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數學統計的教案8篇

根據學生們的不同情況,我們需要制定出合理規範的教案,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預先撰寫的書面表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數學統計的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數學統計的教案8篇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資料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並能體會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都喜歡機器人嗎?同學們可以自己製作,鍛鍊動手能力。我們瞭解到2006~2012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參賽隊伍支數情況,於是做了一份統計圖。出示條形統計圖。你能從中獲得什麼資訊?回憶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二)探究新知

1、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各年參觀科技館的人數增減情況,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統計圖。

出示折線統計圖(板書標題:折線統計圖)

說一說它的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麼?

統計圖上的各點又表示什麼意思?

2、分析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1)中國青少年機器人蔘賽隊伍的數量有什麼變化?你有什麼感想?(2)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

小組交流彙報討論結果。

師帶領學生從點和線兩方面分析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問:在折線統計圖中我們是用什麼來表示資料?(板書:點表示數量的多少)

我們明明用點來表示數量的多少,而它卻叫做折線統計圖你,說明這些線段中肯定藏著一些奧祕。

師問: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裡面的各條線段,它們有什麼作用?

(板書:線表示數量的增減變化)

3、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下面是一個小組調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組討論: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該怎麼辦?

分別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圖。

4、提問:請比較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變化情況。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呢?

(1)出示複式折線統計圖,指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標題和圖例在製圖中一定要有。

(2)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與什麼不同?

複式折現統計圖可以更方便的分析兩個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5、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問題

(1)觀察複式折線統計圖,你說說上海出生人口數、死亡人口數的變化趨勢嗎?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3)結合全國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統計表,你能發現什麼共同的規律嗎?(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數/萬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數/萬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識鞏固

1、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見如下統計圖。

(1)根據統計圖,你能判斷一年氣溫變化的趨勢嗎?

1、2 月份氣溫最低,從 3 月份氣溫上升,5~8 月份氣溫最高,從 8 月份開始,氣溫下降。

(2)有一種樹莓的生長期為 5 個月,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7~10之間,這種植物適合在哪個地方種植?

這種植物在甲地種植比較合適。

2、陳明每年生日時都測量體重。下圖是他 8~14 歲之間測量的體重與全國同齡男生標準體重對比的統計圖。

(1)陳明的體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長的幅度最大?

14 歲比 13 歲增長的幅度最大。

(2)說一說陳明的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變化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重點: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弄清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理解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異同,能在統計圖上用複式條形表示相應的資料。

2、能看懂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資料作簡單的分析、判斷,體會資料的作用。

3、能從複式條形統計圖中找出儘可能多的資訊。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在體育課上同學們都玩過投球遊戲(投影兩張投球圖片),根據你們的經驗,投球時單手的投的遠,還是雙手投得遠一些?怎樣可以知道我們班的情況?(舉手統計)很好剛才我們統計出了兩個資料,根據這個資料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班同學單手投球遠的同學更多一些。那麼其它班是不是這種情況呢?我們怎樣可以知道?(去統計每個同學的兩種投球方式的投球距離;去統計一下每種遠的人數)

下表是六(1)班一組同學投球情況的統計表(出示)從這個表格中你能比較出結果嗎?

有沒有更直觀更直觀的方法?你認為該怎麼畫,同學們可以先想一想?

(二)嘗試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自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教師巡視。

2、展示學生的作品,完善複式條形統計圖。

(三)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1、觀察這張統計圖和以前學習的條形統計圖有何不同?為什麼要有圖例?

2、說一說從這張圖中你能得到哪些資訊?

(四)、練習:說說下面的統計圖缺少了什麼?

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資訊?

1、這幅圖缺少什麼?這樣行嗎?

2、從這幅圖中你可以知道哪些資訊?為什麼會這樣?

3、小結

我們剛才一起認識了複式條形統計圖,為什麼分析剛才的這些資料要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呢?它有什麼好處?

(五)應用複式條形統計圖

1、試一試

1995――1999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很快,城鄉居民平均每年旅遊的消費迅速增長。下表是1995――1999年我國居民國內旅遊人均消費情況。

2、從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哪些資訊?

3、小組合作製作一張全班同學身高統計圖(書本65頁)

a、合作要求:小組長分工,先收集資料填寫在統計表中,再製成統計圖;

b、說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資訊。

(六)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何特點,什麼時候應用複式條形統計圖比較合理。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3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圓規量角器。

教學過程:

xxx

直接匯入:

師:條形統計圖有哪些特點呢?

