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園的面積教案7篇

通過教案的寫作我們是可以讓自己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教案的寫作書可以讓我們很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園的面積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園的面積教案7篇

園的面積教案篇1

[教材簡析]

這一部分內容屬於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測量。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認識。通過學生已有的認知與實際解決問題之間的衝突激發認知的慾望,引出對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認識,建立這些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表象。能在感知體會中合理運用這些單位進行直接計量。

[教學目標]

①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重要性,認識常用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並且感知這些單位的實際大小。

② 通過學生身邊的熟悉例子,積累有關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的表象,在實際應用中,能迅速提取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計與判斷,培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 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鍛鍊數學的思考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一套平面圖形,有圓、三角行,長方形,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個邊長為6釐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遊戲複習

1、考考眼力

⑴想一想那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大?

課件比較快的演示

(1)一個圓裡面包含一個三角行,三角形裡面包含一個長方形,長方形裡面包含一個正方形。

(2)幾個不同的平面圖形,通過移動,小的都被一個大的 覆蓋住。定格2秒後隱去。猜測哪個圖形的面積比哪個大,怎樣判斷的?

生:只要能說出例如:因為三角形在圓裡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蓋住了其他的圖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等類似的觀察結果就可以。

⑵學生交流出判斷結果後,課件演示確認!

2、找一找,比一比

學生找一找身邊兩個物體上的一個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較他們的大小。

生:自由活動,相互演示,師巡視。

[評:本節課是這一個單元的第二教時,要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復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級的孩子還是處於低年齡階段,創設有趣的生動的匯入手段是進入良好學習狀態的前提。]

二、設疑匯入

1、創設疑問,誘導探究

⑴在學生的自主比較前提下提問底大多少呢?例如課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個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嗎?學生知識衝突,有疑問。

⑵追問:想知道你的課桌面到底有多少大,準備怎樣告訴老師?

2、師:要求學生小組討論,用自己的方法告訴我你的課桌面到底有多少大?

生:小組討論用自己的方法去測量課桌面的大小。

估計情況:

①用數學書、文具盒等去比劃,說出有幾本書大小或者幾個文具盒大小。用課件演示靜止畫面:兩種大小不一樣的書(文具盒)在進行測量。

②用尺在量兩條邊的長短。

③用老師為每個孩子準備的大小不一的平面圖形一個一個擺。(故意設定的,但不做提示,以培養學生主動搜尋,解決問題的方法。)

④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可能會想到畫格子的方法。

3、 討論幾種情況:

⑴通過靜止畫面的提示:大小不一樣不能準確表示。

⑵學生可能說到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師明確要解決的是面的大小,非長寬的長度?

⑶①有可能選長方形或正方行的擺,追問,為什麼不選圓的?

②想:選長方形、正方形都可以,那麼這個桌面的大小就出現兩種情況,有7個長方形大或者8個正方形大, 利用課件演示模擬畫面,加強學生的判斷表象,從而否定。

③在學生的爭論中,會提出大小一樣,才可以比!追問:要讓所有的人都用大小一樣的正方形去測定那麼改怎麼辦?

4、師揭示:為了正確測量或計算面積大小,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作為面積單位去測量。

[評:當學生用不同的物體的面在比較大小後,會發現學生有爭執的意想,此時是學生接受探索新知的最佳時機,給予學生探索學習的機會,鼓勵合作學習,探索新知,針對學生探索的結果,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篩取,選擇最佳方案,充分體現了學習方法的轉變,學生完全是根據自身需要而進行知識的探究。]

三、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認識1平方分米

⑴ 請一個學生選一個你認為比較合適的 ,大家都可以一樣用的一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作為面積單位。估計情況:有可能不同的學生會選擇大小不同的兩個正方形。

⑵學生測量兩個正方形的邊長,討論確定選取邊長為1分米的一個正方形,師明確這是我們大家都統一的一個面積單位,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⑶用1平方分米 ,去測量課桌面的大小,告訴老師現在統一的課桌面大小可以怎麼說了。為什麼?

