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7篇

教案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節奏和能力水平,保證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明確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7篇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3、能從音樂高低變化中區別老青蛙、小青蛙,並學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體驗演唱的樂趣。

4、熟悉歌曲旋律,為歌曲創編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大"荷葉"一片,鋼琴。

2、蟲子一串,青蛙指偶兩個。

活動過程:

1、出示荷葉,引起幼兒的興趣。這是什麼呀?哦!原來是一片大大地、綠綠的荷葉呀,我們讓她靜靜的躺在水面上吧!

2、傾聽音樂,感受和辨別音樂的強弱。

風兒吹來,荷葉會怎樣呢?聽,風吹來了,是什麼樣的風?

輕輕的風吹過來,荷葉怎麼動(輕輕的)荷葉是輕輕的柔柔的抖動。我們轉起來,輕輕地抖起來,踮起腳尖。

又來了一陣風,是什麼風?

風停啦,我們都知道風是會變的,讓我們來跟著風聲來變化著抖動荷葉吧!(彈兩種不同的音樂,師生共同變化抖動荷葉。)

3、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用不同的聲音區別老青蛙、小青蛙聲音的變化。

引導幼兒嘗試用語言節奏表現青蛙的叫聲。

小青蛙,你們最喜歡坐在荷葉上幹嘛?是怎麼叫得?其實,青蛙叫不一樣的聲音就是在說不一樣的話,聽我說:××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2

設計緣起

看了繪本故事《羅拉要去非洲》,馬上就有孩子來問我“老師,非洲是什麼地方?”“那裡的小朋友和我們一樣嗎?”“他們吃什麼?他們穿什麼?”等一系列問題。於是我就設計了一系列與非洲有關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的一節音樂活動,目的在於讓孩子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特點。

活動目標

1、感受非洲音樂的熱情、奔放,激發幼兒表演的慾望。

2、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音樂節奏,並創編動作。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主要環節

1、傾聽音樂和視訊欣賞,激發幼兒興趣。

2、音樂節奏的表現,為創編動作做鋪墊。

3、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創編動作,激發幼兒用動作表現非洲人的熱情、奔放。

4、將幼兒創編動作運用到圓圈舞當中,體驗其中的樂趣。

5、最後以化裝舞會結束本次活動。

每個環節層層遞進,為實現教育目標而服務。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讓幼兒欣賞非洲音樂,瞭解非洲常用的樂器,初步瞭解非洲的風土人情。

2、經驗準備:活動前觀看非洲舞視訊,瞭解非洲舞蹈動作的特點。

3、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音樂《熱情的非洲》。

活動過程

1、音樂匯入,激起幼兒活動興趣。

(1)請幼兒欣賞音樂。

師:聽了這段音樂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覺?你都聽到了什麼聲音?(請幼兒回答)

(2觀看視訊,欣賞非洲的景色和非洲人舞蹈的場景。

師:你看到了什麼?(請幼兒回答)

非洲有沙漠、原始森林、野生動物,非洲人喜歡狩獵、跳舞,他們喜歡用音樂、舞蹈表現他們的快樂。

2、欣賞音樂,激發幼兒表演的慾望。

(1)和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師:欣賞完音樂,想想你可以用什麼樣的動作表現音樂的節奏?

教師引導幼兒用不一樣的方式表現音樂節奏。

師: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分組表現。

(2)再次和幼兒一起欣賞音樂。

師:再想想用什麼樣的舞蹈動作表演?

師:非洲天氣比較乾旱,不經常下雨,所以非洲人喜歡把手舉得高高的,好像在要求快點下雨。而且跺腳非常有力,表示急切的渴望。誰來表演一下?

師:非洲人喜歡狩獵,想想他們會用什麼工具狩獵?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

師:非洲人還喜歡跳舞,比如草裙舞、肚皮舞等。你的`肚子會動嗎?誰來試一試?

3、跳圓圈舞。

師:非洲人是怎樣打招呼的?

