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8篇

實用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氛圍,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關鍵態度和價值觀,以達到教學的重點目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大班冬教案及反思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8篇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隨音樂節奏做模仿動作的興趣,感受春天的舒適感覺。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音樂表示力。

3、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模仿動作,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並能根據音樂創編動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知識有一定的節奏感。

?春風》磁帶,鋼琴。

重點難點:

1、邊聽音樂邊做動作,發展幼兒協調性。

2、能夠聽音樂創編動作。

活動過程:

一、匯入

春天真美麗,到室外感受春風拂面。

二、展??

1、帶幼兒感受春風,進教室。

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小結:春風拂面,春暖花開,引導幼兒表達表達春風的感受。

2、聽音樂,感受節奏

這個曲子好聽嗎,你們聽到這麼歡快的曲子,想到了春天的什麼啊?

3、引導幼兒做動作,創編動作

春天風一吹,柳樹怎樣了,春雨沙沙,小鳥嘰嘰喳喳講不停。

教師可以現制定動作,然後可以請幼兒創編動作。

三、結束

春天太美了,小朋友要快樂的表示出來。

活動反思:

1.資訊科技與本課整合提升了課堂效率

多媒體運用使課堂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擴大了課堂容量。授課內容及要求即時呈現,清楚明白,節省了課堂時間;大量美景圖片的展示,突破了時空限制,讓學生受到了美的薰陶,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促進個性發展。

2.小組合作效果好

?大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小組合作學習很好地完成了這一要求。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營造了民主、和諧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氛圍,給所有學生提供了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班的小組彙報輪流發言做得好,一些成績較差的同學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對學習也逐漸有了興趣。

不足之處:

小組內合作的參與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外,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需要加強訓練。

改進方法:

小組內成員輪流當組長,其他成員協助其完成記錄工作,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大膽回答問題。組內多一人蔘與彙報,多加一分組內分。

小百科:春風,是指春天的風,還比喻恩澤、融和的氣氛等,古詩中多用。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2

【設計意圖】

根據本班課題計劃,最近一直在進行扎染系列活動,孩子們對扎染活動興趣非常濃厚,自己嘗試製作手絹,活動中我結合了以前所學的扎染方法,並根據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能力差異將操作材料分為四組,通過此活動來完成本節活動的目標。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扎染技能,體驗成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自己設計圖稿,選擇材料扎染手帕。

2.通過欣賞,激發幼兒對扎染的興趣。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皮筋、白色布、剪刀、染料、彈球、大小不一的珠子、細銅絲等。

2.師幼共同設計的圖稿和扎染的手帕四塊。(圓形、四角花、斜線花紋、曲線花紋)

【活動過程】

1.以謎語形式匯入。(手絹)

2.出示四塊不同扎染方法做成的手絹,引導幼兒觀察、欣賞。

這是什麼?

與普通的手絹一樣嗎?

哪裡不一樣?

你喜歡那一塊手絹?為什麼?

3.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扎染的.方法。

像大海波浪一樣的曲線花紋是把手帕對邊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圓形花紋是用包珠子的方法扎出來的。

斜線花紋是把手帕對角折,再扎皮筋做出來的。

四角花紋是在四個角上扎皮筋做出來的。

4.出示圖稿和作品,啟發幼兒產生設計和扎染手絹的慾望。

(1).出示圖稿昨天,我們一起設計了一張手絹圖稿,看一看,上面都有那些花紋?

怎樣才能出現這些花紋呢?(在不同的地方紮上皮筋)

(2).出示扎染好的作品,引導幼兒比較異同。

這是我們扎染出來的手絹,看看和設計的一樣嗎?如何進行修改?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今天我們來做小小設計師,自己設計、扎染一塊漂亮的手絹。

6.放輕音樂,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根據本班孩子的特點和已具備扎染的技能設計的,在開始部分,我有目的選擇了四塊具有代表性扎染方法的手絹引導幼兒欣賞,啟發孩子過渡到自己設計圖稿自己扎染,孩子在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在活動中,個別孩子起初在設計圖稿、扎染方法和染色中顯現出茫然,但通過一次次的操作,每次扎染中意想不到的變化,都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扎染活動的無限魅力。

小百科:手絹最初由頭巾演化而來;也叫手帕,隨身攜帶的方形小塊織物,用來擦汗或擦鼻涕等。現正逐步被紙巾替代。另外,手絹是部分劇種所用的道具,用雙手舞動或轉動以增加戲的效果,如二人轉等。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3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故事;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阿凡提是怎樣巧妙地懲治飯館老闆的。感悟阿凡提的聰明和幫助窮人的正義感。

3、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明白阿凡提是怎樣聰明地對付了貪婪無理的飯館老闆的。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請小朋友們聽音樂,說說你從這首歌曲中,知道了什麼?

