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夜教案推薦8篇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教案的寫作是可以讓教師們的個性有合理的提體現,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夜教案推薦8篇,感謝您的參閱。

夜教案推薦8篇

夜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識讀溫度計,並從記錄中發現溫度與天氣的關係。

2、激發幼兒對觀察、測量、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環境與材料:

1、每人溫度計1支。

2、每桌涼水、熱水各1盆。

3、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教師扮演天氣預報員,播報今天的天氣情況。

2、討論:怎樣能知道每天的氣溫?

3、教師瞭解每位幼兒有關天氣溫度的認識。

二、探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展示各種各樣的溫度計圖片ppt。

2、出示溫度計實物,請幼兒說一說它有什麼用途,怎樣使用它測量溫度。

3、小實驗:請幼兒將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涼水中,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4、實驗後幫助幼兒總結:氣溫變熱,溫度計的紅線上升;氣溫變冷,溫度計的紅線下降。

三、測量溫度。

1、請幼兒觀察和記錄室內溫度,然後帶著溫度計到室內測量,觀察溫度計上的紅線的變化,比較室內、室外的溫度。

2、請幼兒選擇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測量並記錄下彎度,然後再到背光陰涼的地方測量,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請幼兒說一說變化的溫度告訴人們什麼資訊。

4、讓幼兒知道從天氣預報中瞭解溫度變化,並注意增減衣服。

四、請幼兒瞭解一天內不同時間溫度的變化。

教師指導幼兒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室內或室外的溫度變化,讓幼兒從中發現時間與溫度的變化。

活動反思:

教過《水溫的變化》一課之後,總的感覺是得失摻半,成功失敗兼而有之。成功之處在於對本節課的教學資源做了較為恰當的處理,其中有預設性的,如選定分析水溫變化的方法。也有生成性的,如關於實驗誤差的處理;失敗之處在於這節課沒有按預定計劃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教學時間比較緊張,課後的兩個問題(兩杯溫度相同而水量不同的熱水,放置一段時間之後,溫度是否相同?怎樣使一杯熱水的溫度儘快地降下來?)沒有按計劃解決,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學生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不高。回顧這節課,具體反思如下。

一、明確的實驗目的更有利於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

?水溫的變化》是學生在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的基礎上,而且是他們在學習科學課程以來所進行的第一次實驗探究活動,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研究熱水溫度變化的規律。但是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必須依賴於比較準確的實驗資料,因此,也就要求學生所進行的實驗操作比較精確,除了全班學生採用統一的計時方法之外,主要是負責讀數的小組長按照要求準時正確地讀出溫度計上的資料。然而,許多學生在這個環節做得不夠好,他們都急於觀察一下溫度計上的度數。結果,在記錄溫度和分析資料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另外,還有幾個負責讀數的小組長也沒有做到專心致志,所以讀數時秩序有些混亂,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將溫度記錄在課本上,算出鄰近兩次測量的溫度差之後,便急於觀察熱水的溫度,卻很少去深入思考熱水溫度變化的規律,或者說對於自己先前的猜想缺乏一種科學求證的探究熱情。

由此看來,先前的猜測環節也是存在缺陷的,問題主要在於猜測的結果沒有引起學生從事探究的興趣,就是說,沒有將猜測的結果轉變為學生探究的目標。產生這種後果的原因固然在於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之間我更傾向於前者,在於國小生還不善於進行抽象邏輯思維,在於學生剛剛接觸實驗探究這一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於我對上述情況缺乏必要的預見,對學生的情況缺乏深入的瞭解,自己的教學期待遠遠大於學生的接受能力,就是說,自己對學生情況的把握不到位。由此看來,順利完成實驗教學任務的困難很多。

因此,也就有必要將探究活動前猜測熱水溫度變化的環節進行一番改進。我原來的做法是,在組織學生談話,得出熱水溫度會逐漸降低後,接下來又組織學生進一步猜測並得出下面兩個假設:一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快後慢的:二是熱水溫度的變化是先慢後快的。這樣的猜測結果對於學生來說顯然是增加了許多難度,同時也淡化了實驗探究活動的目的。因此,可以改為這樣匯入“熱水的溫度會逐漸降低,那麼,熱水溫度的變化具體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呢?這節課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深入探究一番。”然後,組織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就會避免出現先前那種拖泥帶水的匯入方式,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同時,有利於將學生的思維活動定位在接下來的制定實驗方案、開展探究活動上面。

