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春》教案通用5篇

教案中的活動和任務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經驗相聯絡,以增強學習的相關性和吸引力,教師在編寫教案時,應考慮到課堂管理和紀律問題,以確保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春》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春》教案通用5篇

人教版《春》教案篇1

授課日期:

教學內容:整理複習課(教材第58及第5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複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筆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整理,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培養學生整理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應用意識。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口算、估算和筆算,

教學難點: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

教法:情景交際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ppt課件

課型:複習課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思。

口算乘法。

計算。

20×60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後,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全班一起訂正,並讓學生選題說一說口算的方法。教師總結。為了簡便計算整十數和整百數相乘,兩位數乘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二、互動生成。

讓學生看教材第教材練習題練習13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認真看懂題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後指名學生說出題意、計算過程和結果,集體訂正。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麼,根據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資料資訊,再列式解答。

三、學以致用。

1、直接寫出得數。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筆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四、拓展提升。

(1)學校要為校隊隊員買36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售價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個同學在運動場接力賽跑,平均每個同學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一個果園,收了500千克桃,運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個算式的方框裡填上相同的兩位數,使算式成立。

3×□=1□ 6×□=3□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作業佈置。第59頁練習十三。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1、記成功之舉。

2、記敗筆之處。

3、記教學機智。

4、記學生見解。

5、記再教設計。

人教版《春》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本課要求會認的“拇、姆、襤、褸、婚、剖、寵、款”8個生字,會寫“拇、湯、姆、襤、褸、婚、趁、揣、妖、倒、廚、剖、鞠、躬、寵、腫、款”17個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襤褸、結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開、鞠躬、受寵、款待”等詞語。

2.理解文章內容,明白善良會給人帶來幸福與快樂。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學習本課要求會認的“拇、姆、襤、褸、婚、剖、寵、款”8個生字,會寫“拇、湯、姆、襤、褸、婚、趁、揣、妖、倒、廚、剖、鞠、躬、寵、腫、款”17個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襤褸、結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開、鞠躬、受寵、款待”等詞語。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線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本單元已經學習了三篇童話,我們知道了童話故事不僅有趣,還給我們講道理,受到啟迪。童話還有許多作用呢,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今天,我們再一次走進童話世界,感受《大拇指湯姆》給我們帶來的神奇。

(二)新課:

1.自學課文:

一讀:小聲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讀: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和不理解的詞語,並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標出自然段

2.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

出示:拇、姆、襤、褸、婚、剖、寵、款

自學中,你覺得這些生字中,哪個字的讀音容易讀錯?快指出來,告訴大家。

重點:剖(pōu):讀準字音。剖開、解剖

(2)記、寫生字:拇、湯、姆、襤、褸、婚、趁、揣、妖、倒、廚、剖、鞠、躬、寵、腫、款

如果讓你給同學聽寫,這些字中,你認為哪個字最引起你的關注?你怎樣記?

重點:

襤褸:形容衣服破舊。因為與衣服有關,所以兩個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邊是革字旁,比較容易寫錯。

你知道“鞠”字為什麼是革字旁嗎?“鞠”的本意是古代遊戲用的一種皮球。所以是革字旁。因為鞠有圓包之意,引申為彎曲。記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學們就不會寫錯了。

款:款字左上邊是個“士”字。

(3)詞語意思:

大拇指、衣衫襤褸、結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開、鞠躬、受寵、款待

在這些詞語中,你知道哪個詞語的意思?

款待:親切優厚地招待。

除了這幾個詞語,你覺得課文中哪個詞語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課文中出現在哪句話中?(母親正在為找不到湯姆而痛哭流涕,一見到他,喜出望外,趕緊把他放在盛滿溫水的茶杯裡洗了又洗。)

你能結合語句,說說“喜出望外”的意思嗎?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說一句話嗎?

3.整體把握,捋出線索。

(1)學了幾篇童話,回憶前三課,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都先做什麼?

(引導學生認識到應先對課文有初步的瞭解,拉出線索。)

(2)題目是《大拇指湯姆》,自學了課文,題目告訴我們什麼?(文章主人公)圍繞大拇指湯姆,介紹了哪些內容?

(離奇的身世、可怕的歷險、成為父母的驕傲)

(3)分段: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這三方面內容?

