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推薦5篇

寫教案的目的在於活躍課堂,讓孩子們愛上學習,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推薦5篇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篇1

設計思路:

洞洞是隨處可見的,家裡、幼兒園、馬路上、自己身上都有,對孩子來說一點不陌生,充滿著好奇和探索的慾望。為了滿足孩子的需要,讓他們用眼睛多觀察自己周圍的一些事物和現象,於是,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引起幼兒對周圍現象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洞洞的認識。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願望,嘗試用身體變出洞洞,並體驗玩洞洞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瞭解身體上一些洞洞的名稱和功能,知道需要保護它們。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變出洞洞,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3、感受洞洞的有趣,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身體各部位已經有一定了解,會唱歌曲《網小魚》。

2、材料準備:白紙、彩紙、剪刀、皮球、羊角球各一,照相機、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魔術激趣,發現洞洞

1、用實物引出洞洞。(硬幣鑽進儲蓄罐裡)

2、面具上變出洞洞。(教師在面具上快速剪出眼睛嘴巴)

3、彩紙捲成洞洞。(彩紙捲起來變成望遠鏡)

(評析:魔術充滿神祕與期待,以遊戲“變魔術”匯入活動,能讓每個孩子很快進入角色,投入到活動中,能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出示三類具有洞洞的典型實物:可以放東西的洞洞、可以鑽進鑽出的洞洞、可以從這邊望到那邊的洞洞。能把生活中有關洞洞的現象和事物與“洞洞”這個概念連結起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洞洞”粗略的概念。)

關注自我,尋找洞洞

1、你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在哪裡看到過什麼洞洞?(幫助孩子開啟思維,把孩子生活中的已有經驗引發出來)

2、找找身體上的洞洞,也可以相互找一找。(自由尋找後,教師引導幼兒從頭往腳處尋找)

3、說說洞洞的用處。(關注鼻孔、耳洞、嘴巴、肚臍眼等)

(評析:中班孩子對自我和他人的身體還有很大的興趣,探索後會發現身體上有許多洞洞,知道其名稱,瞭解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給我們帶來了健康,我們要好好愛護它們。)

創造洞洞,體驗有趣

1、身體變洞洞:我們的身體也能變出各種洞洞,誰來試一試。

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創造洞洞。①小手(一隻手、雙手):請小朋友伸出小手,小手能變洞洞嗎?(變大洞洞和小洞洞)②雙腳;③身體;④小手碰碰身體某個部位;⑤不同方位變洞洞。

(評析:給每個幼兒提供參與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身體解決問題,大膽探索、想象、創造、展示。既鍛鍊了幼兒的探究能力,又發展了發散性思維。)

2、球兒鑽洞洞。

①出示皮球:你平時是怎麼玩皮球的?現在皮球寶寶想玩一個鑽洞洞的遊戲,誰能用身體變洞洞讓球兒鑽一鑽?(兩個幼兒合作,一個變洞洞,另一個將球投入洞洞)

②出示羊角球:有什麼好辦法能變出大球鑽進去的洞洞呢?(幼兒合作變、教師持球鑽洞洞。既拓展“洞洞”的概念,又體驗洞洞的有趣)

3、觀看視訊,記錄結果。

觀看拍攝的三個、四個、五個幼兒手拉手變洞洞的照片,數一數、記一記:3~5個小朋友分別圍成了幾個可以讓大球鑽的洞洞。

(評析:個體自己變――兩人互動――多人變大洞是活動的重點,不斷提高變化的難度,使幼兒一步步去解決問題,充滿探索的趣味,是一個跳一跳的發展過程。孩子創造洞洞,老師拿著大小球鑽洞洞,這種有效的師生合作,滲透了大小、數的邏輯、社會性發展等,非常有挑戰性。多媒體的適時介入解決了本次活動的一個難點,讓孩子們感受到合作的人越多,變的洞洞就越多,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對他們的知識經驗又是一次提升。)

