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一下冊教案7篇

每位老師在寫教案的時候都要下一番功夫的,教案在起草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注意聯絡實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一下冊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一下冊教案7篇

高一下冊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味作者對“綠”的情感變化,學習反覆、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法學習主題,圈點批註法品味語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對光明、自由的嚮往,學習綠色所象徵的高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綠,是生命的舞蹈者,是大自然的天使,是瀕臨絕境的希望。它是多麼使人迷醉,讓人嚮往!中國現代散文家陸蠡,他對“綠”情有獨鍾,痴心的想把“綠”囚禁起來,這節課我們就來欣賞他的優美散文《囚綠記》,感受作者的囚綠情結。

二、作者介紹:學習新課內容之前,我們先簡單瞭解下作者情況

陸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他1933年開始散文創作,前後共出版了三部散文集,即《海星》《竹刀》和《囚綠記》。1942年4月被捕。在監獄裡,面對刑審,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不久即慘遭殺害,年僅34歲。陸蠡的人生和創作生涯均極短暫,作品也不豐盛,但他卓異的人格和獨特的文格都將魅力長存。

三、檢查預習情況: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給《囚綠記》的生字注音

嵌(qiàn)瞥見(piē)了(liǎo)截爽直涸轍(hé zhé)移徙(xǐ)揠苗助長(yà)婆娑(suō)猗(yī)鬱蕈菌(xùnjùn)

四、研讀課文

從字詞的掌握情況看,同學們預習的情況還是不錯的。下面我們來研讀課文。

當老師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腦海裡馬上產生一個疑問。我們在第一模組學過“優美的漢字”,知道“囚”是會意字,本意是把一人關起來,它使用的物件一般是人,但作者在這卻給文章起名為《囚綠記》是不是有些欠妥,動賓搭配不當?還有疑問就是:他為什麼囚綠?當同學們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有什麼想法?(找同學們回答)

這節課,我們就用反覆誦讀法來學習這篇文章,解答同學們心中的各種疑惑。

一讀:快速瀏覽課文,通過解決大螢幕上的三個問題,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感情基調

1、文章題目是“囚綠”,那文章哪幾自然段是寫囚綠呢?

2、作者在囚綠之前、之後又各分別寫了什麼內容?請用類似“囚綠”這樣動賓結構的二字詞語概括文章其他部分內容,理清全篇思路。

3、通過瀏覽課文,同學們體會到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綠懷有怎樣的情感?(感情基調)

(1——4段):“遇綠”;

(5——7段):“賞綠”;

(8——12段):“囚綠”;對綠的喜愛之情。

(13自然段):“放綠”;

(14自然段):“念綠”。

二讀,找出“綠”的特點,體味作者對綠的感情變化

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課文,通過回答下面問題體味文章感情變化。

1、綠有什麼特點使作者對它如此喜歡?

生命、希望

美、青春

綠色、愛、幸福

渴望光明自由

倔強固執、堅貞不屈

永不屈服

2、這種喜愛之情,文章通篇如湖水般平靜還是有層次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變化?文章每一部分是如何體現這種情感變化的?喜愛之情逐層加深,不斷變化的。

第一部分,因綠而毫無猶豫地選擇了一個矮小潮溼的房間。

第二部分,從作者“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天天望著視窗常綠藤的生長……·(細節描寫)作者像對自己孩子一樣時刻關注常春藤每一個細微變化看出作者對綠的喜愛。

第三部分,作者對綠已經愛的著魔,於是產生自私的念頭,想把它獨自佔有,於是因愛而囚綠。

第四部分,放綠並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體現喜愛之情。

第五部分,一年後仍對其念念不忘體現喜愛之情。

教師小結:同學們找的非常好,文章感情把握很到位,我們把同學們的發言梳理下做個小結:

文章表現的對常綠藤的喜愛之情,自始至終緊扣一個“綠”字,遇綠、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者每一個意念與行動都體現著對綠的愛。文章最後,一年後還在懷念並“期盼再見”曲折有致地表現了我與綠色生命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經歷。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步步地把喜愛綠色生命的浪潮向前推進。

