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打數學牌教案8篇

優秀的教案可以提升每位老師的邏輯思維能力,教案在完成的時候,大家務必要考慮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打數學牌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打數學牌教案8篇

打數學牌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二)過程與方法

在自主探究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過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簡單的經過時間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加深學生對24時計時法的認識。

教學難點:理解計算經過時間方法的原理。

三、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情境圖:

教師:從情境圖中,你瞭解了哪些資訊?

學生彙報交流。

教師:根據資訊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預設:到奶奶家要坐多長時間的火車?

教師: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板書: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時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讓學生有親切感,並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有效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二)自主探究,尋找策略

1、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師: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2、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和同學說一說你是用什麼辦法解決問題的。

3、全班彙報。

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預設:

(1)在鐘面上通過撥針的方法,數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時的火車。(操作演示)

(2)利用普通計時法分段計算。先求出上午坐火車的時間,再加上下午坐火車的時間。即:12-9=3(小時),3+6=9(小時)。

打數學牌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資訊,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裡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麼呢?

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資訊啊?

3. 要求“閱覽室裡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29+38 =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麼算的啊?

打數學牌教案篇3

設計思路:

等分是生活中的一個數學活動,探索性強。小朋友喜歡自己分點心、分玩具、分學習用品,也常常因分得不公平找老師幫忙。本活動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讓幼兒自主探索對不同形狀物體進行二等分的方法,在新要求與舊經驗的交織中,獲得發展。

活動目的:

1、學習把一個物體等分成兩份,知道部分小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

2、引導幼兒運用二等分知識,合作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將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

2、難點:嘗試多種分法探索二等分的分法。

3、關鍵性語言;可以用目測法,摺疊法、計量法、數數法等對物體進行二等分。

活動準備:

材料紙:圓形、正方形、梯形形、長方形等;毛塑料繩、吸管、剪刀、筆;一瓶水、量杯等。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課題《狐狸分餅》(邊講邊演示)

教師提問:“假如請你幫忙,你會分嗎?怎樣才能分成一樣大的兩塊麵包?”

2、教師提供圓形紙,引導幼兒想辦法把它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怎樣證明你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呢?”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加以證明。

3、驗證(我們驗證一下,是否一樣大,剪開,重疊,所有的邊所有的角完全重合,說明它們一樣大。)

教師小結:通過先對摺再剪的方法,我們把圓形分成了大小一樣的兩部分,這就是二等分。

3、探索發現:如果小笨鼠撿到的是正方形的餅乾,可以怎麼分呢?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正方形的紙,請小朋友想辦法把它們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2)幼兒操作,先折後剪,鼓勵幼兒探索正方形的多種分法。

(3)集體交流,請幼兒講述正方形二等分的各種方法。

(4)教師提問“你是怎樣把正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部分的。怎樣證明它們是一樣大的?”

(5)小結:一個物體(圖形)被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就是物體(圖形)二等分。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整體。

4、分組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第一組:把長方形、正方形、梯形等進行二等分,進一步感知物體的二等分現象。

第二組:把毛線、吸管、綵帶等剪成一樣長的2段,感受長度的二等分。

第三組:把一杯水進行二等分,運用二等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活動延伸:

把班級人數進行等分,一起去遊戲。

附故事:

?狐狸分餅》

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

有一天,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它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塊餅,撿起來聞一聞,嘿,噴噴香。可是隻有一塊餅,兩隻小狗熊怎麼吃呢?

大黑怕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黑說:“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少。”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

哥兒倆正鬧著呢,狐狸大嬸來了,狐狸說:不忙不忙,我來幫你們呀,我是最公正的,你們完全可以相信我。說著狐狸就把餅掰作了倆半,左一半,右一半,她故意把左邊一塊分大一點遞給d大黑,把小的一塊給了小黑。小黑哭了:我不幹,我的小。狐狸說:沒事沒事,我是最公正的。狐狸咬了大黑的餅,大黑哭了:不行,小黑的比我的大。狐狸說:不怕不怕,我是最公正的,我一定會做出公正的調節。說著狐狸又咬了一口小黑的餅。小黑又不幹了......到了最後,兔大黑和小黑什麼都沒吃到,一塊餅子就這樣被狐狸左一口、右一口的咬光了。

打數學牌教案篇4

教學目標 :

1、理解分數的基本性質,並瞭解它與除法中商不變的規律之間的聯絡。

2、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3、培養學生觀察、理解、獻魈驕考扒ㄒ頗芰Α?/span>

4、較好實現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的有效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熟練、靈活地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

教具準備 :“分數基本性質”課件,正方形紙片,彩色粉筆。

教學過程:

一、巧設伏筆、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數和除都擴大3倍,商是多少?

被除數和除數都縮小10倍呢?(出示後學生回答,課件顯示答案)

2、在下面□裡填上合適的數。

1÷2=(1×5)÷(2×□)

=(1÷□)÷(2÷4)

①想一想,你是根據什麼填上面的數的?(生口答)

(課件:商不變的性質)

②商不變的性質是什麼?(生口答)

③除法與分數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答,師板書:被除數÷除數=被除數/除數

二、討論探究,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1÷2= (怎麼寫)

①1/2與( )相等?你能想出哪些數?有辦法怎麼讓它們相等嗎?

