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7篇

寫教案其實也是可以體現我們老師邏輯思維能力的哦,教案在書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強調講授內容要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物理國中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7篇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1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麼?(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著讓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並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後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麼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牆後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後划水,人為什麼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後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划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麼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後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麼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啟用學生思維,並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於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麼?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麼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例項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著麵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於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後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一切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的。

2.能認識浮力產生的原因。

3.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

4.能認識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重難點

重點:決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運用實驗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產生的原因。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提出問題:1.船為什麼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麼?

板書:第二節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學習目標

課件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觀看。過渡語:看完了沒有?

二、先學

(一)出示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本p49----p52內容,要求邊看、邊劃、邊記。

1.看課本p49圖10.1-1回答,什麼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據圖10.1-3總結浮力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3.看演示實驗:測量鋁塊浸沒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學會利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出浮力的大小。

4.看課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與哪些因素無關?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生自學教材

老師巡視,瞭解學情,掌控學生高效學習,時間到,問完成的請舉手?

過渡語:合上書,獨立完成自我檢測

(三)自學檢測反饋

要求:6分鐘完成自學檢測題目,要求書寫認真、規範。讓四個小組的基礎較差的同學到黑板完成,書寫成績和題目成績記入小組量化,要求書寫認真、規範。

1.鴨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鋼鐵做的輪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說明水對他們有xxx力。

2.你遊過泳嗎?當你的身體浸入水中體積越大,你會感覺到水給你向上的託力xx這個水對你向上的託的力其實就是xxx力。再比如,我們從水中抬起一個石頭要比在空氣中抬起感覺要xx(“輕”或“重”),這些事例都說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水的xx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樣的xxx,它與重力方向xxx。

4.如果用測力計測出銅塊重為1n,將銅塊沒入水中,測力計的示數變為0.87n,銅塊受到的浮力是xxx。

5.浮力產生的原因是xxx。

三、後教

(一)展示交流,統一答案

先交換學案,然後更正。2分鐘時間讓發現問題的學生到黑板上用紅筆更正,提出先學中未解決的疑惑,小組或全班討論解決。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實驗設計,小組長組織進行探究實驗,展示交流,老師給予即時評價。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探究2浮力產生的原因:xxx。

實驗:將一去掉底的礦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蓋,向瓶中加入水,可觀察到乒乓球xxx(會不會上浮),因為乒乓球下底部沒有受到壓強作用。xxx將瓶蓋蓋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觀察到乒乓球xxx(會不會上浮),此時乒乓球受到xxx力的作用。

分析:蓋上瓶蓋後,向瓶內加水,乒乓球在水中上下表面所處的深度xxx,所以上下表面所受的液體壓力不同,下表面所受的向上的壓力xxx上表面所受的向下的壓力,這個壓力差就是浮力。

結論:浮力產生的原因是

(三)同學總結,調查學情.

四、當堂訓練

(一)過渡語

請同學們合上課本,完成學案訓練題。10分鐘完成。

(二)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1.彈簧測力計下掛一石塊,下列情況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最小的是()

a石塊在空氣中b石塊在水中c石塊在酒精中d石塊在鹽水中

2.某同學將一金屬塊輕輕放入盛滿水的燒杯中,當它浸沒在水中後,溢位了重3n的水,如果將該金屬塊浸沒在鹽水中則受到鹽水的浮力將3n。(填“>”“=”或“t;”)

3.一金屬塊在空氣中稱重27n,把它全部浸沒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17n,則該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三)展示答案,學生交換批閱,小組長檢查小組互評,老師瞭解學情

(四)學生根據學習目標總結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3

一 教學目的:

1 讓學生明白什麼叫做浮力。

2 浮力的計算問題。

二 教學重難點:

1 阿基米德定律的由來及其科學性。

2 如何解決浮力的計算問題。

三 教學過程:

1 引入:讓學生說說,在準備洗澡的時候,把自己泡入浴盆的時,水是怎樣滿溢位來的?