將非洲人打招呼的方式運用到圓圈舞當中,教師和幼兒一起做圓圈舞。

4、化裝舞會。

準備道具和臉彩棒,請幼兒像非洲人那樣化妝,隨音樂一起舞蹈。

活動反思:

幼兒在活動中非常投入,積累了關於非洲的知識,在演唱、表演中也感受到了非洲人的熱情和奔放。但是,幼兒在表演時好像沒有放開,我想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這首歌曲歌詞選用的是簡單的非洲土語,很多重複,所以學起來沒有難度。動作在老師形象的語言提示下學起來也沒有難度。但是在邊唱邊表演時比較困難,特別是動作轉換時並不是很順利。是否動作再簡化一些,比如第一第二句的動作可以是一樣的。其次,教師的情緒感染力和動作表現力不夠,老師在表演和演唱這種非洲風格的歌曲時可以再放開些,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和表現。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園開展了鄉土課程實驗,我作為課題組成員,承擔了風景名勝組的實驗與研究,帶孩子參觀了森林公園,瞭解的森林公園是家鄉的旅遊名勝。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會唱兒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節奏型。

2、要求孩子能根據歌詞進行創編動作和舞蹈。

3、要求孩子懂得愛家鄉的森林資源,並萌發保護家鄉,愛家鄉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唱會歌曲,並理解歌曲帶我們的美感。難點則是大樹媽媽給我們人類帶來的幫助和好處有哪些,讓孩子通過歌曲進行想象。

活動準備

投影儀、歌曲視訊 圖片

活動過程

(1) 開始環節,講一講。老師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內容講給孩子們聽,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麗的森林公園裡,有一顆百歲的大樹媽媽,他茂盛的樹冠,象一把巨大的傘。

(2) 學歌詞。大樹媽媽,個兒高,對著搖籃唱歌謠,搖啊搖,搖啊搖,搖籃裡的小鳥睡著了。大樹媽媽個兒高,對著搖籃呵呵笑,風來了,雨來了,搖籃上的大傘撐開了。

(3) 基本環節,唱一唱。老師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讓幼兒傾聽,給幼兒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

(4) 問一問。老師問幼兒,剛才你們聽到老師唱得什麼,你們記住了那一句,你們最喜歡哪一句,請把它說出來或者哼出來。

(5) 說一說。老師把機會留給孩子,讓她們水出自己聽到歌曲內容,孩子們學新歌的時候,都不可能一下學會,但是,孩子們你記這一言我記那一句,不知不覺,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記住,並學會了。

(6) 唱一唱,老師又提出要求,希望這次能把自己記住的和喜歡的那些歌曲唱出來。孩子們帶著任務去唱,老師就會事半功倍,老師教孩子們唱,老師一邊教孩子唱,孩子也學著唱。

(7) 老師請能唱第一句的孩子唱出來,甚至每一句請個會唱的孩子,這個過程裡,不會唱的孩子也被調動起來,不會唱得孩子也在學習,唱會了的也想展示自己。

(8) 齊唱整首歌曲。分組唱歌曲,其他的沒有唱得人當觀眾進行欣賞。

(9) 邊唱邊跳,老師請幼兒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分組進行表演。有的孩子說大樹媽媽在搖孩子睡覺,有的說大樹媽媽在撐開自己的大傘,有的說大叔媽媽在鳥兒遮風避雨。

(10) 活動延伸部分,“模特秀”老師彈奏著歌曲旋律,孩子們邊唱邊跳,老師的琴聲停了,孩子們必須停下來,並保持剛才的舞蹈動作不動,看誰保持得久,動了的進行節目表演,活動繼續進行。所有的遊戲活動的主旋律一直是“大樹媽媽”的音樂,鞏固這首歌曲。

(11) 節奏練習。請幼兒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筆、等等來做打擊節奏的遊戲,一組幼兒敲桌子,一組幼兒敲盒子,一組幼兒敲筆筒,一組幼兒跺腳,一組幼兒拍肩,一組幼兒拍腿等等,對他們進行分工後再進行節奏的練習和表演。