生回答(阿凡提是個倔脾氣,他總是騎著小毛驢,愛管人間不平事,為窮人出氣)

板書:阿凡提

2、你能用一個詞說說你印象中的阿凡提嗎?板書:聰明的

3、(課件出示阿凡提圖)看,阿凡提來了,請你和他打打招呼。

4、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阿凡提。今天,阿凡提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故事。

二、賞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

(一)請小朋友們聽老師朗讀(1—3),邊聽邊思考: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分別是什麼?

板書:老闆、窮人

(二)師生合作,學習第一部分(2—3自然段)

1、在這個飯館前,他們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故事?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2、3自然段,你能找到答案嗎?

生回答,老師小結:飯館老闆說賣柴的窮人聞了他飯館裡的飯菜香味,欺負窮人,要窮人付錢。窮人看到了阿凡提,讓阿凡提給他們評理。

老師板書:欺負、評理

2、讀了課文,你認為飯館老闆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些詞語或句子看出來的?

飯館老闆:氣勢洶洶、揪、嚷、搶著嚷了起來(貪婪、狡詐、蠻橫無恥)

3、面對飯館老闆的蠻橫,窮人有何表現?請默讀課文,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

窮人:一邊退讓,一邊分辨著;連忙(無可奈何)

4、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合作,朗讀課文,大家願意嗎?

師讀旁白,男生讀窮人的話,女生讀老闆的話。

讀後評價。

(三)考考你:如果你是阿凡提,遇到這樣不講理的飯館老闆,你會怎麼做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中小烏鴉愛媽媽的美好情感和優美抒情的樂曲旋律。

2、按歌詞內容創編動作,並邊聽歌曲邊表演。

3、培養幼兒熱愛、尊重媽媽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畫有“小鳥愛媽媽”幻燈片若干幅、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1、今天老師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一個關於小烏鴉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欣賞音樂《小鳥愛媽媽》

師:小樹林是鳥兒們的家,鳥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養育小鳥,小鳥也像小朋友們一樣很愛自己的媽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曲子,說的就是小鳥愛媽媽的事。

1、幼兒完整聽樂曲,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引導幼兒嘗試語言或動作,描述聽了音樂後的初步感受。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音樂,可以隨音樂自己編動作,注意聽完後告訴老師,聽了這首音樂你有什麼感受?小鳥和它的媽媽好像在幹什麼?

2、再一次欣賞樂曲。

逐段分析樂曲的結構以及所表達的美好情感,啟發幼兒說出這首樂曲由三段體組成,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語言描述,結合動作表演來分析,表達樂曲的結構性質、情感內容。

(1)欣賞第一段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後,你感覺如何,你好像看到了什麼?請用動作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歡快活潑,好像看到了小鳥和鳥媽媽在小樹林裡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2)欣賞第二段音樂。

師:你覺得這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你覺得好像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你是小鳥,你會怎樣照顧生病的媽媽。

小結:這段音樂平穩、低沉,講的是鳥媽媽病了,小鳥細心照料、關心媽媽。

(3)欣賞第三段音樂。

師:這段音樂聽了後有什麼感覺,我們用動作把你好像看到的事表演出來。

小結:這段音樂優美抒情,鳥媽媽恢復了健康,帶著小鳥在樹林裡又過起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3、嘗試用動作,鞏固對樂曲的樂段、樂句的認識,嘗試用樂器演奏。

(1)師:請大家為樂曲編幾個動作,每段音樂編一個動作,第一段每句在重拍上拍一下手,表示鳥兒們在小樹林裡快樂地生活著;第二段用手指做小鳥嘴,拍一下手,表示捉蟲子喂媽媽;第三段一小節音樂做一個鳥兒飛落動作,表示鳥媽媽恢復了健康。

三、嘗試活動,即興舞蹈《小烏愛媽媽》。

師:小鳥多愛媽媽呀,我們小朋友也像小鳥一樣愛媽媽,我們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我們已經長大了,您歇會兒吧!請大家跟著音樂把自己會做的事表演出來。

活動反思:

