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比較3和4教案7篇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教師們在上課之前,都是要將教案准備好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比較3和4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比較3和4教案7篇

比較3和4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感受和比較物體的粗細,理解粗細是具有相對性。

2、嘗試給5個以內物體按粗細進行正逆排序。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筷子、木棒、鉛筆、彩筆、記號筆、蠟筆。

2、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個(裡面裝有粗細不同的物體)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引入

1、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孫悟空有一個很厲害的兵器是什麼?(金箍棒)金箍棒可以變粗也可以變細。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出示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請幼兒說一說

(1)哪個粗?

(2)哪個細?

(3)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

2、教師通過變變變的遊戲出示不同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

3、遊戲變變變教師說變粗時幼兒兩手做出粗的樣子,師說變細時幼兒兩手做出細的樣子,通過遊戲加深對粗、細的理解。

三、活動結束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裡各種東西的粗細並做記錄。

1、觀察實物,區別粗細。

(1)教師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導幼兒觀察哪根粗,哪根細。

(2)分別出示鉛筆、蠟筆和記號筆,幼兒比較粗細。

(3)出示三支筆讓幼兒比較最粗和最細。

教師小結:判斷哪一種物體是粗還是細,一定要通過兩樣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才能區別它們的粗細。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師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祕的口吻告訴幼兒,在口袋裡有很多粗細不同的物品。

(2)做遊戲"奇妙的口袋"。

遊戲規則:教師出示一支水彩筆,請幼兒從口袋裡摸一樣比水彩筆更粗的物品,每個幼兒一次摸出一樣的物品。

3、幼兒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細的。

教師小結:手臂細,大腿粗;小腿細,大腿粗;手指頭細,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細等。

4、嘗試用5種以內的物體按正逆順序排序。

(1)出示三種粗細不同的吸管,引導幼兒用吸管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出來。(教師巡迴檢查)

(2)教師出示4個粗細不同的紙筒,請個別幼兒按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集體檢驗)

(3)發操作材料,讓幼兒把5棵樹從粗到細和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教師巡迴檢查)

(4)請個別幼兒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兒排對,教師給予鼓勵。

5、教師小結:在給物體排序時,如果是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如果是按從細到粗的順序排序,就要把最細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來比較繼續排。這樣就能準確的排出物體的粗細。

教學反思

比較的物體比較少,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整體還不錯。

比較3和4教案篇2

一、說教材

(一)教育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的比較”的第二課時。“小數大小的比較”包括:①小數位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二)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於進一步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是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比較到抽象思維形成比較的掌握過程,即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對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小數大小的比較”是本節的重點,其中“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學生往往仿照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只根據小數位的多少來判斷小數的大小,容易出現錯誤,所以講清“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

2、使學生掌握“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二、說教法

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啟發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層層深入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

採用直觀、啟發、討論、搶答、嘗試、練習等多種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說學法

我通過本的教學,在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

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問題的習慣。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看書,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教學共分五個環節進行:①溫故互查引入新課;②設問導讀學習新知;③自我檢測發現問題;④鞏固練習總結;⑤課堂檢測。

(一)溫故互查引入新課

通過2人小組複述回憶整數大小的比較的方法;即當整數位數不同時,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當整數數位相同時,從高位開始比較,按數位順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數大,那個數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利用3、小明帶了14元8角,到自然選商場買一支鋼筆,結果發現一支鋼筆的價錢是13.50元,那麼小明帶的錢夠嗎?引出課題今天開始學習“小數大小的比較”。板書課題然後設問學生:“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是否同整數一樣從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比較呢?學生回答:“是”這時老師有意不表達,留下懸念,激起學生對知識的求和慾望,從而使學生進入的學習狀態,老師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嘗試教學。

(二)設問導讀學習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60頁的例題4的圖。

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1)教師:到底誰是第一名呢?我們的裁判員會怎麼做呢?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彙報討論的結果)