教學反思

這個音樂活動孩子們課堂有很高的興致,和老師互動得比較活躍,只是在基本環節裡,我要求幼兒把自己喜歡的那一句哼出來,還是有難度的,對於大班的孩子他們能依樣畫葫蘆的模仿唱出來就很補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創編環節裡,我應該先要求孩子們自己進行創編動作,不要給他們一個定勢的思維模式,我也不應該在唱歌的時候配上自己的動作,那樣就讓孩子以為老師的這個動作是標準的模式,他們的思維就束縛在這個範疇裡面,他們在創編的時候就以老師的為標準,他們的創編或多或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最後,我們不能對孩子的創編輕易的橫加評價對於錯,創編和想象可以是馬行空的,不著邊際,沒有對和錯之分,只有鼓勵和讚揚,才能把孩子的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挖掘出來。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熟悉、理解圖譜並正確掌握音樂節奏;

2、正確使用樂器演奏音樂;

3、能互相配合一起完成音樂的合奏

活動準備

1、圖譜、

2、錄音機、樂器每組人手一個

3、場地佈置如圖

活動過程

1、圖譜匯入,引起興趣

師:(展示圖譜)小朋友,現在是冬天,我們一起回想一下夏天這西湖旁邊有什麼吧?

老師展示音樂的節奏: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

請小朋友自己想象做“一閃一閃”“荷花開”“跳跳”“呱呱呱”的動作,再由老師自己選擇小朋友的一個動作做打擊樂的空手動作。

2、嘗試聽音樂做空手動作

第一遍聽音樂,老師動作、語言指導

第二遍聽音樂,請小朋友上來聽音樂做指揮,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帶動作(提示小朋友不記得動作就看圖譜)

3、嘗試用樂器演奏

1)老師拿出四種樂器:串鈴、響板、小玲、鈴鼓。找尋用樂器來模仿動作和聲音。

師:我們一起想想這些樂器那個象小青蛙的呱呱的叫聲,哪個可以做一閃一閃的動作?

2)各組小朋友做自己樂器的空手練習。

師:我們輕輕地一起看看凳子下面有什麼?我們一起做空手練習。

(教導幼兒明白“拿起”“放下”的動作)

3)拿樂器跟著音樂做動作

師:小玲怎麼跳,鈴鼓要怎麼跳。(老師用語言和動作指導)

4)新增新元素,保持對音樂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待會老師要加一個合奏的動作,小朋友們仔細看看我是什麼時候加進去的。

教師與小朋友一起練習合奏,接著重新聽音樂用樂器演奏。

5)再次新增新元素,調換樂器

各組複習各自的樂器的節奏,老師指導,小朋友一起跟著音樂做一遍。

4、交代音樂的名字,嘗試更快的音樂節奏

師:小朋友,知道這音樂是什麼嗎?叫花好月圓!老師這裡有更快的音樂,小朋友們想挑戰一下嗎?

5、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們,聽到客人老師們給你們的掌聲了嗎啊?我們一起鞠躬謝謝客人老師吧。

活動反思:

?花好月圓》這個教材選自許卓婭的韻律活動,樂曲節奏比較明顯,易於幼兒掌握。在教材上,通過用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這幾個有趣的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樂曲,然後學習打擊樂。孩子們聽了兩遍音樂後,就能根據老師所出示的圖譜用小手正確地打出節奏。接著,我讓孩子分角色打節奏,為後面的打擊樂做準備。孩子們在分工合作的過程中,顯得注意力特別集中,都仔細聽音樂,認真看圖譜,準確完成自己的角色表演。在最後的用打擊樂進行表演時,孩子們特別激動,拿著手中的樂器,富有表情地表演。整個活動,孩子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綱要》指出:“教師的作用應在於啟發幼兒感受美、表達美的情趣,豐富他們在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此次活動中的相關節奏都以小動物的形象表示,用遊戲化、情景化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在聽一聽、動一動、演一演的過程中共同表現音樂,使幼兒深刻感受民樂的魅力。在活動中,發現他們對響板、手鈴、沙鍾等樂器非常感興趣。總願意和它們一起做遊戲,並對不同節奏作出各種各樣的反應,能夠積極動腦創作相應的身體語言來表現出來,同時也感受到同伴相互交往合作的快樂。