生:能直觀看到專案的數量,便於比較。

師:上節課我們共同複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複習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

回顧與整理:

1.提問:上節課我們複習了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分類和繪製方法,這節課還是按照這三點來進行復習,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一下關於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

2.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提綱:

(1)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

(3)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3.充分討論後彙報,教師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小結。

(1)彙報統計圖的特點。

①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但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還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清楚地看出各個部分量與總量之間的關係。

(2)折線統計圖的分類:分為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

(3)繪製方法。

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①整理資料。

②畫出縱軸和橫軸,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

③根據資料的多少描出各點,再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

④寫出統計圖的名稱和製圖時間,並標出圖例。

扇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①根據所給的部分量和總量,求出各部分量佔總量的百分比。

②用360°乘相應的百分比,得出扇形統計圖中各個扇形所對應的圓心角的度數。

③畫一個大小適當的圓,根據圓心角的度數畫出對應的扇形。(注意各個扇形加起來必須是整圓)

④分別在各個扇形中標出對應部分的名稱和百分比。

4.應用統計圖的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將各種服裝按名稱進行分類並統計數量。

2、幫助幼兒通過統計圖表比較每種服裝的數量多少。

3、對數學操作活動感興趣。

重點難點

通過統計圖表比較每種服裝的數量多少。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服裝的名稱已有認知。

2、教具:帽子、短袖、褲子、裙子、鞋圖片若干、標記圖表和統訁表各一張、即時貼和小統計表若干、ppt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故事匯入,引出主題

夏天到了,森林裡要舉辦一場夏日服裝秀,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參加,你們想去嗎?要參加夏日服裝秀要準備各種漂亮的服裝,看看你們的凳子底下有什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拿到的是什麼服裝?

2、小結:我們準備的有帽子、短袖、褲子、裙子、鞋子。現在請拿(帽子、短袖、褲子、裙子、鞋子)的小朋友舉手。

二、引導幼兒對服裝進行分類

1、我有一個大衣櫃,(出示衣櫃)這麼多服裝,怎麼放才能看起來清楚、整齊呢?(分類放)

2、我們來看看這個是什麼服裝(標識)呢?那我們就把×放進這個隔檔裡。這個是什麼?那我們就把所有的放進這個隔檔。

3、請幼兒動手對服裝名稱進行分類。現在請這一排小朋友輕輕地上來將你手裡的服裝分類放進衣櫃裡。

4、教師引導幼兒對分類結果進行檢查糾正。我們來看看,這個隔檔裡放的是

××,看看小朋友們都放對了嗎?(都對了,我們給自己拍拍手)(不對,它是什麼呢?我們應該把它放進那個裡面呢?我來請一位小朋友幫我把它放回去,這次對了嗎?好,我們接著看~)

三、對服裝進行統計比較

1、播放電話鈴聲(是負責服裝的小鴨子打來的,好,我們統計一下再告訴你)小鴨子想知道小朋友的帽子、短袖、褲子、裙子、鞋子各有多少件。

我有一個好辦法(出示統計表),這個是柱形統計表,統計表中的5根柱形分別代表的是五種服裝,統計表每一個格子裡只能放一件服裝,我們要從下往上放,中間能不能空格子呢?佔了多少個格子,數量就有多少。比如:帽子佔了兩格,就有兩頂帽子,那貼三格呢?

現在我來請摸到頭的小朋友上來將衣櫃中任意一件服裝放進相應的統計表中。

2、檢查統計表中幼兒的分類情況,檢查糾正。現在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都放對了麼?那你們覺得哪種服裝是最多的呢?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呢?

3、對統計表中的服裝進行計數。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小朋友們先來數一數帽子(短袖、褲子、裙子、鞋子)有多少頂?從上邊的數卡中找出相對應的數字放在統計表的頂端。(五位小朋友一起上來)小朋友們一起數一數看看他們數對了嗎?

活動延伸:

1、接小狗的電話(小狗是管舞臺設計的,它找我會有什麼事呢?)它聽說我們小朋友會分類統計了,想請小朋友們幫它統計出橙、綠、粉幕布各有多少。

2、老師為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紅、黃、藍三個顏色的方塊,請小朋友對這些幕布顏色進行統計。

活動總結

本節活動我用森林夏日服裝秀的情景貫穿整個活動,讓小朋友整理衣服,讓他們學習到如何分類。分類後對服裝進行統計,以柱形統計表的形式進行整理統計,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並比較每種服裝的數量。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分類統計,對數學活動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的方法統計物品,提高計數能力。

2.感受統計給生活帶來的幫助,體驗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記錄紙8張、記錄板8塊、計數條8套、記號筆8支。

2.8個櫥子內擺放各種物品:文具、點心、水果、蔬菜、玩具、日用品、飾品、樂器。

3.課件、電腦、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幼兒初次合作,分享統計結果。

1.交代任務,分組記錄。

“今天,請你們來統計每個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

幼兒分組統計商品並記錄,教師指導。

2.交流分享統計結果。

“每組請一個小朋友來介紹,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你們是用什麼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圖畫的辦法進行了統計,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種商品最多,哪種商品最少。

二、嘗試用計數條進行二次統計,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1.介紹材料,提出要求。

“請你們用記錄板和計數條再來做一次統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東西最多?哪種東西最少?”

2.指導幼兒使用計數條再次統計。

3.分享新的統計經驗。

“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用計數條統計,能夠很快地知道貨架上有幾種商品,哪種最多,哪種最少。還會知道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導幼兒根據統計結果確定進貨商品。

“一起說說看,需要進哪種貨?”