二、簡化並完善實驗資料的分析方法

對於實驗資料的分析,我捨棄了課本中提供的採用折線統計圖的方法,改變為讓學生計算出鄰近兩次實驗資料的差,最後再將各個小組的實驗資料都呈現在黑板上面,讓同學們直接觀察這些溫度差,並找出變化規律。之所以這樣處理,一是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因為他們還沒有學習折線統計圖,因此運用起來自然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二是為了便於看出實驗效果,本次實驗所使用的熱水的溫度儘可能做到很高,這又導致折線統計圖上的溫度變化看起來不是特別明顯;三是這樣做,可以讓每個小組測量的資料都能夠得到利用,既滿足了實驗結論普遍性的需要,同時又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自己所從事的實驗操作的價值,這是尊重學生勞動成果的具體體現;四是這樣處理,也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我在以前教學這一環節時,也是採用了這種分析實驗資料的方式,效果比較理想。

三、及時處理生成性教學資源

如何處理實驗中出現的誤差,對於本節課來說是一個生成性的教學資源。處理誤差的態度與方法是教給學生正確地看待實驗結果,教育他們重視實驗操作的規範性,讓他們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的重要而寶貴的資源。在概括實驗結論時,由於有些小組所測量的資料誤差較大,結果有的學生便認為結論的得出有些勉強。對此,我沒有敷衍塞責,而是正確面對,讓同學們綜合考慮各個小組的實驗資料,用普遍性來糾正某些學生頭腦中個別情況的不足,並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液柱頂端相平,讀數的時機過早或是過晚,等等。從這一點來看,對於實驗過程中的誤差的處理,不應該回避,而是應該予以理性面對、科學分析。

這裡還涉及到預設與生成的關係問題。依我看來,預設是一節課應當完成的基本目標,在完成這些預設性目標的情況下,學生也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學生;生成則是基於人──學生髮展基礎上的教學目標,關注的是眼前的學生,關注的是這一個學生,而且由於生成的問題來自於學生,因而更能夠引起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也就更容易為他們所理解和掌握。一節課,如果僅僅是著眼於並完成了預設目標,那麼,這樣的課堂無疑是毫無靈動可言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成的課堂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也就必然是精彩的課堂。

夜教案篇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青松教案教學設計棒第一課時,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一、教材分析 :

這首詩選自陳毅同志的《冬夜雜詠》,全詩借寫大雪重壓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懼、蒼翠挺拔,讚頌堅強高潔品質。以“青松”為題,隱含所抒之情。

二、學習目標: 青松教案教學設計棒第一課時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字詞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吟讀,藉助插圖在說話練習中理解此詩。

“情感與態度”目標:初步體會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此詩。

四、課前準備:課文錄音,教學掛圖。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文。

2、初步體會青松不畏嚴寒、純潔高尚的品格。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1、談話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誰會背誦?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寫的,今天我們又要來學一首詩,這首詩是陳毅爺爺寫的。

2、板書課題:17青松

3、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初讀指導。

老師範讀。

自由試讀,畫出生字詞。

出示第一、二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揭示生字:雪、壓、挺、且

聯絡上下文,結合看插圖,初步理解“壓、挺” 的意思。

領讀“雪”、“壓”、“挺”,尤其注意“挺”是後鼻音。

領讀“且”,有“暫且、而且、又”等意思,在“挺且直”中的“且”是什麼意思呢?(而且、又)

指名讀第一、二句。

出示第三、四句:要知鬆高節潔,待到雪化時。

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化”是“融化”的意思。

待到的“待”,讀第四聲,讀讀句字,你想一想,待是什麼意思呢?

各自試讀,指名朗讀第三、四兩句。

三、精讀訓練

指名讀第一、二行詩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誰能講講它的意思?

(厚厚的大雪壓著青松,青松仍然是直的)

你已經基本瞭解了意思,誰能根據課文的插圖,發揮自己的想象,來講講詩句的意思?

(鵝毛大雪下了整正一夜,早晨起來,高高的松樹枝上,厚厚地壓了許多雪。這時的松樹仍然是筆直筆直的,一點也沒有彎下來)

(下了整整齊齊一夜的大雪,好象還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地上白了,房頂上白了,大地一片雪白。這時只有那高高的青松,不怕重壓仍然昂著頭,挺立在大地上,經受著大雪的考驗)

指名讀第三、四行詩句: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1)“高潔”是高尚、純潔,要想知道青松是怎樣的高尚純潔,還得等到大雪融化的時候。

(2)這僅僅是指青松嗎?(展開討論)

4、小結:通過寫青松來讚頌跟青松一樣的人,要經得起惡劣環境的鍛鍊和考驗。

朗讀全文。/sjbwz/

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

指名說說,師生共同評議。

四、課堂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青松,青松教案教學設計棒第一課時,希望對你有幫助!