(1—5介紹湯姆離奇的身世。6—14介紹湯姆歷險的經歷。15—19國王讓湯姆帶金幣回家看父母,湯姆每月都看父母,成為父母的驕傲。)

(4)提出不懂的問題。

教師梳理學生的問題。

教師提出:為什麼課文最後說是他們的善良,給自己帶來了幸福?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理解文章內容,明白善良會給人帶來幸福與快樂。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通過理解課文最後兩句話,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大拇指湯姆》這篇課文。

(二)新課:

1.整體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昨天,我們給文章分了段,誰來說說這篇童話主要寫什麼?

教師總結方法:把三段內容連起來,就可以說清這篇童話的主要內容。

2.在評價中讀懂課文內容:

你喜歡這篇童話嗎?為什麼?

(學生可能會從故事情節奇特、故事含義深刻等幾方面說)

(1)感受這篇童話想象的大膽、奇特:

教師相機對學生進行引導:

①從大拇指湯姆離奇的身世中感受:

誰從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們。他暗暗施展法力,讓農夫的妻子生了個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兒。夫婦倆很喜歡這個孩子,給他取名為大拇指湯姆。幾年過去了,湯姆一點也不見長大

引導學生從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兒、幾年過去一點也不見長大等入手分析,聯絡人類生育,談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奇”,你能讀出這種奇特嗎?

指名讀。

②從可怕的歷險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膽、奇特。

誰從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膽?

默讀課文,找出湯姆有哪些神奇的經歷?根據課文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歷險原因歷險過程怎樣獲救

自己讀課文,按表提示把湯姆幾次歷險過程複述下來。

指名複述課文,同學評價是否說清楚了。

簡要說說你認為怎麼奇特?

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作者的想象豐富、大膽。

湯姆因為太小,遇到了很多危險。他的經歷也可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險”,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運。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嗎?(有驚無險、化險為夷……)

你能讀出這“險”嗎?

指名讀。

(2)體會童話故事蘊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沒有直接點明作者寫這篇文章要說明的內容?

讀懂文章的最後兩句話:

出示:

但是他們不會想到,這一切都是因為多年前他們款待過一個素不相識的乞丐。是他們的善良,給自己帶來了幸福。

讀了兩這句話,你明白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善良可以給人帶來幸福;善良是一種美德,並不為了索取;人與人之間需要善良。)

朗讀。

②角色換位,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

此時你們就是這對貧苦的夫婦,當得知是因為你們的善良之舉獲得了今天的幸福時,你們想對大家說些什麼?

對魔術師說——

對國王說——

對湯姆說——

總結:正像同學們體會的那樣,作者通過這樣的童話,表達著自己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們獲得幸福。

人教版《春》教案篇3

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送你一片綠蔭》是西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繪聲繪色地為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顯得親切自然。文章段落層次分明,語言生動靈活,利於學生自讀自悟,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並掌握本課中的生字,並能正確、工整、美觀地書寫和運用。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3、從第一人稱的敘述中領悟本文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不但要根據課文中的介紹,還要通過各種途徑查詢資料,進一步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在學文的過程中,逐漸領會列資料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爬山虎的特點和對人類的作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感情。

說教學重、難點:

1、瞭解爬山虎的特點和作用。

2、領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教學準備:爬山虎的資料。

說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使之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學會學習的人

說教學過程:

一、精讀課文,瞭解列資料的方法進行說明的作用

1、課文是怎樣形象、具體地介紹爬山虎的特點的呢?比較句子;

第1組

①我生長得很快,綠化覆蓋面積很大。

②一根莖粗2釐米的藤條,種植兩年,牆面的綠化覆蓋面積便可達30至50平方米,三四年後,我便能把整幢房屋的牆面攀滿。

第2組

①我的葉片較大。

②我的葉片較大,寬10至20釐米。這兩組句子中,哪一句說得更具體、形象?用了什麼方法?

2、總結:用列資料的方法進行說明讓人感到更準確、形象,讓被說明物真實可感,讓讀者有更真切的瞭解,增強了說明的可信度。

二、學習運用列資料的方法進行片斷寫作

列資料的方法是我們寫作中經常用到的。這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把事物描寫得更具體、形象,幫助我們準確表達。

人教版《春》教案篇4

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p68。

教材、學生分析:

對稱是大自然的結構模式之一,它廣泛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於人類建立的文明史中,具有多種變換形式。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很陌生,例如,許多藝術作品、建築設計中都體現了對稱的風格。教材藉助於生活中的例項和學生的操作,判斷哪些物體是對稱的,找出對稱軸,並初步地、感性地瞭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但並不要求掌握“軸對稱圖形”的名稱。

教學目標:

1、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能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會設計製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操作,經歷認識軸對稱圖形的過程,掌握判斷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創新等能力。

