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科學擺教案推薦8篇

作為教學工作者寫教案也是我們大家必須掌握的技能,制定教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科學擺教案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閱。

科學擺教案推薦8篇

科學擺教案篇1

學習目標

觀察種子的生長,嘗試用圖畫記錄種子生長前後的變化。

活動準備

事先在小盆裡種植綠豆或蠶豆,種子長葉後,把植物移放在展覽區。

種植所需的材料,例如棉花、透明塑料杯、綠豆和水等。

“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製作)。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請幼兒到展覽區,幫教師拿取種著綠豆的小盆。

2、將幼苗帶土取出,與幼兒一起觀察幼苗的葉子、莖和根。

3、建議幼兒種植綠豆,向幼兒展示所需材料,並示範種植的步驟:

把棉花放在透明塑料杯的底部,然後倒入少量的水。

把綠豆放在溼的棉花上。幼兒在自己的塑料杯內種植綠豆。

4、請幼兒把綠豆帶回家中種植,並觀察和記錄它的生長情況。

教師也可讓幼兒在幼兒園進行種植活動。

5、一星期後,請幼兒把綠豆和“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帶回幼兒園,報告綠豆的生長情況,並分享種植的樂趣。

活動評價

能種植綠豆。

能完成“種子長大了”補充操作材料。

科學擺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方式:1冬眠.2換毛。3南飛。4儲存糧食。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2.通過看圖片,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理解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季節的關係。

活動準備:動物過冬圖片。青蛙、蛇、刺蝟、熊、螞蟻、老鼠、蜜蜂、雞、鴨、鵝、兔、羊、等圖若干。房子四座。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是冬天?

師:天這麼冷,我們穿的衣服有什麼變化?那你用什麼方法能讓自己變暖和?

師:我們小朋友可以通過運動、穿上棉衣、帶上手套、等方法讓我們變暖和,可是,許多小動物沒有棉衣、圍巾、空調、等,那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吧!

二、基本活動

瞭解冬眠的動物。

師:呱、呱、呱,誰來了?我們一起來問問青蛙是能怎樣過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樣過冬的?

讓幼兒說說青蛙是怎樣過冬的,教師解釋什麼叫冬眠。

師:還有那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請看大螢幕。

瞭解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

師:出示天鵝,這是誰?你要到哪裡去?

讓幼兒說說天鵝是怎樣過冬的?什麼時候鳥?看圖片

師:還有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他們不一樣?請幼兒猜一猜?

瞭解換毛動物,請看圖片。

三、互動

提問:冬眠動物有哪些?

換毛過冬的動物有哪些?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四、教師講故事動物過冬,在講故事時提問:故事中出現那些動物。他們又是怎樣過冬的?

儲存糧食的動物,請看圖片。

五,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小動物們都很聰明,相出好辦法來渡過寒冷的冬天,他們有的冬眠,有的換毛,有的南飛,有的儲存糧食。他們是能幹的小動物,其實,動物在每個季節裡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這也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方法,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要捕殺他,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為它們度過每個季節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科學擺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摺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係。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活動準備:

手工紙,形狀大小相同的積木若干,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手工紙,請幼兒說說它能幹什麼。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幼兒實驗

實驗一:

(1)教師請幼兒嘗試不用任何材料幫助,讓紙片站在桌面上。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2)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小結:改變紙片形狀就可以。

實驗二:

(1)教師請幼兒試一試,站起來的紙片能不能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請操作成功的幼兒講講他的經驗。對沒有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

實驗三:

(1)請幼兒繼續挑戰,讓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請紙片頂起最多的積木的幼兒介紹,為什麼他的紙片能承受這麼重的重量。

(3)教師小結:紙片圍成的圓柱體,它的粗細跟它的力量是有些關係的。

實驗四:

(1)師幼一起挑戰最有力量的紙片,看它是否能頂起一本大厚書?

(2)播放幻燈片,請幼兒觀看,思考並得到啟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許多柱子合作,團結起來,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3)繼續將實驗完成。

三、活動延伸:

提問幼兒:我們還能繼續在大書上加重量嗎?

科學擺教案篇4

?做酸奶》是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作者及工作單位

韓城市新城三小 薛亞煥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主體活動是讓學生經歷做酸奶的實踐過程,在活動中感受細菌與我們人類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時認識到,不是所有的細菌都是有害的,消除學生頭腦中錯誤的認識。在做酸奶的過程中,學生們經歷了一次成功的體驗,一次耐心的等待,一次收穫的喜悅。

學情分析

學生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特點及分佈,瞭解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認識乳酸菌以及細菌與人類的關係,討論鮮奶為什麼會變成酸奶以及細菌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教學目標

認識細菌的基本形態、特點及分佈

教學重點和難點

自己動手做酸奶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鮮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溫杯等。

教學過程:

一、自己動手做酸奶

1.談話:你們喝過酸奶嗎?你們能向大家說說酸奶是什麼樣的嗎?

學生交流。

2.猜測:你們知道酸奶是怎樣做成的嗎?