在活動中,有幾點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是,在掌握了看指揮演奏後再請個別幼兒指揮的時候發現孩子們對於指揮的技巧不是特別的熟悉,而在大班音樂活動中對孩子的指揮技巧又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指揮的過程中,我缺少表演力,並沒有完全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後的音樂活動中應該注意培養幼兒指揮的能力,我認為在以後的此類活動中,可以將這這一任務交給孩子,讓孩子嘗試著來指揮。促進孩子們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二是,我太注重我的教而忽略孩子的學了,對孩子的學很不放手,例如:怕孩子不會,沒有讓孩子把掌握的打擊樂來面向後面聽課的老師進行表演,把孩子以演奏家來進行表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滿足孩子表演的慾望。三是,活動時,有的孩子對活動不感興趣,我沒有及時提出,太注重活動的過程,而忽略每個孩子的參與,如果當時我站起來,根據孩子的情況,走到孩子的身邊,讓孩子跟著的一起隨音樂表演,後針對孩子的情況適當表揚下孩子,我想效果會更好些。還有一點就是,我太注重音樂的輔助材料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這幾個有趣的形象幫助幼兒理解樂曲,認為孩子喜歡就讓孩子記憶螢火蟲飛舞、荷花開、青蛙叫了,而忽略孩子對音樂的欣賞,去感受音樂的美了。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體會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心情。

2、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和節奏特點,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進一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能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二)活動準備:

秋天豐收的風景圖,歌曲磁帶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圖畫,引導幼兒聽歌曲。

師:圖中有誰?老師這裡有一首它們的歌

2、放音樂感受樂曲

師:小朋友聽候有什麼感受,用語言表達出來

3、再次聽音樂,感知樂曲旋律。(幼兒可拍手或用身體的各個部位表現樂曲的節奏)

4、介紹歌詞內容,幼兒感知歌中的內容,體會農民伯伯豐收的喜悅。

5、教師彈唱歌曲,幼兒表演動作。(第一段歌詞)

6、用自己的畫筆畫出秋天的美景。

第二課時

(一)活動目標

1、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2、能用自然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活動準備

歌曲磁帶,小朋友們的“秋天”圖

(三)活動過程

1、出示“秋天圖”,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2、教唱後兩段歌詞,幼兒自由創編動作。

教學範思

?秋天多麼美》是一首優美、活潑的兒童歌曲,本次活動有三個目標:

1、讓幼兒感受優美的樂曲,並能用自然的聲音唱出來。唱時要表現出喜悅輕快、活潑的情緒。

2、通過歌曲教學加深幼兒對秋天的認識。

3、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為了達到本節活動的目標,我把本次活動分為四環節,即秋天的序曲、認識秋天、歌唱秋天、美麗的秋天,從聽、看、動、作、思五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設計。

一、聽,即用耳朵聽。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在歌曲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多聽多變的形式,變換著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多聽。如聽mtv唱片、聽老師範唱、帶著問題聽、打著節奏聽、跳著舞來聽等,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學唱歌曲,培養其立學習的能力,避免了老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的灌注式教學。

二、看,百聞不如一見,活動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蒐集了棉桃、水稻、高粱三種植物,讓幼兒過目後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製作了豐富多彩、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如考慮到城市的孩子多生活在水泥鋼筋建築的高樓裡,離秋天裡農村收穫的景象距離很遠,因此,我把農村收穫的景象用相機拍下來製成課件,讓幼兒有一種親臨其境的感覺,分享收穫的喜悅,加深了對秋天的認識,同時利於歌曲的感情處理。

三、動,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因此不失時機給孩子提供動的機會,讓幼兒心動、腦動、口動、手動、全身動,感情處理讓其心動,歌曲創作讓其腦動,歌曲演唱讓其口動,節奏強弱讓其手動,豐收舞蹈讓其全身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四、作。即創作,在平日的活動中孩子的創新總是令我讚歎不已,因此我膽地進行著教學實驗,不論是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我都用歌聲與孩子進行交流,鼓勵孩子把想說的用歌聲唱出來,我想充滿歌聲的童年一定是快樂的童年。