遊戲體驗,拓展經驗

1、遊戲:網小魚。

請小朋友想辦法、一起變出一個大的洞洞(手拉手圍成一個洞洞網),少數幼兒扮小魚,在洞洞網裡面游來游去,跟著音樂一起遊戲。

2、遊戲:鑽山洞。

請大家動腦筋和好朋友合作,變出能讓老師鑽過去的大洞。

老師鑽過“洞洞”,搭洞洞的幼兒就跟在老師身後變成小火車,直到大家圍成一個圓圈。

(評析:創設讓孩子親身感受和探究的情境,既體驗一起合作變洞洞的有趣、好玩,又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洞洞遊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小朋友變出了可以讓小球鑽來鑽去的小洞洞,又合作變出了可以讓大球鑽來鑽去的大洞洞。除了用我們自己的身體變洞洞,還有什麼能幫助我們一起變洞洞?如果手碰碰椅子、桌子、牆壁有洞洞嗎?小朋友去試一試吧!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們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組織和幫助他們投入到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感知光與影子的關係。

2、體驗影子游戲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教學難點:感知光與影子的關係。

活動準備:

動畫課件、手電筒、玩具狗、幻燈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1、猜謎激趣

師:人人有個好朋友,烏黑身子烏黑頭,陽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開口。咱們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這是什麼呀?誰最先告訴老師。

幼:影子。

師:對,是影子。中班小朋友特別特別地棒,來每人一朵小紅花。

2、師:那麼影子是什麼形成的呢?

二、動畫演示,探索新知

1、開啟幻燈機,將光投到牆上。

師:小朋友仔細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

幼:沒有影子。

(2)教師用玩具狗擋住光線。

師:現在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

幼:有。

師:剛才沒有影子,現在有了,為什麼呢?

幼:開始沒有小狗,現在有小狗了。

師:小朋友們觀察的很仔細。那麼有了小狗就有影子嗎?

(3)教師關掉幻燈機。

師:現在看一看,牆上有影子嗎?為什麼?

幼1:沒有。

幼2:沒有小狗了。

教師總結:沒有光,有物體,也不會產生影子。

2、看動畫——深層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演示課件:小貓咪咪是怎麼擋住光線寶寶,!。星星。教案網!在它身後形成影子的。

師:那麼咪咪的影子是怎麼形成的?讓我們來看一看。

幼兒看動畫,教師形象表述。

師:太陽公公發出許多光線寶寶,照到咪咪身上,咪咪的身體擋住了光線,光線“闖”不過去,在咪咪身後就有了黑黑的影子。

三、遊戲

1、看一看

教師開啟幻燈機,請幾名幼兒在幻燈機前看影子。幼兒自由動作(或伸手、或彎腰、或跳舞、或踢腿……)

師:哈哈,影子多有趣呀,誰來說一說影子是怎麼形成的?

幼1:有光就有影子。

師:有光就有影子嗎?

幼2:身子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幼3: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做一做

師: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看老師給你們變一個魔術。一隻小鳥飛來了,飛呀飛。一隻小羊走來了,咩咩咩。一隻大灰狼走來了,啊嗚啊嗚,我要吃了你們。呯,獵人來了,大灰狼嚇跑了,小羊跑了,小鳥也飛走了。(來時邊說邊做手影)

發給幼兒手電筒,讓幼兒自由分組合作做手影,互相猜一猜像什麼。看誰做得更像。

四、總結

出示課件:咦,咪咪還在哭呀,讓我們一起來告訴咪咪好不好?

