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比與尺教案推薦8篇

我們在寫教案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任務,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寫教案之前,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比與尺教案推薦8篇,供大家參考。

比與尺教案推薦8篇

比與尺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美詞句並積累。

4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薰陶。

三、教學過程

預習探究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裡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瞭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遊記散文,選自於《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摘抄下來。”

合作交流

(三)根據“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品讀體驗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裡,由高到低。表現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描繪聲音、描繪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鞏固延伸

(五)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徵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有兩點做得不夠讓我滿意。一是學生在抓住重點語句表達的時候,語言組織得不夠流暢,用詞不夠優美。二是學生在朗讀技巧的掌握上還存在差距。這是我在以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努力去培養學生的兩個方面。

比與尺教案篇2

一、教學設想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側重於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薰陶;後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於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二、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字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二)教學側重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敘事之間的相互關係。敘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敘事服務於人物特點。

(三)課堂預設

1、新課匯入

說說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2、研讀老王之苦

(1)隨機朗讀(14)自然段;

(2)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設計說明]

先結合匯入

討論老王生活之苦:職業蹬三輪

身體殘疾

生活塌敗小屋

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3、研讀老王之善

(1)默讀(522)自然段;

(2)討論老王的品質:善良、樸實

[設計說明]

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字依據,通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敘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本文細節的傳神之處。可設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4、梳理我一家之善,領悟文字思想感情

(1)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在何處?

(2)討論:老王死後,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3)結論:呼喚周圍的人對苦人、弱者更多一份關愛。

[設計說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閒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2),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字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本文之後,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匯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設計說明]

聯絡文字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6、課後作業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區域性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並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1)聯絡課後第二題,舉例說明本課語言特色;

(2)歸納語言特點:簡潔、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1)舉例說明敘事特點;

(2)歸納敘事特點:瑣碎、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彷彿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瀰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1)典型習作(上節課後作業)投影閱讀;

(2)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3)修改各自上節課後作業。

6、選擇作業

課後練習三改寫或者我讀楊絳選一。

附板書:

苦:

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1、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善:善良樸實語言簡潔樸素

2、楊絳作品

真實震撼敘事瑣碎平淡

比與尺教案篇3

活動意圖:

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為了讓幼兒瞭解剪紙的藝術美,發揚了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了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剪紙》。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鍛鍊幼兒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幼兒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幼兒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瞭解民俗風情。

活動目標:

1、瞭解中國剪紙對稱的特點。初步嘗試剪紙,提高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對剪紙藝術的興趣。

2、體驗中國民間藝術的樂趣,提高對中國民間藝術的興趣和喜愛。

3、體驗剪出作品的成功與快樂。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紙、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 欣賞、討論。

1、 今天老師要介紹一個我們中國民間藝術給大家,我手裡的這個是什麼,你們知道嗎?看到過嗎?

教師:這是我們中國的剪紙藝術,我手裡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國所特有的民間藝術作品,人們總是在過年時或遇到喜慶的日子的時候剪窗花貼在窗戶上。

2、 這個窗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有人看出來它有什麼祕密嗎?

教師:原來有的地方左邊和右邊是一樣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樣的,那麼我們把左邊右邊一樣的圖案叫做左右對稱,那麼上面下面一樣的圖案,就叫做上下對稱。

3、 那麼對稱的圖案要怎樣才能剪出來呢?誰來說說看?

二、 教師演示

1、 演示剪紙步驟

教師:將紙對摺再對摺,在三角形的每條邊上都畫上一個不同的形狀,沿著輪廓剪,最後開啟,美麗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 幼兒操作

幼兒操作時,要注意幼兒別把中心線剪斷,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提升、鼓勵多種對摺方法,剪出不同的圖案。

四、 展示欣賞

把幼兒作品貼在窗上共同欣賞。

活動延伸:

1、在手工區提供彩紙和剪刀,鼓勵幼兒繼續嘗試運用不同對摺方法剪出不同的對稱圖案的美麗窗花。

2、進一步學習對稱剪紙的方法,激發對中國傳統剪紙活動的興趣 。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活動的學習品嚐到成功的體驗和樂趣。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的參與度高,教學效果顯著,充分發揮了剪紙教學特有的魅力,激發了幼兒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使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領悟到中國民間藝術的獨特價值。活動中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評價過程中,取長補短,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創作熱情,對於培養幼兒創新精神和創造才能有很大的好處。鼓勵每個幼兒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讓幼兒瞭解體驗中國民間文化的設計與創作,培養了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尊重。同時弘揚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並進行教育。

比與尺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學會細心觀察大自然,培養其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學習並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寫景狀物,抒發情感。

三、學習並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課文描寫繁星的精彩語言。

教學方法

教師通過啟發、點撥等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實踐。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探究課文三次描寫看繁星的變化特徵。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匯入

師問:同學們,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呢?

學生暢所欲言後,教師匯入: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遙望星空後是怎樣的感受?

1.作者簡介。

2.背景介紹。

二、教師範讀課文

注意讀音及字形

搖搖欲墜(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討論: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美景,內在的順序是什麼?

討論明確:作者三次描寫繁星美景圖:

第一次是“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

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

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內在順序是時間順序。

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1.作者三次寫看繁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

討論後全班交流。

明確:“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

“三年前”在南京的“一個靜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佈的藍天”並且“認識了一些星星”,

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感受不同:“從前”的感受是“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產生情況和感受不同的原因:作者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感知也漸進細微深切。

2.我們能比較一下感受變化的特點嗎?

明確:作者第一次感受是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裡,第二次感受是彷彿和朋友對話,第三次感受是彷彿睡在母親的懷裡。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細緻,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越來越強烈,甚至還融入了對祖國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學的郵船上創作的此文,看星的情況可以從第三段寫起,那麼前兩個片段有什麼作用?

討論後明確:前兩次為“我”表達“愛星天”情感打下了鋪墊,起烘托作用。

五、拓展訓練

作者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人生閱歷都存在個性差異,那麼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定情境,然後要求學生寫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課時交流。

附板書:

繁星 巴金

情景感受

第一次密密麻麻回到母親的懷裡

(烘托)

第二次群星密佈朋友

第三次半明半昧睡在母親的懷裡

教學要點

學習運用聯想、想像寫景狀物,學習運用修辭手法進行語言表達。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展示上堂課“望星空”語文活動成果

全班範圍內,教師指名朗讀自己的小練筆(讓3~5名同學交流)。

學生評價後教師提出:將自己的描寫與巴金的描寫進行比較。

二、學生自主學習,讀作者描寫看星空的三個片段,並與自己的描寫比較,從中發現問題。

三、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師生共同探究

明確:

①作者在描寫物件時既寫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這就是運用聯想、想像寫景狀物。有的同學自己的描寫也有此特點。

②作者在描寫事物時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使語言形象生動,富有情趣,增強了感染力。

五、重點結合第三段品賞文章語言美

1.讀第三段,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出理由。

教師引導:從思想情感、語言表達、譴詞造句等方面去說理由。

比如:“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這句話以一個“懸”字形象地寫出了星星搖搖欲墜的情態。

“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作者以擬人的修辭手法來寫,不僅情趣盎然,而且飽含著對大自然的深深熱愛之情。

2.嘗試背誦第三段。

六、語文實踐

1.同學們看星空能產生諸多的聯想和想像,那麼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寫出來。要求學習巴金描寫事物的方法。

2.全班交流。

指名3~5位同學交流,並圍繞目標作評價。

比與尺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祕密。

2、幼兒通過實驗操作和生活聯想,發展其觀察力、探究力、說明性語言講述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重難點】

幼兒喜歡關於空氣的實驗活動,積極探究空氣的祕密。

幼兒瞭解空氣是無處不在、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知道空氣有助燃的作用。

【活動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幼兒僅僅瞭解空氣的存在,但不能全面瞭解空氣的特點,也不瞭解空氣與我們生活的聯絡,更不能夠用規範、準確、簡單明瞭的語言講述空氣的特點。

物體材料準備:幼兒每人提前收集一袋空氣、餐巾紙、一盆水、一個大的透明的缸、10個玻璃杯、10個塑料杯、10支蠟燭,課件ppt。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和實驗操作,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同時瞭解空氣的無處不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所以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激發幼兒探究空氣特點的慾望。

1、教師提問,幼兒交流分享。

師:我們小朋友每人收集了一袋空氣,請問大家是從哪裡收集的空氣?