讓生合作探討。

②生出示答案:1/2=2/4=4/8……

有選擇填入上數。

2、引導學生證明它們相等。

①出課件:出示1個長方體,平均分成2份,得1/2,平均分成4份,得2/4……。

(課件演示)

上述演示讓學生感知後,問你發現了什麼?(生討論)

②再逆向思考,觀察板書和課件。

問你又發現了什麼?(生討論)

得到:(板書)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3、驗證、補充、強調

①出示2/5=2×2/5=4/5,對嗎?(驗證分數的基本性質),為什麼?強調“同時”(在黑板板書上用彩筆勾劃強調)。

②出示3/4=3×3/4×4=9/16,對嗎?為什麼?強調“相同的數”。

③右邊列式行嗎?為什麼?3/4=3×0/4×0=?補充:(0除外)板書,並出示課件補充。

④歸納出上述板書為“分數的基本性質”(課題)。

4、資訊反饋、糾正、鞏固。

①判斷(出示課件)

a、分數的分子,分母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數,分數的大小不變。

b、把15/20的分子縮小5倍,分母也縮小5倍,分數的大小不變。

c、3/4的分子乘上3,分母除以3,分數的大小不變。

d、10/24=10÷2/24÷2=10×3/24×3 ( )

完成後,強調重點,加以鞏固。

②完成課本108頁例2(學生嘗試練習)

強調運用了什麼性質?課件:“分數的基本性質”醒目強調。

三、實踐練習,資訊綜合

1、練一練

①3/5=3×( )/5×( )=9/( )

②7/8=( )/48

③4÷18=( )/( )=4×5/18×( )=2/( )

2、練習二十二1—3題。

四、課堂總結、整體感知。

(在資訊綜合後,重點選擇性小結,形成整體),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可以應用在什麼地方?這與我們學習過的什麼性質有聯絡?

五、發散鞏固、自主選擇。

想一想:(選擇一道你喜歡的題做)

課件:①與1/2相等的分數有多少個?想象一下,把手中正方形的紙無限地平分下去,可得到多少個與1/2相等的分數。

②9/24和20/32哪能一個數大一些,你能講出判斷的依據嗎

打數學牌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較大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推想.估計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並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平方釐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指名說一說常用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通過測量來計算課桌桌面的面積。

3.課件或投影儀展示84頁體育場的畫面。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幅圖,體育場面積的應該怎樣測量呢?(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互相說說並提出方法)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體育場.林場.首都天安門廣場面積都很大,測量這種較大的土地面積時,我們常常用到比平方米更大的單位,那就是公頃和平方千米,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公頃.平方千米(板書:公頃.平方千米)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認識公頃:

師:公頃是較大的面積的單位,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同學們在草稿紙上算一算。

生: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

師: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頃

板書: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

現實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頃。如果我們的教師是50平方米,200個這樣的教室的面積才是1公頃。)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組中議一議。

2.認識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頃還要大的面積單位。請同學們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積呢?

生1:邊長為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000000平方米。

生2: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板書: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3.平方千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

師: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

小組內交流。然後彙報。

師:1公頃=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那麼1平方千米裡有多少個1公頃呢?新 課 標 第 一 網

生:100個,即1平方千米=100公頃

板書:1平方千米=100公頃

如果畫面上的體育場約是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約是1平方千米。

4.課件展示:

我國的陸地面積是( 960萬)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面積約是(40)公頃。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 ),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用( )作單位。

2.邊長是( )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邊長是( )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3. 5公頃=( )平方米 10平方千米=( )公頃

20000平方米=( )公頃 10000公頃 =( )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 )公頃 50000平方米=( )公頃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公 頃、平 方 千 米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打數學牌教案篇6

教學經驗:

第一個是彩色筷子。運用生活中多見的四種顏色的筷子作為出場,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的眼球,讓他們更加積極的投入到配對和分類中。幼兒的表現也出乎我的意料,在“為什麼找它作為你筷子的好朋友?”時,不僅有因為顏色的,還有人說出了“因為他們上面的圖案一樣”的答案,這就可以看出幼兒的觀察能力。第二個是圖案筷子。運用三種幼兒常見的圖案進行操作,是要求幼兒根據筷子的圖案進行分類。經過這兩次分類,幼兒能更進一步瞭解筷子的外貌特徵,

縱觀整個活動,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的,遊戲情境性強,各環節相互滲透。在最後分享數字餅乾的環節,體現了筷子的使用價值,同時又鞏固了知識點。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不再是單純的數學活動,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學中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玩中學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激發幼兒使用筷子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紅、黃、藍、粉四種顏色圖案的筷子。

2、四種顏色的插筷筒,三種圖案的插筷筒。

3、各種水果切成塊。

4、人手一個碟子,一雙筷,四個插筷筒。

5、錄音機、磁帶。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配對、分類及使用筷子。

難點:使用筷子。

活動過程:

一、匯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們好!今天我想邀請你們去我家做客,你們願意嗎?