2 讓學生看書,實行先學後教的理念。

3 阿基米德定律的學習。

老師進行解釋:浸在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量。這個定律也適用於氣體。它的公式是:浮力= 液體比重乘以排開液體的體積。 當物體全部浸入液體中的時候,被排開液體的體積等於物體的體積。當物體浮在液麵,也就是說只有一部分浸入液體的時候,被排開液體的體積等於浸入液體那部分物體的體積。當物體浸入水中的時候,由於水的比重為1克/ 立方厘米,所以浮力數值等於排水量。然後告訴學生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比重計及潛水艇的物體浮沉的例子。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4

學習目標

1.知道自然界中熱侍導的方向性。

2.初步瞭解熱力學第二定律,並能用熱力學第二定律解釋第二類永動機不能製造成功的原因。

3.能用熱力學第二定律解釋自然界中的能量轉化、轉移以及方向性問題。

學習重、難點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用定律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師生討論

知識連結

1.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內容:。

2.機械能能否全部轉化為內能,那麼內能能否全部轉化為機械能?舉例說明

學習過程

用案人自我創新

[自主學習]

1.閱讀p56思考與討論提出的問題,體會熱傳導的方向性。說說你對一切與熱現象有關的巨集觀自然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這名話的理解。

2.熱機是一種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熱機包括熱源、工作物質、冷凝器幾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為:熱機從熱源吸收熱量q1,推動活塞做功w,然後向冷凝器釋放熱量q2。

思考:熱機的效率能否達到100%,為什麼?

3.第二類永動機:

只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引起其它變化的熱機。根據你所瞭解的知識,第二類永動機可能研製成嗎?說說你的理由。

4.熱力學第二定律

(1)兩種表述:

①(這是按照熱傳導的方向性來描述的)。

②(這是按照機械能與熱能轉化過程的方向性來描述的)。

說明:

(1)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表述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聯絡,然而實際上它們是等效的。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是它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的巨集觀過程的方向性,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巨集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3)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區別:

[例題與習題]

[例1]下列哪些過程具有方向性()

a熱傳導過程

b.機械能向內能轉化過程

c.氣體的擴散過程

d.氣體向真空中的膨??

[例2]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並把它全部用來做功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b.沒有冷凝器,只有單一的熱源,能將從單一熱源吸收的熱量全部用來做或,而不引起其它變化的熱機是可能實現的

c.製冷系統將冰箱裡的熱量傳給外界較高的溫度的空氣中不引起其它變化

d.不可能使熱量由低溫物體傳遞到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練習1]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熱機中燃氣的內能不可能全部轉化成機械能

b.電流的能不可能全部轉化成內能

c.在火力發電機中,燃氣的內能不可能全部變成電能

d.在熱傳導中,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給高溫物體。

[例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第二類永動機和第一類永動機一樣,都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

b.第二類永動機違背了能量轉化的方向性

c.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恆的,所以不用節約能源

d.自然界中的能量儘管是定恆的,但有的能量便於利用,有的能量不便於利用,幫要節約能源

[例4]關於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熱力學第一定律指出內能可以與其它形式的能相互轉化,而熱力學第二定律則指出內能不可能完全轉化成其它形式的能,幫這兩條定律是相互矛盾的

b.內能可以全部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只是會產生其它影響,幫兩條定律並不矛盾

c.兩條定律都是有關能量的轉化定律,它們不但不矛盾,而且沒有本質的區別

d.其實能量守恆定律已經包含了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5

知識目標

(1)瞭解什麼是凸,什麼是凹;

(2)知道凸的會聚作用和凹的發散作用;

(3)知道凸的焦點、焦距和主光軸;

(4)知道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各種,觀察凸和凹對光的會聚作用和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會注意觀察事物的本質特徵,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通過對如何利用凸產生平行光的討論和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冰對準陽光取火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教育,激勵學生為振興中華努力學習。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介紹了什麼是凸、凹、薄、的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及對光線的作用等知識,這些知識既是有關的基本知識,也是後面學習凸成像的準備。教材對主光軸、光心講得很簡單,僅使學生認識就行了。本節重點是講述凸對光的會聚作用,凸的焦點、焦距。對凹也講得比較簡單,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凹對光的發散作用。關於凹的虛焦點,可略講。