師:除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那空氣還會藏在哪裡呢?

教師出示玻璃杯:杯子裡有什麼?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隨處可以收集到。

2、教師操作“杯子倒扣水中”實驗,幼兒觀察。

教師操作:將乾乾的餐巾紙塞入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著壓入水下,一會兒取出來,問“看看餐巾紙有什麼現象?”

師幼討論:杯中的餐巾紙依然是乾乾的?水為什麼進不了杯子?杯子裡有什麼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教師小結:空氣不僅存在於我們隨處可以收集到的地方,也藏在杯子裡。

3、全體幼兒操作“粉筆放入水中”實驗。

師: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杯子裡藏著空氣,哪裡還藏著空氣呢?

全體幼兒操作實驗。

師幼交流討論得出結論:粉筆裡也藏著空氣。

師:大家想一想,空氣還會藏在哪裡?

師:空氣在我們周圍,在杯子、粉筆、衣服、鞋子裡,還有田野

裡、天空中。許多地方都有空氣,請用一個詞語來描述空氣的存在。

教師小結:空氣是無處不在的。

(教師通過活動前引導幼兒隨處收集空氣並表述出其收集來源的環節,讓幼兒直接體驗並感受“空氣無處不在”,活動設計即巧妙又富有說服力。同時,教師在進行第一個“杯子倒扣水中”實驗時,鑑於幼兒的操作經驗不足便為其進行直接的示範與演示,這不僅保證且規範了實驗的準確性,也為幼兒接下來的親身實驗做好指導與鋪墊。)

二、觀察、交流、討論,使幼兒進一步瞭解空氣的特點。

師:空氣無處不在,那空氣是什麼樣子的呢?現在請看看周圍的空氣是什麼樣子的?

出示圖示

教師小結:原來空氣不僅無處不在,空氣還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

(教師在引導幼兒討論“空氣是什麼樣子的?”時針對幼兒表述經驗不足的實際,通過“摸一摸”“聞一聞”“看一看”充分調動幼兒感知覺,以此幫助幼兒理解與表達,這也體現了教師別具匠心的引導方式,最大限度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思維。同時,圖示的出示更加深了幼兒對於空氣特點的瞭解與認知。)

三、互動遊戲和實驗操作,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時全面瞭解空氣的用途。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明確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及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所以在此環節中運用互動遊戲、實驗操作,與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相結合,培養幼兒初步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我們知道了空氣無處不在、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氣體,那麼空氣有什麼用途呢?

1、“屏息10秒”互動遊戲。

互動遊戲:師幼一起閉緊嘴,捏住鼻子,屏住呼吸10秒。

師:大家剛才有什麼感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

總結得出結論:人需要空氣,沒有空氣,人會窒息而死。

出示圖片提示

師:除了人類需要空氣,誰還還需要空氣?

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

2、師幼分別操作“燃燒需要空氣”的實驗。

師:還有一種特殊的事物需要空氣,大家想不想知道?

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

師:蠟燭為什麼慢慢熄滅呢?用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空氣進不去,蠟燭就熄滅了。所以說明了誰還需要空氣?

