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面積教案6篇

通過教案的寫作我們是可以讓自己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在制定好之後,一定要與實際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教案發揮最大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三年級面積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三年級面積教案6篇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面積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親身感受物體的表面,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

2、讓學生經歷用不同圖形作單位度量面積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3、使學生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的便捷與合理。

教學重點:使學生真正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度量意識的培養

教具準備:卡紙若干、眼罩、毛線繩、桔子、長方體教具

學具準備:不同形狀的小卡片若干、卡紙若干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出“面積”

同學們,這是?對了!我們最熟悉的數學書。那今天這節課的數學學習,就從我們的數學書開始。拿起你的數學書,伸出你的小手,從邊緣開始,學著老師的方法,來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現在放下數學書,還像剛才那樣,摸一摸課桌的表面,大家看!這是什麼?誰來摸一摸它的表面?同學們,你還對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感興趣呢?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看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生彙報自己摸面的感受(發現有的面是平的,有的面是彎曲的。發現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總結: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數學上,物體表面的大小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做“面積”。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

二、創設活動 探究新知

(一)結合例項 進一步理解面積含義

同學們,那我們現在可不可以說,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那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那誰來說一說你剛才摸的物體,表面的面積指的是什麼呢?

1、摸一摸

接下來,老師想進行一個測試,測試的方法是,請同學上來,蒙上眼睛摸兩個面,然後根據自己的感覺,判斷一下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

2、畫一畫——補充“面積”含義

現在老師把剛才他摸的這個面畫在黑板上,這是什麼?它是不是一個封閉圖形呢?剛才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那現在我們可不可以說,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封閉圖形的面積呢?當然可以!那現在我們就可以說,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猜一猜——既有所拔高,又為小組活動做鋪墊。

好了,我們來放鬆一下吧,玩一個小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猜物品”。怎麼猜呢?老師這兒有4種備選物品,根據老師的提示,發揮你的想象,選出你認為合適的物品,準備好了嗎?第一件物品:它的面比數學書封面大一些,但比課桌面小一些。它是什麼?第二件物品:它的面大約是4個數學書封面那麼大。它是什麼?(引出方法:擺一擺)第三件物品:它的面大約是6個手掌面積那麼大。

(二)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方法

1、比眼力

(出示兩張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卡紙)

學生通過眼睛觀察即可判斷面積大小。師加大難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通過眼睛觀察得到的結論。引出 “重疊法”。

2、度量意識的培養

(出示兩張不易一眼看出大小的卡紙)

讓學生回憶在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是怎麼做到的?學生會回答“用尺子量”,此時教師適時引導,“用尺子量其實也就是看線段裡有幾個1釐米,那現在要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可提示學生:“是不是也可以沿著這個思路來想辦法?”學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後發現,也像1釐米的長度單位那樣,我們也可以用一模一樣小一點的圖形擺一擺,看卡紙上能擺幾個小圖形,就能比較出來面積的大小。

3、小組活動——選擇統一單位度量

通過小組展示、彙報,發現有的小組用三角形擺,有的小組用圓形來擺,但選擇正方形來擺的小組佔多數。通過採訪,明確了只有用正方形來擺,才能恰好擺滿卡紙。最後老師提問:如果想準確測量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你們覺得選擇什麼圖形來擺更合適?並告知學生,其實,國際上也就是用正方形來度量面積的。

(三)區分周長與面積

師出示一種比較面積的方法,即用毛線繩沿圖形圍一週,誰用的毛線長,誰的面積就大。讓學生判斷這種方法是否合適。通過探討,學生明確了圍一週指的是周長,而不是面積,進一步加深對面積的理解

三、拓展提升——體會面積守恆的數學思想

1、拼一拼

請三名同學上臺抽取題目,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在黑板上擺出作品。用六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磁卡,分別拼出一個周長最長的圖形,周長最短的圖形,任意圖形。之後,請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拼組圖形正對著我們的面。問:你們能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嗎?並說一說你的理由!

