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6篇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還會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以個性化地調整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來設計吸引人的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6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樂於探究、

2、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探索相關的退位減法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

3、通過整理算式,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維習慣、

教學準備

彩筆、白紙、小棒、圖片等、

教學過程

激發學習熱情

活動一:同學們喜歡看特技表演嗎?請同學們欣賞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圖片:飛行表演

2、邊觀察邊思考: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飛行員在表演,有紅色隊和隊;

我想到了紅色隊比隊多多少人?

隊比紅色隊少多少人?

紅色隊和隊共有多少人?

我還想到了長大後要像他們一樣學習飛行表演、

……

二、探究解題策略、

(一)活動二:尋找生活中數學問題、

1、根據同學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列出相關算式,寫在本上、

2、學生彙報,說明算式的含義,並對算式進行分類、整理、

(二)活動三:重點研究11減幾的算式、

1、學生彙報,體現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方法1:出示圖片:圓片

從11個當中去掉7個,從圖中看出結果是4、

方法2:出示圖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減,從11根當中減去7根,還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後再連續減、

11-1-6=10-6=4

方法5:把減數7湊成10,多減後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係得出結果、

因為:4+7=11

所以:11-7=4

課間遊戲:小朋友們,累了吧?咱們一起說個歌謠吧、

歌謠: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二隻青蛙,二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

三隻青蛙,三張嘴,六隻眼睛十二條腿;

四隻青蛙,四張嘴,八隻眼睛十六條腿;

(三)活動四:培養思維有序性

思考: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11-2=911-9=2

11-3=811-8=3

11-4=711-7=4

11-5=611-6=5

11-6=511-5=6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培養數學技能、

(一)看圖列式(出示圖片:小鳥和小鴨子)

(二)看圖列式(出示圖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圖片:小貓釣魚

教師談話:週末了,小貓歡歡和笑笑到池塘去釣魚,它們倆在為誰釣的魚多,誰釣的魚少爭吵呢?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它們呀!

(四)出示圖片:小熊射門

教師談話:森林運動會上,其中一項比賽是足球射門、看圖回答問題,看誰填的數最多,時間3分鐘、

教案點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獲取學習資源。

入課時,通過觀察空中飛行表演,讓學生大膽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現實問題,並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列出相關算式。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同時用事實印證了數學來源於生活,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及推理能力。

國小數學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本節課在解決11減幾的問題上,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考平臺,準備了圖片、小棒等等。為學生提供了寬泛的學習材料和充裕的學習時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通過畫一畫、擺一擺以及邏輯推理,從不同角度通過多種方法解決了問題。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注重整理歸納,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通過讓學生整理11減幾的算式,並討論從中發現了什麼。既培養了學生善於觀察、思考的好習慣,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四、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喜歡數學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在設計一節課時,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實踐證明:情境教學符合兒童的心理特徵,遵循了兒童的認知規律。圖文並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節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本節課注重情境設計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課伊始,以精彩的飛行表演入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結尾,變“書本中”的作業為“情境中”的作業,使學生興趣濃厚,樂於探究。

探究活動:

接力賽

遊戲目的

1、使學生能熟練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

2、通過遊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遊戲過程

1、以班級為單位活動、

2、教師任意說一個20以內的數,第一個學生任意說一個運算子號(加號或減號)第二個學生再說一個數,第三個學生根據前面所說計算出結果、

3、以第三個學生所說的結果作為加數或者被減數,第四個學生再任意說一個運算子號,第五個學生任意說一個數,第六個學生根據前面所說的計算出結果、

4、後面的學生照此繼續進行遊戲、

遊戲說明

1、學生計算錯誤或者出的題目超出目前所學範圍(例如出現19+9或者6-7這個錯誤)都要為同學表演節目、

2、要靈活使用這個遊戲,變化著練習、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

2、學生會用多種方法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都喜歡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嗎?今天,草原上要舉行運動會,第一項田徑專案是競走,參賽運動員是喜羊羊與懶羊羊,懶羊羊走長方形的路線,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線。都走一圈,看誰走的快?懶羊羊說:“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圖,出示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來當評委,看看懶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嗎?