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是本課教法的宗旨。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培養了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強調音樂學科與其它藝術學科的橫向聯絡與溝通,課中設計了故事匯入,創編音樂故事等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教學環境中獲取知識,並且使學生在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形體藝術和語言藝術等方面都得到培養。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備課時,我著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比如從上課一開始,我就走到到孩子們的中間,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來到動物園,匯入小烏鴉的出現。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引導學生隨電子琴興致勃勃學唱歌曲。在學會的基礎上,有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歌表演。再讓學生頭戴烏鴉頭飾表演情景劇……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小烏鴉歡迎同學們時,我順勢給學生們講解了相關的烏鴉種類、身體特點、生活習性、以及著名的”烏鴉反哺“等。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著,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歌曲學完之後,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主題,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

當然,我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節奏訓練有所忽視,課堂上不敢大膽放手給學生,教唱的形式和方法還有待改善。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擺放感知物體的遠近關係,並能嘗試用水粉表示陽光下的樹林。

2、初步積累寫生經驗。

重點:

表示陽光下的樹林

難點:

理解近的物體清晰,遠的物體模糊,能初步表示。

二、活動準備:

1、各種樹模板(清晰和模糊兩種)

2、深綠、淺綠、黃色、橘黃、咖啡、黑色皺紙碎片

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各種樹,初步感知物體遠近關係。

師:你們看見了哪些樹?它們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二)擺放:理解遠近關係。

1、實物擺放

(1)師:這裡有許多樹,請你們來擺擺看,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後面,為什麼?

(2)幼兒分組擺放。

(3)師總結:近的樹葉子清晰放在前面,遠的樹模糊放在後面。

2、皺紙表示樹

(1)師:樹有哪些顏色?(幼兒邊回答,教師邊出示皺紙。)這麼多顏色呀,那麼我們先用皺紙來試試看,做一幅陽光下的樹林。

(2)師生一起撒皺紙

邊撒邊小結:近的樹顏色對比強烈、筆觸小,遠的樹顏色相近、筆觸大。

(三)自由創作

師:你想畫哪些樹?哪些在前,哪些在後?還有些什麼?

這些樹可以用什麼筆觸來畫?

(四)欣賞交流

師:誰的樹林最美?

教學反思:

讓學生親自到陽光下體驗光和影子的變化,並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快就掌握了光和影子有密切關係。陽光下物體都有影子,影子的長短、方向會隨太陽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早晨和傍晚影子長,中午影子短,早晨太陽在東影子在西,傍晚太陽在西影子在東。光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6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相鄰數,探索三個相鄰數之間的關係。

2、感受10以內的自然數例中三者之間的等差關係(及多1和少1的關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呈現已有經驗。

(1)教師提問:你們知道什麼是鄰居嗎?你們旁邊的兩個小朋友就是你的鄰居,請小朋友們說說你旁邊的鄰居是誰好嗎?(幼兒互相說)

(2)引導幼兒認識相鄰數。

教師:小朋友們有鄰居,數字寶寶也有鄰居呢,教師出示房子和數字圖卡請小朋友來給數字寶寶搬家,並找鄰居。幼兒操作,教師記錄。

2、探索相鄰數之間的等差關係。

(1)請你仔細看一看,鄰居和中間的一個數有什麼關係?

(2)前面的比中間的數要怎麼樣?後面的呢?

教師小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祕密,就是前一個數比中間的小1,是它的小鄰居,後面的一個數比中間的大1,是它的大鄰居,前後兩個數就是中間這個數的相鄰數。

3、實際操作,讓幼兒運用新經驗為數字(3、5、7、)找鄰居。

(1)教師提問:請小朋友為3、5、7、這些數字寶寶找小鄰居和大鄰居。

(2)分組討論,(引導幼兒同伴交流)

4:拓展:為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1)教師出示兩張數卡提問:誰是5的鄰居,又是7的.鄰居呢?