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作任何評價。

教師分別給每組學生提供一個空的酸奶瓶,並讓學生進行觀察。

學生從酸奶瓶上的配料表看到:鮮牛奶、蔗糖、乳酸菌。學生初步探知做酸奶需要的原料。學生可能會提出“乳酸菌是什麼”的問題,教師可以讓知道的學生說一說,隨後在第二環節——認識細菌中全面地解決問題。

3.自己動手做酸奶。

教師提供做酸奶的材料:在煮好了的鮮牛奶(在電飯鍋裡剛煮的)里加入一些白糖,煮沸幾分鐘。每組發一份酸奶和煮好的鮮牛奶(放在罐子裡)。

學生自帶保溫杯和勺子(事先要用開水燙過)。

出示教材中做酸奶的示意圖,學生看圖,製作酸奶。

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人消過毒的保溫杯中,並往裡面加入適量的酸奶,蓋上蓋子。

測一測:在製作酸奶時,放入的酸奶與鮮奶的比例是多少?

講述:大約保溫8個小時後,酸奶便製成了。

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能存放太久。吃了變質的酸奶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4.交流自己的製作感受,畫好“心情曲線”。

教師在座標的橫軸方向上設計幾個時間段,讓學生在豎軸方向上畫出做酸奶前後的感受,即畫出“心情曲線”。等學生的酸奶全部做成後,再讓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評析:做酸奶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科學課的教學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教師要創造條件,儘量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願望,讓他們每個人都來做一做。在做酸奶的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控制好鮮奶的溫度以及酸奶與鮮奶的比例。“控制”是科學課中常用的一個術語,也是進行科學實驗的一項基本技能,適當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控制是必要的。最後,學生利用曲線圖繪製做酸奶時的心情,將活動延續到課後,關注自己做酸奶時的情感波動。“畫心情”是一種新穎的評價方法。

師:當你們聽說這節課要做酸奶的時候,你們的心情如何呢?

生:很高興。

生:很激動。平時都是自己喝酸奶,想不到今天自己動手做酸奶了。

師:如果用一條曲線表示你做酸奶時的心情,可以怎樣表示呢?

生:將曲線向上畫,表示心情激動。

生:畫一條波浪線,因為心情激動時心跳會加快。

師:這兩種方法都行,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進行選擇。我們也可以在座標的豎軸上畫一些心情指數,用線條起伏的高低來表示自己的心情。

師:開始做酸奶了,你的心情又怎樣呢?

生:我的心情反而放鬆下來了。

生:還有一點點緊張,怕做不好。

師:如果心情放鬆下來,我們怎麼用線條表示呢?如果心情緊張又該怎樣表示呢?請大家在記錄表中的幾個時間段裡畫出自己的心情曲線。

評析:當學生們參與某一項活動時,他們的心情肯定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設計了心情曲線圖(教學評價表附後),讓學生在幾個特定的時間段裡畫曲線來表示自己的心情變化。我們發現,當學生準備做酸奶時,他們的心情是激動的;當他們開始做時,心情趨於平和;等待時,心裡有一點點的緊張與焦急;酸奶做好後心情又是高興的;在品嚐後,他們的心情是多樣的,或是喜悅或是激動,證明他做成功了;失敗時則表現為灰心喪氣。當然,在具體評價時還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製作過程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地評價,更好地發揮心情曲線的作用。

二、認識細菌,解釋酸奶為什麼會變成酸奶

1.提問:做酸奶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製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應保持在35~c。40~c左右;二是衛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

2.提問:鮮奶為什麼會變成酸奶?

學生思考回答,提出酸奶中有乳酸菌,從而引出細菌的概念。

3.學生交流課前收集來的有關細菌的資料,資源共享。

4.教師小結:細菌的發現;細菌的基本形態、特點及分佈;細菌的種類;細菌的繁殖;細菌與人類的關係。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細菌對人類有功也有過。自然界中的腐生細菌可以將動植物的屍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既淨化了環境又為植物製造和提供了不可缺少的肥料。生活中人們也經常利用細菌,如制醋離不開醋酸桿菌,做泡菜離不開乳酸菌,有的細菌還可以製藥。但有的細菌也可以使人類得上這樣或那樣的疾病。 ,

5.討論:細菌的傳播方式及預防辦法。

這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病菌傳染的一些傳播途徑以及預防的辦法。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條:病從口人,病從鼻入,外傷感染。根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預防傳染病,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積極鍛鍊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

科學擺教案篇5

一、設計意圖:

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祕密, 沉與浮

二、活動目的: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三、活動材料:

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四、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線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科學擺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瞭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瞭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並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麼水龍頭上的輪有什麼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後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麼?

(2)學生分組實驗並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隊成員彙報資料,並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麼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遊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遊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遊戲瞭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麼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麼樣呢?