3、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

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為主要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2、充分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引導學生聯絡實際,感悟“生活數學”理念。

3、將數學欣賞融入教學中,感受數學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設計製作軸對稱圖形。

設計流程:

一、理解感知“對稱”

1、首次探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研究圖形王國中的一種現象──“對稱”。你聽說過對稱嗎?說說你印象中的對稱。

2、再次探底:出示組圖(蝴蝶、獅子臉、椰樹、楓葉),這些圖形你覺得哪些是對稱的?跟同桌說說為什麼。

3、交流反饋:你是怎樣想的,說說你的理由?(預設①:多數學生能判斷正確──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預設②:少數學生能判斷正確──展開生生交流,可分成正反兩方爭辯,陳述理由)

4、引出驗證:你能想個辦法來證明蝴蝶、獅子臉、楓葉的兩邊一樣,只有椰樹的兩邊不一樣嗎?(預設:學生代表上臺分別折一折蝴蝶、獅子臉、椰樹、楓葉)

5、師小結:像這樣對摺後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圖形,就叫做對稱圖形。(板書)剛才同學們把圖形對摺後留下的這條摺痕,我們把它叫做這個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黑板上用點劃線範畫對稱軸)你能找出剩下圖形的對稱軸嗎?你覺得對稱軸有什麼特點?

6、即時生成資源並共享:在教室裡找找有沒有對稱圖形,指指它們的對稱軸。全班互動交流評價。

7、欣賞生活中的這些物體的形狀,指指它們的對稱軸在哪裡。

(意圖:教學伊始,開門見山地結合課題進行探底,把握學生認知起點,以四幅色彩鮮豔的圖片為紐帶,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再以“動手摺一折”為依託,引出對稱圖形及對稱軸的`概念,並及時拓展到生活中去尋覓與欣賞,以學生現場找到的對稱圖形為資源,利用這些生成資源進行對稱概念和對稱軸概念的鞏固。在這樣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資源和數學實踐無處不在。細想之下,整個教學過程不就是一個從“生活經驗”提升到“數學原型”的過程嗎?而這樣的過程又是在師生民主平等的對話和學生多樣化活動中進行的。)

二、實踐深化“對稱”

1、討論:剛才我們找出了很多對稱圖形,也欣賞了很多對稱圖形,老師也想來動手製作一個對稱圖形,你覺得我可以製作一個什麼圖形?……

2、探究方法:師從學生回答中採納一條意見,“大家能指揮老師做一做嗎?”……(預設①:多數同學會──集體指揮教師後請學生小結方法;預設②:個別同學會──請同學上來演示,師生共同小結方法。)

3、你想自己動手試一試嗎?學生個體獨立活動,看在相同的時間內,誰製作的對稱圖形最有創意、最漂亮。

4、展示生成資源:把你的作品先露一半讓大家想想可能是什麼圖形?再全部展開貼在黑板上,指指它們的對稱軸(生生互動交流、評價)。

(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主要藉助給老師出主意、動手做一做、互動評評議議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帶著知識走進實踐,不著痕跡地得出了製作對稱圖形的方法,主張通過實踐使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發展思維。這裡將教學的重點圈定於學生自主探求製作方法、創造對稱圖形之中,並對這些生成資源加以利用,感悟數學的應用性和數學美。)

三、練習內化“對稱”。

1、出示常見圖案。判斷,如果是對稱圖形的,畫出對稱軸。(獨立完成,反饋)

2、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折出對稱軸(動手之前先進行猜想:你覺得他們可能有幾條對稱軸?動手實踐驗證)。

(意圖:這裡主要藉助於畫一畫的方法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和提升。如此,不但培養了學生實踐應用的意識,而且有助於“猜測、驗證”及感受“無限”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四、總結延伸: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學了對稱圖形後有什麼用處呢?其實,對稱還有很多種型別,以後我們將繼續去學習。

2、數學百花園:欣賞中國的剪紙藝術和世界各地的建築藝術,進一步感受對稱美。

(意圖:課已接近尾聲,這裡的兩個環節目的在於梳理數學知識、昇華數學知識,催生學生對生活中對稱藝術的讚美,實現從軸對稱圖形──生活中其它對稱現象的跨越,學生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又一次經歷了燦爛文化的薰陶。)