得出結論:燃燒需要空氣。

幼兒分組做實驗,觀察火焰的變化。

師:杯子將燃燒的蠟燭與外界的空氣隔離,能使蠟燭熄滅,那如果我們家做飯時油鍋著火了,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可以將安全小知識告訴自己的家人,我們年齡太小,很危險,所以不能自己獨立操作。

(教師利用互動遊戲,使幼兒真實體驗到了空氣對人類的用途,接著引導和追問的方法,使幼兒自然而然地瞭解到動物和植物也需要空氣。教師還運用具體形象的圖示來表示火焰的變化,進一步培養幼兒初步的探究能力。最後教師還借用實驗來引導幼兒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充分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四、生活遷移

師:剛才提到空氣對於人類如此重要,可是請看圖片,由於個別人們垃圾亂堆亂放、大量砍伐樹木,汽車尾氣和工廠有害氣體排放,使我們的空氣被汙染,那我們應該怎樣做?

幼兒交流討論想法。

教師小結:希望大家成為環境小衛士,時刻提醒周圍人們保護我們的環境,相信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清新的環境裡。

(本環節教師通過圖片引導幼兒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巨大危害,激發其保護環境的意識,這也真正實現了科學活動“學以致用”引導其利用科學經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即科學服務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活動延伸】

1、幼兒每人拿一個塑料袋,到戶外收集空氣,放飛“風箏”。

2、將衣服、氣球、杯子、蠟燭、毛巾等更多的材料投放在區域中,幼兒可以自主操作,進一步觀察、探究空氣的祕密。

3、發放調查表進一步深入探索、瞭解空氣的祕密。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並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比與尺教案篇6

教學設想: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活動課,是國小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的第三課時《大家一起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針對學生好動的生理特徵,結合他們生活中的體驗,將教學內容活動化,以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中,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並進行創編等各項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享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同時讓他們體會到向目標出發時的愉快心情,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本節課首先讓學生熟悉並學唱歌曲,然後在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創編。為了激勵學生,特別設定了兩項獎項:最佳創意獎與最佳表演獎,並讓學生自主評選。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創編與彙報展現,使學生體驗歌曲的動感節奏,擴充套件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目標:

通過欣賞歌曲《大家一起來》,感受歌曲的動感節奏。在上一課時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創編一段韻律操,為下一課時的熱舞比賽做前期的準備工作。

教學重點:

感受歌曲的動感節奏,並創編一段韻律操。

教學難點:

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旋律特點,創編韻律操。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在舞蹈室按小組位置做好。

二、匯入: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流行音樂《大家一起來》。

播放歌曲。

請同學們邊聽邊體會歌曲的情緒。

聽後,提問:“誰來說說歌曲的情緒?”

三、再聽。

邊聽邊輕聲跟唱。體會歌曲由幾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旋律有何特點?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生答,師小結。

四、跟錄音輕聲學唱歌曲。

五、小組創編一段或全部韻律操。

同學們學的可真快!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分小組為歌曲創編動作。我們在創編動作時,要符合歌曲的特點,既有輕快活潑的動作,也要在優美的動作,但主題動作不宜過多。可以每一個樂句編一個動作,重複的部分,可以編一樣或稍加變化的動作,我們課本中的插圖,可供大家參考,可以學一學,隊形要有簡單變化,在結束時建議可以擺一個造型。

這次創編活動,老師設了兩個獎項:最佳創意獎,最佳表演獎。同學們,有信心拿到這兩個獎嗎?好,大家自由活動,找一個適當的位置開始編排吧。

老師到各組指導。

六、小組彙報展現。

現在是我們的彙報展現時刻,注意,每組在彙報時,其他組的學生可以用歌聲為場上表演的同學加油,充當啦啦隊,為他們助威!在這裡,我還準備了一個特別獎——優秀啦啦隊獎。哪個組的歌聲最棒,就把這個獎頒發給他們,好不好?