2、變魔術

將第三名同學擺出的任意圖形,變換形狀。通過觀察、探索、發現雖然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卻是相同的。

四、全課小節

請同學說自己收穫。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帶著今天的收穫,走進生活,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數學書開始入手。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對“面積”有了更加準確的理解。在對比兩張卡紙的大小時,學生先是用觀察法,然後是重疊法。最後,在兩種方法都無法得到結果時,老師通過適時提醒:“同學們,我們在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時,是怎麼做到的?”使學生有了新的思考。最後引出統一單位來度量面積的方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同時,度量意識也得到了培養。最後拓展提升部分,通過拼一拼、變魔術的活動,學生對面積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統一單位的必要性,度量意識也得到培養。但也由於我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我想如果我在一開始,允許學生用身邊的物品去度量兩張卡紙面積大小,學生的思維可能會開啟,最後再探索到用一模一樣的正方形來度量會更好。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面積和麵積單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提供了思維基礎。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來展開的 。

(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米、形成正確的表象,並會應用這些常用的面積單位。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估測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二、說教學法

(一)說教法

活動教學法:即以直觀體驗活動為主線,結合生活例項,創設數學情景,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建立正確的表象,掌握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它遵循著從生活到數學、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

直觀演示、動手操作法: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提供直觀是認知的起點。教學中,我注重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合作探究中學習,真真實實的感受,實實在在的體驗。

(二)說學法

自學輔導法: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探究,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通過自學,學生能迅速瞭解面積單位的含義,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兩把不同的尺子,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 。

2、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長度)大小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3、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課題) 。

設計意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來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

(二)探索麵積的含義

1、認識物體的面積

(1)觀察身邊的很多物提,比如黑板、紅旗、桌椅、書本等,讓學生指出他們的表面在哪?

(2)讓學生比較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便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板書)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1)課件出示各種規則及不規則封閉圖形,讓學生說出什麼是封閉圖形。

(2)比較封閉圖形的大小。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

通過對物體表面大小的認識和封閉圖形大小的認識,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面積的概念。

(三)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識衝突,怎麼辦?

(2)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a、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b、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學生操作。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比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麼辦?在這裡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寬,再擺出長,計算幾個幾。

(5)彙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和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最合適。

(6)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1)要求自學第73、74頁的內容並思考下面問題: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語句用筆勾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③畫一畫:在草稿本上畫一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畫出1平方米嗎?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土地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指定不需要學生的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彙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絡,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四)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4頁“做一做”第1題。

2、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3、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面積和麵積單位的認識,並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五)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關於面積和麵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麼?

設計意圖:面積和麵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採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並加以延伸。

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學生學習了本部分的內容為四年級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三角形和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的內容打下了基礎。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三年級數學第一學期p60—61。

【教學目標】

1、通過塗色和摸實物等活動感受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能夠利用方格的多少來表示圖形的面積。

3、學會利用方格數比較圖形的大小。

4、養成與他人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通過動手操作練習思維發散能力。

【教學重點】

用方格的數量表示圖形的面積;利用方格數比較圖形大小。

【教學難點】

不規則幾何圖形面積的計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pad。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塗顏色比賽。

師:男生一隊,女生一隊,比一比哪一隊塗得快。

師:為什麼男同學用的時間短?

生:同樣的圖形,有的小,有的大。

2、摸實物,體驗面積。(摸課本的封面,摸練習本的封面)

師:你在摸的過程中有什麼發現嗎?

生:方形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大有小。

二、傳授新知

3、比較四個圖形

師:剛才我們比較了兩個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的大小和兩個長方形的大小。那現在我們再來比較一下這四個圖形的大小。(出示圓、長、正、星)

師: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生:最大的最,最小的是:五角星。

小結:當圖形差異比較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眼睛觀察直接比較圖形的大小;

4、比較兩個長方形

師:那中間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小呢?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比較他們的大小呢?

5、小組討論尋找合適的比較方法

師:請同學們按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嗎?

生:討論交流比較方法

6、交流反饋

生:尺量;把它們切割、移補;用透方格紙數格子。

7、數兩個圖形內的小正方形(格子)

師:把這兩個圖形放在方格紙中,就相當於在兩個圖形中擺滿了小正方形。

師:為什麼要擺滿小正方形呢?

生:小正方形的大小都是一樣的。

師:為什麼兩個圖形的大小一樣大呢?

生:因為小正方形的數量一樣多。

小結:當圖形差異不是很大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統一的度量工具來進行比較圖形的大小,例如剛才的兩個長方形,我們就可以用小方格紙來比較他們的大小。

8、方格數量一樣,但是圖形大小不一樣

師:小胖做了這樣的一道題,他覺得這兩個圖形是一樣大的,你們覺得他的想法正確嗎?為什麼?