人教版《春》教案篇5

生活化,同時又是富有樂趣的學習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靈活,擁有很大的成就感,甚至能讓人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閱讀也不例外,如果能讓孩子們融入生活場景,自主學習,體驗閱讀的樂趣,獲得閱讀後的成就感,長此以往,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師生之間的關係和學習的方式從“授之以魚”轉變成為“授之以漁”,而更多的人把這樣的關係又提升了一個高度,致力於把“授之以漁”轉變成“授之以漁場”,真正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可持續發展空間,讓孩子們的心靈在真實體驗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這樣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設計並執教了《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有一些體會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這組教材圍繞人物的優秀品質來選編課文,以誠信,孝敬貫穿始終,把優秀的思想品質教育融合在生動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課文中的三個兒子面對著三個媽媽,當他們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力氣大的只顧翻跟頭,嗓子好的只顧唱歌,他們對媽媽手裡的水桶視而不見;而那個“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的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樣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1、複習生字、詞語。

2、真誠地表揚:

哎喲,小朋友們真能幹呀,這麼多的生字都可以順利解決了,真了不起。

3、創設生活的情境:

小朋友,你看老師是這樣表揚你的,你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表揚你的嗎?

(學生自由表達)

4、提高要求:你能把媽媽的表情和動作也做一做嗎?

(學生自由表演)

5、匯入新課:

今天,有三個媽媽也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了,請你自己去讀讀課文,找出媽媽表揚孩子的話。

設計意圖:在複習生字的時候,給孩子們帶去的是枯燥的,乏味的資訊,但是,利用老師真誠的表揚,通過聯絡生活,回憶媽媽的誇獎,馬上就使孩子們從枯燥中走出來,進入興奮的狀態,為後面課文的感情朗讀墊定了基礎,是孩子們表達真實感情的需要。同時,在回憶媽媽的話,講述媽媽的話的同時,提高要求,讓孩子們把媽媽的動作和神態也表現出來,經過這樣的加工,一個為自己的孩子而感到驕傲的媽媽的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二、自讀自悟,合作研討,體驗閱讀內容

1、三個媽媽分別是怎麼誇獎自己的孩子的,請你仔細讀課文,用橫線劃出媽媽表揚的話。

2、你把自己就當成媽媽,去讀一讀,媽媽的話,讀出媽媽的感情來。

3、交流:

你們都找到了哪幾句話呀?指名朗讀三個媽媽的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看似簡單,其實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在自讀的基礎上,找到了學習的內容:三個媽媽誇獎孩子的話。在自悟的基礎上,把自己就當成媽媽來讀,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

4、在你的學習小組裡和小夥伴一起練一練,看誰最能讀出媽媽的語氣。

(學生相互交流)

設計意圖:“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自讀自悟的條件下,博採眾長,吸取別人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新課程下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一種體現。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一: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大家聽聽,他把自己當成媽媽了沒有。

(指名生讀)

1、採訪剛才讀的同學:

師:這位媽媽,您剛才在誇獎您的兒子,一邊說,一邊在想些什麼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幹的,要是他表現好的話,我要好好表揚他!

生:我為我的孩子感到驕傲!

生:我還為我的兒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很有名的運動員!

2、交流提高:

師(面帶微笑):我也為你們的兒子感到驕傲,各位媽媽能誇獎地更自豪一點嗎?

(學生練讀)

師:把你們練習的結果表現給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步地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讀了以後訪問同學,其實時時處處都在提醒他們:你說的話是媽媽說的話。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然後再自由練讀,提供練習提高的空間,試圖把“授之以魚”轉換成“受之以漁場”。

交流二: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二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1、師生共建交流平臺:另外一個媽媽是怎麼說自己的孩子的?也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大家也聽聽,他有沒有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來。

(指名學生朗讀)

2、朗讀、評價: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的怎麼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

師:那你能幫助他來改善一下嗎?

(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

師: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來讀讀嗎?

(生自信地朗讀)

3、自由練讀,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見都很有水平,像他們這樣,其他的同學也去練習一下,爭取讀得更好。

設計意圖:這是一個由收到放的過程。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電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的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那麼第二個媽媽的話只要稍加點撥,他們就能把媽媽的心情用朗讀來表現。學生還是學習的主體,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會有更多的收穫。

交流三: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第三個媽媽的話。:“有什麼可說的,他沒有說很麼特別的地方。”

1、提出疑問:兩個媽媽都誇獎自己的孩子,第三個媽媽卻什麼也沒有說,這是為什麼呀?

2、找到情感共鳴:這個媽媽在說這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呀?

3、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嗎?