還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沒有?那就是作者對這綠常春藤的稱呼的變化:綠影——綠色——綠友。這稱呼的變化也充分體現出作者對綠的感情在不斷加深。到“綠友”,作者已經把這常春藤枝條賦予靈性,把它人格化,當做自己的摯友,可見作者對它的愛之深。這也回答了我們剛上課時的疑問——為什麼題目叫《囚綠記》。看來課文題目不但沒有問題,而且很有新意——起的很別緻,吸引讀者閱讀下文。這種寫法值得大家寫作文時借鑑。

主題探究??

下面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你是那株常春藤,你接受作者“囚綠”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嗎?你對愛有什麼新認識?請同學們用小練習“愛不是……而是……;不是……而是……”或“愛不是……不是……;而是……而是……”來挖掘文章主題,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

如:愛不是佔用,而是付出;不是傷害,而是疼愛。

我們用當代著名詩人汪國真的一句話做總結“愛,不要成為囚”(大螢幕內容)

主題探究二

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僅為了表達對綠的喜愛,有沒有更深層的涵義?文章還有哪部分值得我們品讀、挖掘,我們卻沒注意呢?請找到這些地方,深層挖掘文章主旨。(提示:我們再結合綠的生命特徵以及作者創作背景來挖掘文章主旨。)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點明寫作的特殊背景,表現了作者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具有鮮明的現實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從歷史課上我們知道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更是中國人民全面抗日的開始。寫於抗日戰爭爆發一年之後。當時,北京淪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打敗日本侵略者,把他們趕出中國,爭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為每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共同的心聲。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陸蠡作者看到祖國命運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綠藤,不免感慨萬千,寫下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大螢幕)

小結:文章以一株常春藤為線索,牽出無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綠色生命之歌。綠給人以美感,使人愉悅安寧。而我們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時刻,不僅通過寫綠枝條抒發愛綠的情感,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象徵意義——它象徵包括作者在內的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對自由光明的嚮往(象徵)。而作者最後的念綠,其實也是在懷念苦難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們從中也窺見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喚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崇高的靈魂”。在那抗日救國的年代,《囚綠記》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靈的作用。

三讀,品味語??

本篇文章語言純樸、清新,並運用多種修辭方法,非常優美。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圈劃出自己喜歡的或能打動你的詞、句,細細咀嚼、體會。具體語句如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

這句通過排比修辭,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讚美,為後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2、比喻:“我懷念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

運用比喻,抒發了作者對綠的渴望和喜愛。

3、反覆:“我開始瞭解……我開始瞭解……”“我要借綠色來比喻……我要借綠色來比喻……”

4、擬人如:“有一天……會和我面生嗎?”“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等等

這句話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後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這句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也表達了作者對勝利地無限期望。運用問句,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5、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比喻的修辭方法,由“綠色”到“綠友”到“囚人”,稱呼的變化含蓄地體現了作者感情的變化。“珍重”一詞,更是隱含了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和對光明與自由的珍惜與嚮往。

各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增強了文章語言的表現力,使語言更加優美生動。優美生動的語言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達的情感更為真切感人。

作業: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是我們同學在作文時都比較欠缺的,我們要加以借鑑。下面我們做一個小練習。(看大螢幕: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仿寫“我要借……來比喻……,我要借……來比喻……”或“我開始瞭解……,我開始瞭解……”

剩下時間請同學們大聲朗讀你認為寫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歡一段。讀時注意語調的抑揚頓挫和重音,細細品味語言,體味作者表達的感情。

高一下冊教案篇2

?教學內容分析】

?蜀道難》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必修3的課文。這一單元的內容主要是唐代詩歌。作為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蜀道難》具有一種示範的作用。這種示範作用一方面體現在展現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巔峰時期的作品風貌,從而感受時代與文學的聯絡;另一方面的作用,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誦讀、鑑賞《蜀道難》,進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會閱讀其他唐詩作品。