9、提示課題

師:剛才我們比較的所有圖形的大和小有一個數學名稱,叫作面積,所以我們說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接下來,我們就用剛才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一下下面這個圖形的面積。

三、練習鞏固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左圖面積__格

右圖面積__格

左圖面積比右圖面積_______。(填“大”或“小”)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最後我們一起再讀一遍面積的定義,來結束我們今天的數學課。

?板書設計】

面積

圖形的大小,是它們的面積。

?教學反思】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具體情境,靈活運用圓面積和長方形面積理解圓柱體的表面積。

2.通過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理解圓柱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加深對圓柱特徵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1.2過程與方法:

講解圓柱體表面積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以及想象、概括能力。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立體圖形的平面化,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同學們理解圓柱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夠分清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區別,合理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學工具

課件、多媒體裝置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在如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圓柱體,比如我手裡面拿的水杯,你們知道他有哪些東西組成的嗎?

生:同學們舉手進行回答。

師:這個水杯有哪些面組成呢?

生:上底面、下底面、側面

師:多媒體出示動畫

師:我們可以看出它有三部分組成。

師:現在想一下這三部分都是什麼圖形?

生:上下底面(圓形),側面(長方形)

師:把這三個面積加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圓柱的表面積。

生:舉手口述連線答案。

師:課件出示答案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些數量關係:

①柱體上下底面面積相等;

②圓柱體側面長=底面圓周長

③圓柱體側面寬=圓柱體高

二、探究新知

(一)、側面積

師:我們現在來看看圓柱體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舉手發??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用鼓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能力。

師:多媒體出示答案

圓柱側面積=長×寬=底面圓周長x高

師:現在我們看看在實際應用中是如何計算的。(多媒體出示問題)

1、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圓半徑為50px,高為125px,求一下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及時多少?

生:舉手回答

師:多媒體出示答案

解:周長=2πr=2×2π=4?

側面積=周長×高=4π×5=20πcm?

師: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書寫步驟。

(二)、表面積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圓柱體的表面積是怎麼計算的。

生:舉手回答問題

師:多媒體出示答案

圓柱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側面積+上底面積+下底面積

師: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練習吧!

2、現在要製作一個底面半徑為2dm,高為10dm的圓柱形鐵桶,需要多少鐵皮?

師:同學們可以先算出側面積和底面積,然後再算表面積。

生:通過同學們互相競爭,增強了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解析:

解:周長=2πr=2×2π=4?

側面積=周長×高=4π×10=40?

底面圓面積=πr?=4?

圓柱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40π+2x4π=40π+8π=48?

答:需要48πdm?鐵皮

三、鞏固練習

師:現在請大家看螢幕上面的這道題,能不能分小組解決問題。(課件出示題目)

1、天氣冷了,農村學生就要生火了,煙囪使用鐵皮做的,一節煙囪長為2000px,煙囪的半徑為100px,求製作這樣的煙囪一節需要多少鐵皮。

師:要找出題目的關鍵,理清思路,細心解題。

生:學生互相探討交流,完成整個題目,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解:周長=2πr=2×4π=8?

表面積=側面積=8π×10=80?

答:製作這樣的煙囪一節需要80πcm?鐵皮

師:接下來,再看一個題目,這次也要分組進行,看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課件出示題目)

2.現在要砌一個圓柱形的水窖,預計水窖深3米,水窖底的底面直徑為1.5米,現在求一下整個水窖需要抹去多少平方米的混凝土。

生:各小組在競爭中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解析:周長=πd=1.5?

表面積=側面積+下底面積=1.5π×3+2.25π=6.75?

答:整個水窖需要抹去6.75π平方米的混凝土

師:現在大家獨立完成下面的題目(出示題目)。

3、已知一個圓柱體的表面積是15700px?,其中圓柱體的底面半徑50px,求圓柱體的高。

解:設圓柱體的高為h

根據: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

628=2×2πh+2×π2?

628=4πh+8?

628=4×3.14h+8×3.14

20=4h+8

h=4

答:圓柱體的高4米

7作業佈置

師:在作業本上面完成下面的2個題目。

1、一個圓柱體,如果底面半徑為5,圓柱體高為10,那麼,求一下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解:周長=2πr=2×5π=10?