⑷比一比,身上哪個部位的大小比較接近1平方分米。

估計情況:一個手掌心的大小;面頰的大小

看一看教室裡什麼東西的面大小接近1平方分米

⑸用1平方分米測量你身邊的物體一個面大小。

學生操作活動,師蒐集學生活動資訊,以便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

[評:有效的操作,合理的指導,清晰的展示知識點。]

過渡:蒐集到有學生用1平方分米測量文具盒的面或者橡皮的一個面,或者沒有孩子去測量較小的面的面積,提問:a為什麼不去測量較小面的面積大小;b你覺得用1平方分米這個面積單位去測量橡皮的一個面的面積合理嗎?你想怎麼辦?引導學生考慮要用到一個比1平方分米小的面積單位。

([評:根據實際的需要產生探索新的知識的慾望]

2、認識1平方釐米

⑴嘗試作出1平方釐米的這個面積單位的大小 ?你想怎麼樣做?

生:從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為1平方分米,可以知道邊長師1釐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單位是1平方釐米。

每個學生自己在紙片上畫一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剪下來!

⑵ 剪的那個正方形的面積有多大?(1平方釐米)每個孩子用紅色塗一塗。加強感知。明確1平方釐米是一個比較小的面積單位。

⑶找一找身邊大小和1平方釐米的物體表面,學生邊敘說邊用1平方釐米去比劃,再次加深這個面積單位的表象,強化1平方釐米的感知。

估計情況:一個手指甲蓋的大小;一個電源按鈕的大小;

⑷想:下面的兩個長方形都是有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他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釐米?

⑸用1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去測量身邊物體的一個面的面積大小。

[評: 通過畫一畫,剪一剪不僅能是每個孩子體會到知識的遷移是掌握新知識的一個好方法,體現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更是體現了做數學這個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的知識直接指導運用於生活,使數學與生活緊密結合。]

3、認識1平方米

⑴ 猜想:還可能有其他的面積單位嗎?是哪一個?為什麼這樣想?

⑵ 回答要點比較小的物體表面面積大小用1平方釐米,那麼大的面積應該有大的面積單位去測量,1平方米!⑶也請做一個1平方米麵積單位。學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問:到底有多大呢?

⑷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比劃1平方米的大小。

⑸出示1平方米大小的一張紙,展示給學生看,放在地上讓學生站一站,看能站幾個人?追問1平方分米能站人嗎?加深兩者之間的感觀區別。

⑹用1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估計教室裡物體表面面積的大小。注意合理選擇測量的物件。如黑板,地面,窗戶

[評:數學學習的過程是簡單的個體受動的過程,更是一個主體對自己感興趣的且是現實的主題的探索與發現過程,這種過程是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是孩子們自己的觀察、思考、討論、嘗試,建構的過程,再次基礎上的新知識的產生是潤物洗無聲的,是豐滿的!在這個環節中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是老師提供,學生根據實際選擇的,1平方釐米是自己做出來的,1平方米是學生在上兩個知識的基礎上猜想後得到驗證得到的,體現瞭解決問題的層次性與策略性。]

四、鞏固練習

1、在上面一個層次的練習上,師要求學生回答教室裡其它物體表面面積的大小應該選擇哪一個面積單位比較合理,為什麼?

2、想想做做2,p81頁

⑴提示:哪位同學想提醒大家點什麼?(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良好的審題能力。)提示要點:第一個是封面的長,應該些長度單位,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

⑵ 你是怎樣解決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這個問題的?學生能多方面的表述自己的解題策略。例如:填寫20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200平方分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200平方釐米或許還有其他的策略。

3、 填空題: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

2、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 )。

3、數學課本的封面大約是2( )。

4、一條手帕的面積大約是4( )。

5、教室地面大約是40( )。

6、小明的身高比小華多5()。

[評:練習的設計體現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民主化的提問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開放性的交流體現了尊重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五、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2、同學們是怎麼學到這些知識的?