引導:喜羊羊和懶羊羊可不是光憑你們的猜想就能說服的,我們必須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讓他們心服口服。你覺得喜羊羊和懶羊羊走的路線與我們所學的哪一個數學知識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揭題:你們真聰明!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對數學的敏感。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問題.提問:他倆所走的路程到底怎麼算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

二、探索新知:

1、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長方形,動手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長邊,再摸一摸長方形的一組短邊。長方形較長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組對邊叫做長方形的寬。請同學們動手量出所需的資料,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

2、引導: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可以看出你們肯定有成果了,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學生說教師板書。要求說清這樣做的道理。)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三種:

(板書)

(1)6+4+6+4=20(釐米)周長=長+寬+長+寬

(2)6×2+4×2=20(釐米)周長=長×2+寬×2

(3)(6+4)×2=20(釐)周長=(長+寬)×2

3、提問:計算長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4、請同學們再拿出手中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再在練習本上求出正方形的周長。

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有這兩種:(板書)

(1)5+5+5+5=20(釐米)

邊長+邊長+邊長+邊長=周長

(2)5×4=20(釐米)邊長×4=周長

提問:計算正方形的周長你比較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提問:要求正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什麼條件(邊長)。

5、提問:懶羊羊也用尺子量出了長方形草坪的長是12米,寬是6米,請你們幫它來算一算這個草坪的周長是多少?

指名板演,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出計算過程。

6、解決了懶羊羊的問題,那我們就來幫助喜羊羊算出他所走的路程吧!他也量得正方形草坪的邊長是9米。請你算出它的周長。

7、同學們比較一下誰走的路長?(一樣長)

8、談話:原來,他們倆走得一樣多,經過科學地計算,懶羊羊心服口服了,他們不再吵了,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賽中。

三、鞏固練習

1、請你量出需要的資料,並計算它的周長。

2、如果繞籃球場走一圈,要走多少米?籃球場的周長是多少米?

3、試一試:正方形的手帕的邊長使25釐米,他的周長是多少?

它的周長是100釐米。

4、想想做做。

能拼成不同的長方形嗎?它們的周長相等嗎?

四、拓展延伸:

課下練習:

一根長24米的繩子

(1)圍成一個正方形。圍成的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米?

(2)圍成一個長方形,如果長方形的長是9米,寬是幾米?

想一想:如果長不是9米,還能圍成哪些長是整數米的長方形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圍成的圖形)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2、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長方形的周長,在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周長的有趣的問題,只要我們去認真觀察,去仔細發現,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經歷製作作息時間表的活動,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和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

2.過程與方法:結合生活情景,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絡,會根據鐘面說出經過的時間。學習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發展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學學生珍惜時間,從小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製作作息時間表,並根據表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

簡單的時間計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校作息時間表,實物投影

學生準備:

學具鍾,紙片

教學方法:

探討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激趣,引入。

1、談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起床、上課、放學、休息都有一定的時間。時間就像生命一樣,我們要愛惜它,科學合理地安排它。

2、投影學校的作息時間表:認識這張表嗎?

這是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

3、組織觀察:你能從表上看出什麼?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集體交流:把你們看到的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我們可以看出來,學生上學時間是8點20,過了8點20就遲到了。

老師引導談話,引入新課:知道作息時間表的用處嗎?

你想自己編一張作息時間表嗎?(板書課題。)

二、製作時間表,探究簡單的時間計算。

1、出示白紙片,安排製作任務

以小組為單位,可製作在學校的作息時間表,也可以製作在家裡的作息時間表。請小組成員共同商量,討論,分工合作,並用學具鍾撥一撥。

教師巡視,參與學生的活動。

2、體展示彙報:請每小組選代表把你們製作的作息時間表放在投影儀下,並說說你們組是怎麼做的。

3、投影大家選出來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學生分析表裡的內容:仔細看看這張表,老師有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如:上午10點同學們在幹什麼?

第二節課什麼時候下課?

第一節課用了多少時間?……

誰設計的最合理?

