、 開始部分

(一)、律動匯入

小朋友們讓我們放鬆一下自己的身體,做個律動吧!

導語:小朋友們春天來了,外面天氣真好,小草發芽了,大樹媽媽也開始變綠了。前幾天老師去旅行給春天拍了照片,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拍的照片吧!(出示圖片)

教師:圖片美不美啊?那小朋友們在圖片裡都看到了什麼呢?小朋友知不知道花草樹木都需要什麼才能長大呀?(水)水從哪裡來?(天上)是啊,看,外面現在就在下雨。小朋友們知不知道大雨是什麼聲音?(聲音大)小雨是什麼聲音?(聲音小)

總結:恩,這些花草樹木都需要雨水才能長大。大雨的聲音是嘩啦啦的,小雨的聲音是淅瀝瀝的。現在老師為大雨的小雨配上音樂。

二、 基本部分

(一)、聽歌曲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強弱力度。

導語:下面我們請王老師放音樂。(播放音樂)

(二)、試唱歌曲。

1 、提問:這首歌唱到大雨聲音怎麼樣?(聲音很響很大)小雨的聲音怎麼樣?(聲音很輕很小)

2 、導語:小朋友們回答的真好,那想不想學這首兒歌嗎?現在我們先請王老師先唱一遍,再帶小朋友們唱。

3 、教師:小朋友們學會了嗎?我們現在跟上音樂一起唱。

(三)、自由選擇動作、樂器來表示歌曲中的大雨和小雨的強弱變化。

小朋友們唱的真好聽,我們來鼓勵一下自己吧!

1 、導語:現在啊,小朋友們要用相應的動作把大雨和小雨表現出來。老師先來做一個示範,老師用拍手錶示大雨,用拍腿表示小雨。(因為拍手的聲音大拍腿的聲音小)現在哪位小朋友告訴老師你是用什麼方法來表示大雨和小雨的?(個別幼兒回答)

2 、教師:現在我們跟上音樂來表示一下吧!(播放音樂演奏)

3 、導語:小朋友們唱的可真好聽,我們的樂器寶寶都等不及要和大家一起唱了,小朋友們看這裡有許多的樂器寶寶,我們要用哪種樂器寶寶表示大雨,哪種樂器寶寶表示小雨呢?為什麼?(讓幼兒搖一搖,再選擇樂器。演奏 1 遍,交換樂器,演奏中注意突出強弱)

要求:當唱到“嘩啦啦”時,拿大雨樂器的小朋友演奏;當唱到“淅瀝瀝”時,拿小雨樂器的小朋友演奏。

(四)、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大雨和小雨的樂器寶寶,還學會唱“大雨和小雨”的歌曲,今天回家後把這首兒歌交給鄰居的小朋友們好不好啊?(下課上廁所洗手)

附兒歌:

?大雨和小雨》

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快快下。大雨嘩啦啦,小雨淅瀝瀝,嘩啦啦,淅瀝瀝,大雨小雨快快下。

線的大集合大班教案篇5

“盒中取小球”的取材來源於一個外教老師在各國兒童中間所做的一個類似團隊合作精神的小實驗,當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個實驗,我依稀覺察到了其背後所隱含的更多的一些教育價值,因此嘗試設計了大班綜合活動“盒中取小球”,目的在於通過操作遊戲,引導幼兒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從教案的設計,到精心準備,再到反覆修改,又經歷了學校的一課多磨,在集體觀摩和研討過程中,迸射出了一些思維的火花,逐步優化了活動的內容和過程,同時也讓自己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對好課的標準有了一些更清晰地認識。

首先,教學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落腳(迴歸)於幼兒的學習和生活,講究實用性和發展性。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

