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班球的教案模板7篇

教案的書寫對我們的幫助是有目共睹的,需要端正自己的心態用心對待,只有把教案寫好,教學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中班球的教案模板7篇,感謝您的參閱。

中班球的教案模板7篇

中班球的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有關性質及用途

2、讓幼兒萌發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3、讓幼兒在創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純淨水、電子圖片(乾旱缺水、地球、沙漠、節水圖示)

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

師:學前班的小朋友,小馬老師聽說你們特別棒,會猜好多的謎語,所以今天小馬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謎語,小朋友們來猜一猜,看誰是最聰明的小寶貝。

(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得請他來。——水)

師:小朋友太聰明瞭,一猜就知道謎底是水。那水是什麼樣的,誰來說一說?(拿一杯純淨水讓小朋友觀察)

師:小朋友們說的真好,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透明的一種液體。並且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離不開水,我們能用水來做許多的事情,它有許多的用途,那小朋友現在互相討論一下水都有哪些用途?互相說一說,然後把你們知道的用途告訴老師。

幼:喝水、洗臉、刷牙、洗澡、洗腳、做飯、洗菜、洗碗、拖地、澆花……

師:哇,水有這麼多的用途,在我們生活中這麼重要,那我們生活中能不能離開水呢?沒有了水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給幼兒展示乾旱缺水,群眾排隊取水、土地乾裂、禾苗枯死圖片)

師:這是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情?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幼:土地裂開了,禾苗枯死了,人們沒有水喝了

師: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幼:沒有水

師:那你們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張圖片(展示地球、沙漠圖片)

師:地球上藍色的都是海洋,黃色和綠色的事陸地。那這樣是不是說明我們就有用不完的說呢?在回答老師問題之前,先來觀察一下這兩杯水有什麼不同,再來嚐嚐這兩杯水。

(一杯白開水、一杯濃鹽水給兩組小朋友品嚐)

幼:(嘗白開水)和平時的水一樣

(嘗濃鹽水)很鹹,不好喝

師:我們地球上的水,多數是海水,但是鹽濃度太高我們不能直接飲用,我們能喝的是淡水,也就是我們平時喝的水。但是就這些僅有的淡水,好多還被人們汙染了。我們來看這些圖片,這些誰還能再喝嗎?(水汙染圖片)

幼:不能,水被汙染了,水都髒了,不能喝了,小鳥、魚、蝦都死了。

師:淡水被汙染了就成了髒水,就不能再喝了。而且被汙染的水裡遊好多的細菌和有毒物質,水裡的小動物也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要怎麼做?

幼:節約用水,保護誰資源,不往水裡亂扔垃圾。

師:對,說的很正確,既然我們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有限,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

幼:節約用水,保護水

師:那我們平時怎麼做才能節約用水呢??

幼:洗手時把水龍頭開小、在幼兒園不玩水、養魚的水澆花……

師:小朋友們說的太好了,想到了這麼多節約用水的辦法。但是如果別人忘記了去節約用水,我們應該怎麼去提醒他們呢??

幼:做節水標誌

師:說的太好了,那我們現在一起來做節約用水標誌來提醒大家都來節約用水把!

活動反思

在開展節約用水活動中,幼兒興趣比較濃厚,這個問題貼近幼兒實際生活,通過看圖片知道水的用途有很多,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我們人也需要水,沒有水我們沒辦法生存,讓幼兒知道浪費水是不可以的,如果每個人都浪費水、汙染水,有一天我們就會渴死、餓死,激發幼兒節約用水的願望。但設計的課堂容量大,牽扯的知識點多,因而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有趕的現象。在上課時教師語速過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表情不夠豐富,與幼兒互動時親和力不足,在以後教學過程中徐注意改進。

中班球的教案篇2

清明節的風俗很多,一般的人們會放風箏、插柳等,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清明節盪鞦韆,盪鞦韆大家都知道吧?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學會盪鞦韆,並認識清明節盪鞦韆的意義,讓清明節的意義更深入孩子的內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鍊幼兒的平衡能力。

2、讓幼兒瞭解鞦韆的來歷。

活動準備: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鞦韆,“熊貓盪鞦韆”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盪鞦韆”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清明節)

“節日裡,動物園裡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遊戲,它們在幹什麼?”(盪鞦韆)