側面積=周長×高=10π×10=100?

底面積=πr?=25?

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100π+2×25π=150?

2、現在要給一個圓柱形的紙質品塗上顏色,現在知道該藝術品的底面圓半徑為50px,圓柱體高為125px,請同學們求出圓柱體的表面積。

解:周長=2πr=2×2π=4?

側面積=周長×高=4π×5=20?

底面積=πr?=4?

表面積=側面積+2底面積=20π+4π=24?

課後小結

這堂課大家通過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使同學們能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圖形面積問題。主要為了讓同學們能夠建立豐富的想象,把立體圖形轉化為平面圖形的能力,在教學中涉及了學生互動,分組學習等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尋找知識、體會知識,並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 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策略。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的興趣,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遊戲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麼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藉助拍手的情境匯入新課。]

二、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 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隻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學書的封面)這是數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裡,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麼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

[評析: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引發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於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驗概括為數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

2. 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現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小?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評析: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並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麵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及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 塗一塗。

師:我們研究了這麼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塗一塗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塗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給你們的圖形要塗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塗,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開啟1號信封,每人發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塗色。

師:時間到,塗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佈比賽結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塗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塗的什麼大?

生:我們小組要塗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塗的面積大得多。

[評析:創設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認知衝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咱們研究了這麼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塗一塗呢,分成兩大組,來個塗色比賽,學生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給兩組塗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塗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學生看到事實真相之後,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 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並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佔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的面積差不多。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評析: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於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藉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評析:問題是啟發式教學的驅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帶著問題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經從外壓轉化為求知的內需。]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格子!

師:那麼,我們就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出結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後,組織彙報。(數梯形的面積時出現了分歧,有少數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 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可以數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 遊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遊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遊戲,規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麼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於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評析: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於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方格的方法等。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為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隨後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成的格子,所以學生既可以比照旁邊的方磚,去數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後數。專門用於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實現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國小和國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於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面積概念和麵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方格的方法),然後推匯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麵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律,並有效發揮活動的作用。

三年級面積教案篇6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面積的認識》第一課時的內容(p39-4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等活動,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並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摸一摸、比一比、塗一塗、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2、通過觀察、數格子、重疊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從而進一步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的事物和畫圖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夠選擇較好的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流程】

一、引入新課,整體感知

1、師:同學們,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五單元“面積”(板書)

師:你們曾經聽說過面積嗎?(生交流)

2、師:真不錯,你們已經知道了這麼多關於面積的知識,那麼,你們能說說究竟“什麼是面積”嗎?(補充課題,生交流)

3、師:真好,大家能說出自己對面積的理解,可是說得是否準確、嚴謹呢?究竟什麼是面積,課本上智慧老人說得清清楚楚,你們能不用老師講,自己看書就能把它搞明白嗎?(生看書)

4、師:好,看書以後,現在知道什麼是面積嗎?

生: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師板書,生齊讀)

師:不錯,書中智慧老人就是這樣說的,可是,這句話有點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還是不太懂,誰能把這句話分開,變成兩句話,是哪兩句話?

生: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呈現ppt)

二、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誰能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生交流。)

2、師:物體就是一個東西,比如這是一本數學書,這個面叫封面,大家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大小,就是封面的面積。那除了課本你們還能舉出其它的例子嗎?

生交流:(1)課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課桌的面積。

(2)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積。

(3)螢幕表面的大小,就是螢幕的面積。

(4)操場表面的大小,就是操場的面積。

.......

3、師:好了,同學們舉出了好多例子來說明面積。那老師也來說說我的理解,好不好?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你們說黑板的面積很大嗎?(生交流:教室的面積比它大,我們學校的面積比教室的面積大,安慶市的面積比學校的面積大,安徽省的面積比安慶市的面積大,全國的面積比安徽省的面積大......)

師:那麼黑板的面積很小嗎?(生交流)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面積大,還有更大的,面積小,還有更小的。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實際上是幾個面積相比較的結果。

4、師:好,剛才學了這麼多,我來出個題目考考大家,好不好?

(1)師演示,首先和一位學生掌心相對,你們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生交流)

然後,師自己雙手合併,能用面積說一句話嗎?