彙報:誰跳得最遠,誰就是第一名,因此我們只要兩個的比較小數的大小就可以了。

(2)如何比較3.05米、2.84米、2.93米的大小呢?請同學們聯絡我們學過的整數比大小的方法,以四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討論。

彙報:先看這四個數的整數部分,因為3>2,所以3.05米>2.□□,得出小明跳得最遠。

接著看2.84米、2.88米、2.93米這三個小數,客觀存在們的整數部分都是2,那我們就看它們的十分位,因為8

最後再看2.84米,它們倆的整數部分是2,十分位都是8,那我們就看它們的百分位,因4

得出結論:小明第一名。小軍第二名,小莉第三名,小紅第四名。

我採取討論、嘗試、搶答、直觀、記發等多種教學法,層層深入地應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完成從形象到抽象的類推比較過程。

3、概括總結

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先看它們的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那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數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數相同,百分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並提問:結論最後為什麼不用句號而用省略號,此問題告訴學生後面的數位還可發類推下去。

(三)自我檢測發現問題

通過自我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講解。同時讓學生明確,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有什麼異同點?

(比較小數大小與比較整數的大小的相同點是,也是從高位比起,一位一位的比較。不同點是:整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數位多的就比較大;而小數不能只看小數的位數的多少)

(四)鞏固練習總結

教師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怎樣比較幾個數的大小的?

(比較幾個小數的大小時,可採用排列的方法,將幾個數豎著排下來,注意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比較起來較快,又不容易產生錯誤)

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礬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五)課堂檢測

從檢測結果看,效果較好,課後還有待於繼續練習。

比較3和4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的數和數字認讀。

2、比較10以內數量的多少。

3、發展幼兒動作的靈活性。活動準備:教具:10以內數量的數群卡。學具:操作紙、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數群卡,引導幼兒比較多少。

1、出示圖一,幼兒進行點數比較。

師:圖上有什麼?(圓點)是大圓點多,還是小圓點多呢?為什麼?讓我們來數數吧!(引導幼兒通過點數的方法進行比較多少。)

師:大圓點有幾個?小圓點有幾個?誰多誰少?多多少,少多少呢?

注:讓幼兒經過點數,不受物體大小的的影響。

師小結:7個小圓點多,6個大圓點少的結論。6個大圓點比7個小圓點少1,7個小圓點比6個大圓點多1。

2、出示圖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多少。

師:小朋友看看,紅圓點多還是綠圓點多?為什麼?

注:讓幼兒不受物體顏色和排列形式的影響進行比較。

師小結:9個紅圓點和9個綠圓點一樣多的結論。

3、出示圖三,讓幼兒觀察。

師:圖上有什麼?(樹、蘑菇、公雞)

師:圖中的東西由哪幾種圖形拼成的?(圓形、三角形、梯形、半圓形)

注: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圖形標誌,讓幼兒正確地數出每種圖形的數量,並判斷出哪種圖形的數量最多,哪種圖形最少。

二、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材料,並介紹操作方法。

①第一、二組。

準備材料:幼兒人手一張操作紙,給圓點最多的塗上漂亮的顏色。

師:朱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一張操作紙,請小朋友先觀察一下,操作紙上有什麼?各有幾個,給最多的那一組塗上漂亮的顏色。

②第三、四組。

準備材料:給幼兒人手一張數群卡(10以內的數群卡。)

師:每個小朋友拿好一張數群卡,數一數你的數群卡上有什麼?有幾個呢?然後和身邊的好朋友比較一下,誰多誰少。一張桌子的小朋友進行比較並試一試排序。

③第五、六組。

準備材料:圖形卡片若干,記錄紙人手一張。

師:請小朋友用桌面上的圖形卡片拼圖,拼好後用圖形標記記錄下來,然後比較一下,什麼形狀用的最多,什麼形狀用的最少呢?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師:細心一點噢!比較清楚了,說一說,誰最多,誰最少!