[評:非為總結而總結,必須提供學生一個反思學習方法與學習的過程的時機,為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奠定基礎]

[總評:國小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本課注重揭示和呈現矛盾,巧設懸念,以激趣為基點,層層深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實踐與思考中不斷地碰撞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在知識點的呈現次序上先組織認識1平方釐米,在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時,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遷移和推導的形成來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小表象,在相互的比較中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園的面積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

教學重、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與運用。

學具:16等份和32等份的圓形、剪刀、刻度尺、一張圓形紙片。邊長等於r正方形透明塑料片

教學過程

一、設疑匯入,激發動機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圓,用手摸一摸,引導說說關於圓,都知道了什麼,為學新知做好鋪墊。

2.引導確定新的學習目標:還想知道圓的什麼知識,適時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圓的面積)

3.引導簡單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運用轉化法探索圓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引導,確定方法

師:我們曾運用轉化法探索出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相信同學們也一定能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從而探索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同學們猜想一下,圓可能轉化為哪些平面圖形呢?

(學生可能會想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

師:請同學們看手中的學具,想一想把圓怎樣剪?剪成什麼樣的圖形?

(根據學生猜想,指導學生試著把圓平均分成8、16、32個相等的扇形,然後拼一拼,看能拼成什麼圖形。)

2.動手操作,嘗試探究

師請同學們動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麼圖形。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究)

師誰能向大家彙報一下,你把圓拼成了什麼圖形?請你把拼好的圖形放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給大家看。(各小組彙報,共享思維成果)

3.課件演示,突破難點

師課件演示,再現將圓16等份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的過程;再將圓32等份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的過程。引導思考:

(1)圓與有近似的長方形有什麼關係?

(2)把圓16等份和32等份後,拼成的圖形有什麼區別?

(3)如果等分份數僅需增加,結果會怎樣?

師:課件進一步演示把一個圓等分成64份、128份…拼成長方形,是學生之觀感知:將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4.觀察比較,匯出公式

師:請各小組仔細觀察思考:拼成的長方形與圓有什麼聯絡?能從中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學生彙報討論結果。使學生明確: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於圓的半徑。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周長的一半×半徑,也就是s=πr×r=πr2

(可能有的同學會把圓剪開後拼成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或梯形。教師要給予肯定,並引導推出同樣的計算公式。)

5.嘗試運用

出示例3,讀題列式,學生嘗試練習,反饋評價。

提問:如果這道題告訴的不是圓的半徑,而是直徑,該怎樣解答?不計算,誰知道結果是多少嗎?

2.完成第116頁做一做的第1題。

3.看書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直徑50分米

2.一塊圓形鐵板的半徑是3分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3.小明家購買一種麥田的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5米。請你幫忙算一算,它能噴灌的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自己運用了什麼方法,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作業

第118頁的第3題和第4題。

園的面積教案篇3

一、教材內容分析

新人教版上冊《圓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是平面幾何的最後階段,它既是前面所學直觀地認識平面圖形及有關計算的延續和發展,又為今後逐步由實驗幾何階段轉入論證幾何階段作了滲透和準備。因此,在教學時,主要是讓學生用轉化的思想進行操作、觀察和比較,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讓他們初步學會用確切、簡明的數學語言表述概念的本質特徵,引導學生初步接觸歸納推匯出公式並理解和掌握公式的應用,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者特徵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具有一定的轉化和類比推理能力,並具對圓和圓的周長知識已經有了初步的掌握,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易於在轉化和類比推理方面進行啟發和引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實現《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但由於圓是由一條曲線圍成的圖形,學生很難跟以往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之間建立必然的聯絡。因此,在利用轉化和類比推理基礎上,結合操作演示,讓學生在學習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增加感性的認識,從而真正掌握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並且能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和討論,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過“感知——動腦——觀察——合作探究”等系列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通過例項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魅力,讓學生體會圖形轉化的神奇和美。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注重情境創設,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實際情境,既創設了生動的生活情境,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又為後繼學習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筆。而且在直觀的動畫情境中很好地展示了圓的面積概念。使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計算圓的面積的必要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和學習興趣。