夜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2個生字,理由生字組成地詞語。

3、學習第四自然段先概括、解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4、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北大荒的秋天教學設計精品

掌握1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學習第四節構段方式先概括後具體,並仿寫。

教學準備:

投影片、課文錄音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秋天到了,北大荒天高氣爽,碧空如洗,萬里無雲。小朋友願意跟老師去美麗的北大荒嗎?

板書: 5、北大荒的秋天

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

2、說說秋天的北大荒怎樣?指名說。

三、讀通課文

1、自由認讀生字(同桌互相聽讀)

2、出示生字連詞,指名讀。

3、學生讀課文 /(放生字在文中識)

4、指名分節讀課文。

相機指導對長句子的朗讀。

5、學生練讀課文,五不標準自查。

四、再讀課文

1、文中寫了北大荒秋天的哪些地方?輕聲讀文,想一想並畫出有關詞。

出示:文中寫了北大荒秋天的 、 、 。

指名說(板書:天空、小河、原野)

夜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徵,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2,能不受其他圖形的干擾在各種圖形中找到梯形,學習用多種方法將各種圖形變成梯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初步瞭解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將各種圖形變成梯形。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準備:活動室內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圖畫。

2,教師演示用具:自制動物模型(小猴子的圓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幾何圖形餅乾若干(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多媒體課件。

3:幼兒學具:包含有梯形的圖畫若干張(沒塗色)。

活動過程:

1,遊戲:給小動物喂餅乾

2,觀察瞭解梯形特徵

(1)出示梯形,提問:有幾條邊?幾個角?這個圖形像什麼?

(2)小結:這個像滑梯的圖形叫——梯形

(3)各種各樣的梯形。(出示多媒體課件)

(4)兩邊一樣長,只有一邊是滑梯的圖形是梯形嗎?

3,操作

在各種圖形的餅乾中找梯形餅乾喂小動物吃。要求?想拿一塊,在拿兩塊不同的梯形餅乾喂小動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裡,院子裡找一找,說一說。

(2)出示課件:尋找梯形寶寶。

5,分組活動

(1)給梯形穿衣服(塗色)

(2)拼一拼: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結,結束。

活動反思:

課堂教學是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教學設計.梯形對中班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因為現在的家長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兒對體型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徵。所以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對梯形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節課我設計了認識圖形、區分圖形、給圖形塗顏色和剪圖形、遊戲、活動延伸等環節。讓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強化感性認識並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給圖形塗色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多個圖形中選出梯形並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判斷和認識。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小朋友在課上剪圖形,而把這個過程放到活動區中作為活動的延伸,讓小朋友自主的進行,在活動區中,叮噹小朋友龍女小朋友模仿著老師在課上變魔術的樣子,熟練地使用著剪刀,一絲不苟認真的剪著,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能力。雖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認為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值得說明一點的是希望各位家長多給孩子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然,在這節課設計問題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準備的還有欠缺,我會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使小朋友在遊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夜教案篇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曉、眠、覺、聞、啼”這5個生字,理解字詞的意思。知道“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朗讀課文理解古詩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3.能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引導學生通過看圖,培養觀察、想象的能力。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感情。

(四)注意體現創新和實踐能力:

注重能力的培養,學會說和寫,課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春天的美好景色,並寫下來。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會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二)難點:對詩的意境的理解。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自學生字。

2.動筆描繪春天的美景。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揭題、解題:

人們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而春天的早晨則是一天當中最寶貴的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春天早晨的美麗景色,板書3.春曉(齊讀)。

(二)看圖,瞭解圖意:

1.啟發想象:從圖上看這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美景?圖畫中都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這是春天,桃花開了,幾隻鳥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叫著,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雨下了一夜,地上到處是被風雨打落的花瓣。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有順序地敘述圖意。

過渡語:作者是怎樣描繪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介紹作者。

1.藉助拼音,讀熟古詩

“覺”是多音字,在課文中讀“ju6”。

2.教師範讀古詩。

3.介紹作者:《春曉》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湖北襄陽人,大詩人李白的摯友,他一生沒有做過官,大半輩子隱居農村,過著淡泊恬靜的生活,年輕時曾漫遊江浙,徜徉山水之間,歷覽自然風光,他擅於寫山水詩,字裡行間凝聚著對人生和山河的熱愛之情。

(四)學習古詩、理解內容。

1.解題:從圖上看作者描繪的是什麼時間的景色?