2、介紹鞦韆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鞦韆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後來演化為鞦韆活動。

3、介紹鞦韆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盪鞦韆。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併攏,並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後邊將鞦韆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一路縱隊站在一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 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盪鞦韆”。

畫出小猴盪鞦韆的各種姿態。

總結:鞦韆,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盪鞦韆的活動。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

中班球的教案篇3

設計意圖:

在進行“我們的身體”這個主題活動時,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長大、長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的說自己小時候的衣服現在穿不上了,有的說現在能夠到以前夠不到的東西了。於是,我有意識地投放了量身高的測量紙,結果孩子們很感興趣,關於自己長大、長高的話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我覺得有必要開展一次集體活動,讓孩子們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體驗成長的快樂。同時,我把比較高矮及排序的數活動整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和同伴量一量、比一比,積累一些比高矮的方法以及按高矮排序的方法,進一步體驗長大的快樂。我還通過做遊戲、欣賞散文等多種方式,萌發幼兒想長得更高的願望,努力實現整合的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的發展。

目標:

1.用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體驗自己在長高,併為自己在長大而高興。

2.樂於與同伴分享和交流,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成長的樂趣。

準備:

幼兒收集有關證明自己在長高的資料,實物投影儀。

過程:

一、交流分享

1.現在你們上中班了,都說自己長高長大了,請問你們是怎麼發現自己長高的呢?(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適時小結和提升,並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相關資料,讓幼兒體驗長大的自豪感。)

2.你們有的高,有的矮,比一比到底誰高誰矮好嗎?

二、比高矮

1.幼兒自由結伴比高矮,並說說誰高誰矮。

2.你們是用什麼方法比的?(幼兒介紹比高矮的方法:背靠背、面對面、眼睛看、看參照物等。)

三、遊戲:排排隊

1.想不想和更多的朋友比?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排排隊的遊戲,看看誰最高誰最矮。

2.請5名同伴比高矮並按高矮排隊。討論:誰最高?誰最矮?某某小朋友是高還是矮?(原來高和矮是比出來的。)

3.分小組比高矮。

四、產生想長得更高的願望

1.你們喜歡高還是喜歡矮?

2.請幼兒欣賞散文詩《長高》(見附)。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使自己長得更高?

附:

我剛生下來的時候,只有小老鼠一般高,後來我和貓咪一般高。現在我比企鵝還要高,將來我會像斑馬一般高。慢慢地我會像長頸鹿一般高,也許最後我會比恐龍還要高。

媽媽說我在做夢,爸爸說我在吹牛。我不是做夢也不是吹牛,我真的是這樣想,想起來就覺得快樂。

爸爸媽媽,讓我想想行嗎?

中班球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母親的艱辛,能用實際行動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

2、知道母親節的來歷,能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達。

活動準備:

切好的蘋果橘子若干、紙巾、盤子、牙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今天劉老師把你們的媽媽請到班上來做客,你們應該做什麼呀?(歡迎)

師:那你們知不知道為什麼我要把你們的媽媽請來做客呢?

師:對,因為昨天是母親節,可是你們又沒上幼兒園,老師不知道小朋友們是怎樣給媽媽過的節,所以今天就專門把你們的媽媽請來過節了,你們高興嗎?那誰知道母親節是怎麼來的呢?你們想聽母親節的故事嗎?

二、聽母親節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節日來歷

1、有表情地講故事。

最早的母親節只有希臘才有,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神的母親過母親節。後來母親節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八月一日那一天作為母親節。在這一天,在外面上班的人都會回家,給他們的媽媽帶上一些小禮物,做一些讓媽媽高興的事情。

現在的母親節是美國的一個叫安娜的人創立的,因為她想到她的媽媽在生前為教堂服務了25年,非常的幸苦,於是想創立一個母親節,來感謝全世界幸苦媽媽們。為了實現這個願望,安娜寫了很多信給許多有名望的人,希望他們支援她創立一個母親節,最開始的時候沒有什麼理會她,但是她不放棄,最後她終於還是成功了,他們就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現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中國、日本等等40多個國家將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而且全世界還有130多個國家用他們的方式在給媽媽們過母親節。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節日來歷。

1)你們知道母親節是那一天嗎?

2)安娜為什麼想要給全世界的媽媽過母親節呢?