2、 注重實踐操作,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學習是學生的內部活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重視其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其學習過程,學生的創造潛能,存在於學習過程、探究過程之中,而不存在於數學結論中,只有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思維過程、探究過程,才能有所創造,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敢於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圓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 注重學法指導,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轉化的方法

本節課中,在求圓面積公式時,不是教師灌輸式地教會學生s =πr,而是由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觀察——猜測——操作——分析——探究”, 並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轉化”的思想,將圓變成已學的圖形:長方形、三角形、梯形。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絡,實現《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從而推匯出圓面積公式。整節課,始終圍繞這個主題,從創設生活情境,到提出研究的方向與方法,最後引導學生推匯出公式,教師只作為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適當進行點撥,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又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

4、 注重媒體應用,有意識地突破學生學習知識的難點

利用計算機和動畫課件,輔助課堂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它能使靜態的畫面動態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同時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節課恰當地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用多媒體課件,圓形卡片輔助教學

六、教學過程

1、什麼是圓的面積?

(1)塗出一個圓的面積

(2)用自己的話說什麼是圓的面積?

2、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什麼方法推導的?

3、能不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圓轉換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4、學生拿附頁1進行剪拼,看能轉換成我們學過的什麼圖形?

5、學生彙報後,課件演示。

6、得出結論:分的等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無限地分下去,最終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形、

7、轉化後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圓有什麼關係?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轉化後長方形的長相當於什麼?寬相當於什麼?

2) 你能從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推匯出計算圓面積的公式嗎?

8、彙報討論結果。

9、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1)r=5cm,求圓的面積

2)課始主體圖中的問題

總結

小結本課知識,提出要求,希望大家能運用我們今天的所學所得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更多問題。

總之,這節課,我力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採取觀察操作、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再實踐活動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識形成技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園的面積教案篇4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一課時70-74頁。

二、 教學目標:

1.結合例項通過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確表象。

2. 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

學具:每小組一份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兩張長方形彩色卡紙;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我們進行塗色比賽怎麼樣?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每組各選一位代表參加比賽,誰先全部塗完就代表哪組獲勝。(老師出示兩張大小不同的白紙,故意給男生一張大白紙,給女生一張很小的白紙)。下面開始比賽!

這時男同學紛紛喊出:老師這樣不公平!我們的這張紙大,女生的那張紙小。

師:對,要想公平的比賽必須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由於這兩張紙面大小不同,只能終止現在的比賽。下面用手摸一摸紙的表面。還有那些物體有面,他們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樣?我們繼續研究這些問題。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面積,理解含義。

(1)、通過物體表面感知面積

①、 指一指:我們身邊有很多物體,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書本、課桌等等,它們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數學書的上面,再來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麼感覺?

③、 比一比:數學書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個面大?怎樣比較的?(觀察法、重疊法)

④、再來摸一摸、比一比練習本的面和課桌的面那個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剛才我們摸的物體的表面相比怎樣?

⑥、剛才通過觀察和重疊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⑦、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① . 想一想:我們以前學過那些平面圖形?生彙報

②課件展示平面圖形: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你能看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圖形大?圓形和三角形相比那個大?圓形和正方形呢?(圓形和正方形用觀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課件動畫演示重疊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③像這種周圍都是封閉著的圖形叫封閉圖形,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他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麼是面積?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2、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 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

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這時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紙片及綠色長方形、紅色長方形卡紙),動手擺一擺,看能不能比較出這兩張彩紙的大小,請同學們看清操作要求。

(3)、課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組中每兩人選一個長方形彩紙,然後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② 擺完後小組交流兩張彩紙的比較結果。

③ 遇到困難時,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4)、 學生操作,師巡視指導。

因提供的每種圖片均不夠擺滿整個圖形,操作中必然出現矛盾:圖片不夠怎麼辦?在這裡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①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②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5)、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彙報:

組1:我們組選擇的是長方形紙片,綠色卡紙是一行擺6個,擺2行;紅色卡紙是一行擺3個,擺3行。結果紅色長方形小一些。

組2:我們組選擇的是正方形紙片,綠色卡紙一行擺了12個,擺2行;紅色卡紙一行擺6個,擺3行。結果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

組3:我們選擇了圓形紙片,發現擺的圓片之間有縫隙,無法比較 組4我們組選擇的是正三角形紙片,也比較出紅色長方形小。但是太麻煩!