(2)(師拿出一本書)你們看,這本書的表面是指哪兒呢?誰上來指指看。(生演示)誰能用面積來說一句話呢?(生交流)

三、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1、師:好,剛才我們理解了第一句話,“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現在來看,第二句話“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ppt出示)說到圖形,你們會畫圖形嗎?請大家在紙上隨意畫三個圖形。(請三位同學上黑板畫)

(1)師:我想問一問,你們畫的圖形的形狀都是一樣的嗎?那它們的大小是一樣的嗎?把你畫的最大的圖形找出來,與同桌最大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更大?把你最小的圖形,與同桌最小的圖形比較一下,看誰的圖形更小?

(2)師:說這個圖形比較大,實際就是說這個圖形的什麼比較大呢?那黑板上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小?

師:(指著一個圖形)這個圖形的面積,就是指哪一部分的大小?(學生上黑板摸一摸)

(3)師:這裡面積的大小是指線的長度嗎?(討論,交流)

(4)師:(選一幅圖,擦去一條線)這幅圖的面積是指哪部分呢?(請學生上黑板,指一指。討論交流。)

(5)師小結:哦,就像領土一樣,(手指開口處),這個地方究竟歸誰管,咱們無法確定,那也就無法確定領土面積有多大了。是這樣的嗎?那看來說圖形的面積,這個圖形一定要怎麼樣?

2、試一試

師:昨天晚上備這節課的時候,我女兒剪了兩個長方形,分別放在兩個信封裡,讓我今天帶來給大家猜一猜,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你們能猜出來嗎?

(1)師:(出示信封)猜得出嗎?

(2)師:(露出一部分)現在能猜得出嗎?(學生猜)

師:僅憑圖形一條邊的長度,能判斷出它面積的大小嗎?(不能)也就是露出的部分,沒有封閉,就有各種變化的可能。對嗎?

(3)師:(露出兩條邊)現在你能判斷出誰的面積大了嗎?(生判斷)

四、感知面與線的關係

1師:面其實是由線圍成的。線的變化會引起面積的變化。(出示一個橡皮筋)你們看這條線圍成的圖形的面積是怎樣變化的?

2師:拿出你們手中的線,也能圍成一個面嗎?面積越來越大,越接近於什麼圖形?面積越來越小,兩條線重合成一條線,就沒有面積了。

3師:剛才,我們在圍面的時候,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在發生變化,可是,什麼沒有變?

師小結: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五、比較面積的大小

1、師:現在我們知道了,圖形的面積有大有小,那麼我們怎樣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呢?我們先來看幾幅圖形:

(1)師:(出示圖一和圖二)這兩幅圖,誰的面積大?(小結板書:觀察法)

(2)師:(出示陰影三角形和長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

(再出示陰影三角形和正方形)哪幅圖的陰影部分面積大?(小結板書:分析法)

(3)師:(出示圖二和圖三)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結板書:重疊法)

(4)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和笑笑在比較圖形面積大小時遇到了什麼困難?(出示ppt)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你能一眼看出來嗎?怎麼辦,淘氣想了一個辦法,他說量出每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能比較了。大家看,他的辦法行不行?對了,笑笑也是這樣想的:淘氣比的是周長,不是面積。

師:那麼,你有好辦法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嗎?我們看看奇思是怎樣比較的?(出示ppt)他用的是剪拼法,先剪一剪,再拼一拼。我們來試試看,現在知道誰的面積大嗎?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多少嗎?

師:接下來,我們看看妙想是怎樣比較的?她用小正方形來擺一擺,現在你知道正方形比長方形大多少了嗎?(生交流)

2、師:你們看,我們現在不僅知道誰的面積大,還知道面積大多少。下面這個信封裡也有兩個帶著小方格的圖形,我拿出一個給你們看,這個圖形的面積有多大?(12個方格那麼大),另一幅圖,藏在信封裡,不過我知道它有4個方格那麼大。這兩個圖形,誰的面積大,相差多少呢?(生討論,交流。)

六、總結全課

師:我們運用小方格來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注意什麼?(小方格要一樣大)對了,這就是我們下節課學習“面積單位”時要運用到的知識。今天這節課就學到這裡,請同學們在課後思考和預習:為什麼要有面積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分別有多大?下課。

板書: 什麼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