春曉:曉,天剛亮的時候。本課指早晨。春曉,春天的早晨。

2.春天的早晨是什麼樣的?(齊讀古詩)

3.學習前兩小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1)仔細讀,小組討論你能讀懂哪些詞的意思?哪些沒讀懂,大家一起商量。

(2)重點體會:

眠:睡眠,睡覺。

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3)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春天的氣候暖和,覺睡得很香,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

(4)早晨醒來,作者聽見了什麼?看見了誰?結合掛圖齊讀“處處聞啼鳥”。

體會:處處:到處。

聞:聽到。

啼鳥:鳥叫。

想一想,鳥的叫聲是什麼樣的?

(5)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說第二小句話的意思:“早晨醒來,聽到外面到處是悅耳動聽的鳥叫聲。”

過渡語:春天的景色這麼美,作者想到了什麼?(齊讀後兩句)

4.學習後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出示掛圖,觀察:地上有什麼?作者想到了什麼?

(2)試著說說“夜來風雨聲”這句話的意思:想起昨天夜裡又颳風,又下雨。

過渡語:經過了風吹雨打,花兒怎樣呢?結合圖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3)“花落知多少”:經過風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

(4)把這兩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

5.自由讀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練習背誦和默寫:

注意節奏和重音: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六)小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感受到了什麼?學會了什麼?

擴充套件: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你們一定要珍惜春光,愛惜時間。

(七)佈置作業:背誦、默寫課文

夜教案篇6

設計背景

為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特設計此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通過細緻地觀察畫面,充分理解畫面所表達的意思,讓幼兒學會運用準確、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

2.通過看圖問答,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3.鼓勵孩子積極地回答問題,培養孩子在活動中積極開動腦筋的好習慣。

4.學會生字:“貓、魚”,注意發音正確。

重點難點

1.學會運用準確、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

2.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3.正確認讀生字:“貓、魚”。

活動準備

1.饞嘴的貓的掛圖。

2.“貓、魚”的識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匯入主題。

小朋友,你們家養小貓嗎?你喜歡小貓嗎?它最喜歡吃什麼?

二、 觀察畫面,瞭解圖意,回答問題。

1. 畫面上有什麼?

2. 觀察左上圖,小貓在幹什麼?

3. 觀察右圖,撲通一聲,小貓怎麼了?

4. 觀察左下圖,小貓抓到魚沒有?魚跑到哪裡去了?

三、 請小朋友講故事。

多給一些激勵性語言,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而樂意在大家前面說話。

四、出示“貓”、“魚”的識字卡片,教孩子認讀。

教讀時注意發音正確。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設計從談話匯入、觀察瞭解圖意、根據圖意講故事到認識生字,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引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是本節課的特點,也讓孩子願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3.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有展示自我的時間和空間,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樂於學習。

4.本節課教師和孩子的互動做得比較好,孩子能根據教師的提問回答問題,教師能根據孩子的興趣安排時間給孩子說話,從而達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

5.本節課教學我認為是成功的,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對孩子的評價方式能促使孩子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6.這一課也一點遺憾,遊戲化教學手段用得太少,對教學內容的延伸沒有考慮到,如果以後還上這一節課我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

夜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對等分的興趣。

2、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學習感知二等分。

3、發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若干、各種實物圖片若干、夾子若干、拱形兩個、記錄卡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參觀商店匯入,引起興趣,初步感知二等分。

1、匯入語:“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參觀商店,好嗎?”

2、幼兒自由參觀。

3、小結:“你看見了什麼?”

4、自由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5、要求:請用摺疊的方法把喜歡的折成相同大小的兩份。

6、小結: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叫做二等分。

二、幼兒操作探索,進一步感知二等分。

1、示範演示。

2、操作要求:

(1)請用摺疊的方法把圖形分成相等的兩份,並完成記錄卡。

(2)操作時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筆姿勢。

三、小結與評價。

四、遊戲:“找朋友”,鞏固二等分的學習。

夜教案篇8

設計意圖

?蘋果與蝴蝶》是由義大利設計大師艾拉.馬俐和她的丈夫恩佐.馬俐共同創作的講述生命過程的無字繪本,由蒲蒲蘭繪本館翻譯。繪本整體採用白色的底,襯托出造型簡單而真實但顏色鮮豔的蘋果與蝴蝶,讓幼兒可以直接感知角色,給幼兒較強的視覺衝擊。繪本無字,卻用畫面講述了毛蟲成蝶和蘋果樹的花粉傳遞、孕育果實的生命輪迴的自然過程。整本書每個畫面都有故事,包括封底和封面,可以引導幼兒發現封底既是故事的結局又是故事新一輪的開始。

繪本雖然畫面簡單角色清晰,但是蘊含了許多的科學知識線索:1.蝴蝶的成長;2蘋果的生長;3.四季的更替;4.蟲卵怎麼到蘋果裡去的;5.蘋果和蝴蝶的關係。這麼多的線索看似獨立,但卻緊密聯絡。但是對於“蟲卵怎麼到蘋果裡去的及與蘋果的關係”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思考,也正是這一難點能夠吸引幼兒反覆閱讀、觀察和思考,最後能夠驚喜地發現這些生物間的關係,感受生命的演變!