七、評選。

同學們剛才的表演非常精彩,各有千秋,連老師都非常佩服。可我們的獎項是有限的,現在我們每一項獎都由學生自主投票,同意哪個組為最佳創意獎的,請伸出幾個手指。------

八、頒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活動課,是國小音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歡快的舞步》的第三課時。

音樂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強調要加強“聽”、“唱”、“演”能力的培養,就是要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也就是說要豐富學生情感的表現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演”即富有情感的肢體表現---律動、形體、舞蹈等方面的培養,由於多種原因而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以至現在的許多人在文娛活動中,唱奏有餘而表演見拙、不會運用肢體更好的抒發、表現內心的情感。21世紀音樂課程標準注意到這一問題,在教學要求中提出:“培養音樂表演興趣,有勇氣、有表情地獨自在眾人面前演唱或演奏……。創編出有表現力的表演動作或表演形式,邊唱邊表演,豐富歌曲的表現內容。”在教材中也安排了相當數量的表演內容,“歡快的舞步”這一教材,就是要通過教與學,讓學生在音樂的實踐中,培育學生的音樂韻律感和節奏感。

本節課,我運用了新的教育理念:一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一切為學生著想。課堂上我讓學生熟悉並學唱歌曲,然後在教師的指導與組織下,注重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創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的也有興致。為了激勵學生,課堂上還特別設定了兩項獎項:最佳創意獎與最佳表演獎,並讓學生自主評選。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創編與彙報展現,使學生體驗歌曲的動感節奏,擴充套件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培養訓練學生的節奏感、運動協調感等方面的能力。本節課我只起到了個引導的作用,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創編,以調動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發展了學生的表現與創造能力,學生在創編的過程中也體驗到了向目標出發時的愉快心情,享受到了學習音樂的快樂。

比與尺教案篇7

遊戲意圖:

對於幼兒來說遊戲就是他們生活和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現在的幼兒教育中更是注重以遊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活動,音樂遊戲的開展更加真實的體現了遊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遊戲經驗:

幼兒能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遊戲材料:

鋼琴、歌曲《豬八戒吃西瓜》光碟。

區域規模:

設一個區,5至6名幼兒。

遊戲指導:

1、幼兒跟隨鋼琴學唱歌曲,熟悉歌詞。

2、鼓勵幼兒創編動作,進行表演,體會律動的滑稽幽默。

3、做律動時,歌詞可說白。

遊戲過程:

1、第一段:在唱到“大耳朵”時,幼兒將兩手放在頭上做豬耳朵狀。

2、第二段:在唱到“切西瓜”時,幼兒隨節奏做切西瓜的樣子。

3、第三段:在唱到”吃西瓜”時,幼兒將兩手放在嘴邊做吃西瓜狀。

4、第四段:在唱到“哎呦呦”時,幼兒倆手捂肚子做肚子疼狀。

活動反思: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模仿提高幼兒能力,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遊戲,它蘊涵著意味深長的教育內涵,一節好的音樂遊戲活動,是把娛樂、運動、學習融為一體,是有利於促進幼兒的各方面良好發展,讓幼兒玩得健康、玩得快樂、玩得有意義。

比與尺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探索溶解現象,進一步瞭解沙子的特點。

2.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鹽、沙子若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子每人2只,小勺人手一隻,玻璃缸一隻。

2.幼兒用書第4頁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瞭解和辨別兩種材料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樣東西,它們要和水一起玩遊戲,看看是什麼?

2.請幼兒一一辨認桌子上的鹽和沙。

二、感受鹽能溶解在水中

1.我們一起猜一猜。

教師:讓我們先來猜一猜,鹽放到水裡,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

2.鹽和水的遊戲。

教師:請你把一勺鹽放到杯子裡,用小勺輕輕地攪拌,一邊攪拌一邊看鹽在水裡的變化。

幼兒邊念兒歌邊實驗:“鹽巴一小勺,輕輕攪一攪,看一看,變化我知道。”

3.說說我的發現。

三、感受沙無法在水裡溶解

1.我們一起猜一猜

教師:現在先來猜一猜,沙放到水裡去,也會像鹽一樣不見嗎?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猜想,教師獎幼兒的猜想用簡單的.符號記錄在表格“?”欄中。

2.驗證猜想

教師:請你把一勺沙放到杯子裡,用小勺輕輕攪拌,一邊攪拌一邊看沙的變化。

3.說說我的發現。

4.教師也來試一試。

四、整理工作

師幼一起整理實驗物品。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