3)哦!媽媽們很幸苦,那你們的媽媽辛苦嗎?為什麼?

(幼兒先討論2-3分鐘,討論之後請3—4個幼兒從不同的方面訴說媽媽的辛苦)。

師總結:小朋友們說的真好,媽媽的愛是偉大的,媽媽是最愛我們的,天冷了及時給我們加衣服,生病了是媽媽一直守候在我們的身旁,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們,自己卻捨不得吃一點。上班辛苦,下班回家還要操勞,忙著做飯,忙著洗衣……聽了你們說了媽媽的幸苦之後,老師看到我們媽媽的眼睛紅紅的,溼潤了,此時此刻,媽媽是幸福的,也是甜蜜的。因為媽媽的辛苦沒有白費,小朋友們也同樣的深愛著媽媽。老師看到這一幕非常的感動,因為老師在聽你說到媽媽幸苦的時候,從你們的表情中發現,我們的寶貝們是特別心疼媽媽,這證明你們是很愛媽媽的,也很感謝媽媽為我們做了那麼多的事情。孩子們請起立,我們大聲的對媽媽說一聲:“媽媽我愛您!”

三、幼兒回憶昨天是怎樣給媽媽過節的

師:你們那麼愛媽媽,昨天就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你為媽媽過母親節了嗎?是怎麼過的?(鼓勵幼兒說得不同)

師:恩!小朋友做了很多的事情來為媽媽過節,但是老師看到個別小朋友紅著小臉,把頭埋得深深的,我知道他這次當了一個小馬虎,忘記給媽媽過節了。不過沒有關係,我知道你們還是很想給過媽媽母親節的,今天老師把媽媽們都請到了現場,讓我們再為媽媽過一個母親節,好嗎?

三、親子游戲:我把幸福(平安)送給你

1、出示蘋果介紹它的象徵意義。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蘋果),小朋友真能幹,都知道它是蘋果,不過在這裡它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平安”。

提問:它的名字叫什麼呀?

2、出示橘子,介紹它的象徵意義。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又是什麼?(橘子),小朋友真能幹,都知道它是橘子,不過在這裡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幸福”。

提問:它的名字叫什麼呀?

3、激發遊戲興趣。

師:“平安”是我們每個人的希望,“幸福”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追求。孩子們,你們想把“平安”和“幸福”送給你們最親、最愛的媽媽嗎?(想)

4、介紹遊戲做法。

師:那現在請你們牽著媽媽的手,按組圍站成一個圈,小朋友都站在媽媽的右邊。小朋友把“平安”送給小朋友的媽媽,媽媽再把“平安”送給自己的孩子(小朋友說:我把“平安”送給—的媽媽,祝你一生平安,媽媽說:“謝謝你”,媽媽又把蘋果送給自己的孩子:“孩子我也把平安送給你,祝你一生平安”孩子接過蘋果說:“謝謝你”,又把蘋果送給另外一個小朋友的媽媽……你們那一組的每個人都收到了“平安”或“幸福”後,就和其他組交換送“平安”或“幸福”)

5、吃水果。

師:我們剛剛把“平安”和“幸福”都送給了媽媽,現在請你們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對媽媽說:“媽媽祝你永遠平安、永遠幸福,媽媽我愛你。”(擁抱完了之後)

師:看到媽媽的笑容,我知道此時此刻的媽媽心裡有說不出的甜蜜,說不出的幸福,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能感受到媽媽的辛苦,她們已經學會了愛你,疼你,關心你。從孩子們的臉上我也看到了她們的幸福,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會再讓媽媽那麼的操勞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孩子們你們看這是什麼?