在詩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物件。這個中國詩歌的巔峰詩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點燃了盛唐詩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詩歌放在這一單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窺豹的作用。通過了解李白的詩瞭解李白,又進一步瞭解唐詩的風采。在之前上過的唐詩引導課的基礎上,我希圖通過誦讀與鑑賞兩個層面結合李白這位詩人來閱讀他的詩。使學生能被古典詩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學情分析】

?蜀道難》是一個樂府舊題。在行文上有別於學生經常誦讀的格律詩,它不像格律詩一樣以對偶句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這就增加了誦讀時情感把握的難度。高中的學生在思想上漸漸從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達上卻正相反由開放轉向了封閉。而詩歌閱讀鑑賞恰恰需要的就是學生敢於開口去誦讀,在這一點上,詩歌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現了矛盾。

在詩歌教學上,學生已經接觸過現代詩歌,對詩歌的意象有一定的瞭解。而要了解唐詩乃至整個古典詩歌的魅力,僅僅瞭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難》的教學上,意象是一個跳板,它連線著學生的已知與未知。學生可能會被古奧艱深的用詞抑制了興趣,但詩歌豐富的想象世界與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導學生主動誦讀主動探究的一盞明燈。

?設計思想】

針對學生對誦讀古詩的畏縮情緒,我決定以兩條主線貫穿全課。一條主線在於從把握情感、掌握停頓、理解內涵三個有著層層遞進關係的角度指導學生如何誦讀和感受一首詩歌。另一條主線在於梳理分析《蜀道難》的句法特點、主旨情感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探究李白對樂府舊題詩的創新和超越,進而探討李白豪邁飄逸的浪漫主義詩風。而這兩條線的交匯之處就是詩人“李白”。第一條線屬於“表”,第二條線屬於“裡”,正是如此,讓學生表裡結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詩人李白之“大”。在授課過程中,採取多樣的誦讀方式來把握詩歌,讓學生從多方面接受朗誦這一藝術表現手法,進而能夠主動的去誦讀。這樣既起到引導學生敢於誦讀的作用,又能夠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詩歌。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深入瞭解李白其人,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章法、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鑑,體會想象、誇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迴圈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藉助於“剝皮抽筋”法,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鑑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鑑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4、多媒體影音。

?教學過程】

一、請您欣賞

ppt展示畫面,引入本文教學(ppt展示)

二、寫作年代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初詩人在長安之時。《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記載:“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業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書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進士,活了八十多歲,一生只有此作,其說當有根據。

研究者認為李白十六歲創作《蜀道難》東方網03年9月3日訊息:四川平武縣學者曾維益經過十多年研究發現,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成名作《蜀道難》的時間是在其20歲之前,而且該詩作於古江油關(今平武縣南壩鎮)。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藝術特點,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是繼屈原以後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馳騁想象,運用神話的離奇境界,把自己熱烈的感情傾注到所描寫的物件之中,以驚俗駭世的筆墨,恣意揮灑,描寫了壯麗奇譎的世界,藉以抒發個人懷抱的抑鬱和不平。他鞭撻封建社會的醜惡淋漓盡致,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皮日休說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詩歌中強烈的愛憎之情和藝術魅力,千百年來一直鼓舞著人們,激發著人們,是我國人民精神財富中的瑰寶。

三、經典評論(ppt展示)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

千古一詩人—-----杜荀鶴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余光中《尋李白》)

四、走進新課

1、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學生集體朗讀,教師注意其讀音及停頓。

2、釋題:

“蜀道難”,古樂府舊題。這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初年,從詩的內容來看,很可能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

3、聽讀全詩注意讀音(ppt展示,播放錄音)

噫吁戲(yīxūxī)魚鳧(yúfú)猿猱(náo)

(mén)參(shēn)歷井膺(yīng)巉(chán)巖

飛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萬壑(hè)

崢嶸(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諮嗟(zījiē)

五、討論分析(學生聽名家範讀,再次朗讀並思考)

1、全詩三節,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第一節,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

第二節,寫景物悽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

第三節,摩劍閣險要,想殺人慘景——嘆蜀道的高峻、艱險、可畏。

2、奠定全詩抒情基調的詩句是什麼?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一個感嘆句,也是貫穿全詩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詩的抒情基調,含有豐富的詠歎意味。它在詩中先後出現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之要。詩人的思想、情感盡在“三嘆”之中。

3、詩人怎樣表現蜀道的高峻?(ppt展示)

4、詩作是如何表現蜀道的險?