教法建議

本節教法應以實驗法為主,輔以啟發式教學法和討論法。應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討論分析實驗結果。

教學設計示例

一、難點分析

1、凸和凹對光的作用

講解凸和凹對光的作用,除按照教材要求進行實驗,通過實驗取得豐富的感性知識外,還可以利用光的折射的初步規律,參照下圖來進行分析。當一條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由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光進入玻璃以後又從玻璃射入空氣中,發生第二次折射,這時折射光線將遠離法線折射,兩次折射的折射光線都由玻璃三稜鏡薄的位置向玻璃三稜鏡厚的部分傾斜,因此可以分析出凸對光會起聚作用。

2、正確理解會聚和發散

凸對光的會聚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凸以後會變得收攏些,但是並不意味著一定會聚於一點。如下圖所示,以s點發出的光是發散光束,光經過凸折射後仍是發散的,並不能會聚,凸在這裡的作用只是減弱了它的發散程度。

凹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表明光通過凹以後會更散開一些,但是散開不一定不能會聚,如下圖所示,從左側來的兩束光由於凹的作用沒有在s點會聚,而是在s會聚,它減弱了入射光的會聚程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當判斷對光束是起會聚作用還是發散作用時(或者根據給定的光束判斷的種類),一定不能僅僅依據折射光是否能會聚於一點來判斷的作用或種類,而應當對摺射光束與入射光束進行比較,再依據前邊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學生活動設計

1、觀察凸和凹。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2、通過實驗,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對光有會聚作用,凹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和凹,觀察各種形狀的凸和凹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

再分析不同類別的有什麼不同特徵。

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的截面圖,

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哪些是凹。

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臺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正對著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鐳射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一些例項瞭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4.通過使用天平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質量的單位以及換算;

2.學習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用具】

大水泥釘、小水泥釘各一枚,訂書針一錠,天平。

【教學過程】

引導討論:

(1)一根大水泥釘與一根小水泥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鋼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鋼的量不同)

(2)一根訂書針和一錠訂書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相同材料構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於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質量的概念

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質量的單位

(1)講解:

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補充:生活中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2)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及小資料的講解。

一隻蘋果的質量、你身體的質量、

一袋方便麵的質量、一隻雞蛋的質量

物理國中教案模板篇7

課前準備:

一、教學設計:

昇華和凝華是自然界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物質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變的過程,但我們的同學們,對這種轉變的過程和轉變過程中的吸放熱情況並不非常熟悉,而且也很難直接觀察到,因此要掌握好這一節內容,我們可以在實際教學中把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過程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活動的過程。

二、具體步驟:

(1)佈置同學們課前複習歸納。

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三態是固態、液態、氣態,固體和液體之間的轉化、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轉化都已學過,通過對已學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提高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讓同學們自覺體會和產生固態與氣態之間是否會轉變的疑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求知的慾望。

(2)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

佈置學生通過上網、查閱圖書,收集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弄清人工降雨的常用方法、使用材料和原理等。通過對課外知識的閱讀,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3)觀察生活中的現象。

在學習了前面關於固態和液態、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物態變化之後,觀察日常的生活中有沒有固態與氣態之間直接轉化的過程,並做好記錄、與同學進行交流和探討,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最後在課堂上引導同學通過小組活動完成課本中設計的實驗,並通過實驗歸納課本中的重點知識。同時,再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一些前面討論的現象和問題。然後,對學生收集的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並給予一定的評價和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叫昇華,什麼叫凝華。

2、知道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

3、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昇華、凝華現象。

4、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慾望。

5、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教具、學具、實驗儀器:

1、學具:收集的文字資料、實物、圖片。

2、教具:實物投影儀、照片、鐵架臺、燒瓶、酒精燈、細線、碘

五、教學重點、難點:

1、知道昇華、凝華現象及它們各自的吸放熱情況。

2、解釋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

3、瞭解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六、課前學習的內容:

1、歸納前面所學的物態變化並瞭解其吸放熱的情況。

2、查閱有關人工降雨的資料,瞭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態變化情況。

3、觀察生活中的物態變化,瞭解那些發生在固體和氣體之間的。

4、與同學交流觀察學習的情況並提出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並做適當的記錄整理。

教學過程:(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學指導、學生活動)

一、複習引入(3分鐘)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有關自然界中物質狀態及其變化的情況。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回憶和歸納。

1、自然界中的物質常見的存在狀態主要有哪些?

2、發生在固態和液態之間的轉化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3、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屬熔化?哪些屬於凝固?

4、發生在液態和氣態之間的轉變過程分別叫什麼?吸熱還是放熱?

5、汽化的兩種方式是什麼?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6、那麼我們來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態與氣態之間能否轉變呢?舉例說明。

學生1答:固態、液態、氣態。

學生2答: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3答:如冰化成水、鐵變成鐵水等是熔化;水結成冰、油變成固態油脂、蠟燭油變硬等是凝固。

學生4答: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是一個吸熱過程;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是一個放熱過程。

學生5答:蒸發和沸騰它們的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熱。不同點:溫度條件不同;發生地點不同;劇烈程度不同。

學生6答:能;如:衣櫃中的衛生球變小冰凍的衣服幹了;冬天的雪人變小了;雪花的形成等。複習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整理歸納知識的能力。老師要幫助學生整理糾正一些不正確的答案。

二、教學過程(35分鐘)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

1、先裝置好實驗儀器

2、觀察瓶中碘的變化並做好記錄。

3、移去酒精燈,然後觀察瓶中的變化。

4、棉線上析出的碘像什麼?

5、下面我們來歸納一下活動中發現的一些現象。

(1)碘是怎樣變成氣體的?

(2)什麼是昇華?

(3)昇華時我們必須給碘加熱,這說明這是一個什麼過程?

(4)什麼叫凝華?它吸熱還是放熱?

6、課前同學們收集的物態變化中,哪些是昇華?哪些是凝華?

學生活動:在錐型瓶中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懸掛一段棉線,用酒精燈微微加熱。學生觀察:瓶底有紫色的碘蒸汽冒出,但沒有看到液態的碘。學生觀察:瓶中紫色的碘蒸汽消失,瓶中細線上出現針狀碘固體,非常漂亮。

學生1答:像雪(人造雪)

學生2答: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學生3答: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昇華。

學生4答:吸熱學生答: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它是一個放熱過程。

(說明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教會學生如何記錄實驗現象。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歸納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小結(7分鐘)

四、作業佈置、教師引導:

1、同學們在課前收集了有關人工降雨的一些資料和圖片。下面請同學們分別交流。

(1)在這種方法中涉及哪些物理原理和現象?

(2)人工降雨的第二種方法是什麼?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3)人工降雨的第三種方法是什麼?又涉及哪些學過的知識?

2、除了人工降雨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昇華、凝華,它們幫助人們解決了哪些問題?

1、學生歸納總結本課內容。

2、歸納出物態變化的網路圖或迴圈圖。

(1)食物保鮮

(2)舞臺製造白霧

(3)利用衛生球除蟲

(說明活動鼓勵同學們質疑、提問、補充,提高學生合作學習和多向思維。老師提一些問題讓學生解決或有的同學不太清楚的問題請學生幫助解決,使學生體會成功和幫助人的喜悅。培養學生聯絡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另外,通過對日常現象的觀察和比較,使同學們體會到生活、物理、社會的關係,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服務的欲)

板書設計:

昇華和凝華

一、活動:

1、過程

2、觀察、記錄現象

3、結論

二、昇華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

凝華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

三、昇華吸熱凝華放熱

四、生活中的昇華、凝華現象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