師:誰還有不同的擺法?

(6)師生共同總結:操作中發現: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正方形、長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方便。

師:我們還發現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時,應注意什麼?(選擇相同的圖形)

(7)、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圖形,也就是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8)、像剛才我們用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都可以看成一個面積單位,剛才綠色卡紙上面擺了24個小正方形,就說明這張綠色卡紙的面積就有24個這樣的面積單位。

人們為了方便,就選擇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衝突後,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園的面積教案篇5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上冊第80—81頁的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這個圖形的特徵以及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也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的基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先借助數方格的方法,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再引導學生運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學過的長方形,推匯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公式的推導,向學生滲透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式的推導和運用。

(2)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切實理解由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後,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底和高的關係。

二、說教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自主實踐,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通過演示與實踐操作,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求知的學習狀態中展示個性。

本課的學法有:自主討論、小組合作、實際操作、觀察想象等學習方法,使學生親自探索,主動發現,讓他們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的愉快!

教具準備:平行四邊形卡片、長方形卡片、格子紙、剪刀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四環節”教學法為宗旨,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質疑自探

師:兔媽媽在山上開墾了兩塊地,為了培養孩子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決定把地交給兩隻兔寶寶來種。〔課件出示兩塊地。〕老大說:“我是哥哥,我來種大的。可這兩塊地到底哪塊大呢?”你能幫它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長方形的面積大家會求,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揭示課題並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的魅力。通過質疑“這兩塊地到底哪塊大呢?”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

(2)分組學習、合作交流

1、用數方格〔即數面積單位〕的方法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怎樣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學生可能會說親自量量、擺擺、數數,引出數方格的方法。

①課件出示方格圖和表格並說明要求(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米,不滿一個按半格計算),學生獨立數方格和填表。

②認真觀察,探索發現。

為了讓學生認真觀察表格提出問題:

師:“你覺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會怎樣求?”

引出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用數一數、填一填、說一說建立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聯絡,同時培養學生敢於聯想,大膽猜測的能力,也為下一步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提供思路。〕

2、滲透“轉化”思想引入割補法。

①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尋求驗證方法。

師:猜測並不代表結論。通過剛才的方法我們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是否成立?我們來驗證一下。不數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能不能把它轉化成學過的圖形呢?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

②動手操作〔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剪一剪、拼一拼,再四人小組交流剪、拼的過程,並求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③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課件展示兩種剪法〕

展示之後問:“為什麼要沿著高剪開呢?”使學生明白只有沿著高剪,才能拼成長方形。

④建立聯絡,推導公式。

提出問題:

師:現在會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怎樣求?為什麼?

我會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你們真棒,都會用‘轉化’的思想了。”

學生可能會說根據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書公式。

追問:今後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需要割補成長方形嗎?如一塊草坪不能割補怎麼辦?根據剛才轉化的過程你能發現點什麼?

學生思考,若有困難可以四人小組討論。根據彙報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設計意圖:這樣一系列地追問更迫使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後的長方形的關係。學生的敘述也能幫助學生深化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

(3)精講點撥、鞏固訓練

①在剛才學生思考剪拼的過程中我及時點撥:要計算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什麼?

?底和高〕

②學生自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字母形式,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s=ah

③分層運用新知識,逐步理解內化

對新知識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內化的效果。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聯絡生活”的原則,安排了四組形式的練習。

基礎練習:

出示的幾個平行四邊形位置各不相同,這樣可使學生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相應底和高的認識,鞏固其面積計算方法的應用。

趣味練習:

趣味題的設計,進一步鞏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方法的使用,同時開拓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視野。

實踐練習:

教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道實踐練習,在學習加強知識運用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快樂。

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既考查了學生對理解知識的準確性和嚴密性,又考察了他們的想象力及空間觀念。

(4)檢測反饋、拓展運用

1、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誰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穫?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談收穫來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歸納,整理、概括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對‘轉化’這一思想方法的運用理解,這是數學由‘雙基’轉化‘四基’的具體體現。〕