從環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難。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涼荒寂的環境氣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難。

從風光奇險的角度寫蜀道之難。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誇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5、詩歌對蜀道之要是如何表現的?

劍閣一夫當關,萬夫莫??

要所守化為狼與豺

殺人如麻

這一段包括哪些內容?(聯絡時代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突出劍閣的險要,易守難攻,歷在此割據稱王不乏其人。別人都說此段有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亂髮生的意圖,“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既寫猛獸,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語雙關。這樣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後正潛伏著危機,作者這樣寫是要提醒人們注意世事、時局,表明國事的憂慮與關切。但我以為如果詩人真有此意的話他絕對不會如此小氣,所以我認為詩人的重點就是為了表現蜀道之難的。

六、能力提升

1、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麼作用?

點染神話色彩,引人入勝

從開山時作出的重大犧牲的角度言開闢蜀道的艱難

2、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嘆”這幾句,說說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ppt展示)

3、“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句詩有什麼作用?

開頭一句,領起全文,嘆蜀道之高,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調。

中間一句,嘆蜀道之險,強調主旋律,把詩歌推向高峰。

結尾一句,嘆蜀中之要,照應題目、開頭,給人強烈的感嘆。

高一下冊教案篇3

Ⅱ. the type of the text (課型) :revision (複習課)

Ⅲ. teaching methods(教學方法): question-based method(提問式),group discussion

method(小組討論法),cooperative learning(合作探究),practicing(練習).

Ⅳ. teaching aids (教學手段) :multimedia computer(多媒體電腦),learning

paper(導學案),blackboard(黑板).

Ⅴ. teaching aims(教學目標) : ①knowledge aims(知識目標):

words: achievement, specialist, organization, hard-working, confident….. phrases: put to death, mean doing, either…or…, the bond between……, structure: only+…., it is/was+….+that…. grammar: subject-verb agreement.

②ability aims(能力目標):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the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enable students to describe people using the adjectives.

③emotional aims(情感目標):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what makes a

person great.

Ⅵ. teaching focuses(教學重點):get the students to review and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Ⅶ. teaching difficulties(教學難點):get the students to tur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to

their ability.

Ⅷhing procedure(教學過程): step 1 複習學案情況反饋(1分鐘)

step 2 lead-in :通過圖片展示的方式,過渡到知識競答類節目《一站到底》,本節課也將模仿這種模式授課。依次介紹本節課的競答規則:

本此活動分為五輪淘汰賽,全班共八個小組,每個小組推薦一名選手(作為本組站神)進行參與:

→→第一輪採用記單詞的方式,進行車輪大賽,最終淘汰掉一個小組,剩餘七個小組成功晉級第二輪,成功晉級的小組將獲得5分,加入到本組的總量化分數中;

例:

1. n.成就,功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n. 巢,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n.福利,福利事業 _________________ 8..n. 聯絡,關係,結合,紐帶_________ 3. n,專案,工程,規劃 _________________ 9. n. 觀察,觀測,遵守 ______________ 4. n.學會,學院,協會 _________________ 10. n. 童年,幼年時期 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輪節採用記短語的方式,在成功晉級的7個小組中進行車輪賽,最終淘汰掉兩個小組,剩餘5個小組成功晉級第三輪,成功晉級的小組將獲得的分數為上一輪得分的二倍(即5*2=10); 例:

1.過著…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 6 .離開,啟程,出發 ________________ 2.湧上心頭,湧入腦海 ______________ 7.藐視,瞧不起 ___________________ 3.查閱,參考,談到 _______________ 8. 碰巧,湊巧 ___________________ 4.偶然遇見,碰見 ________________ 9 繼續,堅持 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輪採用背誦句子的方式,在成功晉級的5個小組中進行車輪賽,最終淘汰掉三個小組,剩餘兩個小組成功晉級第總決賽,並且這兩個小組均獲得一次免答權,這兩個小組將獲的分數為上一輪得分的二倍(即10*2=20); 例:

(1)她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中國婦女和兒童的醫療事業。

she (2)這意味著我們要返回前一天晚上我們離開時黑猩猩一家睡覺的大樹旁。;

back to the place w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3)簡預先提醒我們,到下午的時候我們就會又髒又累,她說對了。

(4)她母親頭幾個月來幫過她的忙,這才使她得以開始自己的計劃。

begin her project.

(5) 比方說,她的一個重要發現是黑猩猩獵食動物。

was that chimps hunt and eat meat. „„„

→→第四輪為復活賽,在前三輪車輪賽中被淘汰的6個小組,均可獲得一次復活機會,但是復活賽的要求非常苛刻,每個參賽的小組必須能夠正確背出隨機指定的3個句子,8個短語,10個單詞,如能成功過關,將直接晉級總決賽,但不享有免答權;假如沒有成功過關,所有分數將清零。 例:

(1)她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中國婦女和兒童的醫療事業。

speakers.

a. go on b. carry on c. carry out d. work on

3. the new equipment ________ the disabled during the 2008 beijing paralympics. a. was intended for b. was intended to c. intended for d. intended to

4. he was an ________ poet at that time and his _____ poems spread through all the country. a. inspired;inspired b. inspiring;inspired c. inspired;inspiring d. inspiring;inspiring

she (2)這意味著我們要返回前一天晚上我們離開時黑猩猩一家睡覺的大樹旁。;

„„„

注意事項:(1)小組加分不累計。

(2)前三輪車輪賽中,每次選手必須更換,從第四輪開始可自由安排,各

小組相互監督,如有違規取消其參賽資格及所得分數。

(3)每輪車輪賽中間設1-2分鐘準備時間。 (4)參賽選手在準備時間內抽取答題順序。

設計意圖:(1)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課堂效率。 (2)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3)嘗試一種新的模式,改變英語課堂的沉悶現狀。 step 3 summing up (總結):

step 4 homework :(1)寫作專題突破, 根據提示用英語寫一篇介紹宋慶齡的短文。

(2)review and summarize what you have learned in unit 1. (3)preview the next unit.

step 5 blackboard design (板書設計):

back to the place left the family sleeping in a tree (3)簡預先提醒我們,到下午的時候我們就會又髒又累,她說對了。

and she is right.

1.與某人聯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出,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膽的說,直率的說______________ 4.迫不及待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_ 5.獲得博士學位____________________ 6.為了某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為什麼不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學入學考試(大學聯考)______________ 1 &vi. 舉動,表現________________ 2 . 觀察,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 3. vt&n. z尊敬,尊重,敬意_________ 4 . vt&vi.討論,爭辯,辯論___________ 5. vt.鼓舞,激發,啟示_____________ 6 .談到,查閱,參考_______________ 7. vt,計劃,打算 _________________ 遞送,生,接生,發表___________ .直言的,坦誠的_______________ 10. adj.值得的,值得做的______________

……….

→→第五輪為總決賽,所有進入的總決賽的小組,將隨機抽到一個單選題目,請在20秒的時間內給出答案,並進行解釋說明,如果回答錯誤將直接被淘汰。直到剩餘最後一個小組,最後的勝利者的小組將獲得“站神”的稱號,並將獲得全場分40分。

高一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情景,理解分層抽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學會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總體中抽取樣本;

3、並對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及分層抽樣方法進行比較,揭示其相互關係。

教學重點:

通過例項理解分層抽樣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分層抽樣的步驟。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複習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的概念、特徵以及適用範圍。

2、例項: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級分別有學生名,為了瞭解全校學生的視力情況,從中抽取容量為的樣本,怎樣抽取較為合理?