幼:好。咪咪身子擋住了太陽光,光透不過去,你身子後面就有了影子。

師:咪咪明白了,它說中班的小朋友可真聰明,謝謝你們幫助了我。我要走了,咱們再見吧!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幼兒園中班的科學課,我主要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使幼兒瞭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光與影子的關係,讓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謎語引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

從圖入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這裡採用小實驗和動畫的演示,形象直觀,化難為易,層層深入,便於幼兒理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成功地突破了難點。

教學方式豐富多彩,靈活多變。

本次活動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創設了多種遊戲。如:通過形象的課件演示,彩色鮮活的圖畫直觀教學。鞏固知識時通過的影子游戲,讓幼兒主動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孩子樂此不疲。

當然,本次活動還存在著缺點和不足,如教師的語言不夠豐富,教學環節銜接不大自然,這與教師自身素質有一定關係。今後我會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篇3

設計意圖:

活動設計的基礎來源於幼兒身邊的物品——紙。紙是幼兒日常生活所熟悉的東西。幼兒常常用它來畫畫、寫字、做手工作品。大班下學期的幼兒在創造思維上有了明顯地發展,他們已不滿足於已經發現的幾種玩法、用法,而是喜歡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舊”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紙時,幼兒常用平面的紙摺扇子;到了大班下學期,如果再請他們摺扇子,則多數採用摺摺皺的方法。在剪、貼、畫、折的各項活動中幼兒顯示出很大的熱情,根據幼兒的興趣,我設計了“神奇的會站立的紙“這節課。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活動目標:

1、探索紙不同的變化與承受圖書重量的關係。

2、能主動參與討論,表達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

3、能與同伴合作,較細緻地進行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1、列印紙若干

2、圖書多本

3、小組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設定問題情境,引出“讓紙站起來”的話題。

1、出示紙,瞭解幼兒生活經驗。

師:這是什麼?紙有什麼用呢?(幼兒自由回答,畫畫、摺紙、玩遊戲等等)。

師:瞧,小朋友你們前面也有一張紙,它們都是躺著的,它們好想粘起來呀?你們能有什麼方法幫助它們站起來嗎?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著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

師:噢,你讓紙站起來了。你是用折的方法

幼:把紙對摺,然後豎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他摺扇子那樣折,折了三次,它就站起來了。

幼:我把它捲起來,它就站起來了。

3、小結讓紙站起來的不同方法:紙真的很神奇,紙通過了摺紙、卷的方法,改變了它原來的形狀之後,它就可以站起來了。

師:剛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讓紙站起來了,看看誰的紙站得最穩?

二、再次設定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探索。

1、這些紙要來比一比誰的力氣大,它還邀請了一些圖書和它一起來玩遊戲,

師:就是讓站起來的紙上能擺放圖書。

2、幼兒猜測後,教師拿一本圖書嘗試,全體幼兒發現紙上是可以放圖書的。

3、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測紙摺疊後可擺放圖書的數量。

4、鼓勵幼兒嘗試。

師:確實紙上能放圖書,紙的哪種變化能讓放的圖書又穩又多呢?我們每個人可以用紙試試,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幾本圖書。

5、教師出示記錄表,提出規則和要求。

師:四人一組試一試,每一組一張表格,讓我們把紙折的樣子畫在這個格中,猜的數量都記在“?”號的格子中。兩人商量一下,一個記,一個放,也可以輪流放。

6、幼兒將自己的猜測記在格子裡。

7、分組嘗試將紙摺疊後可放多少本圖書。

三、交流討論,再次進行實驗。

1、設定挑戰,再次嘗試,比一比誰放的圖書最多。

2、師:怎樣才能放更多的圖書?

師: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紙折的次數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紙對齊折;先讓紙自己能站穩,再小心地輕放圖書,不能碰桌子。

四、交流

1、細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對結果進行記錄。

師:把紙的折法記下來,把放積木的結果也記下來。

2、表達自己的實驗結果與發現。

教學反思:

紙”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他們常常用它來畫畫、做手工作品等。可大班幼兒已有了明顯創造性,他們喜歡去探索新的玩法、用法。因此在科學活動《神奇的會站立的紙》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了不同折法的紙所承受的力也不同的經驗。