設計意圖:三次和文字的交流,把三個媽媽做了比較,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反應是多元的。對同樣的句子,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獨特的體驗,在不磨滅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對文字的多元解讀就是非常必要了。我設計這樣三次交流,除了讓學生用自己的理解把文字的含義進行表達以外,還設計了一個從“收”到“放”再到“收”的過程,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能根據方法自主學習。

四、自主發現,從細小見真情

1、自讀發現:

三個媽媽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發生了什麼事情?請小朋友自己去讀讀課文的7、8小節,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

2、交流反饋:師:讀了兩段話,你有什麼發現?

(水很重)

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讀來表現出水的重嗎?

3、朗讀提高。

設計意圖:自主發現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每個《語文園地》裡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經過快一年的實踐,感覺到孩子們的觀察發現能力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這裡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的深層含義的環節,從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更進一步發現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

4、這樣重的水,三個兒子看見了,他們分別是怎麼做的?請你去讀讀書,用筆劃出三個兒子的做法。

五、體會感悟,挖掘孩子內心的想法

小朋友們,看到這樣的孩子,你體會到了什麼呀?想說些什麼?

(學生自由交流)

設計意圖:為了儘快展示出課文中具有人文性的思想,。我在這裡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通過讀書,體驗,感悟,然後到了抒發自己想法的境界。這裡的想法,主要是指孩子們真實的想法,不是虛假的,空浮的,鼓勵說真話,說自己心裡想的話,允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六、指明中心,昇華主題

1、自由表演:

這時候,一個媽媽還和老爺爺發生了對話,請你和你的同桌一起準備一下,一個當媽媽,一個做老爺爺,來表演對話。

2、上臺表演:指名兩個組來表演。

隨即採訪:

奇怪了,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您怎麼說只有一個兒子呀?

3、全班參與討論。提煉出中心: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練習:

這個媽媽還會和老爺爺說什麼呀?你們能把故事編下去嗎?

設計意圖:合作在課堂教學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通過同桌之間的相互合作,我主要想讓孩子們親身體驗角色,對感情朗讀課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自由朗讀以後,請兩個小組來表演,讓大家都來體會別人是怎麼讀的,自己還有什麼不足的地方,最後昇華文章的主題: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全班討論,共同提煉出中心思想。

最後給課文補上空白,進行了一個拓展練習,同桌兩個人續編對話,讓本來處於模糊狀態的同學也能深切體會到作為一個孩子,要成為必須孝順父母,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孩子。同時,課堂上的閃光點也由這個環節而顯現出來,成為整節課的高潮。

七、小節課文,讀讀議議

你認為該學習哪個孩子?為什麼?

你覺得該怎麼樣孝敬父母親?

說說你是怎麼樣幫助父母做事情的?

設計意圖:我設計第一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理解三個兒子都很優秀,但是隻有孝敬父母的才是“真正的兒子”,在學生心裡激起思維的火花,引導進行小小的辯論。設計第二、三個問題,出於聯絡實際的生活,激發孩子們孝順父母的心願,為課文的學習提供生活的保證。

三、教後反思

“為人子,方少時,孝與親,所當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講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在眼前,為什麼老爺爺說只有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來引導孩子們去讀書,讀出神,讀出味。

1、閱讀教學生活化。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僅僅把自己對文字的感受、理解、體驗傳授給學生是不行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導體”,讓文字與學生的感受、理解、體驗發生“碰撞”,產生火花,從這個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閱讀教學生活化要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進行生活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生活並磨礪人生。比如:在開始引入課題時,讓孩子們回憶“你的媽媽是怎麼樣誇獎你的,她的動作和表情是怎麼樣的?”從而匯入課文“這裡也有三個媽媽在誇獎自己的孩子,你去讀一讀”。這樣的閱讀教學貼近生活,並營造了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力(敢想、敢說、敢做),使學生對文字有了獨特的理解。

2、閱讀教學自主化。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新意識,創新精神,通過自讀自悟,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交流研討是培養和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其目的在於引發學生交流研討的興趣,培養學生交流研討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讀自悟的環節以後,我都要設計一個交流的環節,用教師生動有效的課堂評價,學生充滿個性化,充滿生命活力的的語言,挖掘學生心靈深處想法,對文字的主題進行昇華,把課堂教學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時間,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

3、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裡,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說說好嗎?”“能向大家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最後幾個環節的時候,學生爭論哪個孩子更好,向誰學習時,教師的引導地位沒有很好地顯示出來,在續編故事時,教師的引導、點撥還不夠到位等等。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實現這樣大幅度的轉變,教師的角色需要至少發生這樣的轉變,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讓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