2、但是我遇到困難了,你們幫幫我,好嗎?

二、學習配對

1、(出示筷子)你們看,這是什麼啊?

2、小熊想請我們小朋友給筷子找好朋友,請你們幫他找找好朋友,好嗎?

3、請你從後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樣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嗎?

4、現在請你們從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後去後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兒活動――配對。

6、“xxx,請你說說,你為什麼找他做好朋友?”(請2-3名幼兒)

7、原來你們是因為他們的顏色和圖案一樣,才找他們做好朋友的,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學習分類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裡嗎?

2、(出示插筷筒)你們看,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們有什麼不同啊?(顏色)這個是什麼顏色啊?那這個呢?那就請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嗎?待會請你們輕輕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個一個放,千萬不要把他們送錯家了。

3、幼兒活動――分類。

4、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說說為什麼?)

5、哇,我們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紅筷子送到了紅色的插筷筒裡,把黃筷子送到了黃色的插筷筒裡,把藍筷子送到了藍色的插筷筒裡,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裡,真厲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這就是他們的新家,他們有什麼不同啊?(圖案)這個是什麼圖案?這個呢?對了,一個上面是花花的,一個有蝴蝶,還有一個上面有綠色的圖案。

7、現在請你給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歡什麼樣的筷子,你就輕輕地把他從老家拿出來,然後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嗎?要一個一個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兒活動――再次分類。

9、請你們看看筷子的家找對了嗎?(如找錯了,請一名幼兒再找,並說說為什麼?)

10、哇!你們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孫悟空還厲害啊!

四、學習使用筷子

1、剛才,我們幫筷子找了好朋友,還把他送回了家,那你們知道筷子還有什麼用嗎?

2、對了,筷子還可以夾東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麼用嗎?(請幼兒說說)

3、們數數筷子有幾根?——小小筷子兩根棒。

然後小手怎麼拿?——手握中間對對齊。

再怎麼用?我們請中指幫幫忙,把嘴巴張開來。——張開嘴巴夾夾緊。

最後怎麼樣?——阿嗚阿嗚吃個飽。

4、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再念一遍兒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們幫我解決了這麼多的困難,為了謝謝你們,我就請你們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請你們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們一定要用筷子夾,千萬不能用小手抓,因為我們的小手剛才玩過了,很髒,知道嗎?這裡的筷子也髒了,我一你們準備了乾淨的筷子放在後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時候也要有秩序,一個跟著一個,好嗎?然後把食物夾到盤子裡吃。

3、好,我們開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夾給客人老師吃。

5、託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們也請他們一起吃,好嗎?

課後反思:

一、選材來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而且到中班幼兒就要嘗試用筷子吃飯了。因此,我選擇筷子作為活動的載體,讓幼兒在遊戲中嘗試使用筷子,體驗其中的樂趣,激發以後對用筷子吃飯的嚮往。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辨別筷子顏色、圖案的不同,找相應,並進行分類。

2、在遊戲中,嘗試用筷子夾食物,體驗美味食物帶來的樂趣,並會分享食物。

3、激發幼兒使用筷子的樂趣。

打數學牌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麼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彙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麼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裡,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麼?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麼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麼?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麼?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麼?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收穫。

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於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演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裡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遊戲匯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遊戲不但複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演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蒐集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於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裡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演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演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演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演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裡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裡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裡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定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裡的數,有利於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有什麼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後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遊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絡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髮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麼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餘打手勢。

四、聯絡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麵包房裡有3袋麵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覆的、規範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打數學牌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10以內的序數,並會從不同的方向辨別數序,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要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

3.讓幼兒體驗數學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片:動物之家(設計為6層,每層為10間房,住著各種小動物)

貓捉老鼠(設計一幢樓,貓、老鼠分別活動的圖片)

2、幼兒操作材料:對對卡(畫著各種動物的圖片)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出示小動物,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展開

1.出示--動物之家

(1)引導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動物的家在哪裡?

(2)教師:你能很快的找出小雞、小鴨他們的家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間嗎?

你用的是什麼好辦法?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請幼兒說出:xx動物的家在第幾層、第幾間。

2.出示“貓捉老鼠”,組織幼兒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1)師:小動物的房間裡住著老鼠呢?我們請小貓來幫忙,抓住它,好不好?

不過,我們要告訴小貓,老鼠住在哪裡,這樣小貓才能很快的捉住老鼠。

(2)引導幼兒找一找老鼠在哪裡,貓到哪裡捉老鼠,要求幼兒說出第幾層,第幾間。

遊戲可反覆進行幾次。

3.幼兒操作活動

(1)對對卡遊戲

兩人結對玩,把若干畫有相同物體的卡片打亂,再整齊排成行,上下對齊,每人每次翻兩張卡片,

如兩張卡片相同,可取走;不同,則放回原處(學著記憶第幾排、第幾張),

兩人輪流,看誰拿的卡片多。

(2)找房子

讓幼兒找找xx顏色的房子或xx的房子在第幾間,並用印數字的方式表示出來。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講講,是怎麼玩的?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貫穿10以內序數的學習。如xxx你排在第幾排、第幾個?等等。

標籤:教案 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