二、學生活動

能否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進行抽樣,為什麼?

指出由於不同年級的學生視力狀況有一定的差異,用簡單隨機抽樣或系統抽樣進行抽樣不能準確反映客觀實際,在抽樣時不僅要使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相等,還要注意總體中個體的層次性。

由於樣本的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級抽取的個體數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構數學

1、分層抽樣:當已知總體由差異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時,為了使樣本更客觀地反映總體的情況,常將總體按不同的特點分成層次比較分明的幾部分,然後按各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比進行抽樣,這種抽樣叫做分層抽樣,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層”。

說明:

①分層抽樣時,由於各部分抽取的個體數與這一部分個體數的比等於樣本容量與總體的個體數的比,每一個個體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於分層抽樣充分利用了我們所掌握的資訊,使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層抽樣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抽樣方法,所以分層抽樣在實踐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

高一下冊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知道滑動摩擦產生的條件,會正確判斷滑動摩擦力的方向。

2.會用公式f=μfn計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響動摩擦因數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能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靜摩擦力。能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

學習重點:

1.滑動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並會用f摩=μfn解決具體問題。

2.靜摩擦力產生的條件及規律,正確理解靜摩擦力的概念。

學習難點:

1.正壓力fn的確定。

2.靜摩擦力的有無、大小的判定。

主要內容:

一、摩擦力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滑動時,或者在另一個物體上有滑動的趨勢時我們會感到它們之間有相互阻礙的作用,這就是摩擦,這種情況下產生力我們就稱為摩擦力。固體、液體、氣體的接觸面上都會有摩擦作用。

二、滑動摩擦力

1.產生: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發生相對滑動時,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稱為滑動摩擦力。

2.產生條件:相互接觸、相互擠壓、相對運動、表面粗糙。

①兩個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摩擦力與彈力一樣屬接觸作用力,但兩個物體直接接觸並不擠壓就不會出現摩擦力。擠壓的效果是有壓力產生。壓力就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壓力,壓力屬彈力,可依上一節有關彈力的知識判斷有無壓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當一個物體沿另一物體表面滑動時,接觸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齧合,形成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即為摩擦力。凡題中寫明“接觸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統統不考慮摩擦力(“光滑”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③接觸面上發生相對運動。

特別注意:“相對運動”與“物體運動”不是同一概念,“相對運動”是指受力物體相對於施力物體(以施力物體為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改變;而“物體的運動”一般指物體相對地面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3.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且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這裡的“相對”是指相互接觸發生摩擦的物體,而不是相對別的物體。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的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但並非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4.大小:與壓力成正比f=μfn

①壓力fn與重力g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它們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無關係,用力將物塊壓在豎直牆上且讓物塊沿牆面下滑,物塊與牆面間的壓力就與物塊重力無關,不要一提到壓力,就聯想到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認為物體對支承面的壓力的大小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

②μ是比例常數,稱為動摩擦因數,沒有單位,只有大小,數值與相互接觸的______、接觸面的______程度有關。在通常情況下,μ

③計算公式表明:滑動摩擦力f的大小隻由μ和fn共同決定,跟物體的運動情況、接觸面的大小等無關。

5.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點:在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的受力物體上。

問題:1.相對運動和運動有什麼區別?請舉例說明。

2.壓力fn的值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嗎?請舉例說明。

3.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間的接觸面積有關嗎?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物體間相對運動的速度有關嗎?