五、思。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藉助《秋天多麼美》優美的音樂,結合新課改的精神,我從各個領域進行教育滲透,如自然科學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衛生教育等,使幼兒不僅僅是學到了一首好聽的歌,而是學到了許許多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蘭花草的看、聽、學來體驗《蘭花草》這首作品的音樂美。

2、在看和聽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來學習演唱這首作品。

3、在會唱《蘭花草》這首作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現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確的演唱方式表現表現這首作品。

難點:學唱時把握跨度較大的音程活動準備自制圖譜、教學ppt、鋼琴

活動過程

一、教學匯入

1、小朋友們有一種很美麗的草本植物叫做蘭花草,你們知道嗎?

2、(點選ppt:蘭花草)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蘭花草的圖片請大家看一看。

3、蘭花草好看嗎?蘭花草長得是什麼樣的?

4、小結:蘭花草別名為竹葉草、鴨跖草

二、聽賞歌曲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蘭花草一樣美,你們想學嗎?

2、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歌曲就叫《蘭花草》。

3、老師先請大家聽一聽蘭花草這首歌的旋律。

4、(播放《蘭花草》)這首歌好聽嗎?

5、(再聽《蘭花草》)這首歌非常好聽,那麼誰能跟老師說說,它的好聽、它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聽《蘭花草》)接下來,老師再請小朋友聽一聽。不過,在聽的時候注意聆聽這首歌的旋律、歌詞,有什麼特點?

三、學唱歌曲

1、這首歌曲這麼好聽我們來完整的學習一下這首歌。

2、(出示譜曲)能看懂嗎?能來說一說這些圖譜講的是那句歌詞,你們能來唱出來嗎

3、(多種形式學唱)大家的表現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用

(1)分句學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學一句。

(2)師生接唱:教師唱第一句,幼兒接唱第二句,然後互換。

(3)完整學唱: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敲節奏,然後配樂完整

4、誰願意當小老師上來唱一唱呢?(請個別幼兒來演唱)

四、音樂表演

1、我們都學會這首好聽的歌曲了,下面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去表現這首歌,好嗎?

2、嘗試表演:試著自己請音樂邊唱邊表演歌曲內容,表現出米粒跳躍的不同力度。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儘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複,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複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大班音樂課教案及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三拍子的優美,能聽出樂曲的段落。

2、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孔雀頭飾15個,葫蘆絲一個,圖譜, 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美麗的傣族是小孔雀的家,它們最愛美,常常到小河邊梳妝打扮。一天,一群美麗的小孔雀趁著月光,漫步在小河邊的鳳尾竹下,它們互相整理著羽毛,微風吹過,鳳尾竹隨風輕輕搖擺,小孔雀看見了,會幹什麼呢?就讓我們一起到音樂中來找答案吧。

二、欣賞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

1、欣賞音樂第一遍,提問:你覺得音樂中小孔雀在幹什麼?這段音樂是幾拍子的呢?

2、欣賞音樂第二遍,幼兒感受三拍子。

3、欣賞音樂第三遍,教師演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樂曲段落。

4、欣賞音樂第四遍,要求幼兒能在每句末做一孔雀造型。

5、欣賞音樂第五遍,要求幼兒能準確地聽出在那裡做造型。

6、欣賞音樂第六遍,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對樂曲的感受。

三、結束活動

1、告訴幼兒的樂曲名字。

2、出示葫蘆絲,告訴幼兒葫蘆絲是傣族的特色樂器。

3、帶幼兒到室外去吹葫蘆絲。

活動反思:

這是一次學習機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並在領導、同事的幫助下,順利地展示了這節課。從準備到上課,這是個提高自我的過程,例如寫詳案,把小朋友可能說的話也寫出來,把所有聯接語都寫了出來,這樣就能更流暢地進行教學。其次,通過幾次試上,讓自己更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總之,通過這次上課,提高了自身的教學水平,更讓我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