活動目標

1、在層層遞進的閱讀方式中,獲得前閱讀核心經驗。

2、嘗試用不同的閱讀方式理解故事,為有效銜接中良好的閱讀能力做準備。

3、感受生命迴圈更替的歷程,體會無字書的趣味。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根據畫面資訊推測出故事內容的先後順序,感受生命迴圈更替的歷程。

活動難點:通過層層遞進的閱讀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感知閱讀帶來的趣味。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喜歡閱讀,能夠根據畫面資訊猜測故事內容。

2、物質準備:繪本ppt、幼兒人手一本繪本、故事中主要線索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談話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出示ppt)今天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本很特別的書,帶領幼兒快速瀏覽,解這本書的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文字,是一本無字繪本。

二、基本部分

(一)、幼兒整體閱讀,初步感受繪本的特點。

1、教師提出閱讀要求,請幼兒自主閱讀,進一步感受無字繪本的特點。

2、幼兒自由進行閱讀,觀察閱讀習慣,指導個別幼兒的閱讀方法。

(二)、用不同的閱讀形式瞭解故事內容,感受生命迴圈的過程,體會不同的閱讀方法帶來的樂趣。

1、幼兒自由講述對故事的理解,教師將幼兒講到的重要資訊,逐一粘在白

板上。

2、請幼兒根據出示的圖片,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元素進行排序。

3、教師完整閱讀繪本,請幼兒驗證自己對主要資訊的排列順序是否和故事

內容的發展順序一樣。

4、教師讀繪本中第一部分:關於毛毛蟲變成蝴蝶的故事,引導幼兒發現毛

毛蟲變成蝴蝶的奇妙。

5、繼續以蘋果樹為主線觀察,引發幼兒思考、理解故事第二部分的內容。

請幼兒翻到毛毛蟲變成蝴蝶的一頁,自主閱讀,當毛毛蟲變成蝴蝶後發生又發生了什麼?

6、幼兒再次完整閱讀,進一步瞭解蘋果的生長過程。

小結:我們的故事又講回來了,這個繪本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它可以反覆閱讀,沒有結尾。這個繪本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是它沒有頁碼,繪本中的每一頁即可以作為故事的開始,也可以作為故事的結尾。

(五)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感受無字繪本的特點。

1、鼓勵幼兒任選一頁作為故事的開始,進行閱讀,感受無字回繪本的神奇。

2、請一名幼兒讀故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故事內容。

3、請幼兒找一位客人老師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自主閱讀。

三、延伸活動:

給幼兒提供繪本中重要資訊的圖片,請幼兒製作成一本屬於自己的精彩故事書。

活動總結

教師獲得:

?蘋果與蝴蝶》這個繪本故事書,是一本無字繪本,同時也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繪本。選擇這個繪本一方面是因為它無字,讓孩子們通過仔細觀察畫面,猜測,、推理故事接下來發生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一本可以不斷迴圈、不斷重複的繪本故事書,它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神奇、生命更替的神奇。從中,我們不僅可以傳遞知識、進行科普,我們還讓孩子懂得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人類,並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是毛毛蟲努力變成蝴蝶,辛勤授粉,蘋果樹才能開花結果,我們才有蘋果吃;是樹葉寶寶不斷掙脫大樹媽媽的懷抱,迴歸泥土,化為養分,滋養大樹,結出新的枝葉,大樹才能繼續生長。讀完這本繪本,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樣,懂得生命,敬畏自然。

幼兒獲得:

幼兒通過自主閱讀,初步瞭解蘋果、蝴蝶的生長過程。然後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分頁的畫面處理成連續的畫面展示,讓幼兒更加直觀地感知蘋果與蝴蝶的生長過程。再通過提問“蝴蝶的卵在哪裡,遇到蘋果會發生什麼事”引導幼兒共同反覆閱讀繪本的中間部分——蝴蝶飛到開滿花的蘋果樹上採花蜜,從而解決蘋果與蝴蝶的關係這一難點線索,幫助幼兒形成完整的生命週期的認知,並感知蘋果與蝴蝶共生共長、相互依賴的生命輪迴的奇妙過程。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