(2)幼兒操作,舉卡回答。

教師小結:6是他們的共同鄰居。它是5的大鄰居,7的小鄰居。

5:操作幼兒用書,並完成練習。

(1)引導幼兒填空。

教師:是相鄰數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請在空白框裡寫上數字使它們成為好朋友。

(2)幼兒互相交流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的環節和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積極的配合老師一起學習知識內容,有條理的操作自己的數字卡,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能夠體現幼兒理解了相鄰數的關係,操作時能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相鄰數。但在一些細小的環節上,還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

1、用遊戲主導課堂,用遊戲的口吻營造課堂情境,用豐富多變的表情吸引幼兒注意,孩子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2、在活動中,如果出現教師始料未及的情況時,應採取認真地正面應對的方式和態度。孩子對於自己的想法總有獨特的見解,教師給予他們表達的空間,讓孩子在輕鬆的氣氛中獲取知識、經驗,在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這方面我以後還得多注意。

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這節課讓我收穫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於動腦思考選擇好的教學方法。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用自然物測量物體的長度,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

2.能用數字記錄測量的結果,感知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係。

3.願意用自然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

4.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吸管,稻草,絨條,筆,圍巾圖片(紅色圍巾和粉色圍巾),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話題,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掌握正確測量的方法。

(一)教師以“買圍巾”為話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幼兒知道用自然物“吸管”來可以測量圍巾的長度。

師:我想買一條圍巾的長度是“5個吸管一樣長”的圍巾。你們猜猜看哪條圍巾可能是老師想買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我們猜的對不對呢?用什麼方法才能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引導幼兒說出“量一量”)

小結:我們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

(三)師幼討論測量的方法,並引導幼兒動手操作。

1.師:我們應該怎樣操作才能準確地測量出紅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粉色圍巾有幾個吸管長呢?

2.師幼討論,請個別幼兒示範

3.小結:吸管要放在圍巾的下面,以圍巾的一頭“對齊”(對齊就是要讓吸管的最邊上要跟圍巾的最邊上在同一條直線上)

4.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方法,現在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兩條圍巾,還有許多的吸管,請小朋友們幫老師量一量到底哪條圍巾才是老師想買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聲討論;聽到音樂聲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師觀察指導,幫助幼兒理解正確測量的方法並指導幼兒藉助筆做記號。

(四)教師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1.提問:你們是怎麼測量的呢?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示範測量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測量中的問題:每次測量時頭尾沒有銜接好,有的空了很長,有的重疊在一起了。

3.教師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幫助幼兒直觀感知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先從圍巾的一頭對齊開始量,量一次後在吸管的後面用鉛筆做個記號,移動吸管從記號開始接著往下量,注意中間不能空出來,也不能重疊,一直量到最後,量完了最後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記號。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設“買圍巾”的情境,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考吧.幼,師,網活動中教師通過系列問題啟發幼兒用“量一量”的辦法解決老師遇到的難題,在教給幼兒正確的測量方法之前,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並試著量一量,充分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

二、教師出示吸管、絨條、稻草作為測量工具,正確的測量同一條圍巾,並用數字記錄結果。

(一)教師出示多種測量工具,激發幼兒操作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除了帶吸管來測量圍巾,還帶來了別的東西來(出示吸管、絨條、稻草等測量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幫老師量一量這條圍巾的長度,用上我們剛才學的測量方法準確地測量。

2.介紹記錄表。

(二)教師引導幼兒正確測量,並學會用數字記錄。

1.提出操作要求:(1)先用一種測量工具測量,測量完記錄,再用另一種工具測量記錄;(2)聽到音樂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三)教師引導幼兒感知測量工具的長度與測量數字的關係。

引導語:小朋友們剛才測量時有沒有什麼發現呢?

1.引導幼兒觀察並分享交流(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和記錄結果,提問: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用這兩個工具測量出來的結果一樣嗎?為什麼?

2.小結:原來我們測量的圍巾長度是一樣的,只是測量工具的長度不同,所以結果不同,長度越長,量的次數少,長度越短,量的次數多。

?評析:此環節在幼兒瞭解測量方法之後進行操作,進一步鞏固測量的方法,同時通過觀察、比較測量結果,發現不同長度的測量工具測量的結果是不一樣。】

三、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自然測量來解決問題。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很多種物品來測量,小朋友們都學會測量和記錄了嗎?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需要測量的,我們就可以用今天學的測量方法來解決問題。

?評析:通過學習測量方法,引導幼兒把測量經驗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動延伸:

師:老師會把圍巾放在益智區,小朋友們試一試還可以用什麼測量?並記錄下測量的結果。

活動反思《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目標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幼兒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絡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科學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在感知具體事物基礎上初步嘗試歸類、排序、概括、抽象,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它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針對本次大班數學活動《自然測量》

活動反思

由於選擇的教學內容——《自然測量》活動是幼兒較感興趣的一項數學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操作性很強的活動;而且,我為幼兒也準備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性及積極性都很強,探索活動中個個都表現地很投入,許多平時比較不愛動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動中也顯得活躍多了。幼兒通過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動,已能掌握比較準確的測量方法了;幼兒在測量中,各項能力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動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環節