“盒中取小球”活動通過一個盒中取小球的小遊戲,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反覆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從而感知“有序”取球的重要性;接下來,活動採用圖片觀察和談話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關注幼兒園及身邊社會中的各種“有序”現象,如:幼兒園中需要有序上下樓梯,有序洗手入廁,有序勞動及完成作業;社會生活中人們有序上下車、馬路上汽車有序行駛、貨架上的貨物需要有序擺放、甚至門牌號碼中也隱藏著序,等等等等。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幼兒知識經驗獲得了梳理,並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提升,這時候,活動一個飛躍,將“有序”延伸到突發事件的逃生情景中,讓“有序”發揮其最極致的作用,讓幼兒瞭解在逃生的時候,講究“有序”能讓大家更快地獲得安全。

可以說“有序”在幼兒的學習和生活中到處可見,通過這個活動的組織開展,目的是讓孩子能更好的關注到身邊的這一社會現象,並自覺地去遵守和運用“有序”這一好辦法去好好學習和好好事情。整個活動,從探索盒中取小球的有效方法,到討論瞭解幼兒園和社會生活中各種“有序”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到最後的逃生模擬演練活動,始終都是以“有序”這一主線貫穿始末的。活動內容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迴歸於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服務於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促進幼兒社會性的長遠發展,因此這個活動是有著其積極的實用性和發展性意義的。

其次,活動以遊戲為抓手,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學會學習。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絡,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先說說領域定位。

“盒中取小球”的活動主要定位於社會領域,但也因其整合了遊戲,科學實驗,記錄等內容,所以體現了一個綜合性。

再說說組織形式。

幼兒園教育要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避免空洞說教。因此,“盒中取小球”活動以遊戲為抓手,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實驗,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若干個栓線的小球被放置在一個透明的加蓋盒子中,盒蓋上有一個只容一個小球進出的小洞,採用什麼方法能讓小球們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被取出來呢?遊戲操作集趣味性和挑戰性為一體,組織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情緒愉悅地投入到探索和討論中去,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最後說說幼兒的學習方式。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的組織實施探究過程中,教師始終堅持幼兒在前教師在後,操作在前引導在後的原則,創設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幼兒在問題情境中充分的討論交流,獲得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積累自主學習的經驗。

如: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了失敗和耽誤時間的狀況,教師就引導幼兒找找失敗的原因,再聽聽同伴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自己的操作方法,進行再嘗試再挑戰,最後體驗成功的喜悅。整個探究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孩子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不斷總結、更新、調整、完善著自身的經驗儲備,建構起新的經驗體系。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組織過程中,教師就是有意識地將分析和總結經驗的機會讓給孩子,幫助幼兒學會學習,提升學習經驗,從而逐步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方法和能力。

最後,綜合評價,關注細節和亮點。

關注一:活動層次是否清晰流暢、維度和難度是否恰當。

原始活動設計中活動的層次比較簡單,遊戲環節安排八人一組進行三次遊戲,記錄比較每次遊戲總時間,總結三次遊戲所用時間越來越少,表明速度越來越快;而經過研討修改之後,遊戲演變成六人一組先進行兩次對比遊戲,之後再合併成十二人一組,人數增加難度加大的同時,總時間不能增長,活動的難度、層次和維度獲得了提升;最後活動結束時,小球演變成了幼兒本身,全體幼兒參加緊急疏散演練,又將活動推向了一個新的層次和維度。漸進的層次和多維度的活動設計,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特點,更好地促進了其思維和能力發展。

關注二:活動材料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活動材料由玻璃瓶改為透明塑料盒,從透明塑料盒蓋的設計製作到盒蓋上小洞大小、強度牢度的把握和除錯,這些都是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先決條件。活動開展之前,動用了很多的想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獲得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另外,遊戲記錄表格也隨著遊戲方案的修改先後進行了多次的調整,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幼兒的學習活動 。

關注三: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教師的教學行為 。

活動開展過程中,幼兒的情緒是否愉悅,行為是否積極主動,知識經驗是否獲得拓展和提升,這些都是評價好課的基本條件;另外,教師在組織過程中的語言是否準確精練,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恰當有效,這些也都是評價好課的標準所在。

標籤:大班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