師:對這是“平安”果和“幸福”果,那我們就把平安和幸福送到媽媽的嘴裡,讓媽媽甜在心裡好嗎?(和媽媽一起分享)

劉老師已經準備好了“平安”果和“幸福”果,就等著小朋友們喂到媽媽的嘴裡,讓媽媽高興高興好嗎?那我們趕快行動吧,媽媽們已經等不及了。

1)孩子在取水果的時候請家長靜靜的回到你的位子上坐好。

2)老師要看看那個小朋友讓媽媽吃得最高興。

2)吃完的家庭請小朋友把盤子放回到餐桌上,然後安靜的回教室。

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是結合母親節的家長開放活動設計的,可能因為有家長在的原因,孩子們在活動中發言非常積極,較平時比較內向的小朋友都會主動回答問題。在說到媽媽辛苦在哪裡時孩子們能有針對性的說一些語句,如:我媽媽每天要上班,還要給我煮飯洗衣服,所以媽媽很辛苦。通過說自己媽媽辛苦在哪裡後,孩子們還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媽媽的愛和感謝。媽媽們在活動中也很感動,因為他們看到了孩子的真的已經長大了能體會媽媽的辛苦。在親子游戲中孩子們還能主動要求害羞的媽媽們參加到遊戲中來。

中班球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想象含有橢圓形的物體,瞭解橢圓形的外形特徵。

2、嘗試在橢圓形上新增線條或圖形,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熟悉的物體。

3、樂意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建構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含有橢圓形的物體。

物質:簡筆畫作品、各色雪花片、音樂

活動過程:

1、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小朋友們,趙老師這裡有兩個圖形,誰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交流、討論,進一步感知橢圓形特徵。

(1)比較圓形與橢圓形的區別:

“圓形和橢圓形有什麼不一樣?”

(2)小結:橢圓形和圓形不一樣,它比較扁。

3、想象、交流,拓展對含有橢圓形的物體的認識。

(1)出示簡筆畫作品,相互交流:

“昨天,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在橢圓形上添畫,變出了許多有趣的東西,誰願意向大家介紹你變了什麼?是怎麼變的?”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在橢圓形的什麼位置添畫的?添畫了什麼?變成了什麼?

(2)小結:我們用畫筆在橢圓形上添畫上直線、彎線,還有圖形,橢圓形就有了變化,真有趣!

(3)欣賞ppt,拓展經驗。

“還有許多東西里也藏著橢圓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4、幼兒建構,教師觀察、指導。

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建構,積極思考,努力完成作品。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大膽新增、建構表現不同的物體。提醒能力弱的幼兒使用半成品。

5、展示作品,評價。

(1)介紹作品:“你插了什麼?你是怎麼插的?”

(2)小結,表揚積極動腦動手的幼兒。

延伸:在區域活動中進一步想象建構完成作品,發展創造力。

中班球的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春天》這首歌曲,流暢的旋律塑造了美麗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兒通過學習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也突出了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絡。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地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通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通過演唱歌曲,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學習,幼兒感到很輕鬆。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引導幼兒發現美。

2.能夠藉助圖片的排列順序,理解記憶歌詞。

3.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唱歌的快樂,感受春天的美麗,熱愛祖國大自然。

4.隨歌曲旋律唱出來。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春季特徵的知識經驗。

2.自制與歌詞相匹配的課件圖片。

3.《春天》、《郊遊》的音樂。

活動過程

1.以遊戲的形式引出課題: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你們看誰來了?教師分別做柳樹迎風飄,小燕子飛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一猜。通過師生互動,讓幼兒知道春天來了,柳樹發芽了,小燕子飛回來了,春天的陽光很溫暖等,讓幼兒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出歌詞。

2.依次出示課件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 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春天來了,誰飛回來了?小燕子是一隻什麼鳥?(報春鳥)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幼兒回答問題後,點出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歌詞。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中,幼兒想說、敢說,也幫助幼兒藉助圖片的排列順序,理解記憶了歌詞。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3.讓幼兒範聽歌曲。

(通過欣賞示範曲,使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美,引起幼兒想學唱歌的興趣。)

4.幼兒自我發現。結合課件圖片,師範讀歌詞,讓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引導幼兒思考:“歌詞裡說到了誰?”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圖片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記憶歌詞。

5.進行集體唱,分組唱,個別唱。

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現得非常好,誰願意到前面來演唱一下呢?(通過演唱,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體驗唱歌的快樂,鞏固重難點。讓幼兒自己表演,教師不僅檢測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兒這節的所學效果,真正讓幼兒收益,學有所感,學有所用,鼓勵幼兒都敢大膽演唱。)

6.歌曲舞蹈創編。

教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唱歌和跳舞,那我們今天一起來給《春天》這首歌曲伴伴舞好嗎?(歌曲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歌詞的理解,並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引導幼兒發現美,使幼兒更加喜歡唱歌。)