4、鼓勵提問: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完成書上68頁的說一說。)

三、練習鞏固

1、投影書第69頁練一練第1題

教師讀題,給學生思考和動手尋找答案的時間,再請學生回答。

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撥鍾,時針走了2圈,就經過了2個小時。

2、投影第2題

請仔細看看兩個鐘面上指標有什麼不同?

時針和分針指的地方不同。

這中間經過了多少時間?

1小時30分(90分鐘或1個半小時)

引導學生說一說: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幹什麼?

3、投影第3題

先組織學生看懂上面三副圖的意思,先估計一下,每幅圖發生在幾點鐘?

再聯絡圖意認讀鐘面時間,填寫在書上。

最後藉助學具鍾撥一撥,算出中間經過的時間。

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

(教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孩子)

做完的同學在小組內訂正,相互批改,給能幹的小夥伴畫上一顆☆。

四、拓展性學習

1、估一估:你上學時,路上大約用了多少時間?

2、實踐活動:請你在上學的時候,記錄一下你出發的時間和到校的時間,再算算路上經過的時間,在小組內交流,並比較一下自己估計的準不準確。

五、總結。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資訊?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彙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彙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3、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裡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1釐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釐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彙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說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釐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釐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後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釐米的長度,並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能夠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2、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培養學生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制定作息時間表和由此引發的問題探究。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歷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每天上午幾時開始上課?每節課多長時間?

二、合作探究。

1、介紹學校的作息時間

從上午早讀課是8:00開始,讀20分鐘,休息5分鐘,一節課40分,課間休息10分,課間操是15分,眼保健操5分鐘。根據這些資訊填寫68頁的作息時間表。

2、小組的同學合作制定作息時間表。教師巡視,參與制作過程。

3、學生到展示製作的.作息時間表,師生共同修正,並與學校的作息時間對照。對有特色的作息時間表給予表揚鼓勵。

4、提出問題並解答。

(1)第一節課的下課時間是什麼時候?你是怎麼想的?

(2)從第二節課到第三節課下課,這兩個時刻之間經過了多長時間?

(3)從上午7:40到上午放學,經過了多長時間?

(4)讓學生根據作息時間表,在小組內提出問題並指定同學解答。教師巡視並加以引導。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1)從9:00到11:00,經過xxx時。

(2)從10:00到10:00,經過xxx分。

2、從3:00到4:30。

(1)經過了xxx時xx分。

(2)昨天這段時間你正在幹什麼?

3、6:30起床,25分鐘後,6:55用早餐,過了35分鐘,7:30去上學。

4、實踐活動:說一說今天幾時從家出發上學,幾時到校?算一算路上用了多長時間?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上冊總複習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第3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進一步使學生會讀、寫幾時幾分。

(2) 進一步使學生知道“1時=60分”。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複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對時間有更深的`認識。

難點: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

學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練習課中的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謎語引入

啟發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仔細聽,看哪個同學先猜出來。

哥哥長,弟弟短,弟弟跟著哥哥轉。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這是什麼?(鐘錶)

這節課我們就來複習《認識時間》。

二、複習幾時

(1)誰來說說鐘面上有什麼?

引導學生看出有1—12這些數,有時針和分針,有12個大格,每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共60個小格。

(2)老師撥出7時和7時半,讓學生用兩種方法寫一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來寫,反饋。

並引導學生小結:①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②當分針指著6,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半。半時就是30分。

(3)複習“1時=60分”。

師撥12時,問:現在是幾時?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時針和分針的變化。(撥到1時)

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圈。

引導學生一起回答:時針走一大格是—1時;

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師撥鍾,引導5分5分地數到60分,分針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這時時針正好走一大格,是1時。

板書:1時=60分

三、做一做

(1)老師撥時刻(7:45、 10:50、 11:15、 1:35),學生在紙上寫一寫,說一說。

(2)老師說時刻(3:45、 1:25、 4:05、 6:55),學生撥鐘面。

強調:表示分的數要佔兩個位置,不滿10分的要用0來佔位。

四、複習經過的時間

(1)4時再過5分是( )。 (2)10時30分再過10分是( )。

(3)8時45分再過5分是( )。 (4)5時56分再過( )分是6時。

五、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01頁第3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二十五第12題。

獨立完成,小組評議。

六、總結提升

這節複習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