適宜行為: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進行探索性測量,並根據自己的測量經驗進行討論,讓幼兒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說出來,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鑑的作用,而且個別幼兒的演示、教師的示範講解,使幼兒對正確的測量方法有了初步地瞭解。

不足之處:

1、幼兒人數較多,而空間有限,選擇椅子的高度來測量,讓孩子的視線受阻,活動不方便。

2、在我示範正確的測量方法時,選擇了和幼兒一樣的測量物件——椅子,由於空間受阻,因此做在後面及旁邊的幼兒觀察地比較不清楚。

大班冬教案及反思篇8

設計背景:

一天,孩子們在區角玩時,突然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有一個孩子跑過去說,一人讓一點,大家互相謙讓,好嗎?我突然聯想到讓座這一主題,意在讓幼兒學會謙讓。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在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大膽地創編歌表演動作。

2、讓幼兒懂得文明乘車、尊老愛幼、學會禮讓。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1、讓幼兒學會尊老愛幼的優良品德;會主動給老人讓座。

2、讓幼兒懂得文明乘車、尊老愛幼、學會禮讓。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幼兒座位模擬車廂擺放、扮演老媽媽的頭巾和柺杖。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拍手進入教室依次坐在位置上,觀察幼兒就坐的情況(因以前音樂活動時幼兒的座位排列多是半圓形的)。

2、匯入談話;今天小朋友們發現我們就坐的位置變了,現在我們像是坐在什麼地方呀?(汽車上)

3、提問;你們是怎樣乘坐公共汽車的?如何做才是文明乘車呢?

4、總結幼兒回答,讓幼兒聽聽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5、學習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讓幼兒簡要了解雷鋒叔叔是誰。

6、鼓勵幼兒大膽地創編歌表演動作,老師幫助整理後指導幼兒邊唱邊進行表演。

7、請幼兒上前扮演老媽媽,鼓勵幼兒進行合作情景表演。

活動延伸

可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表演內容,如我是怎樣文明乘車的?人多擁擠時要怎樣做等。

教學反思

歌表演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過程是要在學習並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我將教育幼兒懂得文明乘車、尊老愛幼、學會禮讓為活動目標之一,就是讓幼兒能充分理解歌詞的教育意義。因而,在活動前期觀察幼兒入座的情況,並以此為切入點提出問題;‘怎樣文明乘坐公共汽車”?就為匯入歌詞內容作鋪墊。但在老師的提問中大部分幼兒能回答出‘先上後下’‘不亂扔垃圾’、‘不把頭、手伸出窗外’····等,只有幾個幼兒說出要為老人讓座這個主題,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經過進一步的談話才明白,在平時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與父母乘車時往往出現的是別人給自己讓座,或是根本不會讓座。可見,我們生活的氛圍和城市中的人、事、物對於幼兒的經驗積累有多大的影響呀。因此在活動中我以歌表演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對幼兒文明乘車尊老愛幼、學習禮讓的教育培養,希望能為幼兒的文明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的聽音樂,充分的感受,這樣給歌曲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孩子通過感受音樂,能夠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心情,這是個進步,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說,能夠跟著音樂的節奏做動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抓住了孩子的心理,那就是“交朋友”,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很多的好朋友,而他們也都希望自己能夠和老師成為好朋友,這一點我利用這首小歌《拉勾勾》得到了解決,在歌唱過程中,我深入學生中間,與他們每一位唱的好,表演得好的人去拉勾勾,並且告訴孩子,和我拉過勾勾的人都已經成為我的好朋友了,這樣一來,激勵了其他沒有被我拉過勾勾的孩子,大家是在開心的過程中學會的,因為每個人在學會歌的同時,都和老師成為了好朋友。

在活動中遇到不認真聽講的幼兒,我會用很委婉的一句“我的好朋友在哪裡呢?”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大家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心思迴歸課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歌曲學唱的過程當中,我深入孩子中間和他們拉勾勾的時候沒有想到要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只是和學生簡單的拉了幾下,如果按照音樂的節奏拉勾勾則能夠滲透到音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讓孩子更容易理解3/4拍子。

本次活動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和要求,孩子學會了許多知識,學會了一首歌曲,能自己根據生活經驗來創編動作,上了一節有趣,活潑、開心的音樂課。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總結不足,發揚優點,不斷的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