三、靜摩擦力

1.產生:兩個物體滿足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有相對運動趨勢時,物體間所產生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叫靜摩擦力。

2.產生條件:

①兩物體直接接觸、相互擠壓有彈力產生;

②接觸面粗糙;

③兩物體保持相對靜止但有相對運動趨勢。

所謂“相對運動趨勢”,就是說假設沒有靜摩擦力的存在,物體間就會發生相對運動。比如物體靜止在斜面上就是由於有靜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觸面光滑.沒有靜摩擦力,則由於重力的作用,物體會沿斜面下滑。

高一下冊教案篇6

經濟大危機

教學目的一、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 “一戰”後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時期。1929年一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危機的爆發;危機的特點;危機的影響。羅斯福新政;羅斯福競選總統;新政的目的和特點;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二、要使學生認識:

1.資本主義制度有著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穩定只能是相對的,暫時的,不穩定則是絕對的,永恆的。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根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無法避免的。

3. 壟斷資產階級銷燬產品、毀壞生產裝置和耕田等行徑,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性。

4.羅斯福新政有助於美國的儘快恢復,但是新政沒有也不可能解決生產力危機的根源--一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資本主義社會的"穩定"、"危機"的相互交替的發展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認識歷史的能力。

2.從對這次經濟危機特點的分析,培養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分析綜合能力。

3.通過對羅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重點、難點1.重點: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2.難點:經濟危機中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內容。

教學過程複習提問上課後教師可向學生提問:一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召開過哪些會議?有何影響?

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歸納簡結: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革命失敗,資本主義國家統治暫時穩定。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建立,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暫時緩和。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的相對穩定時期。匯入新課

講授新課 (板書本課標題) 一、“繁榮”及其崩潰(板書)

20世紀20年代,各資本主義努力發展經濟,很快出現了一個“繁榮”時期。美國的發展尤為迅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以增強感性認識)

在講述資本主義經濟繁榮時,要給學生指出,繁榮後面潛伏的危機。就在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片歡樂聲中,資本主義危機突然降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陷入巨大災難中。

二、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板書)

1.危機爆發(板書)

關於危機產生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小字,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由於資產階級為了追求私利,盲目擴大生產,造成生產過剩。這是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

關於危機的爆發,這次危機始發於美國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拋售。為什麼股票拋售會導致經濟危機?向學生簡略解釋幾點:(1)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工廠企業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分公司,和股票有直接關係;(2)股票市價的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人們就拋售;(3)1929年10月,紐約股票拋售狂潮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在這以前,美國的汽車工業、鋼鐵工業等都已出現停滯狀況。

1929年10月24日上午10點多鐘,紐約股票交易所開盤伊始,大批股票擁入市場。盲目拋售,交易所陷入一片混亂,這一大拋售額達1000多萬股,創股票交易所記錄,股票價格暴跌。到11月中旬,交易所證券貶值50% 股票市場全部崩潰、信用破產。(指引學生觀看課本“紐約華爾街股票交易所前擁擠的人群”圖,以增強感性認識)

2.危機的特點(板書)

特點一,範圍廣。過去危機只發生在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裡。但這次危機則席捲整個世界資本主義世界,既波及到資本主義國家,也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另外,這次危機也影響到工、農、商、金融等所有一切經濟領域,這也是過去任何一次危機所不及的。

特點二,時間長。以往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般是幾個月,最長的是一、二年。危機後經歷短期的蕭條,便轉入復甦,而這次危機前後持續了5個年頭(1929-1933年)。 這次危機持續時間之長,是以往任何一次危機所沒有的。

特點三,破壞性大。課本圖表中列舉的資本主義工業下降情況和世界貿易縮減的情況,已可看出這次危機的嚴重性。

3.危機的影響(板書)

1929-1933年經濟危機對社會生產力產生什麼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歸納為二點,並做如下講述:(1)工人大量失業,勞動人民生活惡化。失業隊伍的增加,隨之而來的自然是工資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無著、流離失所。(2)銷燬商品、生產破壞。一方面是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另一方面卻是資本家為追求自己利潤而故意大量銷燬產品。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和罪惡。

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造成各國社會的動盪不安,各國政府紛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羅斯福新政(板書) 羅斯福是美國曆一位的總統。介紹羅斯福生平時,可指引學生閱讀課本“羅斯福總統”畫像下的生平簡介。還可介紹一下羅斯福任總統後在電臺上的"爐邊談論",以增進學生對羅斯福的感性瞭解。