2、示範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後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在小隊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並請學生記錄實驗資料,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交流討論資料表,說說你是按什麼順序進行收集資料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後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麼?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軲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於費力的輪軸。

科學擺教案篇7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活動交談中發現,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吹泡泡,看著那一個個在陽光下閃耀著五顏六色光彩的泡泡,總是特別的歡欣雀躍。“為什麼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對泡泡水冒出泡泡時特別好奇、貪玩。為了滿足幼兒求知慾,讓幼兒能動手操作,使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培養他們探索科學知識的興趣和嘗試慾望。

活動目標

1、創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感。

2、通過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製作方法,發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泡泡水的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安全併科學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動準備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鐵絲做成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教師吹泡泡與幼兒進入活動場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二、觀察、討論活動:

1、提問:“誰做過泡泡水?”?(引出製作泡泡水的話題)

2、提問:你是怎樣做泡泡水?泡泡水裡面放有什麼材料呢?

3、請幼兒上來上來嘗試製作泡泡水,並吹一吹。

三、用科學配方製作泡泡水

1、認識製作材料:膠水、洗潔精、洗手液、水

2、教師出示數字卡片:1 2 2 4

3、認識比例:1:2:2: 4

4、出示字卡放在相應的數字下面:1:2:2: 4

膠洗洗水

水手潔

液精

5、教師示範製作泡泡水:

製作泡泡水的科學方法:1份膠水、2份洗手液、2份洗潔精、4份水(一勺為一份)攪勻,教師吹泡泡給幼兒看。

師:在我們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學配方,像煮菜,鹽放多了就會鹹,放少就會沒味道。

師:為什麼老師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為洗潔精、洗手液有制泡劑,可以產生泡沫,膠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發。)

四、幼兒操作:運用科學配方製作泡泡水

五、給不同形狀的工具給幼兒觀察,說一說,三角形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請幼兒選擇工具來吹泡泡,並觀察泡泡的形狀。(提醒幼兒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裡)。

六、結束活動:組織幼兒吹泡泡。

教學反思

活動組織成功與否,與活動中各環節的設計,活動語言的組織,以及對小朋友的反饋的預測等要素有關。因此,老師要準確把握好活動過程,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儘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也不會一次就把活動組織的完美無缺。事實上,組織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實驗的過程,挖掘、發現問題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使小朋友和老師都受益,使活動邁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試上《有趣的泡泡》一活動時,發現有幾個能力較差的幼兒在吹泡泡時有倒吸的現象,這就告訴我們在備課時對幼兒可能要發生的現象都要考慮進去,以便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同時也告戒我們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幼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因此,我們要把握好一個活動,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們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實驗,也許每次的結果並不是如你所願,但就在一次次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經驗,獲得了提高,這便是最大的收穫!

科學擺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味道,嘗試運用圖表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瞭解各種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發展對食物的辨別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感受味道。

活動準備:

1、設定“味道王國”的情境,擺設各種味道的食品,如檸檬、糖果、山楂、鹹鴨蛋、辣椒、咖啡、鹹菜、苦瓜等。

2、為幼兒準備每桌一套分別裝有白開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鹽水的品嚐杯和品嚐棉籤。

3、味道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表情,匯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些表情寶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表情圖片)

2、這是甜寶寶,和甜寶寶打個招呼,看看甜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模仿表情)

這是鹹寶寶,和鹹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鹹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酸寶寶,和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酸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苦寶寶,和苦寶寶打個招呼,看看苦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二、品嚐各種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味道王國”去,那裡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請你們嘗一嘗,在品嚐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嚐,在品嚐的過程中,你要記住自己品嚐的是哪一種食品,它是什麼味道,把你嚐到的味道記錄下來,等一下大家說一說。(教師示範品嚐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祕密吧!(幼兒自由品嚐食品味道)

2、組織幼兒談自己品嚐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國”裡都有什麼食品?剛才小朋友品嚐了什麼食品,它是什麼味道的?嚐到酸味時,你有什麼感覺?這種味道會使你想起什麼事情?嚐到甜味、苦味、辣味、鹹味時,又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到什麼?

三、通過操作感受,使幼兒瞭解舌頭的品嚐作用。

1、小朋友,咱們剛才品嚐了那麼多的味道,這些味道是怎麼嚐出來的?

2、下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品嚐杯,請小朋友再嘗一嘗,它們分別是什麼,你是怎麼嚐出來的?(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教師示範並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品嚐)

3、小朋友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實驗的?各種味道是靠什麼品嚐出來的?

4、小朋友真聰明,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舌頭為什麼會嚐出味道呢?原來我們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通過味蕾品嚐出來的。別看我們的舌頭不大,可是它的各個部位卻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前端對鹹味比較敏感,舌頭兩側後端對酸味比較敏感,舌根對苦味和辣味比較敏感。

四、進行發散思維,瞭解更多的味道。

1、你還吃過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引導幼兒說出更多酸、甜、苦、辣、鹹味道的東西。)

2、除了甜、鹹、酸、苦,你還知道其它的味道嗎?(引導幼兒說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後甜、又酸又甜等。)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剛才咱們說出了許多的味道,下面咱們來做“小小調味師”來製作各種不同味道的飲料,看誰調的飲料味道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製作出和別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義上的味道指味覺,包括甜味、苦味、酸味、鹹味等等。

標籤:教案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