2、拓展運用:

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準備了一個可活動的長方形框架,如果把它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周長和麵積有變化嗎?怎樣變化?如果任意拉這個平行四邊形,你會發現什麼?什麼情況下它的面積最大?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拓展題目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變化,從而理解的更透徹,運用的更靈活。使學生在練習中思維得到發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快要接近尾聲時,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系統完整的瞭解,我先請同學們說說這節課學到了什麼知識?然後提出:你還能有摺紙或是其他的辦法證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公式嗎?作為課後的操作作業,這樣就為學生提供多元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做到“曲終而有餘音繞樑”。

四、說板書

我以條理清楚為原則,既體現了學習目標,又突出了學習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更明瞭地理解這節課的知識點。特設計如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的面積=底×高

s = ah

五、說預設效果

本節課,創設生活情景匯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很活躍;重點部分讓學生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互相監督、全員參與,保證了課堂效果;教師深入淺出的引導和充滿激勵的語言,可以給學生帶來不斷探究的動力和熱情;層次分明、難易適度的練習題可以使新知得到鞏固和應用。本課的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清晰有序,一定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一定會帶給學生帶來無限的精彩與收穫!

以上是我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課的初步設想,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多提保貴意見,謝謝大家!

園的面積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並學會環形面積。

2、培養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7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麵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二、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幹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釐米s=r2

r:125.6(23.14)3.14202

=125.66.28=3.14400

=20(釐米)=1256(平方釐米)

答:這棵樹幹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釐米。

3、教學環形面積。

(1)例2光碟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釐米r=2釐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釐米)=12.56(平方釐米)

113.04-12.56=100.48(平方釐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釐米)

(2)小結: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

1、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環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課堂小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s=r2

已知直徑求面積s=( )2

已知周長求面積s=( )2

(3)環形面積:s=(r2-r2)

四、作業

課本p70第4、6、7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在我帶領著學生利用教具進行操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現圓的面積與拼成長方形面積的關係,圓的周長、半徑和長方形的長、寬的關係,並推匯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環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領悟出求環形的面積是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並引導他們發現這兩種演算法的一致性,同時提醒學生儘量使用簡便演算法,減少計算量。

園的面積教案篇7

教學內容:圓的面積第67—68頁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例1及做一做的第1題。練習十六的第1、2、5題。

教學目標:

⒈使學生理解圓面積的含義,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⒊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圓面積的含義。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圓面積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已知r,周長的一半怎樣求?

2、用手中的三角板拼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並說出這

些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abs=a2s=ahs=ahs=(a+b)h

二、新課。

1、什麼是圓的面積?(出示紙片圓讓生摸一摸)

圓所佔平面大小叫做圓的面積。

2、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演示:將等分成16份的圓展開,問可拼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

若分的分數越多,這個圖形越接近長方形。

(1)找:找出拼出的圖形與圓的周長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圓的半徑=長方形的寬

圓的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長

長方形面積=長寬

所以:圓的面積=圓的周長的一半圓的半徑

s=r

s圓=r=r2

3、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圓的面積公式嗎?

(1)將圓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個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是這個圓面積的。這個三角形底是圓周長的,三角形的高是圓的半徑。

因為:三角形面積=底高

圓面積=

=rr

=r2

(2)將圓16等分,取其中兩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面積是圓面積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是,三角形的高即一個半徑,

因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

圓面積=r

=r8

=r2

還可以取3份、4份等,同學們可以一一推算。

三、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例1一個圓的直徑是20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已知:d=20釐米求:s=?

r=d2202=10(m)

s=Лr2

3。14102

=3。14100

=314(平方釐米)

2、根據下面所給的條件,求圓的面積。

r=5cmd=0。8dm

3、解答下列各題。

(1)一個圓形茶几桌面的直徑是1m,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2)公園草地上一個自動旋轉噴灌裝置的射程是10m。它能噴灌的面積是多少?

四、作業。

課本p70第1、5題。

標籤:教案 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