小結:你們用不同的統計方法讓我知道了貨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種商品有多少,還能很快知道哪種商品最多,哪種最少。

三、觀看課件,激發興趣,拓展生活經驗。

“在我們生活當中,很多時候還會用到統計,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更復雜的問題。一起來看一看,還有什麼時候會用到統計。”

分別觀看幼兒身高、營養搭配、全年平均氣溫、奧運會獎牌榜統計圖表,再次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統計的興趣。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6

第1課時 條形統計圖(1)

?教學內容】:教材第9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初步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難點:能用條形圖表示數,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例1主題圖。

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氣情況,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知道的資訊真多呀!能不能把這些天氣情況進行歸類,把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來呢?小組內互相議一議,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組代表彙報並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將兩種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並提問:同學們有的用統計表表示,有的畫○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這兩種方法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嗎?(統計表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畫○的有的要數數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種天數多,哪種天數少)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同學們想知道嗎?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計圖。

1.向學生說明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用塗了顏色的豎條來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提問: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所知道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

4.比較。

(1)剛才畫○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相比,哪種表示得更清楚?

(2)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麼特點?

5.歸納小結。

條形統計圖左邊豎線上標出的資料表示的是天數(1格表示1天),下邊橫線上標出的是幾種天氣。每種天氣所對的塗色的豎條佔了幾格就表示幾天,也可以看相對的塗色豎條最上面對著左邊的數字幾就是幾天,從條形統計圖上不但能看出具體的資料,還能看出誰多誰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95頁“做一做”。

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出生月份的記錄表,先統計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然後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再獨立填寫在教材上。

2.教材“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調查,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完成統計圖,小組彙報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穫嗎?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學生認識簡單的複式統計表,以及複式統計表的優點,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進行簡單的分析。

2、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3、通過讓學生對自己熟悉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學生了解自己目前的體重,一塊畫有未填資料的單式統計表的小黑板

預設流程: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1、(課件出示課本106頁插圖)問:同學們,圖上的小朋友正在幹什麼?你們知道自己現在的體重嗎?能告訴我嗎?(學生自由回答)

2、師:(小黑板出示未填資料的單式統計表)老師還想了解我們班15千克以下,1620千克,2125千克,2630千克,31千克以上的各有幾人,可以用什麼辦法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1)討論選取收集以上資料的最佳方法。

(2)師生共同完成以上統計表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師:你們知道你們現在和一年級時比較,同學們的體重發生了什麼變化嗎?(當學生說不清楚時)教師課件出示一年級時同學們的體重情況統計表。(具體數量課前填好)

2、學生各自算一算,同桌互相說一說現在和一年級時的體重變化情況。

3、指名說說。

4、師:你們有沒有覺得在兩張表格上比較不大方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把兩張相關聯的統計表合成一張統計表的方法。

5、同桌合作試著完成課本107頁的複式統計表,並回答後面的問題。教師在黑板上畫課本107頁的複式統計表。

6、指名彙報該複式統計表的填法,教師在黑板上填寫。然後讓學生說說填寫複式統計表時要注意的地方

7、師:像這樣的表格我們叫它複式統計表。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什麼?

學生分析統計表,教師根據學生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1)課本108頁的做一做。(根據實際情況把題中的一班改為別的班)

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完成複式統計表,進行分析,都由學生來完成。

四、總結評價

五、課外作業

數學統計的教案篇8

教學內容:

複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從統計圖中獲取儘可能多的資訊,體會資料的作用。

3、初步學會製作複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正確確定豎線間隔。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資料的實際情況(有時並非每月、每年都有資料)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

師:你們回想近3個月深圳的下雨情況。

生:9月只下過一、兩場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較多,還有颱風。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

2、回顧舊知

出示2005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

師問:從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這些原始資料?

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師:選用那種方法?

生:折線統計圖。師:製成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好處?生:易於看清氣溫的變化情況。師:怎樣製作? 生:先描點,還應標數,數不會標錯。 生:畫線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師又提供了2005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資料?這時你們又會用怎樣的形式來清晰地表示出兩個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學們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現在到小組裡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學生交流:(1)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2)這種統計方式有什麼好處

(3)通過舉例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想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將複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的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從中說明兩者的關係與功能。

2、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條形或折線統計圖,並由兩位學生板演並進行分析。

3、教師對學生在黑板上的統計圖進行講解。

(1)應該注意些什麼?教師主要要解決圖例問題。為了能清晰的表示兩個量,我們可以用實線與虛線來表示。也可以用兩種不同顏色來表示。

(2)教師引導學生對統計圖進行分析。從統計圖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教師在這裡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想一想進一步分析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不同的觀察角度。)

4、通過比較,形成共識。通過比較大家都認為選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更能反應這兩個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聯絡實際 激發興趣

師:想想,生活中還從那兒見過這種複式折線統計圖? 課前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複式折線統計圖。生:報紙上、股市上、父母單位、電視裡…

四、鞏固練習,複習小結

1、完成課本第62頁的“試一試”。

2、小結:師:這節課我們研究的是複式折線統計圖,它幫助我們便於看出事物發展的變化趨勢。而且單式和複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聯絡生活,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逐步明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發現的統計方法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標籤:教案 數學 統計