首先,第一環節是讓小朋友想辦法怎樣才能讓紙站起來。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摺紙經驗,所以,這個環節對幼兒來說是不成問題的。果然,每個幼兒都能想出至少一種的方法,有的折了一個圓柱體、有的在紙的中間折了一個摺痕、也有的索性折出了一個尖尖的寶塔……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已有的經驗和具體的動手操作,去發現、去探究讓紙站起來的方法。接下來的一環節是讓幼兒探索紙的承受力,把事先準備好的書放在摺好的紙上,看看誰的紙承受的書最多。在活動中,孩子們興致極高,都想試試是不是自己的紙承受的力量最大。然後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自己的方法。先完成的幼兒與同伴互相自主的交流、分享,共同探索紙的承受力,獲取具體經驗。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沒有更換新的紙,因為在第一個環節中已經摺過的紙有了摺痕對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這樣就影響了實驗的結果。

活動將近尾聲時我請上來兩名書放最多的幼兒進行比賽來選出一名最佳魔法師,下面的幼兒數著越來越多的書都興奮不已,最多的是一位男孩子一共放了8本書。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就激發了幼兒的強烈探索欲。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篇4

活動目標:1、通過實驗,瞭解磁鐵的特性。2、能大膽交流,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1、磁鐵、磁性動物教具、回形針、硬幣若干。2、樹葉、鑰匙、花布、毛線、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老師:小朋友們好,這節課我們一起進入科學的世界來進行探索吧!首先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魔術,大家看好啦!

(進行魔術表演,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初步感受磁鐵的奧祕。)

比如說:在一張紙上放一個有磁鐵的玩具,側面遮住,手拿磁鐵在紙上來回移動。

老師:小朋友們看看,東西在上面怎麼了啊?

(幼兒回答)

老師:猜猜我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移動的呢?

鼓勵幼兒大膽猜想。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展示磁鐵.

老師: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哦,原來紙的下面有個東西,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幼兒回答)

老師:對啦,這個是磁鐵,你們知道磁鐵還能吸什麼嗎?

(幼兒思考)

2、幼兒通過實驗認識磁鐵,進一步感受、瞭解磁鐵的特性。

老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了自己的看法,那現在請你們看看桌上的東西,先猜猜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哪些不能?然後再用磁鐵一個個的實驗。

(幼兒用磁鐵進行試驗,老師觀察並給予幫助。)

3、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引導幼兒根據實驗總結磁鐵的特性。

老師:好啦,大家都動手操作了一下,那根據你們所實驗和所觀察的,發現磁鐵有什麼奧祕呢?

老師總結:磁鐵有吸鐵的特性。

(遷移幼兒生活經驗,說說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老師:你們發現我們周圍哪裡有磁鐵的東西?我們大家上街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問問,這樣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哦。好了,現在我們來看看練習吧!

指導幼兒進行課後練習。

四、活動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沉與浮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萌發孩子用心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重點)

2、引導幼兒瞭解蠟不吸水的特性比較發現經特殊加工後紙杯功用。(難點)

【活動準備】

1、三個大水盆裝滿水,紙、筆若干。每組一個一次性紙杯裝上水。

2、幼兒每人事先摺好一個小船。

【活動過程】

(一)玩紙船。“請小朋友看看教室裡有什麼?”(水盆,水盆裡有水)“你們想玩嗎?想想你要怎樣玩。”幼兒討論後自由選取地方玩。提問:

a你是怎樣玩紙船的?

b你的紙船怎樣了?

c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蠟不喝水,蠟塗在紙上就好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夠保護紙的。

(二)摺紙杯。教師出示一個紙折的杯子,讓幼兒觀察。

提問:

a你覺得這個紙杯能裝水嗎?

b你有什麼辦法能夠讓紙杯不漏水。

幼兒自由討論後進行操作。小結:蠟塗的厚薄均勻與否會影響效果,塗的厚均勻的不會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發現紙杯的祕密。教師出示另一種一次性紙杯,讓幼兒比較發現他們的不同,然後揭曉紙杯的祕密。

(四)延伸。生活中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

標籤:科學教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