新政的目的和特點(板書)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經濟危機,穩定社會經濟正常秩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鞏固資本主義制度。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新政的主要措施(板書)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生產的調整,其任務是克服工業生產的盲目競爭所造成的生產過剩現象,減少失業,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

還有比如整頓金融、調整農業、舉辦公共工程(在公共工程中,最有意義的是美國田納西水利工程。可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田納西水力工程中的水壩”圖)。

新政的效果:經濟方面:通過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經濟得以較快恢復。政治方面:由於新政的一系列措施,社會矛盾逐漸緩和。穩定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羅斯福新政由於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只能遏制當時危機,而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

高一下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解釋速度的概念,能夠概括速度的定義、公式、符號、單位和物理意義。

(2)解釋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定義並學會辨析。

(3)能夠說出速率的概念並辨認速度與速率。

2、過程與方法

(1)在概念轉變的教學過程中形成全面、正確的關於速度的概念。

(2)通過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的過程,鍛鍊使用極限思維。

(3)通過對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速度與速率的區別和分辨,學會運用辨析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對速度全面正確地解釋來積極培育自身科學嚴謹的態度。

(2)積極將自己的觀點及見解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嘗試體會物理學中蘊含的對立統一。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第一課時

學情分析:

一般而言,高一學生在經歷了國中階段的學習後,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取代形象思維佔據主要地位、學生的一般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能夠按照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利用假設思維進行學習;

(2)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控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學習過程更加具有目的性;

(3)在某種程度下學生思維不再是“抱殘守缺”,而是較為容易接受新事物;

(4)學生學習動機由興趣支撐逐漸轉變為由意志支撐,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

(5)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學習具有一定的影響、

關於“速度”的學習,學生在國中階段科學學科中所接受的定義是,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與高中對於“速度”的定義截然不同,學生雖然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這個基礎裡大部分仍然是迷思概念、如何將國中階段所接受到的關於“速度”的迷思概念轉變為科學概念,達到一個新的認知平衡是本節課的一條主線、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學生在國中階段的學習以及前面關於“位移”、“路程”的學習為本節課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本節課可能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學生根據國中階段的學習積累對於“速度”難以產生正確、客觀的認識,其中所存在的迷思概念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轉變;二是學生對於“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兩個概念可能會有所混淆,教師應該利用課堂呈現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區分。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由平均速度通過極限的思維方法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度的理解,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教學方法:

問題情境引入、探測已有概念、產生認知衝突、解構迷思概念和建構科學概念、形成新的認知平衡。

教學過程:

引入:速度的二段式測驗3道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產生衝突。

(一)速度

“速度”的引入:運動會上,要比較哪位運動員跑得快,可以用什麼方法?通過相同的位移比較時間的長短。若運動的時間是相等的,我們可以根據位移的大小來比較。如果運動的位移、所用的時間都不一樣,又如何比較呢?

在物理學中,我們引入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1、定義:位移Δx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Δt的比值(比值定義法)。

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國際單位:m/s或m·s—1,其他單位:km/h等

3、速度是向量,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保持不變。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速度的大小不斷改變,根據求得的則表示物體在Δt時間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稱為平均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1、平均速度

⑴公式:

⑵平均速度是向量,方向即位移的方向。

對於變速直線運動,各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並不相同,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

⑶求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

過渡:平均速度只能粗略的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為了精確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可以將時間Δt取得非常小,接近於零,這是求得的速度值就應該是物體在這一瞬時的速度,稱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

⑴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瞬間)的速度。

⑵瞬時速度簡稱速度,方向為物體的運動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速度”這一概念並不一定明確指出是“平均速度”還是“瞬時速度”,我們應根據上下文去判斷。“平均速度”對應的是一段時間,“瞬時速度”對應的是某一時刻。

3、瞬時速率: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

例:課本p16汽車速度計上指標所指的刻度是汽車的瞬時速率。

(三)平均速率:物體運動的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

與“平均速度的大小”完全不同。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