三、結束活動。教師小結幼兒作業情況。

比較3和4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係。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活動過程: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麼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教學反思:

繼續引導幼兒關注教室裡面、幼兒園裡面、家裡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裡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几。看看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學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牆的寬窄等。

比較3和4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經歷使學生會比較一位、兩位小數的大小。

2、讓學生體會掌握比較小數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準備:米尺、直尺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上節課我們結實了一個新朋友,小數。你們能利用自己的學具來具體解決一個問題,並且以米為單位用小數說出來。

學生彙報

看來小數也有大小,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比較小數的大小。

二、比較小數大小,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絡

1、出示課本例題

到底誰的成績最好?請同學們隔一他們排出名次。

2、小組討論、比較

請把你們討論的結果填寫在書上。

3、彙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小結方法

比較小數大小 的方法可以用我們以前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先從小數點左邊開始一位一位的比較。

大家一起來記住比較小數的方法,記錄在書上。

三、鞏固聯絡,自我超越。

1、看圖比較各組數的大小。做一做

2、p94   9比較生活中三種茶葉的價格。

3、小組自己量出身高並以米為單位進行記錄,按從長到矮的順序排列。

4、p94  10結合首都人均綠地面積表,讓學生提問題,感受我國人均綠地面積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四、小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並掌握計算方法,

2.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筆算下面各題,並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8+6=   28+5=   37-5=   12-6

(三人板演,其他學生練習在課堂本)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

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你從圖中獲得什麼資訊?

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教師根據學生獲得的資訊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教師從學生的眾多問題中選擇一個加法的問題和一個減法的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兩個問題。

(4)(教師選擇例3)提問:該怎麼解決?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教師巡視,及時掌握學生討論情況。

(5)集體反饋。

教師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適合自己知識水平的解決方法。

(6)集體討論:0.6+0.8

教師先提示:這道式子是小數加法。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教師板書:小數加法)。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教師板書:計算)

(7)引導學生兩式比較:

一道是以元為單位相加,它是一道小數加法題,

一道是把元改寫成角,把小數加法題轉化成一道整數的加法題,通過觀察比較知道:整數加法計算時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從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列堅式時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能使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

(8)學生試筆算0.6+0.8

學生在進行筆算之前教師先與學生探討數位對齊的問題。教師並示範。

元   角    分

0 .  6

+  0 .  8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0.6+0.8時,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觀察、思考:在小數加減法中,要使相同數位的數對齊,只要什麼對齊就行了?

(9)反饋練習:列出2.8+2.1  6.4+0.9的豎式(訂正時注意是不是小數點對齊)

(10)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以前所學的加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2.教學例4:

(1)教師選擇例4

(2)這道題你會解決嗎?應該怎樣列式?

(3)組織學生討論:該怎樣列豎式並正確計算出得數?

(4)引導學生說一說小數減法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對齊?

(5)這個豎式怎樣計算?

元   角    分

1 .  2

-  0 .  6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6)引導學生說說用豎式計算1.2-0.6時先做什麼,再怎麼做?最後做什麼?

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最後說明:

①從小數看,十分位上的2減去6不夠減,向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也就是12個0.1,減去6個0.1。

②從人民幣的單位看,是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來的2角,用12角減去6角。

(7)反饋練習:3.6-0.5   2.1-1.2(兩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師總結:小數減法與以前所學的減法在計算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減法?

3.引導學生討論並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使學生明確它們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都從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樣是“滿十進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數加減法注意了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也就對齊了。

4.鞏固練習:

觀察商店圖,解決問題。

⑴買2個練習本多少錢?

⑵小東有2元錢,能買什麼東西?

⑶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⑴和第⑵個問題再集體反饋。

全體學生根據同學所提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集體解決。

三、鞏固發展

1.計算訓練

練習二十二第1題

(練習在課本上,允許個別學生用豎式計算)

2.用數學。

練習二十二第2題

學生獨立解決,第⑵個問題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生活中的數學。

六、佈置作業

小數計算一份

比較3和4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10以內物體的數量,探索、發現自然數列的等差關係。

2、學習用語言表述“幾比幾多一,幾比幾少一”。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可以掛在幼兒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別畫有1~10個實物圖,反面標有相應的數字,每種數字的卡片數量相等。