7.活動延伸:

最後,聽著《郊遊》樂曲,帶領幼兒到室外繼續演唱美麗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這一環節中,可以讓幼兒創編歌詞,如:小蝴蝶飛來了,小青蛙醒來了等等。)

反思

音樂活動是我在教學活動中一直比較難以克服的一個教學領域,通過嘗試使用圖譜的方法,孩子們不僅能主動學習,而且學習的氛圍也變的輕鬆了很多,綱要指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

中班球的教案篇7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喜歡邊玩邊哼小調時;當孩子們不斷重複敲擊側耳傾聽敲擊時;當孩子們一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我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中班上學期的操作體驗材料中為孩子們配備了小樂器,色彩鮮豔、造型有趣的鈴鼓和小沙錘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玩弄著這個新鮮的玩意,在敲敲打打中體驗著快樂。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設計了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聽"、"辨"、"玩"、"奏"等有趣環節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也為孩子們進一步瞭解打擊樂器的音色有進一步的瞭解和興趣,為打擊樂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小樂器進行遊戲和演奏活動。

2.通過感知對比,嘗試聽辨四種樂器的聲音,並在遊戲和演奏活動中正確運用。

3.能看懂圖譜,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

4.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認識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熟悉樂曲《郊遊》。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若干。

(2)音樂播放器、帷幕、四種樂器圖樣標記。

(3)地面用彩色粘貼布置成田字格狀,分別貼上標記。

(4)樂曲《玩具兵進行曲》,樂曲《郊遊》演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引入

1.以與藏在簾子後面的小樂曲做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聽辨的興趣。

2.教師分別敲擊樂器,幼兒進行聽辨,並說出樂器的名稱。

二、聽辨樂器聲音,與小樂器做遊戲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與小樂器交朋友。

2.教師在幕後敲擊某種樂器,請幼兒辨別,判斷後站在貼有它標記的家中。

3.聽辨過程中讓幼兒自由交換手中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形式。

★先後敲擊某一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兩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三種樂器(根據幼兒接受情況而定)。

三、在音樂背景下,聽辨樂器並隨著音樂旋律敲擊樂器

1.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教師先後敲擊不同樂器,幼兒聽到那種樂器的聲音就演奏相同的樂器。

2.不停變換敲擊樂器的種類,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不同的樂器。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聲音相似的樂器。

★在音樂背景下,輪換敲擊和同時敲擊樂器。

四、看圖譜,合奏樂器

1.看圖譜,請幼兒根據圖譜上的標記為樂曲《郊遊》配伴奏。

2.進行打擊樂表演。

3.在演奏打擊樂《郊遊》中,引導幼兒理解和聽指揮進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動延伸:

1.繼續接觸有關符號、節奏、音符的遊戲活動。

2.投放多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聽辨出鈴鼓、碰鈴、沙錘、響板四種樂器的聲音。活動的難點是,能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並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目標定位是,聽辨能力是音樂中比較關鍵的能力,也是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各種遊戲,聽辨、區別樂器聲音,並嘗試在演奏活動中運用。在活動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四種樂器,涵蓋了高中低三個聲部,使得音色有所區別。

整個活動都圍繞和小樂器捉迷藏的遊戲情景,使活動充滿神祕感和情趣,活動中設計了田字格,使幼兒在有趣的佔格遊戲和器樂合奏中完成目標,實現寓教於樂,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節一:聽樂器聲音,猜樂器名稱(說出樂器的聲音特性,說說聲音像什麼?激發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提升對樂器音色的感知。環節二:與小樂器交朋友,選擇樂器玩聽聲音找家遊戲。(幼兒每人選擇一種樂器,聽到幕後的聲音就站到相對應樂器的家中(佔格)。這裡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從一種樂器單獨敲擊--兩種樂器同時敲擊--同時敲擊四種樂器。幼兒在過程中不斷與同伴交換樂器,體驗各種樂器聲音性質的不同。環節三:在音樂背景下,迅速聽辨樂器並有節奏的隨著音樂敲擊。(在第二個環節上難度有所提升,不光要聽辨樂器音色,更要聽樂器旋律和節奏。)環節四:看圖譜,合奏樂器。(提升經驗,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開展,孩子們在"聽"、"辨"、"玩"、"練"等有趣環節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