2、不完整的自然數列大卡片若干。如圖

3、音樂課件。

4、幼兒學習資源?第20~21頁。

活動過程

1、請幼兒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卡片掛在胸前,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與方法。

師:孩子們,老師這裡有一些漂亮的小卡片,卡片裡藏有數字寶寶,你們可以從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掛在胸前,然後與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卡片上有什麼,你的卡片中藏著的數字寶寶是多少。

請幼兒記住自己的數字寶寶。

2、遊戲“抱團”。

(1)玩法:幼兒隨音樂四散走,當音樂停止時,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相鄰的自然數抱在一起。如:教師說6時,戴著畫有5、6、7卡片的3名幼兒抱在一起。

師:每個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數字寶寶,那我們一起來玩“抱團” 的遊戲。教師講解以上游戲規則

(2)教師提問:

你們為什麼要抱在一起呢?引導幼兒用語言表述“x比x幾多一,x比幾多x少一”。

3、遊戲“排排隊”。

(1)玩法:幼兒拉成圓圈,教師發出這個指令後,帶著數字1~10的卡片的幼兒按順序站成一排,比一比哪一組站的又對又快。

(2)教師提問:你們組是怎麼排的?誰的前面是幾?誰的後面是幾?前面的數比後面的數多還是少?少幾個?後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還是少?多幾個?

4、遊戲:“佔格子”。

玩法:教師出示缺少的自然數列大卡片,擺在地面上,當音樂停止時,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身上的卡片數量站在相應的空格中,看誰站得又快又準。沒有佔到格子的小朋友被淘汰,遊戲可反覆進行。

活動反思

一年級小朋友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學習抽象數的大小時有一定困難,教學時我先複習1—5各數,故意打亂數序,然後請學生上臺來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以建立學生初步的數感,讓學生獨立地將擺放凌亂的水果圖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出誰多誰少。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的方法。

猴子是小朋友喜歡的動物,新課的匯入用“小猴吃水果”這一故事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將猴子吃水果的童話故事與比多少的數學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學生在幫助猴子分水果的過程中掌握比較數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時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符號簡潔、明瞭的應用功能。

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係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子號“+”、“—”,還要學習關係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並正確使用它們呢?在一節課內小朋友要認識三個符號朋友“<”、“>”和“=”,還是有一定困難的,故我讓學生自己說一說“<”、“>”的形狀是怎樣的?開口朝哪邊?尖尖的呢?引導學生用形象易懂的語言去記憶三種符號。“兩邊數字一樣大,中間填‘=’”,“左邊大,大於號;左邊小,小於號”, “大於號開口在左邊,小於號開口在右邊”,“開口旁邊是大數,尖尖旁邊是小數”等。等學生已理解後,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看誰舉得對”,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舉出相應符號;“看誰擺得好”,教師說符號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相應的符號。最後安排補充練習,以加深學生對符號的印象,並會通用符號表示兩個數的大小。

比較3和4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步入神奇的數學領域。

2.幫助幼兒理解物體輕重所具有的相對性,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

3.幼兒能夠正確比較物體的輕重。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兩幅;小筐子一個;鐵球、皮球、棉團各一個;絨毛玩具小貓、小雞、小老鼠、獅子各兩個。場地畫有迷宮圖。

活動指導:

首先請幼兒畫一畫,把第一幅圖中重的物體下面畫。

比一比,比較第二幅圖中桶和袋子誰重,誰輕?

試一試,完成以上任務後,幼兒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較鐵球、皮球和棉團的重量,將最重的給爸爸,比較重的給媽媽,最輕的給自己。

玩一玩,三人快速來到迷宮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藍線,手持最輕物品者走紅線(孩子),媽媽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別從起點出發,依次比較兩動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動物前行,沿線走到終點,又快又正確者為勝。

活動反思

以前,孩子們總認為大的物體就重小的物體就輕。他們是從外在感官上去判斷物體的輕重,卻不知物體的輕重可以測量。所以我設計的這節課以幼兒操作為主探索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